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傳統養生大周天傳人
-
2 # 破譯國學密碼
大致還是一樣的:
一,廣播體操,剛打拳時間不長,身體不協調,僵硬!
二,動作柔順協調了,氣感不好。
三,打拳時間不短了,動作熟了,氣感也有,可是好多還是不得法,膝蓋也會受傷!
四,基本得法,還未能入門,懂勁不叫入門,能用意念打拳,方才入門。
五,用呼吸打拳。登堂入室了!!可以改拳了。
六,太極拳學習的時候以技擊為入口,可是最後學到家了,就不考慮技擊了,只是圍繞太極拳的真諦而動。這個時候反而更能發人或者打人了!渾身都是手,松活彈抖,隨心而發!給大家提供一些寶貴資料吧,楊露禪親孫楊澄甫出版的最正宗的楊氏太極拳85式!關注我,陸續我還會發的,直到發完!
-
3 # 赤線
謝謝邀請。百人百太極的觀點非常正確,就像100個人的心裡有100個哈姆雷特一樣。如果你是太極拳老師,請不要要求學生都一樣,因為你教的不是舞蹈也不是體操,需要整齊劃一。如果你非要有學生們打的拳架一樣,只能證明你的無知,你不配當這個老師,萬世師表的孔老夫子還提倡因材施教呢,你又算老幾。作為一個學生學員,更不要去聽信網上胡拍拍那些心得體會,那些體會心得是他的,不是你的,越聽你越亂。那些喜好在網路上發太極軟文的人,你們還是歇了吧,別在亂顯擺了,略懂行的人都知道你們的無知淺薄,對你們嗤之以鼻,但是你們的言行擾亂了初學者的心境,你們多發一篇罪加一等,也許你們很聰明,你還是練自己的吧。
-
4 # 鵝老
每個人寫字都不一樣,寫可看性格,命運,打拳也同樣可看性格與命運,規舉的人打出更象老師養架,叛逆的擴出拳有獨持風格。
-
5 # 無兼道
每個人打太極看起來各有不同:
1、是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人生經歷、對太極拳的理解不同,所以就產生了:風格不同、節奏不同,細節動作有不同等…只要不偏離太極拳的基本原理,符合自身身體素質特點,就是正常的。
2、不僅是太極拳,絕大部分的傳統武術流派都有類似情況,哪怕是同一師傅同時教的拳術,個人演練的都會不同;這是因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運動機能、文化基礎、理解感悟…不可能完全一致所致。比如太極裡面手部一個纏絲轉腕,領悟不深的動作能夠按基本要領完成轉對轉到位,領悟深的會感悟到五指的次第和每個指關節的次第協調運轉,以及關聯渾身各關節的節節貫通協調,再加上個人對拳理的認知深度,看起來也就自然更柔順,渾身動作和勁力運轉更為和諧具有自己的風格。
3、太極拳愛好者沒有必要過於拘泥於行拳動作和別人百分百一樣,而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儘量準確學習師父、教練的正確動作原理上,因為相對來說他是成功者資深者,儘量領會正確的動作原理,才有利於正確掌握要領。在動作及銜接圓轉熟練到一定程度,自己身歷和體會感悟逐步增加,你的動作自然會因理解領悟加深、身體特長髮揮等會自行有微調或者節奏掌握形成適合自身條件行拳風格,隨著對太極拳拳理的領悟加深,自己的行拳風格自然而然會逐漸演進,不但是不同的人行拳風格不同,而且每個時期個人行拳風格也會不同。
-
6 # 冰雨在胡亂的拍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這個規則並不適用於傳統武術!現在很多人都發現大多數人打的太極拳都不一樣!但是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嗯?小編見過一位八卦掌傳人在教授徒弟的時候,腳尖和出手的方向偏了五度,老師立刻就給糾正過來!這就叫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吧!你的步伐不對,不僅造成練拳時候的彆扭!在實戰中也會影響到自身的發揮!切合小編學拳的經歷來說,師父也曾經說過,有些人就是以健身為目的的,他練成那樣就可以達到目的了!你要求的多了他還不高興!而有些人雖然也想練好,但是在老師交完了動作後,他就跑到一邊瞎練,並不是想著讓老師給盤架子,改架子!偶爾改了一兩個式子,又是很長時間不去找老師,慢慢的就把拳練歪了!還有一些人自以為是,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總以為自己練的是對的,不願意改進!慢慢的太極拳就打成了各自的模樣!出現了洪傳太極拳,太極忽雷架!太極小架,現在更多人都可以開山立派的說自己的太極拳最好!我認為還是原滋原味的太極拳最好!才能練出東西來!
-
7 # 落花無意惹流水
太極拳是中國的文化,含有陰陽五行!單從路子架勢來看,因每個人對拳理解的不同,各個動作要領也不能統一領悟,故而不一樣!
-
8 # 楊諾賓
太極拳是武術,武術的根本是“用”武。測試起來很簡單,方法無非兩種:1、看:速度、力度、變化;2、戰:比武。
作為武術,太極拳的訓練不是臨摹書法,描繪動作的像形是一種錯誤的練習。以像與不像去衡量優劣更是一個偽命題。
套路是太極拳的訓練方式。這個訓練方式很特殊,勁力的訓練不僅限於表,也深藏於裡,就如同你隔著鞋子看不見腳趾是一個意思。兩個人的動作乍一看完全相同,也可能用勁的方式有巨大差異。反之貌似有差異的動作,也可能用的是同樣的駕馭方式。
太極拳是透過提升肢體的駕馭能力,在基本不改變身體強壯度的情況,以更為最佳化的身體運用,發揮更高的武藝技術。
練對了沒有?看進步唄!武藝沒有緩慢增長期,莫說長期原地踏步,短期沒有進步肯定是做了無用功。
怎麼看進步?找個手靶打一打,目測看看速度和力度,一眼定真偽。
一般來說,一對一以外的教學都是糊弄人。
願與您一道:接觸傳統、感受文化。
-
9 # 凌風者
正所謂:一人一太極。
第一,太極拳練時講究以身領手,螺旋纏絲,練習時應以腰的轉動帶動手乃至整個身體的運動,初學者劃大圈,再到小圈,漸至無圈,所以從一點上看,一個人練時的層次不同,其形態也會不一樣,更何況眾人乎?
第二,太極拳練習講究全鬆放松,每個人的放鬆程度不一樣,從而也會表現出不一樣。
第三,太極拳練習時快慢相隨,剛柔並濟,每個人練習時,可以有不同的發力時機,故也會導致不一樣。
第四,同一太極拳有不同的練法和套路,尤其是陳式太極拳,有老架、新架,一路、二路,大架、小架之分,同一個招式,在不同架子中,練法也會不一樣,這也可以導致每個人練習時會不一樣。
第五,隨著時間的變遷,某些招式動作可能會改良,如孫式太極拳的三體式,孫祿堂先生最早練習時前手是平的,後來改成了立掌。這也會導致每個人學習時會不一樣。
第六,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如柔韌度不同,導致有些動作做出來會有偏差,也會導致不同。
第七,同一太極拳種發展後,有些練法就明顯不同,如陳式太極拳中的單鞭,就有不同的練法。
因此太極拳界有“一人一太極”之說,無所謂對錯,因人而異而己。
-
10 # 福州禪武
太極拳本來就是強調意念引導動作的拳法,每個人的感悟不同結果也不同。
太極是結合傳統哲學,醫學,氣功的綜合性拳術,每一個人都可以從太極拳裡找到自己的樂趣和認知,這就是太極呈現複雜性的因素,例如“氣一元論”可以理解宇宙變化,人世間的處世哲學,也可以理解醫學中的經絡之氣,這種微妙的感覺取決於很多因素,一般來說太極拳既然是一種武術,它的訓練就一定與以下的內容有關。
我從運動學的角度說說;
每個習練太極物件都有不同的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及訓練學方面的特徵。
生物學特徵包括:年齡、性別、形態、發育狀況及個人的生物節律。
心理學特徵包括:氣質、個性及參加訓練的動機等。不同的習練太極者對太極的哲學,醫學,所側重的方向不同。
社會學特徵包括:家庭狀況、生活習慣、文化水平等。
訓練學特徵包括:訓練年齡、接受負荷能力等。 -
11 # 正事談點
首先,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人。這是事物的特殊性,規律如此。
同樣一本書,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達芬奇畫雞蛋,雖同樣叫雞蛋同樣的畫法,但畫出來的沒有完全一樣的雞蛋。
練拳亦如此,本來每一位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其特殊性所在。而之所以一套拳能適合普遍的人練那是因為人有作為人的普遍性所在,而太極拳適合所有練習它的人的所在的那個性質就是太極拳對於人具有的普遍性所在。但是,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中,沒有普遍性也無所謂有特殊性,沒有特殊性也就不存在普遍性,特殊性與普遍性辯證統一。
也就是說,練太極拳的無論有多少人有多少流派,終歸有其內在的普遍性的作為之所以被成為是太極拳的所在,同時,每一位作為特殊性的練習者本身就是特殊性的所在。千人千拳,各不相同,是必然的。恰是太極拳活的靈魂所在,反之若機械的追求練成都是一樣的形式,反而丟掉太極拳之所以是太極拳的東西,恰也起了反作用。
-
12 # 八門五步
外在表現形式不一樣,裡面的東西是一樣的。每個人身體條件不一樣,性格不一樣,就會衍生出適合自己的拿手的勁路。
經常遇見,幾人跟同一師傅學拳,頭幾年還相似,無太大差別,但在過幾年就發生變化了。練法各自不盡相同,其結果也不盡相同。結果是每個人理解不同所產生的拳套風格就有所差異。
但我們如何評價誰的對,誰的不對,或誰的正宗,誰的不正宗,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但是總不能亂來,每家門派的形成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它有它的宗旨及綱領。我們不管哪家拳套,如何練,就是要看是否符合綱領及要領,不管哪家太極拳其前輩改進套路都是在十三總勢這個大框架裡完善的。
有的人外形架小,氣墜腰門,有的是外形架大,氣墜丹底。有的要養生,有的要實用等;
練養生的多以緩、慢、柔為主。他往那一站,兩眼一眯縫,啊!晴空萬里,陽光明媚,閒了無憂,眼前一片美好景色。這時深深吸一口氣,洋洋自得與世無憂,誰是神仙,我便是!
如要練有實用;年輕,想練有實際效果。你往那一站,眼前烏雲籠罩,黑壓壓一片,周圍環境惡劣,不管你的心情如何是好,身體是否舒服,你要深吸一口氣,冷靜對待,眼前無人似有人,前後左右都是陷阱,一不留神將受挫,所以精神要高度集中。
就個人而言,你隔幾年就會有變化,變化在於你的體會及認識發生了變化。
回覆列表
有人說太極拳每個人都打出來的不一樣,為什麼?
為了讓大家更多瞭解到傳統武術中不為人知的一面,就這個問題,談一點個人的認識。
我早年前就認識一位打楊式太極拳的蘇師傅,學楊式太極拳也有十四五年了,多次參加過市外比賽,成績也不錯,在我們一次無意交談中,也提到了現在打太極拳裡的假像問題。他是這樣說得:如果有一百個人打出一樣的太極拳,哪說明有九十九個人是在打假太極,只有其中一個人是在按自己意志真正打太極。就是同樣一個人每天打的太極拳所用的時間都不會一樣,何況一百個人一起打太極拳能一樣嗎?為什麼現在一百個人打出一樣的太極拳,那就是音樂統一打太極拳的人速度,而不是每個人打拳意志。這樣的太極拳,只能叫太極操。這個觀點是不是大家能認同。為什麼現代太極高手們出戰屢敗屢戰,太極神話不復存在。這也是一個原因吧!
再講一點,現在多好學生要我的練功影片,我有兩種影片,一種是規範教學影片,一種是真實練功影片。也就是一真一假了,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因為真實的練功影片是不會傳給你的,也許你現在還沒有明白我的意義。我們練武的有句行叫:“醜功夫,俊把夫”。就是最好的功夫,並不見得好看,而越優美動作,並不見得是真功夫。
拿一個實際例子說明一下,在功法中有一勢例似託球的動作,要求:五指張開,掌心向上,好像兩手用力託著一個圓球,慢慢的向上託。這是教學標準要求。等你實際有氣感後,手形就完全不是你要樣子了。那就是由氣感決定你手的形狀,至於是什麼樣子的,也許十個人有十種造型吧!自然我不會把這樣的影片傳給你了。這就是跟大家說,練功要的是真實性,而不是外觀好看的統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