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lagmagic

    首先,介紹一下現代學徒制。現代學徒制發展得最好的是德國。2014年中國教育部正式提出,旨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培訓創新技術技能人才。

    現代學徒制是透過學校、企業深度合作,教師、師傅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與普通大專班和以往的訂單班、冠名班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同,現代學徒制更加註重技能的傳承,由校企共同主導人才培養,設立規範化的企業課程標準、考核方案等,體現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然後,看看德國目前學徒制的狀況。德國現代學徒制還有一個更加簡潔的名字:“雙元制”職業教育,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一方面體現在為行業企業提供大量應用型人才,大力推動德國製造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表現為德國讓世人稱讚的較低的失業率,德國勞動力市場呈現相對穩定的狀態。據統計,2017年全年,德國失業人口比前一年減少15.8萬,降至253.3萬,失業率為5.7%,低於前一年的6.1%,創下兩德統一以來全年最低值。

    德國現代學徒制受到年輕人的青睞。2017年德國相關機構統計資料,有意接受雙元制職業教育的人數為80.58萬人,雙元制職業教育實際入學率(新簽署職教合同人數與相關機構統計的有意接受職業教育的人數的比例)達到64.9%,比上年(2016年64.7%)增加0.2%,達到2013年以來的最高值。

    德國的行業企業在現代學徒制中佔據主體地位,與學徒簽訂正式的合同,進行職業教育與培訓。據統計,2017年整個聯邦德國共有50.74萬新學習者與企業簽署職業教育合同,企業提供的學徒崗位達到55.63萬個。由此可見德國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深入人心,促進了德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滿足德國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提高德國企業的競爭力。

    中國現狀。中國目前還處於探索階段。

    “校熱企冷”的現象比較普遍。在現代學徒制試點過程中,試點企業在校企協同育人方面表現被動,人才成本分擔機制缺失,參與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專業教學內容改革與教材開發的積極性不高。

    主要原因個人認為有三點:

    1.當前中國還缺少一整套與現代學徒制相匹配的機制、規則、標準,教育部目前正在試點進行。

    2.藍領工人目前在企業的地位和待遇仍然不高,而且還受專科教育的排擠,造成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3.中國企業普遍技術含量不高,可以傳承的技術不多,基本還是勞動密集型的手工作業。

    所以,受制於目前中國的國情,學徒制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但從長遠來看,隨著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技術工人缺口逐漸加大,學徒制也是大勢所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說一口好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