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躁中獨行
-
2 # 古槐散人
從趙孟頫、文徵明入手比較好,字帖比較清晰。二王及以前的小楷,筆劃之間的連帶已經看不清了。打好基礎了,再寫鍾、王。
-
3 # 解元利
我認為不合適!個性太強!
八大楷書初學歐!歐體可能是八大山人學書的入門範本,臨習時間可能也比較長!
於其學八大山人倒不如學歐!取法乎上或許能得八大山人精髓!
學習小楷個人更推薦從《樂毅論》《黃庭經》入手比較好!中和平正!
另附《樂毅論》《黃庭經》兩圖
及個人作品兩幅算是傍大款吧!也是證明我不是胡白活!!
書法初學楷書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也不能貪多。
中楷和小楷,是不建議一起學習的,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控制筆的能力。
中楷是初學最佳大小,大則失其結構,小則差其細節。中楷大小,多在於我們手腕的活動範圍之內,使得我們運指轉腕“力所能及”。
常人看小楷,看碑刻字帖會看不到筆法,看墨跡可觀筆法但不會用筆表現。
中楷筆法雖與小楷略不同,但是能學會清晰表達用筆,所以先打底,無論是筆法還是控筆功夫,都需要一定基礎才可入手小楷。
第二,對小楷的理解
小楷筆法相對於中楷來說,較為細緻,且需要一些“筆勢”“筆意”,這是需要建立在對楷書有基本瞭解之上才可以做到的,所以小楷並不適合初學。
古人寫小楷的速度,一定是比我們用硬筆寫楷書的速度要快,因為提按頓挫之間,筆鋒一直在呼應的運動著,每個點畫的形成大多都是順勢的。
所以字可慢,但是不可“滯”
而且在用筆方面,也是不一樣的。
古人寫小楷才是懂得“八面用鋒”的,如智永真草千字文,楷書頻繁調鋒,面面不落。
反觀今人,不善小楷者,用筆消耗非常快,常常寫上幾千字,筆鋒就散的禿的不成樣子,這是“失”古法。
小楷在結構上的美感與中楷大楷是不一樣的,以闊綽為主,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小楷求大白,中楷則需布白均勻,大楷要結密,白小
也會因為布白的不同而產生結構的差異,總之初學二者不可兼學,否則學楷也不是楷。
再者筆法,小楷輕盈,中楷居中,大楷穩重,雖運筆法度相似,但是筆下表現不一,這也是區別。
想學小楷,實在應學會“控筆”,輕重緩急都能控制,細微的提按頓挫,收放也都能控制才好入手。
這點基礎功夫沒有,一個字都寫不好。
如覺得有道理,可點一下關注支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