回覆列表
-
1 # 無心無肺
-
2 # 半桶情感
私心是人慾,但人皆有私,自然也是天理,也可說是題幹裡說的”人的基本權利”;自私是私心的邪惡走向,是私心的陰影,也可以說成題幹裡的”萬惡之源”。
.
所以,私心和自私自然不一樣。的確是因為人先有了私心,才有了自私。
但私心其實是有兩個兒子的:無私和自私;
這也衍生了儒家學說裡兩個著名的意象:君子和小人。
其實,你提的這個問題涉及到儒家的一個核心命題:天理和人慾的關係。
從先秦孔、孟、荀,到北宋周濂溪、張橫渠轉程灝、程頤二兄弟,再分傳至南宋陸象山、朱熹,直到明朝王陽明,整個中華儒學脈絡,都貫穿著這個命題。
程(程頤)朱理學自元朝起被定為官學正統,提出:存天理,滅人慾。按這個意思,大概是私心也好,自私也罷,區別不重要了,反正是都要消滅的。
程灝——陸象山——王陽明一系最終發展為明中期的陽明心學,它關於天理和人慾關係的觀點,在前幾年陽明熱時被一本暢銷書概括為:天理即人慾。我本身是很認可陽明理念的,雖所學不多,說不太清,但總感覺這種說法不太嚴謹,不過勝在清爽概括,可能也不失為一種方便啟蒙的說法。
.
總結:天分公私,如分陰陽。
私無對錯,人皆有私。
私出二子,無私自私。
君子坦蕩,公私分明,
小人慼慼,自私自利。
.
附錄
我個人受限於文化層次較低,對儒學、心學均理解甚淺,行文不當之處,感謝批評指正。文中配圖裡的幾本書是我手邊讀過的關於王陽明及其心學理論的著作,作者背景迥異,內容觀點不一,大都算不上專業書籍,但對於普通人,我想應該還是能起到入門啟蒙、互相映照的作用。
.
請你關注@半桶文字
.
我的理解不一樣。私心誰都有,不以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和家人朋友考慮。自私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他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