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奈山的火柱

    最古老的“姓”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許慎《說文解字》中對“姓”進行解釋是:“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女從生,生亦聲。”“從女”意味著“姓”在當時與女性有密切聯絡。如姬、姜、好、姒、媯、姚等古老的姓,都從女旁。這表明這些中國早期的“姓”是產生於以女性為中心的母系氏族社會,仍然保留了母系氏族社會的一些痕跡。

    “氏”是“姓”的分支。出身於同一個氏族,這個氏族來源於同一女性祖先。但氏族逐漸繁衍壯大,會分成許多不同分支,不同分支另立標誌符號,這就是“氏”。宋代學者鄭樵《通志·氏族略》總結過賦予“氏”的不同途徑,比如以國、采邑、地、排行、技藝、官職和父祖的名字等為“氏”。

    《史記》記載楚國始祖季連是火神祝融的後代,季連的後代鬻熊姓羋名熊,曾經輔佐過文王,他的曾孫被周朝分封為異姓諸侯,楚國王族就以祖先鬻熊的“熊”為氏,根據《說文解字注》:“雒誥火始焰焰、漢書作庸庸。淮南書東北曰炎風、一作融風。皆古音之證。”“融”和“熊”是一致的,是烈火熊熊的“熊”。

    也就是說,楚國王族是羋姓熊氏,故而楚懷王熊槐是以熊為氏。根據上面所說氏的命名方式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屈原也是楚國王族,但是名字叫屈原。楚國國君楚武王的兒子羋瑕,受封於屈,他的後代以采邑屈(湖北秭歸)為氏,羋瑕就是屈原的祖先,所以屈原是姓羋,但是用屈為氏。

  • 2 # 千千千里馬

    中國戰國時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為什麼姓屈?這與屈原這個姓氏的發展有直接的關係。

    中國的姓氏基本是以祖先崇拜和地望領命為基礎。

    也就是說,一方面姓氏繼承祖先,同時子孫後代因為有封地,那麼就會以封地為姓了。

    屈原就是因為祖先熊繹有功被周王室封分於楚,於是他們就居住於丹陽,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這個地方後得姓的。

    春秋時代的楚武王熊通的兒子瑕封於“屈”,這個地方,也叫瑕屈。於是熊通的後代就姓屈了。

    屈原是楚國的貴族,如果追溯血統,他的姓與楚武王熊通一樣姓“羋”。熊是羋姓的氏。

    羋姓出自黃帝的後裔顓頊的子孫。顓頊的後代季連,季連的後代有一支姓羋叫鬻熊,鬻熊的後代得楚以後,就以曾經輔佐過周文王的祖先鬻熊的熊為姓,所以,楚懷王也姓熊,名槐。這個姓,其實是羋姓的氏,也就是羋姓的一個分支。屈原的父親叫熊伯庸。據學者趙逵夫先生考證,《史記-楚世家》裡的句亶王熊伯庸,就是屈原的父親。

    戰國時代,姓和氏有嚴格區別,秦漢以後,姓氏不分了,所以,感覺屈原怎麼不姓羋而姓屈。

    屈原家族封地“瑕屈”以後,從春秋時代到戰國後期,一直有高官。但是,屈原這一家族何時姓了屈,就不是很清楚了。因為,瑕屈的後代,不是馬上就姓屈了。

    但是到屈原這一代人,家族地位有所下降。屈原在《楚辭-九章-惜誦》裡寫到:“忽忘身之賤貧”,就是對自己的父親“熊伯庸”地位不高的描寫。

    屈原自己卻很努力,做過三閭大夫的中級官員,這個職務主要是管理楚國的三大姓氏昭氏、屈氏、和景氏的事務,有點組織部官員的意思。

    屈原後來升遷為“左徒”。這個官是什麼地位,學者的意見比較大。我個人認為,應該是楚王的高階隨從。比較親近楚王,所以,屈原的前期由於楚王信任,為楚國的強大做出了一些貢獻。後來,由於利益集團的內部鬥爭加劇,屈原失去了楚王的信任,無法為楚國的強大做事情,直至楚國被秦國大將攻破郢都。屈原聽到這個訊息萬分絕望,含憤自沉汨羅江中,這一年,屈原已經60多歲,是楚頃襄王二十二年。

  • 3 # 涑水司馬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不用長篇累牘地去闡述。春秋戰國之時,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姓氏,只有貴族才有可能擁有姓氏。

    貴族男子稱氏,而女子稱名。楚懷王是羋姓熊氏,所以他叫熊槐。而屈原是羋姓屈氏,氏為屈,所以叫屈原。對於女子來說,羋是楚國國姓,羋月的原型秦宣太后羋八子,可以肯定的是,她是楚國宗室之女,姓羋,因為是女子所以不能稱熊。白起其實也是羋姓,但是氏為白。秦國和趙國一樣是贏姓趙氏,所以嬴政被稱為趙政是可以的,並不是因為他出生在趙國就被叫做趙政。

  • 4 # 國病

    這個問題用史料能分析,但很難。我提供一個新路徑。其實熊、屈、羋是有淵源的。

    楚國主要是江淮和湖北湖南一帶。傳統上是黃種老三苗蠻和老大極北基因N的世居地。這個體系就與有熊氏有關,湖南更是直接叫熊湘和三湘。熊湘倒過來就是西藏的象雄文明。而藏族很明確就是北三苗後裔。你看,他是對應契合的。包括北三苗停留地陶寺遺址位於山西臨汾襄汾縣,都是對應的。所以楚國有熊姓或氏都不奇怪。

    基督教有彌撒,芬蘭人自稱薩米。實際上彌撒兩個音都指黃種,是三的諧音,同時也是夏天的意思。米既代表八茫星太陽,又代表稻米、小米。黃種老三和老大支系氏養狗人,萬就是狗叫聲,就是指他們。在阿拉伯語裡萬讀米黎萬,英語的百萬讀米黎。北三苗後來變成西戎牧羊人,與極北基因N一道變成黃匈奴。匈奴稱日就是米。可見羋這個讀音仍然是與這個群體掛鉤的。

    熊罷是一個詞,四去代表罷。四在古代代表白種,四去與屈原意都是滾出去,就像是把人趕走的意思。曲的甲骨文是一個L型,也就是倒的7,倒7與七是一回事,圖騰源自黃白聯姻時的鞠躬禮。無論出去,還是熊罷都是關聯的。屈代表的是羌人,就是黃白聯姻的後代。所以連起來是通順的。就是說都合理。

    楚國王族到底是熊,是羋,是屈,這需要要考證。因為那個時代個人或者小家族姓氏剛剛興起,原本的姓氏指的是民族族群。與我們現代姓氏這種理解不是一回事,先秦有很多人並沒有姓氏,就像很多少數民族原本也沒有姓氏,他們採用父子聯名制,比如緬甸人據說至今都是,用詞又採用古代經典詞彙符號反覆使用、交叉使用。比如鐵木真父親也速該,就是耶穌該隱這個詞。因此少數民族的名字帶有歷史資訊,包括西方姓名也帶有。而後來的漢語姓名則多數基本沒有歷史資訊了,少數還有,比如秦五羊、黃庭間就有歷史資訊。春秋戰國直到秦其實都是處於文化交界,沒有那麼嚴格。一定姓氏什麼,或者格式各有不同。文獻記載很可能沒有完全記錄,所以你看到的是不一樣。後來有姓氏,有字,有號,古代至少有姓還有氏,而且都是重要符號,哪一支選擇哪個符號也是有可能的。楚國還有姓項的貴族呢,就是選取上古重要符號的差異。至於文獻分析,我必須有心得發現我才會說。比如縉雲氏,就是指青天白雲,白雲則是贏姓的來源,縉雲就是聯姻後的符號。

  • 5 # 歷史知事

    屈原,完整的姓氏名字是——

    姓——羋,氏——屈,名——平,字——原。

    按照春秋戰國的習慣,男子稱氏,表示貴賤,女子稱姓,別婚姻。

    屈原是男人,所以,稱“屈某”。

    如果對人尊敬,叫字,不叫名。

    屈原在楚國是受人尊敬的三閭大夫,所以,別人會叫他原而不是平。

    所以屈原就是叫屈原,不能叫羋原,不能叫羋平,或者屈平。

    同理,楚懷王姓羋,氏熊,名槐。叫熊槐沒問題。

    如果叫羋槐,他會弄死你——不是熊氏,就沒有資格當楚王!

    春秋戰國時期的稱呼,男子必須稱氏,這是最起碼的尊重。

    孔子,孔氏。如果稱他的姓,那就成了“子子”,因為孔子是商朝人後裔,商紂王的本家親戚。

    後來孔氏好多人都這樣做了,比如孔子父親叔梁紇,名紇,字叔梁。到孔子之後,穩定叫孔氏了!

    也許是孔子覺得別人叫自己“仲尼丘”不好聽吧!

    事實上,很多達官貴人各諸侯的大宗,沒有專門的氏,於是出現了一些類似於“氏”的尊稱。

    比如鄭莊公寤生,死後才有諡號“莊”,活著時別人只能叫他“鄭公寤生”或者“鄭公”。這裡不妨把國號“鄭”當做氏來叫他“鄭寤生”,也符合“氏+名”的習慣。

    再比如葉公好龍的葉公,是楚國封在葉地(今河南葉縣)的諸侯。葉公是沈尹氏的孩子,封號是葉公,名諸梁,字子高。這是,叫他葉諸梁可以,叫沈諸梁也行。

    與葉公相似的是秦國的嚴君疾,他是秦孝公的兒子,秦惠文王的弟弟,因此獲得封地前,叫做公子疾。被封為嚴君後,叫嚴君疾,後來長期居住樗裡,被人尊稱樗裡子,樗裡疾。大秦帝國和羋月傳非要叫他嬴疾,純屬胡鬧。

    類似的秦王政可以叫“秦政”,或者“始皇帝政”但不能叫嬴政或者趙政。齊威王應該叫田因齊,或者齊王因齊,不能叫媯因齊。

    春秋戰國的名字不能亂叫,要尊重古人的稱呼習慣!

  • 6 # 楊朱學派

    先秦時代,姓與氏是不同的。姓是嫡出,氏是庶出。

    以魯國為例,國君嫡出是姬姓,大夫季康子是庶出的姬姓季氏。

    在諸侯國中,楚國的情況最為特別。楚國原本姓熊,周成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姓,居丹陽”。於是,楚國就同時有兩個姓:熊姓和羋姓。

    以楚莊王為例,名為熊旅,又名羋旅。

    羋月也可以叫熊月。圍棋選手羋昱廷也可以叫熊昱廷。

    羋姓和熊姓是楚國的國君嫡出一系。庶出別枝是羋姓屈氏(也稱熊姓屈氏),另一個庶出別枝是羋姓項氏(也稱羋姓熊氏)。屈原一枝是羋姓屈氏,項羽一枝是羋姓項氏。

    在楚國貴族中,與國君同宗的,還有羋姓景氏(即熊姓景氏)和羋姓昭氏(即熊姓昭氏)。

    楚國是二姓多氏。其他諸侯國是一姓多氏。

    楚懷王叫熊槐,又叫羋槐。屈原雖然與國君同宗,是羋姓屈氏(即熊姓屈氏),卻是庶出。庶出之名只能稱氏,不能稱姓。所以屈原不能叫羋原。

  • 7 # 林屋公子

    因為現在我們的姓氏沒區別了,但是在周代的男子稱氏不稱姓。當時的姓和氏有什麼區別呢,簡單說,姓表示血緣出身,氏表示社會集團。比如楚國由若干個氏族組成,楚王這支就是熊氏;屈原這支是屈氏,出自楚武王;比較有影響力的還有景氏、昭氏、懷氏,分別出自楚平王、楚昭王/楚悼王、楚懷王。

    這些氏族都是從羋姓分出,但是分家之後就有了自己的氏,這個氏裡的男性都以氏+名稱,比如屈氏除了屈原,還有屈瑕、屈重、屈完、屈巫、屈申、屈生等人。如果繼續分家,則可以成立新的氏,那麼又以新的氏+名稱呼。

    對於女性來說,稱呼複雜一點。女性可以是姓+名的結構,但私名婚後一般不會公開,所以一般以氏+姓或者輩分+姓的格式代稱。女性出嫁前是父氏,出嫁後是夫氏。比如宣太后出嫁前,可以叫楚羋;出嫁後,則叫秦羋。《羋月傳》給宣太后虛構了羋月的名字,這種結構也是正確的。楚昭王的妹妹就叫“季羋畀我”,季是排行,畀我是名。

  • 8 # 農民工歪說古今

    要弄清楚這個也最,首先要搞清楚古人的姓和氏到底是怎麼回事。古人不像今人,姓氏不分家,古人的姓和氏是分離的,有著各自的含義。實際上,中國古代的姓和氏與秦王朝之前長期實行的分封制有關。

    通俗點講姓和氏的區別就像是一棵樹,姓是主幹,氏是分支。也就是說,姓是一個大家族共有的東西,同一個祖先的後裔,姓是相同的。但是,由於分封的存在,同一祖先的後裔經過分封,很多分家另立門戶了,而這些另立門戶的子孫往往以封地、官職等等為名稱,形成了所謂的氏。

    以楚國為例,周天子封熊繹於楚蠻之地,算是楚國正式成為官方認可的諸侯。熊繹為羋姓熊氏,古代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因此,他雖然姓羋,確不叫羋繹,而叫熊繹。之後,楚國的大宗皆為熊氏。但是,分封出去的子孫衍生出了昭氏(如昭陽)、屈氏(如屈原)等諸多分支。

    以屈原為例,屈原的先祖熊瑕(也作屈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兒子,因為被父親分封在屈邑這個地方,熊瑕的後代便以封地屈為氏,成為了羋姓屈氏,而原本名為熊氏的熊瑕,有時候也因為是屈氏的始祖,而被稱為屈瑕。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實際上昭氏、屈氏、景氏都是楚國國姓羋姓的分支,實際上熊氏也是,只不過,熊氏是楚國的大宗,是楚王的氏而已。因此,才有了羋姓的楚懷王叫熊槐而不是羋槐,而屈原也不叫羋原或者熊原。但是,實際上,這些人都是同一個祖先,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同一個姓氏。只不過,古人把姓和氏分得更加詳細罷了。

    其實,長期以來我們對於秦始皇嬴政的稱呼也是不對的。秦國大宗為贏姓趙氏,古代男子稱氏。因此,秦始皇應當被稱為趙政,而不是嬴政。這一點太史公在《史記》中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秦始皇叫趙政而不是嬴政。實際上和之前說到的楚國同理。但是,女子不同,女子不稱氏,而稱姓。比如秦始皇的高祖母宣太后,她同樣是出身楚國王族,但是,卻不像熊槐、屈原等人那樣稱氏,而是被史家稱為羋八子(八子是其在秦惠文王后宮的封號)。史書上經常看見的什麼孟姜、仲姜實際上也是同理,姜姓之女。

  • 9 # 王富貴生活大揭秘

    姓,女人生,源於女,母也。

    氏,本義根柢,為姓之分支,目的是為了區分大姓之內的脈。

    就像樹,有楊樹,柳樹,榆樹一樣 ,它們的姓都是樹,但叫法卻有楊、柳、榆之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句詩詞讓你跟小時候讀出不一樣的東西現在才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