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山劍客

    本人認為,古人所講之“立德、立功、立言”的價值理念,在當今時代,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指導意義,值得有理想有抱負的讀書人去不懈追求,且永不過時。

    立德、立功、立言,即“三不朽”,語出《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話說當年,魯國的叔孫豹與晉國的範宣子,就何為“死而不朽”這一問題,各自發表見解。範宣子認為,他的祖先自虞、夏、商、周以來,世代為貴族,家世顯赫,香火不絕,這就是“不朽”。在言及什麼是真正的“不朽”時,叔孫豹說了上面那段話。

    唐代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對立德、立功、立言三者分別做了明確的闡釋:“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也就是說,立德指道德操守,立功乃指事業功績,而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見形諸語言文字,著書立說,傳於後世。立德、立功與立言,指向的都是身後之名的流傳不絕,因此謂之“不朽”。

    對身後不朽之名的追求,是古聖先賢超越個體生命的侷限,而追求永生、超越物質欲求而追求精神滿足的獨特形式。

    孔子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屈原在《離騷》中說:“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司馬迀在《報仼安書》中也說道:“立名者,行之極也。”這些話語都表達了古聖先賢,對於不朽之名的熱衷。

    不朽之名,並非通常所言的名利之名,它是一種極致的人生境界。對這種人生境界的追求,激勵著每個個體生命拼搏奮進,敢於取捨,從而釋放出無比巨大的能量,昭己名於後世,亦澤被於千秋,而絕非為求得一時的浪聲虛名以自慰。

    今人慾達到此種境界,絕非一日一時之功可以成就,它需要有志之士,付出畢生的努力和追求,去為之拼搏。

    (圖片源於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5歲沒有談過戀愛沒有相處過物件,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心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