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德有能可重用,有德無能可使用,無德有能可用否?
6
回覆列表
  • 1 # 南村群童701

    誰說過“沒有德的才能一文不值”。通常在安穩時期,以德為重,德排首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忠於本朝本政府,當局統治者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動亂時期,奪取政權之前,才能會上升到德前。三國曹操就提出:不管孝不孝,有才即用,那怕是帶罪的囚犯。曹操的成功應與此用人觀有關。

  • 2 # 吉祥三煲

    您提出的問題,屬於選人用人的範疇。其實包括“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

    您著重講了“德”與“能”的關係。

    有一句成語:“德才兼備”,更好理解些,也更為準確些。

    所謂才能、才能,才即是能,能即是才。

    但也有點區別:

    “才”指“備而未用(的知識、經驗等);“能”指“能力”。

    一般情況下,才與能合稱。它是指一個人已經具備但未表現出來的知識、經驗和體力、智力。

    選拔任用幹部時,給有才能的人提供一個舞臺,

    他就能施展其知識、經驗、體力和智力!

    從而得到社會和個人的雙贏結果。

    但一個人光有“才能”不行,還得有“德”。

    德”,是指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具體到個人,特指好的品行

    品行端正,是對人才的最基本要求。無德之人,越有才便可能越壞事。

    HR圈內有一句戲謔的話:

    有德有才是極品,有德少才是良品,有德無才是半成品;

    少德有才是正品,少德少才是合格品,少德缺才是次品;

    無德無才是廢品,無德少才是殘次品,無德有才是危險品。

    所以說,用人導向是八個字: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是否要活的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