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正存
-
2 # 王乃棟說書畫
書法的精髓是毛筆字之神采,即透過毛筆字所顯現出來的天人合一的書法美。
唐代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張懷瓘說:深識書者,惟觀神釆,不見字形。
這是對書法本質的深入而明確的解釋。因為古代的毛筆字是實用的書寫工具,有文化者都會寫,但不是書法。漢字書寫即使寫得端正漂亮如印刷體,也不是書法,只是適應實用文字的需要,滿足不了審美和表現的高層次需求。書法則首先和最終都要求有神采!
當然,神釆不會出於拘謹整齊的實用書寫體,也不會出於過分做作的江湖庸俗體,更不會出於抄襲西方日本的當代塗鴉體!
書法的神釆是什麼?是天地萬物的生動感覺和書者創作的筆墨效果的綜合美,也就是書法的筆法、筆勢所產生的筆意!
這種筆意,是龍跳天門、虎臥鳳閣,是高峰墜石、萬歲枯藤,是壯士拔山、手飛黑電!
這才是書法的精髓。
-
3 # 一笑貫長天
難度與神采!
書法不可以忽略難度,忽略難度的書法就是平庸的書法,無論你的筆法如何高超,章法處理如何地好,沒有難度的書法就不是頂尖書法!
對於難度的理解是書法界一直忽略的關鍵點。是的!古人不提難度,但是,你仔細鑽研王羲之書法就會發現難度的奧妙!而且,難度贏定能與神采一起成為書法CROWN上的明珠,都是未來書法發展的方向。
關於神采,我只做一個比喻,書法沒有神采就像病人的臉色一樣,蒼白,缺少一份精神!
-
4 # 陝西藝娃
書法的精髓是什麼?這是一個很深刻問題。我們來看一下古代前輩書家孫過庭的《書譜》中是如何敘述的。《書譜》中有兩句名言“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這是很重要的兩句話,可能在初學者眼力這可能是兩句廢話,因為學書法肯定要學的像才行。
但是在過來人眼力,這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書法的水平提升,無外乎是從這兩句話開始的“讀帖從不精到精”“臨帖從不像到像”。
所謂“法度”是一種標準,但也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因為“法度可千變萬化”,有些人這麼寫也對,那麼寫還對,但是有些人無論怎麼寫都是錯的,這就讓初學者很難受。
此二句的經典之處在“讀帖尚精”“臨帖貴似”只要臨的像,越來越像乃至一樣,則寫出來就可以做到“有法度”,臨多了知曉變化,則可做到隨意變化而不逾法度。
這就是法度的由來。
初學如何知曉法度?當然從臨帖讀帖中來,只要臨的準,一點一劃的位置都準,自然就有法度。
所以,拋去“法度”這個概念,單純說“像”的問題。
這兩句話中,每一句都有一個字是關鍵,我認為“尚”“貴”是兩句話的點睛之處。
“尚”有追求之意,“貴”也有向好之意。
二者說的就是一個過程,讀帖要越來越準,臨帖也要越來越準,只有越來越準才能有水平的提升。此,一也。
孫過庭對書法的理解和總結能力非常強,初學幾年的過程,兩句話就解釋清楚。
清代包世臣則對這兩句話做了非常深刻的解釋,是透過他自己經歷來說的,我看過以後,跟我個人的思考經歷差不多,以前在文中也介紹過,故而覺得大家也可參考。
《答三子問》中,包世臣說到對“察”“擬”的解釋:擬雖貴似,而歸於不似。然擬進一分,而察亦進一分,先能察而後能擬,擬即精而察亦精,終身由之,殆未有止境也。
個人非常喜歡包世臣的總結,因為其對學書過程思想的總結,也非常到位,尤其是文中陳述順序,非常重要,雖然意思好懂,但是這個順序,我還是想做一下解釋。
擬雖貴似,而歸於不似:學帖要像,但是最終要歸於不像。這是第一句,是一個總結性的陳述,大體上指的是整個臨帖學書的過程。
然擬進一分,而察亦進一分,先能察而後能擬,擬即精而察亦精:意思是,學的越像,讀帖可以越精,或可理解為眼力越好。重點是“先能察而後能擬”,這句話按照正常順序應該放在“擬進一分察進一分”之前。但是放在了後邊,這個也很有意思,也有一種陳述之後又詳細解釋的味道。“先能察而後能擬”的意思是,我們學書法都是從看到臨的,初學時大多人都是拿一本字帖去笨手笨腳的模仿,看一筆寫一筆。故曰“先能察而後能擬,則擬進一分,察可進一分”
讀帖和臨帖是相輔相成的,初學談不上讀帖,就是看一眼然後模仿。如果寫不像,則眼力就不會提升,因為我們的眼睛天生就有“對比糾錯”的功能和意識,如果連一橫都寫的歪歪扭扭,如何談把一橫寫的粗細有變化呢?只有先寫直,才能談粗細變化,然後才可以學很多種橫的變化寫法。
首先第一步就是“做到”,橫能寫平之後,注意力自然就不在“如何把橫寫平”的問題上,自然而然就會追求更深一層的東西。
所謂的法度,從無法到有法,也是一樣的過程。從不像到像,是一種過程,是學習法度的過程。
從像到不像,則是一種把古人法度化為己用的過程,這是不一樣的。
如果讓“老幹部體”“江湖體”去臨帖,他們肯定做不到像,因為他們如果懂筆法,會用筆,就不會成為“老幹體”“江湖體”,這是一個死迴圈。
為何強調臨帖?為何強調像?
我不願意再此貶低那些說:臨帖不求像,意到即可的人。此類人多數沒有臨像過,因為臨像過又追求臨不像的,不會這麼說話,他會告訴你好好臨帖。
臨帖要像,但不求全像!
這句話是何意思呢?臨帖終究還是要用的,好比“吃雞肉是為了長人肉,而不是長雞肉”
臨帖,一定要把一家做到像,非常像,證明你通了這一門路的筆法。
再臨其他人的字帖時,自然就會代入習慣,此時的習慣雖不合臨帖內容,但是符合法度,所以可以做到不像,能知取捨就好。
如果連一家都未通就求不像,那是痴人說夢,不是在“求不像”,而是根本做不到“像”。
至於包世臣在最後說一句:終身由之,殆未有止境也。
意思就是臨帖是學到老臨到老的,沒有止境可言。張旭光在臨聖教序十五年之後,每次翻聖教序,還都有所收穫,此時他都已經五六十歲了。
如果看歷史上文徵明趙孟,晚年臨帖也不在少數,幾乎都是意臨,形雖不似,但氣韻更勝。
所以臨帖是沒有止境的,只有階段不同,標準不同,追求不同。
其實貫穿整個初學階段,何為入門?
個人認為就是通曉法度。
書法理論如何入門?
如果法度都不懂,又如何能看懂理論?
法度由何而來?
臨帖,臨的越像,眼力越精,眼力越精,臨的越像,到一定程度,自然知道何為筆法,也自然知曉一字難度在哪一部分。
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短則幾年,長則十數年。
很多人,都以為自己到了“瓶頸”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個人初學時的解決方法就是,放著不管,再臨一個星期看。
其實多數時間是都能看到顯著進步的,初學非難,只是這個緩慢的過程讓很多人望而止步。
學書也非一朝一夕就能成的,寫個三五年能寫出一首詩的作品就不錯了,不要要求太多。如想寫長文,或許需要十幾年的鋪墊,這些都是日積月累而來的。如想三年五年就成書家,練一筆讓人羨慕的字,大概是把書法想輕了。
三五年固然能被外行叫好,然有何用?
都說書法是一個悟的過程,都以為書法有竅門,其實哪有什麼竅門,初學乃至入門,乃至有個不錯的水平,都是在臨帖中“悟”罷了。
如何才能把這一筆寫的像,如何才能把下一筆的轉折寫的更流暢,如何才能把握這個字的結構。
這些思考都是“漸悟”的過程。
但是突然間,這一筆知道怎麼寫了,突然間,這個字的字眼在哪裡,精華在哪裡看出來了。
這就是“頓悟”的過程。
所謂的“悟其精髓”不過是這個過程罷了,需要的方法就是“擬,察”。
寫的越像,悟的越多。
今天學到了轉折筆法,明天知道了收放結構,後天知道了向背取勢等等
這是一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
否則大書法家也不會到老還臨帖了。臨帖是為了檢驗自己在古人的身上學到了什麼。
至於創作,才是檢驗自己所學是不是能隨心所欲的應用。
何為精髓?太多了,到蘭亭序中,一轉一折都是精髓,但是初學者能看到嗎?即使有些水平,學起來也比較慢,即使是大書法家,也只能取其部分,沒有全學的可能。即便王羲之本人都寫不出第二遍。
不要覺得書法有竅門,有技巧。
不過多練而已。
有人說“唯手熟而已”其實也是不對的,如果不講究方法,怎麼會有水平高低,學習快慢之分?。
莊子雲“道在屎溺”
連“屎坑子”裡都有“道”,書法如何沒有?
只是要善於觀察體會罷了,只不過書法的道不是一天能體會全面的,可能一天一個“悟”只會得到其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但是在長遠來看,這已經是進步了,只不過自己不知而已。
我能做的不多,就是解釋了一句話,一句誰都能聽懂的老生常談的“廢話”,但是未必誰都能做到的“經典”。
“書於師授之外”,方法自古就有,書譜幾千字,金玉良言很多,可謂“師”。
至於老師在這擺著,有多少人能聽懂看懂,就不是老師能決定的了。
古往今來,學書譜者多了,能出名的好像也不多,差距在人。
-
5 # 使用者50694772166
首先要練好基本功,基本筆劃要寫的正確、標準。在有很好的基本功後,才能注重一些章法、要領:
1.一篇書法作品中,每個字其中有一筆劃是它的靈魂,這筆劃必須下功夫寫好字才漂亮,在楷書和隸書中尤為注重。
2.在同一篇作品中有時會出現許多相同的字要注意筆劃變化,例如唐·顏真卿的勤禮碑和王羲之的蘭亭敘中有多個""乃""和十幾個""之""字,但筆劃變化,找不到兩個筆劃完全相同的""之""字、""乃""字等。
3.在一篇作品中,按順序寫的兩個字之間字斷意連,在行書尤為突出。
4.注重排版,排在一起的字要有大有小,筆墨有輕有重,有的如萬馬奔騰,有的如涓涓流水,總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只有懂得藝術真諦的人,才能攀登藝術頂峰。
書法的精髓不在於形體,而在於意境、寫意。引用一句歐陽修的名言: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於山水之間也。
-
6 # 智慧書法
人的思想是透過文字表現的,思想就是靈魂。書法的精髓是表現被書寫內容的靈魂。不表現靈魂的書法是時裝模特。以二王、趙孟頫、董其昌及五千年模仿者為代表。
-
7 # L123生古
個人淺見:書法不但表達了形美,猶勁,氣韻,神韻。還表達作者那一刻的心情與境界。如《蘭亭序》,酣暢淋漓,歡快飄逸…,再如《祭侄文稿》,憤慨,悲痛,惜嘆…字裡章節都能感受到。每幅好的書法作品,猶如一首曲,苑若一首詩,細品意甘,再品味濃,越品越深,越深越愛…
-
8 # 漁樵問答呀
從形式主義、結構主義等來分析書法精髓是問題解構型方法論,是西式刀叉吃中國菜。另外角度來回復吧。
人類進步論就是一個生活性不斷勝利和強化的過程,可是總有些先人終於知道,此岸無論如何是不能實現人的完整性的。
那麼,以書畫為媒,探討一下此岸邊界,在書法創作中物我一元,嘗試超越造物主造人的不完整性,這是書法本質。至於落於所謂精髓之意韻性、情感性、抽象性,竊以為為本質外化而已。
-
9 # 幽蘭壽山石
書法的精髓在於把一種新奇的效果熟練地表達出來。首先在於新奇。古今書家無一例外都自成一家,不能自成一家者最多隻是他人風格的臨摹者而已,決不能成名成家。近來地下出土的竹木殘簡、Murano官吏辦公的公文、隋唐善男信女抄寫的佛經等這些在當是並不被看重的東西都被視為珍寶,細細臨習,從中獲益良多者大有所在。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些東西在當是大抵屬於大眾書風,很是常見,也就不足為奇。到了現代,這種自然的古韻以成為罕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 覺 第二在於熟練地表達。如果只是新奇而沒有熟練地表達,那麼只是有好的創意而沒有很好地實現之。兒童的畫很能說明這點。兒童由於沒有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再加上想象力豐富,故畫作常常是很出大人的意外的。但是兒童的畫作並沒有能被視為藝術作品的,究其原因乃在於兒童在表達手法上的稚嫩。技法上的欠完備導致作品粗糙、欠斟酌,因此不能夠成為藝術作品。可見熟練地表達有多麼重要。
-
10 # 小耗神
謝謝《悟空問答》的邀請:說到書法二字,雖然我不研究書法,字寫的就像雞爪撓出來似的,歪三倒四,橫七豎八,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但我喜歡書法,也喜歡去欣賞,尤其是對書法大家哪爐火純青,精彩絕倫,精湛到家,隨心所欲,揮毫潑墨自如一體的作品,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啊!
至於說書法的精髓是什麼?我想這裡面的學問那可是高深莫測,大了去了,也不是像我這樣才疏學淺,肚中無墨,頭腦簡單之人,用一句半語就能夠敘述得清,解釋的明白。
不過我自認為,書法的精髓,一定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對事物的高度認識與瞭解,更能反應出一個人的修養與素質,健康的心態,積極向上的作風,吃苦耐勞的精神。
因為這些條件,是做人首先必須要具備的內涵與品質。
假如一個人沒有這些條件,寫出來的字在好,那一定是刻板,死板,沒有生活氣息,也不會有什麼欣賞力。
我們不是常說“字”隨其人嘛!其實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
11 # 子衿書法
書法的精髓是什麼?
南齊人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彩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神彩以形質完美的結合,就是書法的精髓所在。
什麼是書法的神彩?它就和我們人的精神面貌一樣。當我們精力充沛,身體健康的時候,給人的印象是朝氣蓬勃,精神煥發的形象。而當我們生病的時候,同樣的面孔,同樣的軀體,卻是一付萎靡不振,病容滿面的形態。書法也是這樣。神彩依附在形質之上。二者不可分離。
我們時常會遇到有人問,書法學習中神彩重要還是形質重要?所有的人都會告訴他,神彩重要。結果呢,問的人並不清楚神彩是什麼。以為龍飛鳳舞的樣子就是神彩,大筆一揮,嘩啦嘩啦一陣狂風驟雨般的急書。龍鳳的影子沒有。一堆死蛇亂繩糾纏不清!
神彩是要有形質做依託的。形之不存,神將安附?要寫出有神彩的書法作品,你先得把形體建立起來。然後再讓他筋骨豐滿,不斷的錘鍊,使他筋強骨健,舉體得當,錯落有致,舒不逾矩,收不侷促,縱橫捭闔,行止自如。去粉飾,去雕琢,天然自成,彩神生焉!
-
12 # 楚子牛書畫
書法的精髄是各種美的統一,在紙的平面上體現美的構成:對比和諧的美,力量芲勁的美,文字內涵的美,章法韻律的美。書法的精髄就是幾十年如一日的臨習與探索創新,功夫讓作品有視覺美感與衝擊力量。
-
13 # 東水西原
先說古今書法是一個概念嗎?
不是了!現在書法精髓在於形式美!古代書法精髓在於實用性!
現在人練習書法為了什麼?為了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算了吧,現在寫出來書法作品要掛到牆上,尺幅越來越闊大,越來越壯觀。要展示,要參賽,要賣錢。鬥筆不夠,要用上拖把。而且要求書法必須稱之為作品,講究整體的形式美,氣韻美;字形美?對了,字形美不美無所謂了,一旦把字形弄美了,難免跟哪個古人相近,那就歇菜了。
古代不同,王羲之曾有很多書法傳世,沒聽說有過現代意義上的所謂書法作品,多是書信、手札、冊頁,甚至紙條紙片上。他的字寫得好,名望高,還有不少求字的。普通古人學習書法就是為了實用,抄書、寫文章、寫書信之類。一列一列,一頁一頁寫下去。當然不會每一頁還設計個布白氣韻,每一列還扭曲個錯落有致。幾乎唯一的講究就一條:字形美!
-
14 # 汪財茂教學法
我認為,書法的精髓是——煉人煉性,不斷提升人的境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修身養性。我認為,這裡面,有一條最重要的原則界線。這一條界線就是——不是書法表現人的個性!而是人的個性透過書法來標明自己的高度!人各有性,每一個人的書法,都會體現出自己的獨特個性,這一點,是對的。只是,書法,不是用來表現你的獨特個性的!而是:你以你的獨特個性,來演繹漢字之美!就看你能夠從什麼側面演繹,演繹到什麼樣的高度!漢字之美,美在全方位。楷,行,隸,篆,甚至包括各種印刷體,都從不同的角度演繹著漢字之美。歷代的書家,都以自己獨特的個性,演繹了漢字一個側面和幾個側面的美和一定高度的美。以後的人們,也要接過前人的接力棒,在前人的基礎上,透過練習漢字書法,來提升自己的境界,隨著自己境界的提升,來演繹漢字更多側面和更高境界的美。就看你能夠演繹到什麼樣的高度!字與人,人與字,二者的關係要理清,二者的位置要擺正。在用心練字的過程當中,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明白許許多多字理字道,而且還是心領神會,整個身心進入一種很美好很美好的狀態,美到難以言表……這個過程,我稱之為——人練字,字煉人。所以,在實踐中,我矯正小學生許許多多不良習慣,包括提高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內動力專注力耐久力觀察力記憶力感覺統合能力等等等等的時候,幾乎一半靠寫字。其實,單純靠寫字,就完全可以矯正小學生的那些不良習慣,為什麼只是幾乎一半靠寫字呢?其道理很簡單——我是家教,我要同時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成績和數學成績,做到一二三年級語文數學常規考試95分及格,四五六年級語文數學常規考試90分及格,而且要簡簡單單輕輕鬆鬆快快樂樂,而且要基本上利用在校時間,包括家庭作業也要基本上在學校完成。所以,我要分配約一半的時間,去訓練小學生的語文和數學。2021年2月26日
-
15 # 獻知
書法的精髓在於傳神,審美。從規矩到自然的進化,從黑白到陰陽的彰顯。從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係。從過去到今天的傳承發展與創新的結合。
-
16 # 123細柳
書法的精髓是晉唐筆法。書為小道,道法自然。晉唐筆法是古先賢三千年的用筆經驗的結晶,毛筆書寫有其自然規律,其規律只有無數代書寫者才能總結掌握,按晉唐筆法用筆就是按毛筆書寫的規律使用毛筆,才能使書寫者的書寫發揮到極致。書寫者要正常書寫,就要保證每一筆畫用最簡單的筆法完成,這最簡單的筆法完成的筆畫確必需符合漢字書法的裝飾性藝術特徵。解決了這個矛盾,就解決書法藝術的核心技術,這就是漢字書法的精隨所在。漢字的快速書寫性,筆畫的裝飾性藝術,漢字的結字藝術,三者缺一可,共同組成了中華漢字書法藝術的主體。
-
17 # 姜玉基書法
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物件的線條造形藝術,其精髓是這種造形所達成的對觀者心靈的震撼和視覺衝擊力。產生震撼和衝擊的原因,或是神采,或是優美,或是跌宕起伏,或是常人無法達到的呈現技法。如果觀者看了一篇書法作品,感到很平常,心裡想,我也能寫出來,那這還是一件好東西嗎?
-
18 # 無憂谷逍遙子
書法的精髓是表現天地浩然之氣
毛主席的書法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慷慨激昂之氣,氣勢磅礴,激揚文字,縱橫於天地之間,遊刃有餘,氣定神閒。“關”字是特殊寫法,有千軍萬馬勇往直前,排除艱難險阻之意,也紀念犧牲的無數先烈。
王珣《伯遠帖》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笑傲江湖,有《莊子》逍遙遊的氣韻。
書聖《蘭亭序》有茂林修竹,清流湍激,仙子翩翩起舞,婀娜多姿之態,飄逸絕塵。
因此,書法精髓在於抒發胸中的天地浩然之氣,把自然萬物的盎然生機宣洩出來,這也是評估書法藝術水平的終極準則,當然缺乏審美觀肯定看不出來!
-
19 # 獨哥故事會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書法,什麼樣的優美的文字才可以稱得上是書法!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智慧結晶,經過我們幾千年的文化藝術薰陶,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中國的漢字是優美的,由於我們每個人的書寫基礎都不一樣,有的人是經過刻苦訓練終身沉浸在博大精深的文字學習之中,有的人為了生活奔波而草草書寫。
有的人認為好的書法精髓一定是形,神,氣,韻表現得面面俱到,普通人很難做到,而我卻認為書法的精髓就是自己的心!只要心到無論字寫得如何都會有自己的特點在裡面就是自
成一方的書法!
-
20 # 申愚人
談到書法,無論大家、乃至普眾,只要是一幅成功的書法藝術作品!都是呈現字幅整體的整體意境美。
人們透過觀摩整體字幅的意境美;從而中領略到的是意境包涵的:思想,精神美的藝術真理。
由此!將人們觀摩的思想境界與書法字幅美藝術接通,從而感受到的是:書法藝術美的真理,給人以“書法藝術真理美的薰陶”。
就成功的書法作品而言,它的精髓就是:人生哲理高境界的美學真理。
人們欣賞成功書法作品,可以從中體味,領略,感受更高層次意境的~思想、精神旨趣;從而改變提升人生思想境界。
回覆列表
書法之美,美於形,美於神,形神兼備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書法的精髓。
南齊人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書法中的神釆要有形質做為依託,形服務於神,形之不存,神將安附?所以神與形是書法中重要組成部分,不能獨立存在的。
書法的精髓具體指的是什麼?指的是點畫精到,線條凝練,蒼勁有力,秀雅與雄渾,對比和諧,氣韻生動,章法俊美,意境深遠。如《蘭亭序》,酣暢淋漓,神采飄逸。再如《祭侄女稿》為顏真卿所書,情感激越,沉痛切骨,悲憤致極的思想之情。每一幅好的書法作品,猶如一首歌曲,婉轉而舒展。宛若一首詩,觸動人心,美到極致。只有表達了作者那一刻心情與境界,才是最完美的書法,也是書家在追求自身的人性美和人格美,以致邁進更高的人生境界。
書法之神要源於大自然,以天地為師,書法藝術才有生命力,正如後漢蔡邕所說:“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可見書法之美源於大自然。
書法作品只要它是美的,能表達作者內心靈魂深處的情感,在情感上能產生共鳴,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它就是最美的書法。
書法中的精髓是筆精墨妙,富有人格美的魅力,是藝術家思想及精神的表達,也是書法家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