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隴右頻道
-
2 # 吉祥如意
蘇軾對赤壁情有獨鍾是有內在動因的。作為北宋朝中的官員,被持不同政見的同僚排斥擠兌,皇上又不分青紅皂白將其貶謫到遠離京都的偏遠地方進行懲罰。
蘇軾帶著一家老小,來到湖北省的黃州,沒有官員迎接,沒有地方士紳拜訪。自己動手搭蓋茅棚,作為一家人的棲身之處。自己開荒種地,種糧種菜,解決一家人的口糧。曾經的政府高官淪落到如此淒涼景地,能不引起一代大文豪的暢想?
蘇軾的《赤壁懷古》,借古喻今。抒發了詩人的滿腔情懷,不被當朝宋王爺所重用。“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虜灰飛煙滅”。看看人家周瑜當年是何等的春風得意,風流倜儻。反觀自己也是憂國憂民的當朝重要官員淪落到如今這種地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詩人寫到這裡,以茶代酒,不僅感慨道:“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寫前後《赤壁賦》與《赤壁懷古》時,正是作者政治上受到挫折,精神上極度苦悶和壓抑。但依然掩蓋不了蘇軾熱愛生活的樂觀態度和要求為國建功立業的豪邁心情。
赤壁作為三國時期的主要戰場之一。為了爭奪這個地方,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劉備、諸葛亮,孫權與周瑜,當然還有曹孟德等等,這些歷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鬥智鬥勇,反覆拼殺。孫劉聯盟共同抗曹,又互不信任,內生矛盾。周瑜年輕氣盛處處為難孔明。目的都是為了爭奪大美江山。
蘇軾作為一代文豪可以說對歷史上發生在赤壁古戰場上的故事瞭如指掌,加上他個人滿腹才華不被重用的苦悶心情,所以,先後寫出了以赤壁為題的前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三篇辭賦,說他對赤壁情有獨鍾並不誇張。(2020/06/27)
-
3 # 使用者春花有意
蘇軾對赤壁情有獨鍾的原因是:一是懷念古人之偉業,對古代英雄人物由衷的讚美。二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嚮往。我認為主要還是作者觸景感懷,撫古傷己。因為寫這首詞時,作者已年近半百。看到眼前的景物,作者就想到與這相關聯的周郎,這是他感想的人證,以周郎的業績作為感想的事證,因周郎其人,結合自己,於是產生了功業無成,人生如夢的感慨,因為赤壁之戰時周瑜三十七歲,諸葛亮才二十八歲,蘇軾寫這首詞是已經四十七歲,功業不但未成,而且還過著毫無作為的貶官生活,感慨自己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他既對過去英雄人物的羨慕,也對自己一再遭貶的不滿,“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面對東去的江水,天上的明月,只有舉杯酬江月聊以自慰。借過去英雄人物的業績,抒發自己的情懷,這就是蘇軾對赤壁情有獨鍾的原因。
-
4 # 許家那個人
蘇軾為何對赤壁情有獨鍾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因為他政治上失意,面對赤壁借景抒情,借古傷今,表達自己豁達的胸懷以及渴望重新致仕的思想。具體解釋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釋:
第一,蘇軾眼中的赤壁是什麼地方?說到赤壁,我們第一印象可能就是赤壁之戰中的古仗場赤壁,也有人肯定認為蘇軾眼中的赤壁就是這個地方。但其實不然,關於蘇軾眼中的赤壁在是古代黃州(現在黃崗)西北的長江邊上,那兒矗立著一座紅褐色的山崖,因為形狀很像鼻子,人們就稱它為赤鼻磯;又因為山崖陡峭如一面牆壁,所以它也被稱為赤壁。元豐三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政治上失意,當任一個並無實權的團練副使,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
第二,蘇軾為什麼會到赤壁這個地方?我們前面提到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當一個沒有實權的團練使,在此之前他還是有實權的湖州知州,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心情一度低落下沉,不得不去尋找一處寶地來寄託貶邸的思想感情。這個時候,黃州附近的赤壁山,就成了絕佳的好處,而且這個赤壁又可以讓人聯想到赤壁之戰的“赤壁”,可以借古傷今。
第三,蘇軾在赤壁這個地方創作那些名篇?蘇軾被貶黃州後來到赤壁遊覽,這時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也付之東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翩,寫下了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這年七月 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蘇軾又兩次舟遊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賦》《後赤壁賦》。
第四,蘇軾在這些名篇中寄託了那些情感?蘇軾透過《念奴嬌.赤壁懷古》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弔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而透過前《赤壁賦》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透過《後赤壁賦》借景抒情,來表達作者曠然豁達的胸懷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蘇軾對赤壁情有獨鍾的原因就是因為政治上失意,被貶黃州,心情不好,只能找到黃州附近的赤壁來借景抒情,透過懷古傷今到精神解脫走向成熟,從而表達作者自己表現曠然豁達的胸懷和慕仙出世的思想。(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
-
5 # 駱駝說事
《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寫於元豐五年(1082年)的作品。作者在這之前經歷了‘‘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二年多時間,詞中抒發了對昔日英雄人物的懷念和敬仰之情,以及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同時也透露了作者胸懷大志,壯志難酬的無奈心聲。
-
6 # 卦王
南宋詞人蘇東坡,中年開始官場失意,1082年被貶黃州,從一品大員降為黃洲團練副使,芝蔴小官。可謂人生一大劫難了!並從此顛沛流離直致終身。然而,苦難的人生,塑造了蘇東坡堅䝘的性格,激發起了曠達的豪情。為後世所讚頌!
蘇東波來到黃洲以後,對赤壁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情有獨鍾。經常邀上三五好友,暢遊赤壁古戰場。寫下了著名的詩文。比如《赤壁賦》和《後赤壁賦》。其中《念奴嬌,赤壁懷古》更是噲炙人口。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槽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東坡在寫此詞的時候,正是南宋遭遇北方金人南侵之時。而南宋統治者卻軟弱無能,採取不抵抗政策,大片江山淪落敵手。憂國憂民的蘇東坡有感而發寫下這首氣勢磅礴的詞。舒發了對赤壁英雄的仰驀和崇拜,在歌頌美好的江山的同時,也舒展了自己想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無奈身不由己,感嘆自己懷才不遇,生不逢時,沒辦法報效祖國的悲涼之情。
落難受貶的蘇東坡,以其曠達的豪情,在赤壁這英雄輩出的地方,書寫了流存幹古的詩篇!
-
7 # 唐言唐語
說蘇東坡對赤壁情有獨鍾,或許是不合適的。因為實際情形可能恰恰相反,赤壁(黃州)是蘇東坡的傷心之地,是禁錮他的監獄牢籠,是他精神世界的煉獄之所。
前、後《赤壁賦》寫於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謫黃州期間。
元豐二年(1079),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蘇軾於七月二十八日被逮捕,八月十八日送進御史臺監獄,史稱“烏臺詩案”。期間他受盡了汙辱和折磨,心理飽受摧殘。後經多方營救,於當年十二月被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這無疑是一種“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這種情形下,說對什麼什麼情有獨鍾或許是一種揶揄、調侃、戲謔:孫大聖會對五行山情有獨鍾嗎?人們都羨慕大聖有一雙“火眼金睛”,可是誰知道他在煉丹爐中經歷了些什麼呢?太上老君把他放進火爐並不是為了送給他一副“火眼金睛”的——那只是個意外。
試問,孫大聖會對煉丹爐情有獨鍾嗎?
苦難成就了大聖,也成就了偉大的蘇東坡,——黃州就是他的煉丹爐、五行山。但是絕不會是他情有獨鍾、魂牽夢縈之所在。
煉獄一般的生活,夢魘不斷的日子,促使他寫下了不朽的華麗篇章——豪放大氣的詩句、超然物外的恣肆、物我兩忘的灑脫,貌似豁達大度、縱情于山水之間。事實上未嘗不是苦中作樂:是對自己身上傷口的舔舐、是自己對備受打擊的心靈的撫慰。
在自由受限制、心理被折磨,心驚膽戰、如履薄冰的生活狀態之下,何談“情有獨鍾”呢?只要能活著就行。
-
8 # 對方扔了一個八阿哥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東坡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可謂是千古名篇,大家都耳熟能詳,雖然蘇軾所遊、所寫的黃州赤壁其實並非是赤壁之戰的湖北赤壁,然而東坡先生大才,一首《念奴嬌》和兩篇《赤壁賦》使得“烏龍”的黃州赤壁也成了真正的名勝。
以蘇軾的曠達個性,在被貶官黃州之際,在寄情山水之時,依然充滿豪情,把心中對周公瑾年輕時的意氣風發的崇敬之情書寫的淋漓盡致,同時也把對赤壁一戰的輝煌推崇到極致
-
9 # 梅清幽
宋神宗元豐二年,因為烏臺詩案,蘇軾被貶黃州。黃州的這塊赤壁,不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赤壁。黃州的這塊赤壁,也叫“赤鼻磯”,對蘇軾來說就是一大塊紅色的怪石,蘇軾對這塊兒赤壁情有獨鍾,我認為是因為蘇軾是一位石頭愛好者。現代社會像蘇軾這樣愛好石頭的人也不少,所以許多地方都有一些“奇石館”、“石頭齋”應運而生。
1.現在,其實存在著兩個赤壁。其中一個就是現在的湖北省赤壁市,被稱為“武赤壁”,這裡才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真正戰場。東漢末年,劉備和孫權聯軍,在這裡擊敗了大舉南下的曹操大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唐朝詩人杜牧的“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首詩所描寫的歷史上真實的赤壁之戰就是發生在這裡。
2.另一個黃州的赤壁,在歷史上也叫“赤鼻磯”,他是因為蘇軾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兩篇《赤壁賦》而在歷史上留名,後人把黃州的赤壁稱作“文赤壁”,黃州赤壁因為蘇軾也成了真正的名勝。沈復在《浮生六記》中描敘道:“黃州赤壁在府城漢川門外,屹立江濱,截然如壁。石皆絳色故名焉。《水經》謂之赤鼻山。東坡遊此作二賦,指為吳魏交兵處,則非也。”沒有蘇軾,黃州赤壁也永遠只是一塊冰冷的石頭。沒有赤壁,也沒有今天我們所熟悉的蘇東坡。蘇軾情有獨鍾赤壁這塊石頭,才用詩詞和賦來表達他對赤壁這塊石頭的喜愛,才留下了他的千古絕唱。
3.蘇軾是一位石頭愛好者。他對赤壁情有獨鍾,源於他對石頭的偏愛,何況這塊赤壁還是一塊野性的怪石。蘇軾寫過一首長詩《詠怪石》,裡面的內容都是由石頭來講述的。蘇軾還作過《枯木怪石圖》這幅畫,畫上的怪石、枯樹在中國畫中都不常見,屬於蘇軾“自創”,這幅畫寄寓了他個人的意志。讀者們可以在祝勇所著的《在故宮尋找蘇東坡》這本書中,詳細瞭解到蘇軾對石頭的偏愛。
蘇軾對黃州赤壁情有獨鍾,是因為他特別喜愛石頭,為赤壁留下了千古絕唱。黃州赤壁也因他的詞賦而成為歷史上的名勝。
-
10 # 阿不Vlog
1.赤壁代表了儒雅風流的周公瑾,而自己又儒雅風流。蘇軾對赤壁情有獨鍾就是對自己才華的肯定,自身氣質的自信。蘇軾樂意去寫赤壁。
2.對赤壁情有獨鍾是一種解壓。我們仍然記得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他這是對於周公瑾的羨慕,也是對朝廷的諷刺:我,蘇軾有周瑜一樣的氣質,卻只能感嘆早生華髮,我蘇軾雖有建功立業的抱負,有治國平天下的才能,有滿腹的詩文。卻不得像周公瑾一樣,大展宏圖,在自己的抱負中,名垂千史。這是他對朝廷腐敗無能的控訴。這是他解嘲的表現。他偉大的才能不得施展,只能空自愁嘆,對酒解愁,對赤壁而懷古。他對報國念念不忘怎能對赤壁不情有獨鍾?
3.才華橫溢,情有獨鍾是才華的體現。赤壁可寫的方太多了。蘇軾又是個大文豪。來到赤壁遺蹟,更何況是英雄人物出名的地方,還更何況與自己有這麼多千絲萬縷的聯絡。貶是被貶了,但是我寫文章卻更自由了,於是兩篇赤壁賦落成。細看一二發現蘇軾風格大變。若是說赤壁賦一尚有人間氣息,而二卻超凡脫塵。飄飄然仙,遺世獨立。吾於今未懂。這隻能說赤壁帶給蘇軾太多的遐想,從懷古,羨慕周瑜,感嘆朝政到赤壁賦一里尋求一份慰藉。到赤壁賦二完全超越自己。這是蘇軾文賦藝術的再次昇華,所以赤壁,被貶同時也成就了,詩文上的蘇軾。
值得一提的是,蘇軾被貶卻依然在做官途中恪盡職守,修蘇堤,抗蝗災。挖井救民。他做到了盡職盡責。很奇怪他說過:問我平生功業,只有被貶的黃州惠州儋州。他一生卻為百姓做了很多實事,反觀朝廷,只是一批安逸之徒罷了!
-
11 # 溪花浦牧魚
蘇軾對赤壁情有獨鍾,要從他的理想,信念和人格才華談起。
蘇軾詩詞成就大,由此政治抱負也大,一直欲才入帝王家。一直到了神宗時期,他的心懷遠大才被皇帝發現,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等職位。然而,蘇軾政治上是守舊的。自從王安石推行新法,他與司馬光等反對派成員不遺餘力對其攻訐。其持續不斷的攻擊即使王安石罷相都是氣焰囂張,弄得宋神宗不勝其煩。恰在此時,蘇軾寫了不少對新法不理解不認同的詩作,加上擁護新法的大臣對其彈劾,說他寫得東西包藏禍心,怨望其上,訕瀆漫罵……無一不以譏謗為主~~令神宗大為惱火,遂下令逮捕蘇軾,交御史臺審訊,那個時侯,御史有個渾名叫做“烏臺”,這就是大宋王朝“烏臺詩案”的由來。
不過,蘇軾的才華橫溢名氣太大,連政敵王安石也上書神宗“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其實神宗也是惜才,並沒想殺他,僅把蘇軾貶到黃州做個團練使。突然從高處跌下來,手頭不免拮据,一家老少需要養活,沒轍了,蘇軾到官府申請了一塊荒地,從此與稼穡相伍,這也是他自己戲謔之謂“東坡”的由來。
然而,正是這次磨難,使得蘇軾並沒有消沉,反而使作品在風格和題材上有了更大的突破。由此可見,磨難成就了蘇軾的破繭成蝶,並非作者對所謂赤壁情有獨鍾,它是劫難時的面壁,它是對現實的審視,它是對歷史的參悟……
-
12 # 文字拾荒人
貶謫黃州的蘇軾似乎與赤壁結下了不解之緣,在著名的“赤壁三詠"(《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把對自然山水的觀照與對歷史、人生的反思結合起來,在自然中融入深沉的歷史感和人生感慨。
一、作者謫居黃州的歷史背景宋神宗元豐二年,朝廷名臣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謫黃州,任黃州團練副使,無所事事。從此,他自號東坡居士,並在黃州城外東坡開荒種地。元豐七年,蘇軾調任汝州團練副使,元豐八年,宋神宗駕崩,蘇軾奉詔返京。蘇軾此番受貶數載,居黃州五年。蘇東坡為官半生,多次受貶。作為一個有政治抱負的官吏,政壇失意,官場受挫,蘇軾的心情不能不鬱悶壓抑,寂寞惆悵;但同時,作為文學巨匠,黃州之行是他廣泛體察社會生活,飽覽祖國大好河山的極佳機遇。貶謫黃州的五個春秋,蘇軾在“遊山玩水”的過程中,寫出了《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和《後赤壁賦》等美妙之作,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胸臆。
二、以“赤壁”為主題的詞文思想探究1082年,蘇軾兩次遊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飄飄欲仙的神態,直抒蘇軾心曠神怡的心情和飄然欲舉的超然之樂。可“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軾借客之口感傷人們在天地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渺小,再到“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的感嘆,從悲傷中豁然曠達。借客人之口,寫出了當時蘇軾事業失意和懷才不遇的惆悵心情。蘇軾在逆境中自我排解,正視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精神,才有最後的超然達觀。
黃州赤壁就是現今的湖北黃岡赤鼻磯,它並非赤壁古戰場,其實蘇軾對此也是疑信參半的。他在《記赤壁》中說:“黃州守居之數百步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處,不知果是否?”既然如此,蘇軾為何還在文中照寫不誤呢?
對於這個問題,傳統的解釋是蘇軾“借題發揮,藉以抒情和言理”,借一代梟雄曹操與“漁樵於江渚之上”的自己對比,表現人生的渺小和悲苦。由於中國傳統的儒家學說的教育和薰陶,蘇軾和其它知識分子一樣,胸懷懷有建功立業、經邦濟世的“入世”思想,這種思想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尤為突出,諸如“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等描述。
《赤壁賦》中“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句中的“美人”亦非常說的美女,自屈原《楚辭》以來常用以隱喻君主,這裡指當朝神宗皇帝。遙望在天一方的神宗皇帝,反映了蘇軾雖然貶謫黃州,但仍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的抱負。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首詩是蘇軾豪放派詞風的代表作,用豪壯的情調書寫心中塊壘,開篇描繪出了一種廣闊,雄渾的景象。周瑜年輕有為,“小喬初嫁了”又抱得美人歸,不僅表現英雄美人珠連壁合,也表現周瑜的雄姿英發,更在於揭示周瑜同孫權的密切關係,孫權對周瑜信賴有加。詩人聯想到自己,則隱含著蘇軾不被信任,不被重用的嘆息,年歲漸老,功業未就,對壯志難酬的悲嘆,豪放中略見悲涼,從惆悵失意中解脫出來。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一個人的人生道路不可能永遠平平坦坦,可能充滿了風雨與坎坷,但無論如何也不應該畏懼逃避,應該勇於面對,敢於挑戰,相信風雨之後一定會有彩虹。
三、《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懷古傷今《念奴嬌·赤壁懷古》歷來被認為是豪放詞的代表,作者開篇便以一瀉千里的滾滾大江和光照青史的英雄人物相聯絡、相比照。而後點出“赤壁”,極寫赤壁的雄偉奇險,參差陡蛸的石壁直插雲霄,正是這樣的驚濤駭浪孕育了千古英雄豪傑周瑜。然而,此時的自己已經是兩鬢染霜,空有抱負而不酬,空有才華而不伸,怎不生惆悵、悲憤之情?
民族英雄岳飛面對外敵強侵,山河破碎,“怒髮衝冠”,吟出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千古名句。仕途坎坷、壯志難酬的蘇軾同樣在詞中發出感慨:“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用一個“笑”字在自解自嘲中化悲怨為曠達。這裡有熱烈的輔君治國、兼濟天下的出仕信念,又雜糅了對現實處境中價值準則的懷疑和無奈。
歷史與現狀、理想與現實的尖銳衝突,導致出世與入世的矛盾,所以在詞最後感嘆“人生如夢”,這種慨嘆和憤懣雖有想為國建功立業的積極因素,也有無可奈何的消極悲觀的成分。蘇軾內心是痛苦的,消沉的,但又是達觀的。
總之,蘇軾在詞中盡抒對英雄人物及其業績的神往,借追慕古人的豪情壯志抒發自己的抱負,待罪黃州有志報國卻壯志難酬。
四、《前赤壁賦》中佛道思想的自我安慰繼《念奴嬌·赤壁懷古》之後,蘇軾在《前赤壁賦》中也盡情抒懷。文章首先借用道家所信奉的神仙特徵,產生神奇的想象:“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表現出超然的心境。事實上,作者的這種生活態度往往包含著無可奈何的自我安慰,在自然中尋求精神寄託。
蘇軾抒寫了在自然的大背景和歷史的大時空中個人掙扎與矛盾的生存狀態,痛苦與自慰的心路歷程,從中我們能感受到看似豪放灑脫、狂放不羈的蘇東坡心靈深處濃郁的悲涼和沉重的孤獨感。經歷了“烏臺詩案"的蘇東坡,沒有了性命之憂,脫離了牢獄之災,到了天高皇帝遠的黃州,終於把淤積在心中的鬱悶、孤獨用他特有的情調和曲調,譜就了一曲傳誦千古的《赤壁賦》。
蘇軾本以經世為懷,儒家的人格追求和社會理想是他自覺的價值取向。他十分仰慕曹操、周瑜這樣的英雄人物,所以借赤壁之名馳騁歷史,生動傳神的寫出了當年曹操的風采: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因此,當面對人生中的種種磨難,他都能坦然處之,以達觀的胸懷尋求精神上的解脫。
五、《後赤壁賦》中超脫現實的淡然《前赤壁賦》在文采和內涵等方面有絕佳表現,但《後赤壁賦》更真實的凸現了作者的思想狀態和精神實質。他常念“心似己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然而現實的利劍擊碎了英雄的有為之夢,無端被貶、命幾不保的經歷成為永遠的傷痛。於是,蘇軾“反而登舟,放乎中游,聽其所止而休焉”。正是這種道家思想的影響,成為蘇軾人生平衡的調節器,使他無論遇到多大的難關都能從容對待、安之若素。
蘇軾以特定的貶謫身份置身於特定的“赤壁”環境中,有懷古而感慨自身命運,從感慨中悲哀油然而生,在從悲哀痛苦中掙扎解脫出來,透過儒道思想的融合日益變得淡泊、鎮定、曠達、超越,真正獲得了人性、心靈、生命的大自由。“東坡”、“雪堂”成為他堅毅、勤奮精神的象徵;前後《赤壁賦》和《赤壁懷古》成為他超脫、純淨心靈的象徵。
他在舊城營地闢畦耕種,遊歷訪古,政治上的失意催生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不過他有著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雲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一系列以“赤壁古戰場懷古”為主題膾炙人口的名篇。
回覆列表
蘇軾
蘇軾,北宋眉山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著名的文學家。他是著名古文家蘇洵的兒子,弟弟名叫蘇轍。父子三人文采斐然,人稱“蘇門三學士”。
蘇軾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詩詞文賦和書法繪畫樣樣精通,尤其是詞的創作開了北宋豪放詞的先河,被稱作“東坡樂府”。
蘇軾對赤壁情有獨鍾的原因是羨慕周瑜,同時傷感於自己的遭遇和壯志未酬。
具體原因其一,同大多數讀書人一樣,蘇軾具有建功立業的抱負。儒家教育注重對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經世致用思想的教育,因此,接受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思想教育的蘇軾也不例外。因此,積極入世,建功立業是蘇軾的必然追求,這個可以從他被貶後在各地施行一系列的德政可以看出來。而赤壁就是一個古人曾經建功立業的地方。
其二,“烏臺詩案”後的蘇軾被貶黃州,是黃州接納了他。“心安處即是吾鄉”,喜歡山水風物的蘇軾,寄情山水,從中找到了生命的平衡感。《赤壁賦》中享受清風明月的豁達樂觀就是明證。
其三,赤壁是讓他感慨最深的地方。
同樣的地方,縱看歷史,年紀輕輕的周瑜婚姻美滿,取小喬為妻,人脈紮實,深得信任,而且還在35歲時就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而再看看蘇軾自己,伉儷情深的妻子王弗棄自己而離開人世,可謂婚姻不幸痛失愛人。自己47歲時被人誣陷,因言獲罪而遠貶黃州,可謂仕途功業不順,只能面對滾滾長江東逝水遙想公瑾當年的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豔羨人家建立的豐功偉績,這是多麼讓人傷感的事情。
因此,落魄黃州的蘇軾對赤壁情有獨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