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久隱517

    有媽媽問:我家兒子剛一週歲,可人小脾氣可不小。看到什麼東西就一定要,不給他就哭,一給他就停。而且還很粘人老是要人抱,不然又哭又鬧,我都不知道怎麼辦,真怕上幼兒園的時候在學校也這樣。

    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

    家長脾氣暴躁給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榜樣。父母脾氣不好,常為一點小事就動手打孩子。

    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心理過分壓抑。父母教育方法不統一,孩子對軟弱的一方容易發脾氣。

    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願望,由於孩子的語言尚處在發展期,有時不能將自己的想法、要求和願望明白地表達出來。自己的意願家長不理解,孩子著急易發脾氣。

    孩子的第一個“反抗期”出現,易出現脾氣暴躁。

    面對孩子的脾氣暴躁,家長可以採取下列辦法

    第一,當孩子大哭大鬧時,要採取不理睬態度。必須讓他們意識到哭鬧是無濟於事的。等孩子停止了哭泣,能夠心平氣和地回答問話時,再去教育他。孩子看到成人態度堅決,自然會停止哭鬧,聽從教育。

    第二,當孩子不聽家長勸阻或拒絕服從命令時,可放手讓他自己去碰碰釘子。當他受到挫折時,自然會知道家長為什麼不讓他做的道理了。這種處理越及時越好。

    第三,經歷“反抗期”是幼兒正常發育的必經階段。在這個階段裡,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應注意適當加以鼓勵,促進他的自我意識的形成。當你不滿意孩子的行為時,在批評的同時仍要表示喜歡他,不可責怪打罵。

    第四,當孩子出現打人罵人的不良行為時,應堅決制止。要使他明白自己的錯誤行為在別人身上所產生的影響,嚴肅講清道理,並引導孩子自覺採取補救措施。

    第五,家長髮現孩子有不愉快情緒時,應設法瞭解其原因,適當要求可以滿足,過分要求可不加理睬。

    第六,說到做到。家長說話要算數,如果不答應的事,孩子再哭再鬧也不能妥協,如果想答應的事,就不要等孩子哭鬧了或發脾氣了再答應。這一點是家教中家長容易忽視的。

    第七,要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對正當的需求應儘量滿足,不能滿足時應耐心解釋,幫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第八,父母及家人對待孩子的態度要統一,當孩子沒有道理的發脾氣時,不能因孩子的哭鬧而妥協。

    第九,父母應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緒變化,時而嚴厲,時而嬌慣。使孩子因無所適從而愛發脾氣。

    分享一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歷了,寶寶今年3歲了,開始讓他識字,認字。之前都是從淘寶購買一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

    然後我下載了好多軟體讓寶寶學習,一開始是不錯,但是呢用到後面都要收費,價格還不便宜,頓時有種坑爹的感覺。

    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操作也很簡單,寶寶自己都能獨立操作。最最最重要的是這款軟體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

    而且我們家鄉口音特別重,就怕寶寶跟著學以後改不了,要是上學了帶有這種濃厚的口音,肯定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寶寶現在特別愛學習,每天下班都纏著我給跟他互動,陪他一起玩裡面的遊戲,不僅學的快,還讓我這做麻麻的人也輕鬆了很多。

  • 2 # 南軒松1971

    脾氣大,性格剛,脾氣小,性格弱。按心理學知識,把人的分成了四種不同的型別,每種型別都有相應的特點,無所謂好壞之分。

    孩子脾氣大,具體表現為遇事急躁,處事不冷靜,愛大吵大鬧,情緒激動不好收拾等。

    教育脾氣大的孩子不能急於求成,平時要耐心疏導。多與孩子進行親子活動,比如陪孩子安靜的下下棋,耐心的看看書等等,不要等到孩子遇事了發脾氣了才和孩子講道理,那是不行的。更不能以為孩子就是孩子,必須聽話,採取高壓政策平復,這對孩子傷害較大。

    孩子一旦脾氣大,這種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轉變,家長要加以分析,這種性格的孩子也有很多優點的,比如辦事迅速,處事果斷,愛憎分明等等,家長要能發現孩子的長處,並加以正確引導,發揚優點,改正不足。

    孩子是自己的,無所謂好壞,只要家長用心關注孩子的成長,再與學校老師取得聯絡,共同教育,相信無論什麼性格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 3 # 隨手拍記錄

    孩子脾氣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內因也有外因。

    一、先談談內因。孩子本身性格暴躁的話,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做到心平氣和,正確認識孩子的性格特點,不過度的強調孩子要懂事,否則會物極必反,讓孩子不但暴躁而且不愛和家長進行溝通。

    二、外因。往往家長經常爭吵的,或者經常在孩子面前發脾氣,甚至孩子犯錯了,會動手打孩子,還有現在的各種暴力影片,都會給孩子產生影響。因為孩子自控力較差,對自己的情緒的宣洩把握不好,一旦心情不好了,就會潛意識的選擇他最會的印象最深的表達方式,而且人本質是一種動物,有暴躁的本能,何況這樣發洩完之後,往往會有很爽的感覺,讓孩子的脾氣進入惡性迴圈。

    其實不管是內因還是外因,都回到一個根本問題,如何調節情緒,合理的控制自己的脾氣。這對很多大人來說也是很難做的很好的,這就需要一個長期的陶冶過程。

    首先,家長要做孩子們的好榜樣,儘量說話做到柔聲細語,而且即便是發生不愉快的事,也要注重溝通方式,大嚷大叫既沒素質也影響孩子。

    其次,讓孩子可以多練習當眾講話的能力,很多孩子是茶壺裡煮餃子,有話說不出,才轉而發脾氣的表達方式。多讓孩子講話,表達自己的情感,學會用語言來溝通和疏導自己的情緒,這也是情商高的一個表現。

    最後,各位家長,我們都有養孩子的焦慮,但是最好的孩子培養方式就是我們同孩子共同成長,共同歡樂,共同傷心,共同努力,因為一切快樂的源頭都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真摯的愛!

  • 4 # 佩奇愛吃辣

    人這一生當中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對一個孩子重要的便是人生開始階段的家庭教育。正確的教育孩子,家長需要形成正確的養育觀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資源。

    在這裡要強調一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就是家庭的縮影,教育就是拼爹拼媽。真正的拼爹,是比拼父母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世方式。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得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無論什麼樣的家庭,儘自己的力量給孩子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給予儘可能多的機會。這一點社會做不到,學校也只能是盡力,那麼能給孩子助力的,還是家長們自己。真正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不修不行,越修越行。孩子身上有問題,家長身上找答案。

  • 5 # 穿漢服小仙女的VLOG

    我們家也有2個寶貝,我也從什麼也不會,不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到學習西爾斯育兒經,育兒百科,跟身邊的朋友,寶媽請教學習,我覺得我從中學會了很多。學會了理解,跟孩子溝通,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應該怎麼做。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首先,我覺得1.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孩子的言行舉動多半是從父母身上潛移默化而來的,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不要讓孩子看到自己暴怒的樣子。要和善待人,為孩子營造祥和、寬鬆的氣氛,在這種安定,溫暖的氣氛中,使孩子易怒的心境漸漸地變得平和。2.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父母要多關心愛護孩子,平時多關心孩子在生活、學習或交友中遇到什麼問題,給予孩子一定的幫助、鼓勵或安慰,使孩子體會到父母的關愛,這種愛有利於孩子以愛心待人。3.要多帶孩子外出散心。可以晚飯後帶孩子散散步,看看花草,聽聽風聲,或者假期的時候帶孩子出去旅旅遊,讓孩子感受人生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從中陶冶情操,利於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力。4.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每當孩子想發火時,父母可以適當地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讓他去看陽臺上的花開了沒有?或叫他去與小夥伴玩,或放一放他喜歡看的片子等。孩子的注意力一轉移,浮燥的心情便會逐漸安定下來,慢慢消失。5.“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孩子發洩脾氣時,父母不要“硬碰硬”,對他橫加指責。要等他氣消之後,再跟他進行溝通與開導,並幫助他認識這種壞脾氣,會有什麼樣的壞處。父母動情的樣子,相信會讓孩子感到難過,後悔不已。父母此時可“趁熱打鐵”,鼓勵他樹立信心,把壞脾氣改掉。同時,父母也要耐心地幫助他,不要一次沒結果,便放棄努力。

    養孩子是一種修行,修的是父母的耐心!

  • 6 # 遊子家庭教育線上

    未成年人的問題是成年人造就的。

    剛和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首先需要反省和調整的是大人而不是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氣質型別和反應模式。

    有外向的有內向的。

    有脾氣急的,有脾氣慢的。

    有透過咬人大喊大叫,發脾氣,摔東西來發洩自己負面情緒的。

    有透過自己生悶氣,不跟大人說話,自己躲在角落流淚來發洩自己負面情緒的。

    孩子疏導自己情緒能力比較弱。

    看待問題的角度比較窄,沒法分辨是非。

    孩子如果出現不良情緒了。

    一定是自己內心和現實中某一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孩子有了情緒不高興一定要發洩。

    這種發洩的方式是需要家長重點關注的。

    首先我們要明確是非。

    在做什麼是對的,和做什麼是錯的這件事上必須要給孩子一個明確的界限。讓孩子清楚的只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如果合理發洩自己情緒,我們肯定。

    如果無理取鬧必須在六歲之前制止孩子的任性行為。

    如果孩子在自己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大發脾氣超過了一般孩子的限度。

    那麼我們可以推斷孩子一般會有一個比較強勢的監護人。孩子雖然不懂事,但是需要傾聽和尊重。太過強勢的監管和管教不僅僅不能使孩子變得聽話。反而會讓缺少解決方式的孩子變得更加的叛逆和暴力。

    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還是大發脾氣,家長一定要態度明確並且堅持到底。

    如果是合理的要求,家長必須教會孩子用溝通的方式來跟大人對話和解決問題。超過一般限度的發脾氣和摔東西都要得到及時的制止。要讓孩子明確地接收到這個訊號。

    強勢的父母往往會讓孩子的情緒得不到宣洩,而導致孩子走極端出現極端情緒。

    弱勢的父母也因為沒有給孩子明確的行為規範而導致孩子透過不斷的得寸進尺綁架家長的行為來達到自己的要求。

    三到六歲是孩子性格的形成器。6到12歲是孩子的穩定期,這個期間不能制止孩子的衝動和任性,不能教會孩子以溝通的方式與大人交流。

    到了12歲到18歲這個階段。

    問題會暴露的更多。

    那是想管也管不了了。

  • 7 # 春妙淼淼

    有些孩子在家長沒有滿足他的慾望時會大聲哭鬧、在地上打滾、撕扯自己頭髮和衣服或抱著成人的腿部賴著不走,這些行為稱為暴怒發作。暴怒發作中孩子往往不聽勸阻,除非成人滿足他們的要求,否則會僵持下去。那麼孩子脾暴躁怎麼辦呢?下面為您介紹如何應對孩子脾氣暴躁,輕輕鬆鬆搞定孩子的壞緒!

    1、訓導並非懲罰小孩犯錯、淘氣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清楚孩子犯錯的原因孩子可能出於幼稚、嫉妒、恐慌、疲勞、壓力或者挫折感而犯錯。我們應該多點時間陪孩子玩,一起看書,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深入瞭解孩子的心靈有助我們選擇適當的訓導方式。預料孩子可能出現的淘氣行為,可以幫助我們對症藥。例如,害怕孩子在超市發脾氣,在出門前,我們最好先和他說明我們的購計劃以及我們所期望的孩子的表現。

    2、冷處理很重要別以為小孩子只顧著發脾氣,他其實也在偷偷地觀察你的反應。遇到這種況,你一定要做到“威武不能屈”。別理他,要讓孩子明白,你已經看穿了他把戲,這一套不管用了。為了讓冷處理有效果,一定要事先做好老一輩的思想作,千萬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另外,爸媽們要提醒自己,別被孩子的壞氣傳染,如果孩子不聽你的勸,告訴自己人在氣頭上都是這樣的,給他一點冷的時間吧。

    3、食物調整性格孩子的食物不僅決定了他們的體重,還決定了他們的感覺和行為良好的程度。對於這類孩子,父母要格外留意他們是否缺乏了富含鈣鎂的食物。由於鈣助於神經刺激的傳導,缺乏鈣,令孩子的神經無法鬆弛下來,造成精神緊張,氣暴躁。同樣,缺乏鎂會干擾神經活動傳導,引發暴躁和緊張。父母在膳食中增加牛奶、豆製品、海帶、小魚乾、泥鰍、香蕉、蘋果與堅果和深色綠葉蔬菜

    4、轉移注意力很多小孩子都喜歡無理取鬧,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或得到某些獎勵。比如有小孩子不喜歡刷牙,所以每次刷牙的時候,他就故意搗亂或吵鬧。對待年齡比小的小孩子,書上說的要講道理這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小孩子比較在乎自的感受,如果態度強硬地逼他就範,也會搞得大人和小孩都非常生氣。比較好辦法就是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既讓他有新鮮的感覺,又不會違背父母的原則

    5、找個有威信的人來鎮場孩子平常最容易跟誰找茬?肯定是那個疼他最多的人。在小孩子的心裡,媽媽、奶奶這些經常照顧自己的人都是軟柿子,就算髮脾氣親人也不會不理他,所以肆無忌憚。遇到這種情況,你就要求助於那些權威人物,比如爺爺、爸,常常一兩句話一說,小孩子就乖乖聽話了。

    6、培養孩子做事的靈活性當孩子玩玩具、吃飯或穿衣服時都不要只“固定”一種方式、方法和模樣要從小盡量使其“多樣化”,任其有挑選的餘地。特別是當一種東西、食品、具不存在了,就應及時引導孩子轉移到別的東西、食品、玩具上去,這種調節力越好,其靈活性也就越好。當孩子的興趣增加了,對困難和問題的處理態度靈活了,他發脾氣的習慣也就會隨之減輕。

    7、同情並給與鼓勵小孩子的心理非常簡單和單純,但是也非常脆弱,經不起一點打擊。比如有些小孩子很用心地在拼拼圖,但是拼了半天,都不成功;或者是很努力地搭木房子,搭得很高的時候,突然塌了。此時,小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沒有想象當那麼能幹,就會情緒低落,甚至大哭大鬧。此時,父母應該告訴他,其他小朋也可能發生過類似的情況,也無法完成這個任務,讓寶寶覺得“這件事情很多都遇到過”,這樣能夠緩解小孩子心理的壓力和自責情緒。

    8、提供選擇的機會如果孩子行為良好,提供選擇的機會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例如,讓他己決定穿藍色還是黑色短褲,多給他機會讓他嘗試自己做決定。

    當然,孩子學習的“榜樣”不一定是父母,也有能是長期跟孩子生活的祖輩或者照顧孩子的保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親病重,一直幫我拿主意的舅舅有急事去了外地,無助的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