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奉孝歷史
-
2 # 一線教師說教育
這個問題有許多著名的教育專家進行過研討。但在現實生活中,學校,家庭,社會面對教育似乎束手無策。我認為,孩子的教育並不是單純的一方面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起主導作用的是學校教育,而影響最廣泛的是社會教育。
一、相比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如下特點。常言道:“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家庭是兒童出生後的第一個環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對於子女負有義不容辭的教養責任。因此家庭起著撫育培養與教導子女的重要作用。
在教育內容和場所上,家庭教育有更大的靈活性,它不像學校教育有統一的教材和固定的場所對學生施以系統的影響。而是透過日常生活或與子女共同參與的活動中。利用一切機會來教育影響子女家庭教育的內容,方式靈活,場所不限,易於隨時發揮教育的作用。但是,家長如果缺乏家教的意識和計劃,很容易造成家教的放鬆和自流。
二、相比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有如下特點。首先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和統一的教育計劃。有較為完備的教育場地設施,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
其次,學校有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他們明確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懂得教育規律和教育技巧,瞭解青少年的特點,能夠幫助和指導家長開展各種教育活動。
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是統一的。作用上形成互補,協調一致,形成合力,才能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果兩者方向相反,各自的作用就會相互抵消,甚至產生教育的負效應,使教育歸於失敗。更多優質內容,敬請關注,歡迎點評轉發。
關於孩子,家庭教育遠遠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原因如下:學校的教育屬於一個知識的豐富,只能教一些東西,而育實在是一個人思維,心智,為人處事方面的東西,是一個人的品性人格。所以教育的重頭戲是在家庭教育,而不是學校。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縮小了的社會,是兒童生活的第一個環境、成長的搖籃,兒童時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良好的心理發展,將是一個人終生心理健康的基礎。堅強的意志品質、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這些優秀的心理品質,也是以兒童和少年時期的心理健康發展為基礎。學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發展,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必要的心理輔導。
教育的出路,只能發力點在家庭,父母多用心,不求有出息,更多的是不要出亂子,那麼要想教育成功,就要靠民眾自己覺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