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那Thinae

    當時是弩了。霍去病當時的弩威力很大,可以說跟手槍一樣。匈奴還在彎弓瞄準,漢兵一扣扳機,piu~就把匈奴射下馬。

  • 2 # 勇戰王聊歷史

    1,錘

    這個武器適合身體強壯的人,而且,只要擊中,肯定受傷。實戰中,沒人能捱得了一錘。。。普通人就算是有盾牌擋一下,也會被砸倒。

    普通的錘子長這個樣子:

    變態的錘子長這個樣子:

    還有帶刺的:

    2,狼筅(音xiǎn)

    戚繼光抵抗倭寇時所操練"鴛鴦陣"的武器配置之一,也是當時倭寇最怕的武器。主杆長5米,上面還有很多25-60釐米長的、向外長開的“小刺”。手持一米多倭刀的日本人,在他面前只有被扎的份。

    3,陌刀

    陌刀是為了剋制騎兵,斬馬所用。其長度可達3米!揮舞起來,可“輒殺數人”!

    4,弓箭(弩)

    弓箭是古代使用最普及的遠端殺傷武器。一個軍隊弓箭如何,往往決定了戰鬥的輸贏。

    例如,努爾哈赤在徵哲陳部時,曾以80人(有兩人見敵人多逃跑了),擊潰800敵軍!這場戰鬥能夠獲勝,就是因為努爾哈赤有弓箭,而敵人沒有。他上來射死敵人二十多人,剩下的都被嚇跑了。。。

    而且,古代的弓箭還有重型的:

    射程數百米,馬都能射穿!盾牌也沒用!

    論殺傷力和威懾力,弓箭才是“百兵之王”!

  • 3 # 東方評史

    在古代的冷兵器時代,有十八般武藝〔兵器〕之說。

    所謂的十八般武藝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如果真正統計起來絕不止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具體地說應該是個人使用的單兵器,而守城用的滾木和礌石、攻城用的雲梯和投石機也應該算作是兵器吧。

    撇開這些複雜的攻防器械暫且不談,單說十八般兵器吧。

    這所謂的十八般兵器,如果按分類的話有長短之分、軟硬之分,雙手使用和單手使用之分,另外還有包括遠端發射的弓箭和弩箭之分。

    如果按長短之分的話,應該說長兵器使用範圍最多也最廣,古代打仗多為野戰,誰的兵器長誰的優勢就更大一些。

    至於短兵器,大體有單刀、寶劍、鐧和鞭等。

    這些兵器主要用途有兩種:一是指揮官隨身攜帶用作平時的防身和指揮,二是江湖的俠客、大盜經常攜帶!

    短兵器的好處是便於攜帶,類似於今天部隊中的軍官自衛手槍,近距離使用,但打野戰則不行。

    長兵器可就多了,而且用的也比較多,這是因為古時打仗的特點所形成的。

    具體而言,長槍、大戟、長矛、棍棒、大刀、戈、槊、大斧,三股叉和鎏金钂等都屬於長兵器。

    這些長兵器是整個冷兵器時代支撐戰役的關鍵裝備,至於說到那些流星錘、繩標、九節鞭之類的軟兵器,到了真正的戰場上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這些長兵器的特點大致分這麼幾類:一類是用於刺殺型的,比如槍、戟、長矛等,一類是用於砍殺型別的,比如大刀、大斧等,第三類主要是依靠強有的雙臂用於砸,比如狼牙棒、大錘、大棍。

    還有一種是攻防兼備型,比如鎏金钂、三股叉、戟等,既可以用於進攻,又能兼顧防守。

    那麼說了這麼多的兵器,究竟哪種兵器最厲害呢?

    其實都很厲害,不管是哪一種兵器,一旦打到人身上都能要人的性命。

    厲害不厲害,最關鍵的問題是使用這些兵器的人,他們都是根據自身的特點,什麼兵器順手就使用什麼兵器。

    打個比方說,長槍的特點是刺殺,誰都知道長槍攻擊的路線是直線型,攻擊距離短而且最致命,缺點是攻擊範圍太窄。

    大刀的特點是大劈大掄,缺點是空擋太大,但優點是攻擊範圍廣。

    這兩種兵器就好比打拳擊,長槍是直拳和刺拳,大刀好比大擺拳,一個走直線,一個走彎路。

    如果單兵較量是長槍佔優勢,如果萬軍之中衝殺是大刀比較合適。

    古代的戰爭雖說是冷兵器,但其實也跟現代戰爭一樣,也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體系。

    一般來說,大刀、長矛一類的兵器都是一種鋒利的殺傷兵器,但那些依靠蠻力打砸的鈍兵器也自有它們存在的道理。

    由於古代戰場多使用刺殺一類的兵器,於是人們就想到了防禦它的工具,這種工具大體有兩種:一種是盾牌,另一種是盔甲!

    盾牌多用於步兵進行防禦,而盔甲則多用於騎兵。

    據說蒙古軍隊西征時,遇到了歐洲的鐵十字軍,這些歐洲軍隊的文明化比較先進,他們都為每個軍士配置了一套堅固的盔甲,一般的刀劍都很難穿透。

    但是蒙古軍隊卻是用了一種類似於重錘一樣的打擊重兵器,在錘的四周佈滿了稜角,依靠強大的臂力,使得錘的滲透力透過盔甲把人體的內臟震碎。

    而這些重錘的打擊力又是那些長槍和刀劍之類的鋒利兵器所不及的。

    其實在古代戰場上,支撐這些戰役行動的各種冷兵器,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

    不管是古戰場,還是現代戰場,都是一個龐大而完整的體系,離了哪一樣都不行,離了哪一樣都是一個缺憾。

    沒有最厲害的,只有更厲害的,沒有什麼高低和貴賤之分,哪一樣都是致命的!

  • 4 # 歷史名將錄

    第一種,古印度烏魯米軟劍。古印度的冶金技術一直處於領先與世界的地位,他們不僅將這項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使用,也發明了一些令人害怕的武器,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烏魯米軟劍。烏魯米軟劍可以長達兩米,如其名,它的劍身及其軟,甚至使用者可以纏在身上,在進攻時可以出其不意,讓對方措手不及。這種劍在可攻可守,攻擊時可以輕鬆繞過盾牌,給對方造成致命傷害,揮舞起來在身邊形成一個保護罩,讓人不敢上前。

    第二種,中國的虎頭鉤。在中國傳統的十八般兵器中排名第七,它其數為雙,前有鉤,後有鑽,四面有刃,除護手之外皆可使用。其用法有“鉤、拉、鎖、帶、掏、拿、捉、提”,可以說是攻守兼備,因為周身是刃,對敵人造成致命的傷害,由於有鉤,可以將兩個虎頭鉤連起來增加攻擊範圍。

    第三種,古埃及鐮狀劍。古埃及鐮狀劍是一種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到1300年間使用的青銅鐮形劍,長約50—60cm,由於古埃及冶鐵技術並不發達,所以多為青銅材質。古埃及鐮狀劍既像斧頭又像鐮刀,彎曲設計主要是用來勾住對手的武器或盾牌。作為古埃及的武器之一,古埃及鐮狀劍不僅僅是戰斧和劍之間的過渡物。在古埃及早期,權杖代表著執政權,拉美西斯二世被描繪使用過古埃及鐮狀劍。

    第四種,印度帕塔劍。印度帕塔劍是印度劍與長手套結合而成,像是滅霸手裡的無限手套,由於劍於手臂貼合的面積更大,使用者所能更加自如的操控劍身,因此在實戰中,所造成的傷害也就越高。

    第五種,西班牙左手短劍。西班牙左手短劍,主要流行於歐洲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用於長劍的搭配和使用,具有形同盾牌的功能。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世紀曾流行於歐洲,尤其是德國地區。左手短劍經常與長劍搭配 使用。細尖的刀刃不必鋒利但需強而有力,足以抵擋敵人的劍擊,其功能形同盾牌。有時刀刃成鋸齒狀,可折斷敵人長劍尖端,故又名斷刀器。

    第六種,穿甲劍。確切地說,它其實是一種放大的錐子。完全不考慮斬殺的需要,在長達90到100釐米的劍身上,往往有著三稜、四稜、菱形甚至圓形的橫截面,而在可以雙手使用的劍柄後也往往有著如同短槍托似的配重球,可以用肩膀加大突刺的力量,使敵方身穿鎧甲也無濟於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歲3個月的寶寶咀嚼能力不行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