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曖晗依依i

    明朝時期開始放棄卓有成效的海上征途,轉而選擇了自我孤立,並切斷了解和融入世界的通路,而那正是發展的關鍵時期。

    同時代的歐洲,全球大航海,世界大殖民,地理大發現,文藝大復興、宗教大改革等思想解放運動蓬勃展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

    1486年歐洲荷蘭遠征12000公里佔領了南非的好望角。

    1492年哥倫布登上美洲大陸。

    1493年西班牙葡萄牙劃分了分割全球殖民地的教皇子午線。

    151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說。

    1543年哥白尼去見了上帝,但《天體執行記》也終見天日。

    1522年麥哲倫環球航行成功!

    1511年葡萄牙佔領馬六甲。

    1521西班牙攻擊菲律賓。

    1565年西班牙正式殖民統治菲律賓。 1609-1619開普勒提出行星運動定律。

    1609年伽利略製成第一架天文望遠鏡,並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

    同年測試光速,雖然未成功。

    1620年斯涅爾發現折射定律。

    1628年哈維發現血液迴圈。

    1632年伽利略提出相對應原理……。

    這些都是與同時代,歐洲開始對古老中華文明的全面超越!同時期的明朝皇帝懶惰怠政,太監弄權,黨爭不斷,封建禮教盛行。八股文取士,讀書人思想僵化,教條刻板。女子纏足,男人一輩子不剃頭,三綱五常,三從四德腐朽邏輯甚囂塵上,腐朽。

  • 2 # 千斤義

    偉大的時機已經錯過。世界也沒有留給中國變革的歷史視窗。

    明朝發展出資本主義制度,是個妄想的認知。

    沒有清軍入關,明朝也會走向滅亡。還會有下一個封建帝國,至於國內經濟發展,頂多是繁榮的工商業。

    而且還會面臨西方列強入侵的情況。世界就這麼大,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會想方設法來華貿易尋求通商。

    加入明朝下一個帝國可以做到不重農抑商,是很有可能學習西方走向君主立憲的。

    但是大明,就不要妄想了。

  • 3 # 獻醜了

    我們來看看清軍沒有入關時候明朝的局勢。

    1644年有大明帝國,大清帝國,大順帝國,大西帝國。

    1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帝國

    10月,張獻忠稱帝建立大西帝國

    山海關在的大清帝國。

    此時的中國對於崇禎而言內亂叢生,外敵虎視眈眈,糟糕透了。

    為什麼農民軍短短几個月能發現那麼壯大,短時間殺到北京?明朝的軍隊都去哪兒了?

    理由如下:1,農民實在活不下去,賦稅重,產能低,剝削嚴重。要知道在古代造反是個株連九族的重罪。

    2,明朝所謂的衛所實力怎麼樣,爛到什麼程度,百姓心中有數,增強造反自信。

    以上可以看出:就算沒有清軍入關,大明崇禎朝內部依舊亂成一鍋粥,朝廷無力鎮壓內亂,導致內亂加劇。

    如果沒有清軍入關那麼局勢發展會呈現以李自成為首的北邊大順國,以崇禎為首的東南邊的南明國,以張獻忠為首的西南政權大西國。

    明朝分裂成三個國家,三足鼎立,內戰也會持續不斷髮生,百姓流離失所,也就是勞動力都無法穩定生產,那麼市場上流通的商品就少,商品經濟收到嚴重打擊,商品經濟無法繁榮穩定上升,資本主義就無法形成。

  • 4 # 鴻雁27259

    清不入關,拋開農民起義,明朝也不會快速形成資本主義,簡從萬曆說起,因為到萬曆首輔張居正,撥亂反正,全面改革,以挽救災難深重的明王朝,可好景不長,張病逝後,萬曆帝廢棄新政,起用奸侫,不理朝政近三十年之久,從而將明王朝拖入行將崩潰的境地,又經天啟,到崇禎帝雖有撥亂反正之志,可惜他剛愎自用,生性多疑,結果鑄成大錯,將袁宗煥、洪承疇等幹練的軍事家殺的殺、降的降,乃自國內出現亂局。當時豈能用資本主義方式替代天朝皇權傳承思想,故根本難以行得通。

  • 5 # 景東影業

    世界上第一個產生資本主義萌芽的是義大利,時間是14世紀,在威尼斯。義大利位於地中海,處於東西方貿易的交通要道,商品經濟發達,這才產生了資本主義。如果清軍沒有入關,明朝的商品經濟和手工業會繼續發展,海外貿易會進一步擴大,但也不會形成很大規模。

    但是明朝本質上是一個儒家思想佔統治地位的封建國家,這樣一個國家排斥商品經濟,排斥手工業和一切能產生資本主義萌芽的因子。另外,明朝地大物博,物產豐富,自然經濟牢固,對外國商品沒有那麼大的需求量。自然就產生不了技術革新的動力。所以,即便滿清不入關,明朝也僅僅是能產生資本主義萌芽,很難產生資本主義。

    關於明朝經濟革命和轉型情況,可參考明史著作《大明權力場》。

  • 6 # 帝辛666

    先說我的答案:快速形成資本主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明朝晚期的中國是古代社會里最接近近現代氣息的一段時期,完全有可能走上另一條完成社會升級轉型的道路。

    在弘治皇帝到明朝滅亡的這段時間裡,西歐和中國的東南地區都發生著很多表面上類似而實質不一樣的社會現象。如:

    一:都是新舊思想的交替期;傳統思想受到不斷的衝擊,思想家都不斷湧現出來,民主的思想均被提及並影響到社會基層,但儒家士農工商的社會等級慣性太大。

    二:商業手工業都得到快速發展;明朝的商品經濟規模為古代封建社會之最,也出現了很多以手工業為主的城市,但有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西歐的商業城市大多遠離政治和文化中心,很多工業主都自己建立有規模大小不等的軍事力量以自衛,而明朝商業城市都處在如南京蘇州松江等和大運河一帶,活在政府的眼皮下。看過大明王朝1566的應該知道里邊的沈一石,完全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算是一個縮影。

    三:皇室都遇到了財政危機;但對商業的重視程度完全不一樣,在歐洲西班牙王室能和義大利人哥倫布合作共同賺取海外的財富並發現新大陸改變整個世界格局,雖說萬曆也排了一隊人前往當時的呂宋挖金淘礦,但朝堂反對聲音太大而不了了之,最終導致2萬名華裔商人在海外被呂宋酋長殺害的國傷國恥。

    四:東學西鑑都有相互學習;但科技上對社會的推動力不一樣,從內容看:中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歐洲的科學技術是對自然科學,特別是宇宙空間的探索。從特點看:中國的科學技術具有總結性和實用性,古典科技進入總結階段;歐洲的科學技術具有開創性和延續性,科技研究著重於對人類未知領域的探索,在成果上是相互推動、不斷髮展的。從作用看:中國的科技成果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歐洲的科技成果成為新興資產階級向封建神學挑戰的有力武器。

    總結:東方的中國社會和西方的歐洲社會在根本上還是有基因上的區別,明晚期自我變革的力量還是不夠強大,要和歐洲一樣走資本主義社會應該是走不通的。但晚明的社會還是給了後人很多想象的空間,畢竟她有著不少和現代社會相似的地方以及和歐洲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優勢。

  • 7 # 平羌尋跡

    各位是中毒太深了,你們真的以為社會是按照“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路徑發展的嗎?這僅僅這是一種學說而已,這個學說沒有得到任何驗證,而且除了歐洲文明以外,也無法推廣,事實上它只是對歐洲社會發展的一個歷史總結,並以此為基礎對今後社會的發展方向做出的一個推測而已。

    當前更讓人信服的學說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只是一種偶然,而且只有英吉利海峽和北海為中心的西歐濱海地區才有資本主義發展的原生土壤。資本主義社會是封建分權政治、技術儲備、大航海實踐、全球貿易的出現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才形成的。特別是全球貿易使得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產生一個極其強大的工商業群體,第二三產業超越農業佔據領導地位,資產階級得以崛起。

    而反觀中國,以自然經濟為絕對主力,而有限的工商業自西漢的漢武帝開始就被官營工商業所壟斷,熟悉中國歷史的對鹽鐵官營、茶榷、江南織造府這些東西不會陌生,自由經濟一直處於嚴酷的打壓之下,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發展出資本主義?真是無法想象。

    再來說一說“資本主義萌芽明代說”,這也是一種學說而已,與之相對的還有“資本主義萌芽宋代說”,“資本主義萌芽魏晉說”,“資本主義萌芽漢代說”,甚至還有“資本主義萌芽春秋戰國說”,這其實都是把中國強行與歐洲對比得出的結論,多少是出於民族自尊心的作用,要不然說中國發展了幾千年連資本主義的門兒都沒摸到,臉上多少有點掛不住。這些學說裡,真要說靠譜一點兒,資本主義萌芽春秋戰國說我看還行,從司馬遷的《史記.貨值列傳》看,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已經有一個全國市場的存在,商品經濟還是比較活躍的,而且封建政權對工商業發展基本處於一個放任自流的態度,統治者對於商人還是比較客氣的。早期自由經濟的發展到了漢初基本達到巔峰,還真出現了一批被稱為“素封”的大資本家,如,毋鹽氏早期金融資本家,臨邛卓氏早期鋼鐵大王,在當時都是富可敵國的鉅商,處在後世的宋元明清來看簡直難以想象,什麼明代江南的私人紡織作坊在漢初的鉅商來看,簡直不值一提。當然,自由經濟的美好時代在漢武帝時期就終結了,而且後世再也沒有達到過漢初的高度,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也就一直是萌芽,直到清末西風東漸,民族資本家開始湧現。

  • 8 # 小荷7323

    歷史往往沒有如果。歷史的選擇總是各樣合力的結果。那些整天說如果的人,天真嗎?不其實自己有什麼用心,自己清楚。丟垃圾堆吧。

  • 9 # 火器工坊

    關於這個資本主義的定義,它是資本屬於個人所擁有的經濟制度,以私有制為基礎,藉助僱傭勞動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價值。所以要是這麼定義,從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就已經有資本主義經濟成分了。而備受各路人士吐槽的大清,也有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所以在歷史上,明朝的這個經濟形勢並不獨特。

    先不說清朝入不入關,就是沒有大清,明朝充其量多撐個20年就不錯了。自身坑爹的經濟制度決定了明朝最終會死在財政赤字上。前面我有過多次介紹,明代第一坑的藩王制度已經基本上蛀空了大明的軀體,政府能收稅的土地越來越少,而藩王的數量還在增多,這點是非常可怕的。第二就是虛有其名的軍屯,已經基本被邊境武官霸佔,然後分給地主耕種,而地主為了尋求庇護,又會把自己的土地名義上劃給軍屯,這樣就可以逃稅漏稅。第三就是商業稅以流轉稅為重頭,導致大量的可收納資金被官員扣下。所以說就是沒有遼東的頻繁戰事,憑藉這麼個制度和大旱瘟疫的肆虐,農民起義還是會起來,就是沒有李自成,也會有張自成、王自成起義。

    既然明朝都要滅亡了,那就更沒有什麼可能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了。就算能苟存下來,明朝的商業規模可比不上清朝、元朝,更比不上宋朝。沒有大規模發達的商業經濟做支撐,那資本主義就更沒有可能出現了。所謂明末資本主義萌芽,只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迎合蘇聯的人類社會五大模式理論強行提出的一個結論罷了,就是為了說明,中西方是一個起跑線,事實證明那時候的研究並不深刻,而且政治目的太強。

    如果非要說中國哪個朝代有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可能,那必然是宋朝。不管是在日本還是臺灣還是美國,宋朝都被定義為中國近代社會的黎明。這個觀點也是被中國大批史學家認可的。宋代的商業發達,是從皇親國戚到黎民百姓都有參與的。而且土地不抑兼併使得土地開始高度商業化,大批收到地主庇護的佃農出現,而在政府的強令下,地主必須對佃農負責任。另外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開擴為宋王朝帶來大量的經濟收入,這可比那個被吹上天的低效的陸上絲綢之路可靠的多。另外就是古儒學的復興,致使儒家門派林立,大量的風骨文人開始對皇帝和孔子的教條主義進行批評,這就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當然,宋朝孱弱的軍事下滅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新晉的王朝能不能繼承大宋的制度衣缽卻是未知的。如果是取代了金國的新華夏北方王朝,這個可能性會大大增高。但很明顯,落後的蒙古大元,不具備這個特性。

  • 10 # 楊白嘮

    競瞎假設問題,清朝不入關,李自成早就替代了大明。資本主義到現在只有在臺灣,香港才實現。這腦袋也敢提問題,笑死人了。

  • 11 # 大聖16114

    不可能,明朝專制性很強。只有南宋如果不被蒙元滅掉,有可能產生資本主義,宋是中國唯一的一個還算對整體民眾開明一些的朝代,也是華人文,自然科學進步最大的一個朝代,宋以後在自然科學領域幾乎停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遼國滅亡之後,契丹貴族們是如何在中亞地區重建遼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