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者說歷史
-
2 # 神秘的賒刀人
敬君弘,呂世衡被殺,bai常和成為三朝元老。首先,守衛玄武門的三員大將分別是敬君弘、呂世衡和常和,他們原來並不是李世民的手下,而是李淵的手下,負責玄武門的通道,我們都知道玄武門就是皇宮的命脈。
三個人雖然都後來被李世民收買了,但是命運卻大相庭徑,兩個戰死在玄武門,一個成為了三朝元老,那個人就是常和。李世民要想有作為,必須搞定這三個人,他們身為武將,來硬的當然不行,只能智取,於是李世民就收買了他們,這件事連李淵都不知道。
所以玄武門事變是裡應外合的戰事,李世民做了大量的基礎才能有此次的成功,為了,戰爭中,雖然李建成被除掉了,但他畢竟是太子,實力還是擺在那裡的,剩下來的部隊猛攻玄武門,三個人一見立功的時候到了,敬君弘和呂世衡便主動上門迎敵。而常和卻選擇在原地等待救兵,所以最後他們兩個都死掉了,只有常和活了下來,並且接受褒獎,成為了三朝元老。
其實他們三個人的每個功力都很好,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不過是常和運氣好,而他們因為衝動選擇錯誤才只能得到一個名垂千古的牌匾,而常和就能活了三朝,享盡榮華富貴,但是從中也能看出,李世民是遵守承諾的皇帝。
在中國古代,每次一到繼承皇位的時候就非常殘忍,因為誰都想當皇帝,惹得皇上的每個皇子都想來成為皇上,唐朝是唯一一個開國之初就兵刃相見的朝代,雖說如此,但是唐朝的繁榮昌盛也是因為他們的優良政績的體現。
-
3 # 尚宮女史
李世民能取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依仗的主要是他身邊聚集的那些文臣武將,比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程咬金和秦叔寶等,但只依靠這些人是不行的。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關節就是玄武門。
如何帶著兵器進入玄武門,如何讓二李進入玄武門之後關閉城門,這是李世民的團隊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那麼這個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呢?李世民策反了當時的城門郎常何,這是極為關鍵的一步。
城門郎是掌管城門啟閉等事的,常何當時就是玄武門的城門郎,官職是從六品上,官職不大,但是作用相當重要。只要讓常何成了自己人,帶著武器進入玄武門以及在二李進入玄武門之後將城門關閉就成為了可能。
這麼重要的一個職位,李建成自然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也拉攏了常何,但是常何最終選擇的還是李世民,這是李建成始料未及的,如果他提前知道常何投向了李世民,說什麼也不會那麼輕易就和李元吉進了玄武門。
我們來看一下政變當天的情況:李世民一大早就帶著十個人左右的小分隊進了玄武門埋伏好,專門等著二李的到來,果然,不久之後,李建成和李元吉就進入了玄武門,當他們往前走的時候,玄武門在他們身後緩緩關上了,剛走到臨湖殿,李建成就察覺到了危險,然後掉頭回走,李元吉也趕緊跟上,知道今天可能遇到麻煩了。果然,李世民出現了,一箭射中了李建成,然後後來李元吉也被尉遲敬德射死了。
玄武門之內情況突變,東宮和齊王府的兵馬自然第一時間得到訊息。翊衛車騎將軍馮立聽說李建成被殺,對部下說:“哪裡有在他生前受大恩,死了之後就趕緊逃難的?”於是和薛萬徹、謝叔方帶著東宮和齊王府的兩千兵馬趕來圍攻玄武門,當時李世民留下的守玄武門的是張公謹。張公謹一個人在對抗兩府人馬,只希望李世民他們儘快處理好裡面的事情,以及援兵趕快到來。
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意外。當時雲麾將軍敬君弘做監門將軍,他看了看兩邊的形勢,坐不住了。畢竟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被殺,李世民就是勝利者,而他還沒有站隊。如果不能立功,那麼他就不可能在李世民那裡升職。而眼前正有一個立功的機會,他必須抓住,於是就準備出戰,但是他的心腹卻覺得不能貿然行事,畢竟守城門計程車兵與兩府兵馬比起來少很多,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靜觀其變,如果李世民有援兵到來的話,再出戰也不晚。
但是敬君弘急於立功,並沒有聽進去,而是和中郎將(正四品下)呂世衡大呼著加入了戰鬥。當然很快兩人就被殺死。馮立將敬君弘殺死,這就算是為李建成報仇了。後來尉遲敬德拿出了二李的人頭示眾,大部分人就地解散就跑了。
敬君弘和呂世衡的死很不值,但是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李世民的壓力,於是在後來論功行賞的時候,敬君弘被追封為左屯衛大將軍,呂世衡被追封為右驍衛將軍。實際上兩個人並沒有被李世民收買,發動政變這樣的事,一旦被洩露了那就是死罪,所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所以李世民只是收買了城門郎常何,兩人正是因為沒有被收買,在政變發生的時候,急於站隊立功,所以才倉促應戰而被殺。而常何始終謹記自己的責任,就是開關城門,只要做好這個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在沒有接到李世民的指示的時候,他不會去做。
李世民登基後,常何因功獲封中郎將。到了631年因為常何的一篇政論,李世民發現了馬周這個人才,於是又加封常何為太中大夫,封其為武水縣開國伯。之後常何更是步步高昇,任地方刺史,加授右屯衛將軍、右武衛將軍等。653年去世,追贈為左武衛大將軍。
可以說常何因為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在太宗朝和高宗朝都受到了重用。
-
4 # 貓眼觀史
如果李世民真的收買了這三人,那李世民倒是真厲害,這三人按官職大小分別是敬君弘、呂世衡、常何,但實際上李世民只收買了常何,這又是為何?
為何會有3個人守城門?唐朝承襲了隋朝的一些制度,比如城門的守將,像玄武門這種級別的至少是三個人把守,《新唐書》記載,唐朝守衛長安城的部隊分為南衙兵和北門兵,南衙兵主要就是駐紮在宮中的南部,北門兵自然是北邊,他們都是負責皇宮的安全,玄武門是重中之重,是由南衙兵和北門兵共同駐防。
雖說如此,但是李淵還是不放心,他還安排了常駐玄武門的監門將軍常何,從官職名稱便可以看出,常何在玄武門中的重要性。這三個人是完全不搭邊的官職,領導人也不同,但是可以互相牽制,說這些主要意思是為了表達,李世民策反他們的難度,說策反一個簡單,要是兩個、三個呢?
雖說敬君弘和呂世衡沒有被策反,但是和被策反無異,接下來我們細看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以及敬君弘和呂世衡的表現。李世民在玄武門埋下伏兵,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剛好走到臨湖殿,發現不對勁,立馬掉頭回府,李世民很快下令擊殺,李元吉看見之後用弓箭射李世民,但是連續三次都沒有成功,而後李世民一件射殺了李建成。而李元吉很快追上了李世民,用弓勒住了李世民的脖子,好在尉遲敬德一箭將其射殺。
翊衛車騎將軍馮翊馮立聽聞李建成被殺,立刻率精兵兩千前往玄武門,他認為自己受了李建成的恩惠,此時又怎麼能逃跑,精兵殺來,這是敬君弘看清形勢,想要率兵迎戰,但是被人阻止,意思是靜觀其變,看看形式如何再決定幫助哪邊?然而敬君弘並未聽從,而是與呂世衡二人率兵進行抵抗,他們認為李世民勝券在握,然而他們二人都在這場戰鬥中身亡。
接下來再看看常何在玄武門之變中起到的作用?常何很早就跟隨李密擊殺過隋朝大將張須陀,後來投靠了王世充,藉著有跟隨李建成前往河北討伐劉黑闥,看這種情況很明顯是太子李建成的人。
並且李建成經常探望常何,李建成自然是沒這些遠見,是魏徵極力勸諫李建成與常何結交,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常何還是被李世民給策反了。李世民在決定發動玄武門之變前,曾暗訪常何,期間說了什麼並未記載,只是說常何聽了李世民的言語,自己分析利弊,最終決定幫助李世民。
常何的幫助非常關鍵,那就是等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入玄武門之後,常何立刻將玄武門關閉,使得太子黨和齊王黨的手下一個都進不來,給李世民省下不少麻煩事,直接提高了成功的機率。
那麼這三人在玄武門之變成功之後,他們的下場如何?前面提到,敬君弘和呂世衡在戰鬥過程中去世,據說李世民當時非常痛心,即使是後期也經常唉聲嘆氣,要大賞他們二人並照顧他們的家屬。李世民追封敬君弘為左屯衛大將軍(與宰相平級);呂世衡為右驍衛將軍(比宰相官職低一點);
而常何就瀟灑了,在玄武門之變成功後,李世民大為讚賞,這也算是成功的關鍵,常何先是被封為太中大夫,之後又擔任了涇州刺史、右屯衛將軍、右武衛將軍、平壤道行軍副大總管、資州刺史、黔州刺史等諸多官職,不僅如此,李世民還封賞常何的父親為官,可惜他父親還沒上任就去世了,李世民親自派人前去弔唁,常何可以說是三朝元老,李治在位時期他還在世,直到公元653年,常何因病去世,享年66歲。
-
5 # 溫讀
無論李世民手上有多少牛逼的謀士武將,在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之中,守門的常何才是最重要的一步棋。常何關了一扇門,將太子和李元吉的生機關在了門外,卻給李世民和自己賭贏了輝煌的下半生。而另外兩個敬君弘、呂世衡並未被提前收買,而是在看到李世民殺死太子和李元吉之後立刻站隊李世民,急於搶功而死在混亂之中。
唐朝時期的皇城城門安全,向來是以三個官員一同管理的,常何是城門郎,敬君弘是監門將軍,呂世衡是中郎將。李世民為什麼只找了常何一個人呢?因為常何本來就是李世民手下舊部,也是李世民將他安排到玄武門這個守門的官位之上,最重要的,他才是真正管理開關城門的人。另外,因為魏徵的提醒,太子李建成也曾經拉攏常何,名義上他是太子的人,所以由他守門,太子定會掉以輕心。
當日,太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二人緩緩進入玄武門,常何就將玄武門關閉,將東宮和齊府的2000精兵全部關在了門外,讓李世民策反沒有了後顧之憂。李建成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當做心腹大將的常何竟然已經被李世民拉攏成他的人。
太子和李元吉被殺之後,玄武門的另外兩名大將坐不住了。李世民成為太子已是板上釘釘,不出意外就是將來的皇帝了。常何這位朝夕相處的下屬,竟然私底下接了個這樣的活兒還不通知老上司,一聲不吭把好處都佔了。將來升官發財,呂、敬二人當然不服氣。為了抓緊時間在李世民面前表一表忠心,這兩人在馮立、謝叔方前來對抗時趕緊衝上去,只是很快成了刀下鬼。
玄武門之變後僅僅三天,李世民就成了太子,很快登基稱帝,常何也因為立下的大功勞被封為中郎將。對於呂世衡和敬君弘的死,李世民大概也是舒了一口氣,如果他們在世,他反倒不知如何封賞。
五年後,李世民要求在朝官員們每人教一份作業,討論當朝政治得失。常何是和武將,正愁不會寫,正巧他的門客馬周文採不錯,主動要求幫常何寫一篇。也就是這篇文章,讓李世民挖掘出了馬周這般人才,將他派到門下省任職,後來一直做到中書令。常何也因此又被封賞了一般。後來常何還作為張亮的副手一同討伐高句麗。常何一直活到了六十六歲病逝,從小小六品城門郎到左武衛大將軍,結局也算圓滿。
-
6 # 歷史三日談
而且可以明確的一點玄武門之變發生前,不管是李世民還是他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雙方都是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的,雖然玄武門之變發生的很倉促,大概就是李世民手裡的兵被李元吉帶出去打仗。
李元吉點名要李世民去送,而李建成、李元吉已經決定在李世民去送的時候把他殺死在軍營,這事本來計劃的好好的,但不巧出了內奸,計劃傳到李世民那裡,李世民把程咬金、尉遲敬德這些心腹叫到跟前,商量對策。
最後決定在玄武門發動兵變,殺死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當然了這裡面是有幾個難點的,除了已經提到的要搞定看門的,以配合何時開門、何時關門,還有一個難點就是如何找到讓李建成、李元吉不得不到長安李淵的寢宮。
這事其實也不難辦,李世民在李淵面前告了李建成、李元吉的黑狀,大概就是說李建成李元吉跟李淵的寵妃武惠妃等多人有染,李淵一聽臉都綠了,頭髮也綠了,怒氣衝衝的就叫人把那兩個逆子叫到公里來,他要當面質問。
李建成、李元吉正在為把李世民的軍隊沾沾自喜呢,現在因為舉止不檢點丟了皇位,或者說在皇帝的的很多種,李世民可謂是抓了二人的軟肋,不過好賴都得到宮裡當面編套瞎話認個錯。
走到玄武門這故事算是到了高潮,李建成就覺得氣氛不對,但明面上又看不出來哪裡不妥,便硬著頭皮往前,沒想到進到玄武門之後,看門的把門關了,這明顯有詐,但想退已經退不出來了,只能揚鞭策馬,想著趕快見到他的父親,脫離苦海。但正所謂買的沒有賣的精,李世民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直接射出一隻穿雲箭,後背穿前胸而出,李元吉也想跑,被尉遲敬德殺死,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關門的人叫常何,這個人在玄武門之變中擔任的角色的確不是可有可無的,要不然一旦李建成退出去,與前來救援隊的部隊匯合,那李世民就一命嗚呼了,因此李世民感念常何,不僅升他的官,而且還加薪,常何算是在歷史的緊要關頭站對了隊,要不然,馬也得死!
-
7 # 阿斗不傻
這個預設,讓人一看就覺得是鳥盡弓藏預設,按照邏輯來說,那個城門官當然是死必死無疑?這不就是中國歷史宿命麼?不過那是其它朝代宿命,在大唐真的不用擔心這問題。
回答問題前,說一個故事就會明白大唐為何如此。
話說當年李世民派李靖出兵突厥,一舉報渭水之仇,洗雪被突厥兵臨城下羞恥,李靖大軍大勝而歸,回軍之後必然是大擺筵席。宴會上無比高興的李世民,居然當著所有人面載歌載舞,跳起搖擺舞,而太上皇李淵也不遑多讓,彈起親愛的土枇杷,用自己樂器之聲,配合李世民Teana之舞。
如此舉動,二代皇帝,在勝利之後表現,歷數中國上下五千年,估計都不多見,這就是大唐氣質由來。在自己人面前載歌載舞,不是獻醜,而是一種包容大氣,自信非凡表現。說這故事目的,主要是說大唐氣質,每個王朝有氣質,而這個氣質來自於開創者和讓這個朝代偉大的帝王。
漢朝恢宏大氣,因漢武帝而來。
宋朝文峰鼎盛,因宋太祖揚文抑武而來。
明朝剛烈倔強,因明太祖一窮二白而來。
而恰恰是唐朝的包容大氣,自信非凡,就決定了他的功臣大多數都是被善待的。
回到問題本身,我們在看城門官的結局,這三個城門官,分別名叫常何,敬君弘和呂世衡
讓我們將時光來回倒千年以前,玄武門之變那一刻。玄武門之變,無疑是一次兇險異常的政治政變,在這場政變中,李世民的親王府屬將毫無疑問是主力軍,無數人因此被封賞無數。
比如尉遲敬德,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程咬金就連沒有親身參與政變的秦叔寶都被封賜食邑500戶。爵位那是都有滴。論功行賞嗎!
但是,這些人其實在政變中,都沒有一個人關鍵,那就是城門官常何,常何是誰?當時玄武門守關將領,玄武門城門郎,官職六品。
看著官職不過六品,可是作用卻非常大,幾乎決定了玄武門兵變的成敗。面對這樣一個至關重要的人,李世民其實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給自己埋下了伏筆,那就是拉攏常何。而這個伏筆對於李世民來說其實很好做,因為常何很早以前是李世民的部下,後來被提拔成玄武門守關將領。
因為這層關係,常何投靠李世民當然是非常合理的。但玄武門哪裡還有兩個關鍵人物敬君弘和呂世衡。對這兩個人,李世民並沒有大力拉攏,與我看來這正是他聰明的原因,機密的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知道的人越多也容易出問題。
而在玄武門當天到底是什麼情況?我們繼續看!其實玄武門之變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政治決鬥,李世民是受到李淵的命令去往皇宮,而這次去皇宮就是一場鴻門宴,等待著他的是一場三兄弟之間的對峙大會,在心有偏袒的李淵主持之下,李世民心知肚明自己絕對會在會議之後被架空從此一無所有,於是他才依然決然發動政變。
也因此,玄武門之變那天一早,李世民一個人就帶著十幾個心腹隨從到玄武門打埋伏,等的就是李建成,李元吉來。作為守城將領的常何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也沒做特殊佈置只是時刻關注事態走勢。
等待李建成李元吉前來的李世民,已經做好了必殺二個兄弟的決心。
當李建成李元吉來到玄武門,像裡面走的時候,時刻觀察事態發展的常何就開始行動力,他關閉了玄武門的大門,看見大門被關閉這樣的突發狀況發生。走到臨湖殿的李建成也不傻,知道有蹊蹺,於是拔腿就走,還招呼李元吉跟好自己。
可是來容易走就不容易了,早就準備充足的李世民還拿管兄弟情義,上去就是一頓殺,李世民一箭射中李建成,隨後猛人尉遲敬德也毫不留情的射殺了李元吉。受傷的李建成還想說什麼,也沒說出口就被自己的親弟弟李世民給KO了。
這樣的突發情況,隱瞞肯定是隱瞞不住的,李建成李元吉被殺的訊息很快被太子府還有齊王府的家將知道了。當然就是帶兵過來報復,於是一場廝殺在所難免,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和薛萬徹、謝叔方帶著長林軍急火火的趕到玄武門之變現場,就準備攻城為太子還有齊王報仇。
而李世民也早有佈置,將自己的800私軍還有張公謹留在玄武門,抵抗齊王府和太子府的人馬。僅有800私軍的張公謹當時也是比較為難啊,尼瑪的你們都去殺關鍵人物,留我一個人對抗這數千大軍,這事情難辦啊,他只能在心中祈禱,李世民儘快行動搞定一切在回來幫他。
就在張公謹內心不安的時候,有一對人送來了一場及時雨,那就是雲麾將軍敬君弘和中郎將呂世衡,這兩個人也是玄武門之變的當事人,但是他們並不是參與者而是旁觀者,可是政治鬥爭的內情他們是非常明白的。
眼看李建成被殺,李元吉被殺,有點智慧的當然知道,李世民成為大唐皇帝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來,他們毅然投入李世民的陣營,在沒有宣誓效忠的情況下,就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賭上去,看著被圍攻的玄武門,還有門外的太子和秦王親軍,就像看見投名狀一樣兩眼放光。
於是兩人率領自己下屬貿然參戰,哪知自己守城兵實在太廢材,還沒打幾輪這兩投機者就被太子府馮立給殺死,就這樣投名狀沒拿下,反而丟了頭。城門之戰剛剛打完,還沒成埃落定,猛人尉遲敬德拿出李建成還有李元吉的人頭對著城外示眾。眼看主子都死了的齊王府還有太子部下頓時軍心盡失,各自逃散。
玄武門之變最大的危險度過,李世民用自己的決然還有勇氣和六親不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得勝之後的李世民,並沒有忘恩負義,面對臨陣投靠的敬君弘和呂世衡也給予了該給的待遇,他們雖然死了,但是還是有賞賜。敬君弘被追封左屯衛大將軍,呂世衡被追封右驍衛將軍。而關鍵人物城門郎常何,在李世民登基後,獲封中郎將。
隨後還有一個趣事就是,因為常何,李世民發現一個大才。那就是馬周,而因為馬周的福,常何又一次立功並被封為太中大夫武水縣開國伯。
因為在玄武門之變的戰隊堅決,還有後來的不斷立功常何可說是步步高昇,從地方刺史,到加授右屯衛將軍、右武衛將軍直到公元653年去世為止。都是大唐王朝的支柱,受到李世民還有唐高宗李治的重用和親睞。
所以說啊,一次選擇成就一生,常何真是職業人生的典範啊。 -
8 # 淡看天上月
為何是在玄武門發生政變
很多人都知道玄武門事變,也知道是因為皇位繼承權而發生的這次政變,但是為什麼這次政變要在玄武門發生呢?其原因也很簡單,唐朝的宮廷,帝王的生活區在北邊。而從北門即玄武門比南門方便多了,所以唐朝的數次政變都可以稱為“玄武門之變”。只是有一次的“玄武門”事變是在洛陽而已,所以我們今天所說的“玄武門事變”嚴格來說不止李世民那一次。
常何的結局在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的當天,玄武門的守將是已經被收買的常何,李世民在之前就已經用金刀子、黃金等等搞定了他,這件事是見於《常何墓碑》上面的記載。至於其他的玄武門的守將,在這件事中作用不大。
下面來談談常何參加完玄武門之變之後的待遇如何,貌似常何參加完了這次決定大唐命運的政變之後,也沒有得到多大的賞賜和加官進爵,人生後期當的官也還是和當年玄武門守將的時候差不多。當然也不是有些人極端的想象,下場很悲催,常何是善了終。總得來說常何參加完這次事情之後,人生並沒有因此飛黃騰達,還是和之前待遇差不多。
既然常何的人生並沒有因此飛黃騰達,那麼就有學者對《常何墓碑》上的記載表示懷疑了,是不是常何認為自己這輩子就幹了這一件事大事,所以就來好好吹噓一番,故意把自己的作用定義的非常大。畢竟當年參與事變的其他重要人物之後基本上都飛黃騰達了,這個就只能待以後有沒有新的史料出土,來更加還原那個改變大唐命運的一天。
-
9 # 我是越關
玄武門事變是影響唐朝歷史走向的重要事件,因此大家都把關注點都放在了李世民和李建成的身上,從而忽略了一些普通人在面對變數時的態度。今天咱們就來看看面對重要的人生抉擇時,各方勢力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做法,以及李世民對待他們的態度。
玄武門事變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李世民的雷霆手段和秦王府將領的齊心合力之外,最重要的事就是策反了玄武門守將常何。常何本是瓦崗寨成員,後來投靠了王世充,李世民消滅王世充後,常何又成為了唐朝將領。
常何入唐之後,曾經跟隨李建成參加過討伐劉黑闥的戰役,因此成為了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後來李淵因功晉升常何為玄武門守將。但此時的常何僅僅是玄武門的三把手,只負責開關城門。上級領導還有駐紮在玄武門附近,掌管宿衛軍的驃騎將軍敬君弘、中郎將呂世衡。
玄武門事變前一天,李世民密奏李淵,說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與庶母通姦亂倫,因此李淵決定第二天召見李建成、李元吉詢問此事。實際上當天已經有人通知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並且已經大致猜到了李世民的陰謀。但李建成卻盲目自信,認為皇宮之內都是自己的親信,根本沒人可以威脅到自己。
第二天,李建成、李元吉在不知常何叛變的情況下,騎馬進入玄武門。走到了臨湖殿時,二人察覺到了變化,調轉馬頭,準備逃回東宮。但此時為時已晚,李世民突然出現射殺了李建成,李元吉拈弓搭箭射了李世民三次都沒有射中,最終被尉遲恭放箭射殺。
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後,訊息迅速傳到了東宮和齊王府,很多人因此四散而去,但東宮將領馮立對大家說;“豈能在人家活著的時候受恩惠,死了就逃跑”。於是馮立和薛萬徹率領著東宮將士與齊王府將領謝叔方共同圍攻玄武門。
馮立、薛萬徹、謝叔方三人到達玄武門時,常何僅僅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關閉城門,因此東宮與齊王府的將士只能選擇攻打玄武門。此時玄武門的一把手敬君弘準備挺身而出,但當時形勢未明,很多人建議敬君弘靜觀其變。但敬君弘在之前由於並沒有投靠李世民,所以急於站隊向李世民表現忠心,便和中郎將呂世衡帶著宿衛軍衝入了馮立等人的隊伍中。
面對敬君弘和呂世衡的挑戰,東宮和齊王府的兩千餘名將士將怒火全部發到了宿衛軍身上,因此敬君弘和呂世衡被殺。馮立看到後,認為可以稍稍報答太子的恩情了,於是解散了兵馬逃遁。而薛萬徹卻為了報答太子的恩情,準備攻打秦王府,但無奈兵力四散,只能率領數十騎逃到終南山躲避。
齊王府的謝叔方當時既沒有放棄,也沒有逃跑,而是帶著齊王府計程車兵繼續猛攻玄武門。眼看破城在即之時,尉遲恭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扔下了城門,這時謝叔方下馬哭拜李元吉後,選擇了逃跑。至此玄武門事變的軍事衝突結束。
玄武門事變第二天,馮立主動向李世民投誠。以此可見,馮立攻打玄武門並不是單純的為李建成報仇,而是為了自己將來的富貴,有很強的目的性,因此李世民當眾責備了馮立一番。但馮立作為太子府的代表人物,李世民還是饒恕了他,馮立因此感激李世民,為其立下了諸多功勞,後被李世民封為了廣州都督。
反觀齊王府謝叔方,他的目的純正,因為李元吉的恩遇,所以單純的想為李元吉復仇。第二天,李世民因為謝叔方的忠義赦免了他,並且屢屢委以重任。
再說薛萬徹逃跑之後,李世民深深地感覺到薛萬徹智勇雙全,而且為人也非常忠義,因此屢屢派人安撫。最終薛萬徹出來謝罪時,李世民不僅饒恕了他,並且封他為右領軍將軍。在後來平定突厥、徵高句麗時屢立戰功,官至右武衛大將軍,還娶了李世民的妹妹丹陽公主。
玄武門事變中,最幸運的應該算是守將常何了,從始至終都沒有參與任何上陣殺敵的工作。只作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開城門,第二件事是關城門。後來也因為這件事得到了終身的富貴,晉升中郎將,封為武水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晚年曆任刺史、將軍等職。
玄武門事變中最慘的要屬敬君弘和呂世衡了。這兩個人因為事前沒有準備,在不瞭解情況的時候,為了將來富貴,急於表現立場,結果卻因為準備不足,被馮立等人擊殺。事後雖然得到了李世民的追封,但人都死了,身後的財富和地位也就沒用了。
縱觀整個事件,雖然說富貴險中求,但機會貌似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因此在關係生死存亡之時,還是看清楚大局之後再下手也不晚。不然丟了性命,就什麼都沒有了。
-
10 # 福垊
626年7月2日,秦王發動的玄武門之變,使將要分崩瓦解的秦王勢力一舉成為最大贏家。細節決定成敗,正是守衛玄武門的三名武官(不是大將)支援,李世民才成為太子乃至天子的!這三名武官分別是:雲麾將軍左監門將軍敬君弘、右監門校尉常何、中郎將呂世衡。
這三人不是太子的人,不是齊王的人,也不是秦王的人而是皇帝的人。太子勢力正盛而且還有齊王支援,他們三人不為皇帝效力,不幫助太子怎麼幫助李世民呢?尤其是常何他被太子的心腹魏徵拉了過去,他可是李建成的“心腹”啊!常何,瓦崗軍出身,後投靠王世充,然後跟著李建成劉黑闥。看他履歷,他明明就是李建成的人嘛!為什麼心腹還加了引號呢?您知其一不知其二。跟李建成不久後,常何就跟了秦王李世民,因為太子處理政務,而他是武將自然要跟著軍功高的李世民發展了。而且他是在李世民的推薦下,才當上了禁軍十六衛中的玄武門右監門校尉的。李世民拉攏他,豈不是輕易而舉嘛!
太子齊王以打突厥為名企圖將秦王府的部屬派向前線,讓秦王當光桿司令,然後就可以輕易揉捏李世民了。在危機關頭,李世民猶豫過,以至於“房謀杜斷”要脫離秦王。秦王下定決心後,就準備將他倆殺死,還好他倆回來了。然後秦王一方面進宮向李淵告發(誣告)太子、齊王跟後宮有染;一方面拉攏玄武門三名守將,並佈下埋伏。太子、齊王在626年7月2日上午,向準備向李淵解釋淫亂後宮的事兒。為什麼昨天李世民告發,今天太子、齊王就解釋呢?那是因為他們的確有後宮張婕妤等人的支援,張婕妤的報信正是李世民計謀(張婕妤被利用了),這個信正是他們兩人的催命符。
太子、齊王進入玄武門時,放下武器,護衛擋在外面。等太子、齊王進入玄武門後,常何就關門,然後李世民的伏兵就殺向他們二人。太子、齊王的護衛感覺不對,就聚合了東宮和齊王府兩千精兵。負責“歡迎光臨”的敬君弘非常藐視他們,就和中郎將呂世衡帶著親衛殺向那兩千精兵。他們一出去,常何就把門給關了。這常何不是坑他們嗎?還真不算是。因為一旦兩千精兵攻入玄武門,李世民必敗!而且開門將軍敬君弘在出門前,其部下就告誡他要集結兵力,然後建功立業,可他們非是不聽呢(宋小寶)!關門校尉一關門,這倆哥及其親衛就被兩千精兵給砍了。
兩千精兵見攻擊玄武門不成,就準備攻打秦王府。秦王府家眷危急,李世民遂令人將太子、齊王首級扔出玄武門。他們見後大哭,降得降,逃的逃。然後李世民令人“保護”李淵,並在李淵面前哭成淚人,李世民真是一名演員,奧斯卡非你莫屬。就這樣李世民得到了天下。三名守衛將軍死了兩個,那關門校尉常何有什麼下場呢?
常何也不算辦了壞事,用下場總是不好的,還是說說他的結局吧。常何在玄武門之變時,只做了兩件事——關門、關門。事變後,隨即升為中郎將,歷任右屯衛將軍、右武衛將軍、平壤道行軍副大總管,進爵武水縣開國伯,到唐高宗四年才去世。當常何升任中郎將後,接納了一個門客。這個門客就是唐朝後來的中書令(丞相)馬周。
-
11 # 歷史知事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武功的皇帝,除了平定隋末戰亂建立大唐江山,他在殺兄屠弟上的果決也讓人十分膽寒。
但凡王朝初立,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內部矛盾,有功臣與皇帝的矛盾,有皇子之間爭位的矛盾,還有文臣和武將之間的矛盾。唐朝初年,這些矛盾集中體現在了李世民三兄弟直接的矛盾中。
毋庸置疑,李淵放手讓宗室和皇子發展勢力,在唐朝勢力擴張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到唐朝統一天下,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秦王李世民,甚至是女婿柴邵侄兒李神通李道宗等人都各有自己一派勢力,反而是皇帝李淵的嫡系不是十分強大。這個微弱的平衡,在玄武門之變中,終於被打破。
前文提到的三對矛盾,最終演變成了李世民集團和太子齊王集團的鬥爭。相對而言,李世民集團集中了更多的武將和功臣,而太子李建成更受世家和文官的支援,一場火拼即將發生。
在政變的前夜,雙方都敏銳認識到玄武門守將的重要性,此時玄武門守將主要有三個,分別是城門郎常何、中郎將呂世衡、監門將軍敬君弘。這三人同時成為太子黨和秦王黨的爭取物件。三人中常何官職最低,僅是六品官,但縣官不如現管,城門的鑰匙就在他的手裡。
太子李建成派出手下第一謀士魏徵遊說三位守將,順利把三人拉到了太子黨一方。但是魏徵前腳剛走,李世民就拜訪了三位。李世民是以秦王之尊親自拜訪,王霸之氣側漏,三位將軍推金山倒玉柱願效犬馬之勞!
其實常何三人的選擇十分理智,聽我給你分析一下。
首先,常何三人是武將出身,在文進武退的大環境中,如果不幹點大事,恐怕分分鐘就要卸甲歸田回家賣白薯。秦王李世民在眾將領之中一向是身先士卒與武將同甘共苦,真正代表著山東武將集團的利益。
其次,如果投靠秦王,成為李世民政變的勝負手,那是勤王保駕之功,是從龍之臣。如果為李建成服務,那頂多算是恪盡職守兢兢業業。投靠李世民雖然危險,但是利益更大。
最重要的是,李世民是親自拜訪的,這讓三位將軍感受到了秦王的誠意。一下子就歸心秦王了。其實,常何等人還曾隨李建成打仗,但是長期以來地位差距太大,恐怕來往也不多。關鍵時刻,只有魏徵出現,難怪他們心裡不踏實。
策反三位玄武門守將後,秦王黨要對付的就只是太子黨的幾個親兵扈從了。果然,李建成和李元吉被關在城門裡面,援軍進不來,李建成兄弟跑不出去,被秦王軍隊各個擊破。
在戰鬥中,呂世衡和敬君弘決定幹一票大的,主動對城外的太子黨2000援軍發起攻擊,雙手戰死。只有常何,按照李世民的部署,把玄武門上了鎖,讓太子黨援軍無法攻入,眼睜睜看著一門之隔的主子被打死。
常何因為在玄武門之變中的功績,很快成為李世民的親信將領,走上了人生巔峰。而另外兩人的雖然戰死也得到了追封。
常何出身瓦崗,是典型的草莽英雄,李世民徵集治國良策時,他居然寫的十分有條理有見地。仔細一問,常何說,這是我的門客馬周寫的。於是常何的門客馬周,一步登天成了宰相。
玄武門之變,說白了是李世民集團針對太子黨的斬首行動,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後,太子黨的舊將的命運成了很有戲劇性的一件事。
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帶人在玄武門關門打狗的時候,帶領太子黨援軍的將領,有馮立、薛萬徹、謝淑芳。其中馮立和薛萬徹是東宮將領,而謝淑芳則是齊王部下。這三人帶領2000援軍猛攻玄武門,形勢岌岌可危。這時敬君弘和呂世衡帶領玄武門的守軍宿衛軍下城與他們決戰,雙雙戰死。
馮立始終沒能攻破玄武門,得知太子和齊王已死,解散部隊,第二天隻身向李世民投誠。李世民接納了他。後來,馮立官至廣州都督,受到了重用。
薛萬徹在玄武門兵敗後,轉而攻打秦王府,要抄李世民老家,無奈兵力太少,只好逃亡。薛萬徹後來還娶了李世民的妹妹,成了駙馬爺,在滅突厥、徵高句麗過程中立功很大。
常何的故事告訴我們,老實人也有老實人的好處,恪守本分,就能善終!
-
12 # 歷來現實
古代很多封建帝王都面臨著一個很大的難題,那就是立儲君。
越是龍精虎猛的皇帝,儲備人才越是豐厚,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不少帝王為之頭痛,一但處理不好就有可能使得江山不繼。
這不,唐朝初年就爆發了這麼一場參雜著血腥味兒的權利之爭,依據封建的宗法制度,李淵稱帝之後,應該讓大兒子李建成擔當太子之位,李淵也的確這麼做了。但是,在建立大唐王朝的過程中戰功累累、有勇有謀的秦王李世民卻不幹了。
這是個讓老爹李淵一個頭兩個大的難題,他只能想盡一切辦法搞平衡,殊不知,在至高無上的皇權面前,永遠也沒有平衡遊戲可玩,剩下的只有刀光劍影、勝王敗寇。
太子李建成對李世民非常忌憚,他和李元吉結成同盟,賄賂李淵的愛妃,讓她們在李淵面前儘量貶低李世民,儘量抬高李建成,使李淵漸漸疏遠李世民。
初步計劃得逞之後,他們仍然不肯善罷甘休,一直謀劃下一步如何除掉二弟李世民,只有死人,才不會覬覦皇位。
以上說法見於李世民回憶錄,我們有理由相信,假如李建成最終做了皇帝,他的回憶錄裡不會是這樣的文字。
太子和李世民之間的博弈已經到得劍拔弩張的程度,沒有什麼進退兩難,想成功,只有前進檔,李世民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關鍵時刻,悍然調到了前進三。
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是太子被kill了,李世民上位成功,拉開了千古一帝的輝煌大幕。 盛唐王朝款款向我們走來,李世民笑到了最後。所謂是好風憑藉力,這好風就是他的精英團隊,僅靠李世民一人之力,李世民就是渾身是鐵也打不出幾枚釘來。例如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敬德、杜如晦、秦叔寶、程咬金等等文臣武將,他們都是一等一的人物。但只依靠這些人也是不行的,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機遇的垂青。
那一天終於到來,那一天,機遇女神先是對著玄武門城門郎笑了一笑。
謀定而後動,李世民經過再三思慮,先是成功搞掂了城門郎常何,這是我們事後的揣測,此時,機遇已經向李世民微笑著招手。
如此重要的一個工作職位,李建成當然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不怕,因為常何是他的手下,緊急時刻,常何最終還是倒向了李世民,這是李建成百分百沒有想到的。
假如我們有機會採訪到李建成,他一定會說:我要是早知道常何那個傢伙投靠了李世民,說什麼也不會和李元吉那麼輕易地就進了玄武門吶。
還原一下玄武門之變當天的情形:李世民大清早就帶著十幾個人的小分隊進了玄武門一帶埋伏好,專門侯著大哥和四弟的到來,果然不出所料,不久之後,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先後進入了玄武門,正當他們往前走的時候,玄武門在他們身後悄然慢慢關閉。才走到臨湖殿,李建成就感覺到了危險,然後掉頭往回走,李元吉也急忙跟上,估計今天可能是情況不妙,遇到麻煩了。
果然李世民出現了,一箭射中了李建成,隨後尉遲敬德也結果了李元吉。 眼見太子爺和李元吉血濺玄武門,命喪黃泉,掌管玄武門的另外兩名城門官敬君弘和呂世衡也著急了,內心思量,錯過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於是憤然而起,立即站到了李世民的陣營,李世民成為太子已是禿頭上的蝨子明擺著,不出意外就是未來的天子了。
為了抓住時機表明態度,這二將在太子黨馮立、謝叔方前來對抗時一路衝殺,只是很快成為了刀下鬼,做了出身最不正的烈士。
常何做了些什麼工作?就是把大門一關,不讓太子黨經過,除此之外,啥也沒幹。政變三天以後,李世民就成了太子,很快登基稱帝,常何也因為立下的大功勞被封為中郎將。
對於敬君弘和呂世衡二將的“意外”英勇就義,李世民也沒有忘記他們,論功行賞的時候,敬君弘被追封為左屯衛大將軍,呂世衡被追封為右驍衛將軍。
到了631年常何因為一篇政論,李世民發現了常何身邊的人才馬周,於是常何又被加封為太中大夫,此後常何便是一路高歌,又擔任了地方刺史、右屯衛將軍、右武衛將軍、平壤道行軍副大總管等等。653年因病去世,享年66歲。死後又升一級,為左武衛大將軍。
你們大可以說常何是因為具有慧眼識人的能力和處變不驚的膽識,才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在太宗和高宗兩朝都受到了青睞和重用。
可我怎麼覺得他只是在忠實地履行自己城門郎的工作呢?李建成的失敗,自有大把原因可以追溯,難不成還要賴到一處正常狀態的門禁系統?
回覆列表
玄武門三守將的命運。
玄武門事變,是唐朝最著名的一次軍事行動,正是憑藉著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才登上皇帝寶座,也才有了後來的“貞觀之治”。
1、玄武門之變前後。
應該說,玄武門之變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陰謀,玄武門事變前一天,李世民密奏李淵,說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與庶母通姦亂倫,擾亂朝綱,影響極壞,理應懲處,李淵不知是計,大怒,因此決定第二天召見李建成、李元吉詢問此事。由於當時太子黨實力已經很雄厚,在皇帝身邊也安插了很多眼線,所以當天就有人通知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並且已經大致猜到了李世民的陰謀,但李建成卻盲目自信,想當然認為皇宮之內都是自己的親信,根本沒人可以威脅到自己,正是這種輕敵的思維,最終讓他們丟掉了性命。
2、關鍵的玄武門守將。
射殺太子黨,搞定玄武門守將非常關鍵,但是,被李世民買通,和李世民一個陣營的只有守將之一常和。但此時的常何僅僅是玄武門的三把手,只負責開關城門,沒有任何軍事指揮權,他的上級領導還有駐紮在玄武門附近,掌管宿衛軍的驃騎將軍敬君弘、中郎將呂世衡。玄武門事變發生後,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等人射殺,兩人死亡的訊息迅速傳到了東宮和齊王府,很多人因此四散而去,但東宮將領馮立對大家說;“豈能在人家活著的時候受恩惠,死了就逃跑”。於是馮立和薛萬徹率領著東宮將士與齊王府將領謝叔方共同圍攻玄武門,敬君弘和呂世衡看到李世民起兵,迅速的站了隊,他們選擇了李世民,面對攻打玄武門的東宮將士,他們率領守軍進行了殊死搏鬥,但是很不幸,他們兩個人都在混戰中被殺死了,只有常和,雖然在玄武門之變中僅僅做了開門和關門兩個動作,卻影響了中國歷史程序。事後,常和被晉升中郎將,封為武水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晚年曆任刺史、將軍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