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到這段歷史,感到好奇
9
回覆列表
  • 1 # suiyue歲月靜好

    如果是為文成公主的幸福著想,她老爹會讓她嫁那麼遠嗎?一個女人就能換一個國家的安定,何樂而不為?有一句詩: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文成公主不是為了幸福嫁給松贊干布的,她是有使命的!也許國家安定就是她的幸福吧!這也是生在帝王家的無奈!

  • 2 # 三尾帕夏

    應該很幸福

    1、因為松贊干布是一個很好的君王,他會心疼自己的家人和妻子的

    文成公主又有才華有相貌

    2、當這兩個把國家的安危為第一位的人在一起

    因著對方胸懷寬廣自然會把自己的生活經營的美滿幸福

    3、況且史書所說,文成公主嫁過去後,西藏繁榮昌盛,若是沒有丈夫的理解與支援,一個封建國家的女子的作用是發揮出來的

    4、基本上所有涉及到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都會描寫二人感情很好,這一定是有些歷史依據的

  • 3 # 精神病醫院為您服務

    貞觀十二年,吐蕃軍號稱20餘萬進犯松州,唐太宗即派侯君集為當行軍大總管率步騎兵5萬人進擊,乘蕃軍毫無防備,夜襲其營帳,斬殺千餘人。松贊干布遣使到長安謝罪,並再次請求通婚。太宗應允。松州之戰唐軍擊敗吐蕃軍,松贊干布退兵謝罪,吐蕃退出党項、白蘭羌、青海吐谷渾等,唐朝長期控制河西隴右,還逐步向西域擴張,唐朝對吐蕃處於優勢。吐蕃書籍《賢者喜宴》記載“松贊干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 4 # 胡說說天下

    幸福與否要看她自己的想法。人的幸福有幾種。1與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無論做什麼,只要和喜歡的人在一起。2做自己喜歡的事。事業心重,其它都是浮雲。3自由自在,天馬行空……

    有一定的權利地位,這兩樣都不難實現。又急難實現!

    幸福感是有時間期限的!愛吃的,愛喝的,愛樂的,愛靜的,愛動的,甚至喜歡被打被罵,……

    一切都會過去!

  • 5 # 雲南傣妹家黑糖

    首先,文成公主入藏是政治聯姻,迫不得已;其次,文成公主並非唐太宗親生的公主,很多人誤讀了,自然屬於政治犧牲品;另外,尼泊爾的尺尊公主更受松贊干布寵愛;最後,文成公主並未給松贊干布生子(由於在生育上藏族的信仰和對外族的排斥),他死後長達三十年文成公主都是寂落的。總結:文成公主用自己的一生換來了祖國邊疆暫時的穩定,是可歌可泣的事蹟!

  • 6 # 科壇春秋精選

    從歷史資料的反映來看,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一直夫妻恩愛,感情也一直很好,並開創了唐蕃交好的新時代。但對一個年輕女孩來說,離開自己的故鄉跑到這麼遙遠的地方,並且很難再見到自己的親人,這本身就是有點殘酷的事情。但這件事對個人雖殘酷,對國家卻有利,也可以說這一件事“舍小家為國家”。她為促進唐蕃間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關係,做出了重要貢獻。

    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離開繁華的都城長安,向西行進約3000多公里,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青藏高原,與吐蕃王松贊干布和親。當時,唐高宗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父子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唐帝國,國勢非常強盛,成為當時東亞文明的中心,對周邊民族產生了很大影響,很多民族主動與唐朝修好,或稱臣納貢,促進了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交流。同時,松贊干布已稱雄青藏高原,建立了統一的吐蕃王朝,並積極謀求與唐朝建立密切關係。他兩次派人出使長安,向唐朝皇帝求親。公元641元,唐太宗終於同意了松贊干布和親的請求,答應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於是文成公主在唐蕃專使及侍從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赴藏之路。

    當時,唐朝盛行佛教,而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攜帶了佛塔、經書和佛像入蕃,先後建成了大昭寺和小昭寺。從此,佛教開始在西藏流傳。同時,她還拿出五穀種子,教人們種植。玉米、土豆、蠶豆、油菜就在那時傳入西藏。小麥不斷變種,最後長成藏族人喜歡的青稞。文成公主還帶去了有關生產技術和醫學著作,促進了吐蕃社會進步。松贊干布非常喜歡文成公主,專門為她修築了布達拉宮,共有1000間宮室。但後來毀於雷電、戰火。經過十七世紀的兩次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

  • 7 # 陽Sir的考古之眼

    謝邀~不,她不姓福她姓李,古之和親之策不在少數,唯獨唐蕃之間尤為有趣:西元七世紀,唐代武功可稱為吾民族之空前盛業,然屢遭崛起於西部半農半牧高原政權——吐蕃之侵擾,其後敬奉歲幣者、簽訂盟約者、送女和親者不在少數,使李唐史官不得不曲筆或掩藏事實,乃至李唐男兒李山甫,途徑陰地關見崇徽公主手跡,不由發出如此感嘆:“誰陳帝子和蕃策,我是男兒為國羞”、“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

    我是陽Sir,深耕考古,偶爾也聊點別的~

    其實第一次對於唐蕃關係有直觀的感受,是在拉薩布達拉宮對面看了那場大型實景劇,以真實山川為臺、以燦爛星光為幕,突然置身於歷史長河之中,個人的渺小之感頓生,也開始思考所謂“強唐”背後的無奈:強者不恆強,弱者亦非弱。

    簡單粗暴點說,幸福不幸福全在人之主觀意願,但如今之人何能窺見那悠久的過往、乃至洞徹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

    關於文成公主抵蕃之後的生活,漢藏第一手資料均缺載,僅後代西藏文獻中有所提及,舉一本具有代表性的西藏史籍:

    成書於14世紀的《西藏王統記》中,對於文成公主進藏後的遭遇進行了極為生動的描繪,大意如下:

    由以上西藏教法史籍來看,可以得到以下訊息:

    1.公主入蕃之後,因文化差異,在生活起居、行事思想上,均與當地相扞格,因此引發衝突不可避免

    2.相比於物產豐富豐饒的大唐、在藏地的器用上不如家鄉精緻,公主心中難免有所怨尤

    3.公主為晚進之妃,在其之前除了尼婆羅公主外,另有三妃共處,爭風吃醋之後宮風波難免

    4.公主年僅十餘歲,尤其出自當時最強大之上國,心中定有驕氣,吐蕃君臣慮其驕橫難制,顧令其臣妾挫抑之,此之情況亦或有

    憑心而論,文成公主命途多舛,以十餘歲之沖齡,肩負和親重任,遠赴高寒陌生國度,其昂然面對命運的勇氣,的確值得欽佩!

    其實,縱觀和親史,不外乎兩個要點:

    1.嫁女兒的一方,總是要較為強勢的

    2.被嫁的一方,也不能是完全的弱雞

    而和親最初的發明者婁敬,其意思表達的很清楚:和親作用在於同化、而且是自上而下的同化:

    對曰:“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厚奉遺之,彼必慕,以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陛下以歲時漢所餘、彼所鮮,數問遺,因使辨士風諭以禮節。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則外孫為單于;豈嘗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者哉!可無戰以漸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長公主,而令宗室及後宮詐稱公主,彼知,不肯貴近,無益也。”帝曰:“善!”《資治通鑑》卷十二漢紀四文成公主入蕃,正是代表著中土風物進入吐蕃的起點,不僅是文物典章制度、服飾文化禮儀、乃至宗教信仰等,都滲透在吐蕃上層統治階級中,而在藏地的傳說、民歌、戲曲中,與文成公主相關的題材也是累世傳頌,成為藏胞最為親切的歷史人物!

    ——丸——by陽Sir 的考古學之眼

    唉 “何如一曲琵琶好 鳴鏑無聲五十年”也致昭君小姐姐~

  • 8 # 安意如

    中國的歷史書熱衷談及文成公主和親的積極意義,讚頌那輝煌的開端,刻意忽略後續,製造出公主與王子從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假象,誤導了太多人。

    雖然歷史留給她的評價極為正面,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她所肩負的責任遠不止嫁到吐蕃,和贊普把小日子過好這麼簡單。她需要維護的是唐蕃兩國的和平,大唐的體面和尊榮。

    換言之,面對松贊干布這個亦敵亦友心思莫測的夫君,面對陌生的態度並不明朗的吐蕃臣民,她不可亦太硬,不可太軟。

    太硬,則失卻了和親的本意,太軟,則達不到和親的效果。這其間的分寸把握實在耐人尋味,足夠她在送親路上細細琢磨。

    何況……據說,這位素未謀面的贊普在向唐朝求親的同時,同時求娶了泥婆羅(尼泊爾)的尺尊(又譯赤尊)公主為贊蒙(王后),在此之前,他已經立有三位本族的藏妃,如此看來,這位君主的雄心和制衡之術不言而喻。

    對他們這種的出身,哪有單純的婚姻?男婚女嫁註定要考慮諸多因素,複雜如佈局對弈。唯獨愛與不愛,有沒有感覺,是最靠後的,可以忽略不計。

  • 9 # 超級自駕遊

    文成公主去西藏的時候,總共走了多長時間,從西安出發走的唐蕃古道,經歷了多少個地方,這路上好像經過了三年多的時間才到拉薩,這說明文成公主去西藏本身就是一件荒唐的事情,他可能在宮裡邊有一個比較好的,或者戀愛過的人,都得從此放下,為了政治而下嫁到遠方,孤身一人而且要擔當重任,建立好兩個王朝的關係,談何容易。

    文成公主實際上不是皇上的親妹妹,應該屬於堂妹,但是由於她遠嫁到西藏,成為歷史上的一段比較有意義的佳話,可見這個女人不簡單,至於說幸福談不上,信任卻是他要面臨的最大考驗,當然經過長時間的在一起,產生感情,也是很重要的,相信松贊幹部也不會對他有太多的懈怠,畢竟是從大唐而來的公主,代表著一份誠意,文成公主為這段歷史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停止戰爭,減少傷害。

    實際上對於當時落後的吐番王朝來講,是一份大大的禮物,文成公主把大唐的文明帶到了西藏,對後來一段時間西藏的和平發展,很有意義,但是歷史不能重演,只能說這段歷史,有積極意義,文成公主也是大家閨秀,識大體,說幸福談不上,只能說任務完成的還算不錯,只能這麼評價了,哈哈…

  • 10 # 文史不假

    在中國古代,對於任何一個統治者而言,抵禦外敵和維護統治,歷來都是頭等重要的大事,除去少數幾個軍力強盛的朝代外,“和親”往往都是最好的選擇。

    一則可以避免了刀兵相向,二則避免了勞民傷財,甚至可以維持數十年到上百年的和平。例如,漢朝時期的“昭君出塞”,就讓當時的邊境線獲得了上百年的和平。

    到了唐朝,統治者已經將這種和親政策視為一種國策,以成就“天可漢”的美譽。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文成公主入藏和親了,她與松贊干布的愛情故事也在後世傳為一段佳話。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解讀這段愛情佳話,或者說是“愛情傳奇”。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唐朝李姓的宗室女兒,原名不詳。唐太宗貞觀十四年時(640年),李世民收其為義女並進封文成公主。

    松贊干布(617年——650年),吐蕃的第33任贊普。年青時,他追隨父親一路征戰,在雅龍河谷地區逐漸崛起壯大,統一了西藏各部,成為吐蕃王朝實際上的開國之君。

    634年,松贊干布派遣使者來到大唐,請求與大唐修好,並提出聯姻。隨後,唐朝也派使臣出使土蕃。

    636年,松贊干布再次遣使入唐並第二次提出聯姻,唐太宗不允。氣急敗壞的松贊干布,藉口唐朝屬國吐谷渾從中作梗,於是率領20萬軍隊入侵吐谷渾,唐朝派兵擊退了吐蕃的挑釁和進攻。

    640年,松贊干布再次請求聯姻,希望緩和與盛唐的關係。唐太宗李世民認為,一樁婚姻可抵百萬雄兵,而且還能一勞永逸的鞏固和吐蕃的雙邊關係。

    641年,李世民正式下旨,同意文成公主入藏,嫁給松贊干布為妻。

    嫁入西藏的文成公主,將當時大唐最先進的各種技術都傳給了當地的藏民。比如文化、農技、藥物、工藝等。之前的吐蕃國,雖然也耕種一些青稞之類的農作物,但由於耕作落後,導致產量極低。

    跟隨文成公主入藏的大批漢民,把從中原帶來的種子播撒在青藏高原的沃土之中。除此之外,在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漢民開始教授吐蕃人先進的耕田技術,還有桑蠶技術、紡織技術等。

    不過,由於文成公主入藏時,唐太宗準備了過於豐厚的嫁妝,遠遠超出應有的限度。攜帶了毫無保留的各種技術和書籍作為陪嫁,讓吐蕃誤以為唐朝懼怕他們,反而對文成公主越來越輕視。

    曾記得,在中學學習這段歷史時,書本中再三再四的強調,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婚後如何如何恩愛。可惜!真正的歷史要讓你失望了,文成公主的故事不過是個傳說罷了。

    松贊干布在迎娶文成公主的前和後,都娶過多位妻子,僅史書記載的就有七八個之多。而且,在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的同時,隔壁鄰國尼泊爾也嫁入了一位尺尊公主給松贊干布。

    松贊干布為了顯示恩寵,在西藏為尺尊公主建造了大昭寺,為文成公主建立的僅是小昭寺。這一“大”一“小”,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地位和親疏的差別可就大了。至於說,有人宣揚雄偉的布達拉宮是為文成公主所建的,那就更是謬言了。

    文成公主並非是松贊干布的王妃,甚至連個正式的封號都沒有,只是他的第五個小老婆而已。文成嫁給松贊干布不過9年時間,松贊便去世了。而即使是在這短短的九年當中,松贊與文成在一起的時間,也不過一兩年而已。

    根據相關史料的記載,文成公主並沒有和松贊干布生下一男半女,充分說明文成公主並不得松贊干布的寵愛,這只是一樁赤裸裸的政治婚姻罷了。

    松贊干布死後,文成公主孤零零地在藏地生活了30多年。尤其!在松贊干布死後不久,吐蕃便開始與大唐為敵。這對於為了維護雙方和平而遠嫁西藏的文成公主而言,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662年,吐蕃聯合西突厥的弓月部,一同進攻龜茲,徹底和唐朝決裂。

    665年,吐蕃再次挑起事端,進攻親唐的于闐。隨後,吐蕃收復了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率西突厥弩失畢部,實際控制了瓦罕走廊 。

    從此,雙方開始了長達兩百年的敵對戰爭狀態,一直到唐朝滅亡。

    期間,文成公主的處境更加尷尬,簡直是淒涼無比。在680年,文成公主鬱鬱而終,為這段看似“美妙的傳說”,實則是悲劇的故事,畫上了無奈的句號。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

    《中國通史》

    《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論文查重30%,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