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果44

     書畫同源,畫師和畫家是有區別的。特別是現在一些年輕人,耐不住寂寞,一律追求成名,在平時的學習中不腳踏實地的學,一味追求新的潮流而忽視了對基本功的鍛鍊,忽略了文化的修養,這樣畫出的畫就會缺少了文化的內涵和品位,文化知識的不足也很容易造成自己對自己水平的認識不足。學畫之初要多讀名畫,瞭解作者的創作背景,創作意圖,想要表達的思想,這是讀畫,然後揣摩畫家的表現形式,如果是西畫,看構圖,光影,色彩等,如果是中國畫,看一下筆墨用法等,要用心領會,反覆揣摩。

    學畫的年輕人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學到了一定階段後,很是迷惑,對自己的作品一會感覺不錯,一會感覺差距越來越大,這就是可能到了一個瓶頸點了,你需要和行家或者名家多請教學習,有時候他們的點撥可能讓你能及時發現自己應該在哪兒突破。主要的是要謙虛,不自大,虛心學習,多學多練,特別要加強文化的學習,在藝術的道路上走對路,努力了你將來可能成為畫家,對自己認識不足,不能及時改進,也可能只是畫匠。

  • 2 # 藝合藝術造物

    繪畫與年齡無關,年輕人輕浮不能深入與老年人固執不懂得變通都是影響到水平及認知。如果非得說低年齡層次畫師的水平認知問題,那麼影響到的就是技能經驗,學識,社會閱歷,情商等等。因為繪畫是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光有手上功夫沒有視界高度與光會說不練同樣都是致命傷。更多建議年輕人腳踏實地!

  • 3 # 羽騏寶

    大家好,我是阿梅,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個現象不僅僅出現在畫作行,出現在各個行業內,這是一個社會普遍現象,太正常了,就像是剛剛學會開車的年青司機永遠跑的都比老司機快,駕齡越老的司機反而駕駛起來卻小心謹慎,這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現象,也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然路程,尤其是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社會這種現象更為正,用一首詩來形容這種歷程吧: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 宋 ]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華為這次網上p40的釋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