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飛的魚鞋子

    你問的是大範圍內 人與人之間,我覺得就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幫助,相互理解,有事的時候,對方可以幫助你,沒事的時候,也可以為對方做些事情。但是不強求對方,這樣兩人相處起來才能最舒適。無論是朋友還是愛人,都應該互相尊重,這樣相處起來才會更舒適

  • 2 # 每日一安利

    不知距離是時間上的還是空間的呢?而且也要根據什麼人什麼感情來劃分吧

    其實我覺得真的感情是可以經受住時間空間的磨練的。但又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真的很脆弱。

    個人覺得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都要保持一些尊重一些敬佩一些距離才能長久下去。這樣相互吸引著相互尊重著,感情的天平才不會失衡。沒事的時候不必天天聯絡,有事的時候必然會到。用不著天天膩在一起,每個人都有自己該做的想做的事。不要讓感情成為負擔。

    年級越大越覺得親情是你一出生的財富,遇到困難時對朋友不好意思開口,在親人面前,我們才永遠是他們的孩子。所以每週都給父母打個電話吧,跟誰有距離都不要跟他們有距離。

  • 3 # 兵器寶典

    與美景之間保持距離,是保全內心美感的一種方式,與他人之間保持距離,是讓自己愉快讓他人輕鬆的一種方式,無論是親人、朋友還是愛人,與其天天膩在一起,看盡醜陋和不堪,不如給彼此獨立的空間,即使尊重他人也是愛護自己。

    1、 親人之間,保持親密但不親暱,保持各自的私人空間,不要過多幹涉和交叉,是一種對隱私的尊重。

    2、 愛人之間,保持親密但不糾纏,在愛的名義下給予更多的自由和肯定,留給彼此想象的空間,是一種對獨立個體的尊重。

    3、 朋友之間,也應該在適當的彼此舒適的距離上,與其距離過近彼此傷害,生出矛盾,不如各退一步海闊天空。

  • 4 # 作家美文專區

    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是50對50各佔一半。為最佳距離。但然這個問題是指陌生人而言的。也是有分類的!第一家人圈的人。第二同學圈裡的。第三朋友圈裡的。第四工作圈裡的。第五演藝圈裡的。第六武術圈裡的。還有最主要的是陌生人交往最注意安全距離的。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除了家人外: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認知,還有閱歷不一樣,所看的問題就不一樣了。在社會這個大課堂裡什麼學生都有!就和舞臺一樣,各種角色都有,才能形成舞臺。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學習洞察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才能掌握社會的遊戲規則。近赤者紅,近墨者黑。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你的學會辨別真假,什麼是正能量,什麼是負能量的人。只要用智慧的眼光去洞察你周圍的一切人和事物。自己心中有善緣,與人為善,和氣待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動口不動手。美言一句三春暖,惡言一句三冬寒。這些都是醒世之語。我們在生活中處人為事,尊老愛幼,夫妻雙方互敬互愛。等等做人的規則。生活中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學會洞察形形色色的人。只有和平相處,與人為善。就像刺蝟一樣有能防身又能保護自己。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都在於是❤。你的心是什麼樣的,距離就是什麼的距離。心近了距離就近了。心遠了自然距離就離遠了。有到是:距離產生美。

  • 5 # 後氏一族

    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一個剛剛開門的大閱覽室,當裡面只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家就進去拿椅子坐在他(她)的旁邊。試驗進行了整整80人次。結果證明,沒有一個被試者能夠容忍一個陌生人緊挨自己坐下。當心理學家坐在他們身邊後,很多被試者會默默地移到別處坐下,有人甚至明確地問:“你想幹什麼?

    這是一個人際距離的問題,很明顯這個實驗給出了結論:沒有人能容忍他人闖入自己的空間。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即使最親密的兩人之間也是一樣。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能掌控的自我空間。

    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霍爾研究發現,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區域:

    親密距離(15釐米之內)

    這是人際間最親密的距離,只能存在於最親密的人之間,彼此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和氣息。就交往情境而言,親密距離屬於私下情境,即使是關係親密的人,也很少在大庭廣眾之下保持如此近的距離,否則會讓人不舒服。

    個人距離(46~76釐米)

    這是人際間稍有分寸感的距離,較少直接的身體接觸,但能夠友好交談,讓彼此感到親密的氣息。一般說來只有熟人和朋友才能進入這個距離。人際交往中,個人距離通常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場合則使用社交距離。

    社交距離(1.2~2.1米)

    這是一種社交性或禮節上的人際距離,也是我們在辦公室中經常見到的。這種距離給人一種安全感,處在這種距離中的兩人,既不會怕受到傷害,也不會覺得太生疏,可以友好交談。

    公眾距離(3.7~7.6米)

    一般說來,演說者與聽眾之間的標準距離就是公眾距離,還有明星與粉絲之間也是如此。這種距離能夠讓仰慕者更加喜歡偶像,既不會遙不可即,又能夠保持神秘感。

  • 6 # 金凡小生

    距離,物與物之間要保持,人與人之間更要保持。開車,歸根結底就是個保持距離的問題。情感,說來說去也是距離沒把握好。所以無論情感事故還是安全事故,首先考慮的是距離。美華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為人際交往劃分了四種距離。

    1. 公眾距離:3.7米~7.6米。在公共場合,無關係或不認識的人之間是這個距離最合適。這裡指的是機場、碼頭拉著行李箱時的距離,而不是排隊過擺渡車或擠地鐵。

    2. 社交距離:1.2米~3.7米。這是一個桌上吃飯或到某單位辦事的距離,體現出一種公事上或禮節上的較正式關係。

    3. 個人距離:46釐米~122釐米。這是同事之間或擁擠辦公區域的距離,若是低於半米,就會感到不舒服,特別是不同性別的人。低於半米就意味著入侵。

    4. 親密距離:15釐米~44釐米。15釐米以內,是最親密區間,彼此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息。15釐米~44釐米之間,身體上的接觸可能表現為挽臂執手,或促膝談心。44釐米以內,在異性,只限於戀人、夫妻等之間,在同性別的人之間,往往只限於貼心朋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5G手機普及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