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校場點兵
-
2 # 國史記聞
在之前的文章中,國史君曾經提到相比於東晉、南宋等政權,南明在歷史上並不被認作是明朝的延續,更談不上是正統政權。那麼,同樣是被北方政權南侵,南宋為什麼能享國一百五十三年,而南明不過零零散散地存在了幾十年呢?國史君以為,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一、南宋政權的合法性更強
靖康之變後,徽欽二帝以及幾乎所有的皇室成員全部都被俘虜北上,唯獨剩下了趙構這條漏網之魚,在血統上,他是名正言順的繼承者。而且,在當時的環境下,絕大部分的淪陷地區都有起兵勤王的現象。而像國史君曾經講過的,崇禎帝錯失了南遷最好的時機,而且明朝亡於內憂外患的夾擊,當時已經是一塊朽木,並沒有太多的支持者。弘光帝勉強具有繼承的合法性,但是南明幾個政權之間內訌不斷,最終誰也沒成氣候。
二、金與清的漢化程度不同
這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當年遼滅後晉之後,曾經遭到中原漢人的激烈反抗,最終不得不撤出後晉故地。而同樣作為遊牧民族的金,在成功攻入北宋都城,俘虜徽欽二帝之後,並沒有得到士大夫階級的支援,而且在佔領了中原地區之後他們仍然使用女真族落後的統治方式,也一直遭到劇烈的反抗,所以不得不扶植了一個張邦昌偽政權。
但是清朝就不一樣了,他們入關之前就已經開始大規模接受漢化,當基本消滅李自成政權之後,已經取得了很多漢人貴族階級的支援,再加上南明實在不爭氣,所以南明很快就消亡了。
三、領導班子差得遠
宋高宗雖然算不上明君,但總不至於特別昏庸;而南明的弘光、隆武、紹武等人就實在是讓人沒法恭維了。在文臣武將上,南宋有李綱、趙鼎、李光、胡銓被稱為南宋四大名臣,又有岳飛、韓世忠等中興四將,而南明左良玉等人驕橫跋扈又自私自利,甚至有自立、割據之心,自然扶不起一個已經迂腐透頂的政權了。
而且,國史君以為,除了這三點之外,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也是導致南明無法支撐的一個重要因素。畢竟南宋時期全民同仇敵愾,而明末早已失去了統治根基——民心!
-
3 # 夢迴那個時代
南宋堅持了一百多年可以看作是宋的延續而南明時間很短不能看作是明朝得延續,主要有幾點原因。
首先,南宋有合法的統一的政權,宋高宗作為唯一合法繼承人建立了南宋政權,他鞏固政權後又傳位給下一任皇帝,這樣保證了政權的合法更替;明朝滅亡後,崇禎皇帝及其太子不是死就是下落不明,導致南明沒有正統合法繼承人,從而形成了多個南明小朝廷,這些南明小朝廷因為沒有正統合法性導致相互內訌從而削弱自身以致滅亡。
其次,南宋從開始不敵金國到雙方勢均力敵,金華人看到滅不了南宋後就打消了滅宋計劃,雙方簽訂了紹興和議從而使南宋政權偏安一隅;明朝滅亡後,後金軍隊一路南下,許多沿路地方政權不是被滅就是歸順,直到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皇帝被滅。
最後,金華人進攻南宋採取燒殺搶掠的政策導致南宋人民同仇敵愾不願意歸順金國,甚至自發組織義軍抗擊;後金軍隊是打算統一全國,因此採取了比較開明的政策,從而許多地方政權主動投降。
-
4 # 軒轅氏論經典
相比於南宋在南渡後依然能享國150多年,存九帝代而言,而南明卻沒有這麼幸運,僅僅存在15年就被清朝消滅,存在的時間何其之短。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政出多門,缺乏統一的領導核心
南宋和南明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政權的統一性和過渡的穩定性,前者在政權過渡過程中,作為宋徽宗唯一倖存的親生兒子,且宋高宗趙構身兼河北兵馬大元帥之職有節制天下勤王兵馬之權,可謂振臂一呼,天下響應。因此受到群臣擁戴,在沒有任何威脅的情況下,實現了南宋政權過渡的穩定性,避免了同室操戈悲劇的的發生。而恰恰相反,南明的王爺門卻沒有這麼好的條件,崇禎殉國之後,諸子皆淪入敵手,皇室嫡親血脈無存。因此天下群龍無首,各王爺則躍躍欲試,無法得到統一。各利益集團為了自身利益,見死不救,內訌不斷,自戕征伐。極大地消耗了自身的力量。致使清王朝在中原迅速站穩腳跟,打過長江佔領江南,順勢而下,致使南明大好形式盡失,再無力抗衡。
2.對手能力和政策的根本轉變,以及偏安朝廷皇帝能力的根本不同
宋朝的對手金國,他們是草原遊牧民族,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他們根本的目的是掠奪中原王朝的金銀財寶,對佔領的地區深入統治,則沒有太大的概念。反之,清朝則大大不同,從清王朝建立之初,就充分漢化,他們吸取中原發達的文明,歷代統治者以入主中原,征服大明作為自己為政的根本。他們充分信任投降的漢人官員洪承疇等,舉賢任能,不拘一格。這也是清朝能一統天下的根本原因。
其次,趙構歷史上雖然名聲並不好,但是就個人能力而言,為君理政尚能知人善任,且沒有重大失誤。雖然一味逃跑求和,但是,有能力統一各方力量,不失為明君。而反觀南明小朝廷,則相去甚遠,弘光皇帝朱由崧只知信任奸臣,玩弄女人。好一點的隆武帝,又因為血緣太遠,沒有實權,只是一個傀儡。而最後的皇帝朱由榔,則懦弱無能,不堪大任,好幾次眼睜睜的錯失翻盤的大好良機。
3.民族的轉變,國家意識淡薄
相比於明朝時期的人民,宋朝軍民則更具家國意識。面對同樣是外來少數民族的入侵,宋朝人民把國家和家庭能僅僅的聯絡在一起,有國就有家,因此,無數人民願意捨棄自己的家園跟隨政府南渡,他們不願意做亡國之下的順民。並積極的加入反抗復國的大軍之中。相反,明朝的人民面對家破人亡,選擇的是苟且偷安,誰做皇帝,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隻要能照常過日子。因此,清朝南下並沒有遇到天下所有人的反抗。
-
5 # 泥腿看客
這兩個王朝條件、環境都不同。所以南宋能繼續延續,南明很快被滅。主要有六個方面因素。
1.金國短視與清軍長遠戰略。北宋滅亡的很突然,這種突然性也讓金國感覺不適應。因為金國從一個遊牧民族發展起來,它們只想擄掠財物,或者只想佔領中原,並沒有雄圖大略。所以掠走徽欽二帝以後,金國就班師回東北了。這就給了趙構喘息的時間,一路狂奔到臨安,繼續做大宋皇帝。所以金國讓宋朝穩住腳了。
而清朝就不一樣了。多爾袞進關前,就按照皇太極制定的戰略,要一鼓作氣統一整個中國。所以那時清軍並沒有給南明王朝留有喘息的機會。本來南明就如驚弓之鳥了,再面對強悍的清軍,南明原本就是散沙一片了,哪還有能力回擊呢?!
2.南宋王朝團結與南明內訌。北宋滅亡後,只有趙構一人被大臣匆匆忙忙擁立皇帝,重整旗鼓往南跑。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快點穩住,重新收回失去土地。那時南宋無論將臣,還皇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那是帶著恥辱而鬥。用一句話最貼切:知恥而後勇。
而南明則是窩裡鬥。第一個皇帝是福王朱由崧,雖然與崇禎皇帝都是皇族系列,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嫡系皇子。別小看這種身份,那時就出現合法性問題。當時清軍逼的急,而南明小王朝內部卻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盤。上至皇族,下至將臣都那樣。南明王朝才幾十年就經歷了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明鄭時期6個時期,這就充分說明了,南明連個主心骨都沒有,怎麼能延續?
3.南宋王朝強大文化力。我在之前文章和問答中,對於宋朝的強大已經分析過了。南宋其實並不弱,它強在文化力上。所謂的文化力,那就是南宋基本上把北宋那套全部複製了南方,就連孔家的傳人也運到了南宋。雖然後來金國也立了一個孔家傳人,但與南宋還不能比。因為南宋代表著儒家的正統。所以南宋文化向心力有了,人人都想收復失地。
而南明不要說文化力了,根本沒有那個時間去發展。大明王朝那些子民也沒跟著跑到南方,所以力量對比就看出來了。
4.宋朝軍事體制雖有弊病但發揮了作用。南宋能延續一百多年,與金元對抗了一百多年,應該得益於趙匡胤設立的一套軍事制度。之所以這樣說,那是因為趙匡胤靠軍事政變上的臺,他深知軍事怎麼抓。於是宋朝軍事體制就確立下來。為將者只有在戰時才能統兵權力,戰後即收回。雖然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但極少有擁兵自重,各自為戰的現象。
而南明就不一樣了,有的將臣們都有自己的武裝,甚至有的還想當皇帝。就比如吳三桂這樣的人,他的實力南明根本就對付不了。
5.南宋時並沒有大的起義。宋朝雖然有起義暴動,但都是小規模的,根本觸動不了宋朝根基。岳飛等將臣也曾為南宋剿過匪。這就給了南宋發展的空間,再加上金國沒有大的實力往南推進,南宋很快就形成一個很穩固的政權。所以趙構才能時間吟詩作畫。
而南明處於什麼樣的形勢呢?李自成隊伍雖然被打散,但餘部還在戰鬥。而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在四川已經奠定基礎。面對強大清軍,再加上這些起義軍。南明想繼續戰鬥都難。
6.南宋能臣良將多。雖然南宋出了個秦檜,但相比南明來說,南宋有很多忠臣良將,這些人都忠心耿耿為南宋北伐。而南明恰恰就缺少這方面的將官,即使有厲害的將官,但他們並不想復興大明。
-
6 # 真歷史
氣數已盡!
從歷史實際來看,明朝滅亡時,明朝南方的局勢遠比北宋滅亡時南方的局勢要好很多,之所以南宋又能持續一百多年,南明則很快覆亡,原因特別多,但說到底就是這樣兩個原因。
一,南明缺乏南宋那樣力挽狂瀾的名將。
清兵南下時,南明的軍隊基本是望風而逃或望風而降。像我之前說過的南明最主要的五部分軍隊——江北四鎮和左良玉部隊,打農民軍都費勁,更別說打滿人了,滿人一來,立刻爭著投降,以謀求在清政府中獲得一官半職。
如國姓爺鄭成功的部隊,橫行海上還行,真正的大軍團陸上作戰,就不到火候了。當年圍困南京時,不得已退兵根本不是什麼中了清將的緩兵之計,就是因為部隊規模太小,沒有持續作戰的實力。
而南宋的中興四將,尤其是岳飛、韓世忠,確實是一代戰神級的人物。韓世忠黃天蕩一戰,打得從此金兵在有宋一朝再也不敢過江。岳飛憑藉步兵之師,和金兵的鐵騎硬碰硬,而且還佔據上風,實在是不容易。
二,最根本的原因,南明沒有像宋朝那樣一個統一號令的中心,分散了自身實力。
開頭說了,明朝滅亡時,南方形勢遠好於北宋滅亡時的南方。北宋滅亡時,京城從皇親國戚到文武百官被一鍋端,南方几乎處在無政府狀態。而明朝在南京始終留了和北京一樣的中央系統,明朝一滅亡,南京的中央系統立刻執行起來,兵部尚書史可法也立刻開始了軍事部署(雖然史閣部昏招不斷,斷送了大好形勢,後來凜然就義)。
但是不論是第一個政權福王的弘光政權,還是後來的隆武、魯監國、邵武、永曆政權,始終不能統一南方勢力而做到令行禁止,很多勢力根本就不聽南明政權的號令,甚至一度出現了魯監國和隆武政權,永曆和邵武政權互相攻打、內鬥的局面,大大消耗了本來就孱弱的南明勢力。這和崇禎沒有及時遷都,以及沒有派太子朱慈烺到南京監國,以至於後來的南明君主都不能服眾,地方軍閥趁機割據自雄、不聽號令有很大關係。
反觀北宋,雖然整個中央包括皇子皇孫公主被一鍋端了,但是徽宗的九子康王趙構卻幸運的跑了出來,雖然他算不上什麼力挽狂瀾的救世之君,只會動不動就往海上跑,但是由於徽宗的皇子裡只剩趙構一人,沒有人能比他更名正言順,具有號召力了,所以南宋始終緊緊圍繞他一人作為政治中心,絕不會出現其他勢力居心叵測,造成南宋的內部消耗,而是可以集中力量對付金朝,最後形成南北對峙,延續百年。
所以說,圍繞一個統一的中心很重要啊。
-
7 # 庭州行者
首先,我們要知道,南明和南宋,雖然都有一個“南”字,但其政權性質是不同的。
南宋,單指北宋徽宗趙佶的九皇子康王趙構在臨安建立的政權。南宋的開國皇帝趙構,是靖康之難中唯一一個沒有北京金軍俘虜的皇子,因此,從法理上交講,宋朝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就是他。所以,宋朝的遺臣都來投奔他,也真心擁戴他,這樣,在內部就保證了政權的穩定性。
而南明則不同,它並不是哪一個特定政權的代稱,而是在崇禎帝殉國後,由明朝朱姓皇族在南方相繼(或者同時)建立起來的五個政權的統稱。其包括福王朱由崧的弘光政權(1644-1645),唐王朱聿鍵的隆武政權(1645~1646),魯王朱以海政權,朱聿鐭的紹武政權(1646),朱由榔的永曆政權(1646~1664)。其政權之間不存在合法交替關係,尤其是隆武政權和魯王政權,為了爭奪正統地位,居然不共同對外,反而自己進行內鬥,實在令人大跌眼境。所以,南明並不是一個成熟穩定的政權,只是明朝殘餘抵抗勢力的統稱而已。
因此,南宋在唯一一個合法領導人的帶領下,可以集中力量,對付外敵,同時使得政權內部萬眾一心,人心安定,進而發揮出一個穩定政權的戰爭能力。
但南明這種模式,帶來的問題是,明朝的抵抗力量分散,難以團結在一起,不利於一致對外。而各個政權的臣子為了自己的利益,又相互拆臺,導致了內部消耗,進一步削減了僅存的有生力量。
另一個原因,則是長江的問題。在元朝之前,長江南北之間的聯絡並不是很密切,因此渡江的手段並不是很多。所以,長江可以作為南宋政權的一道天然屏障,加上金人,蒙古人不習水戰,所以政權得以長存。
但是元明時期,統治者為了防止國家出現劃江割據的情況,認為地消滅了長江天險。比如,故意將有的行政區劃分時同時包括長江南北,如明朝的南直隸,江南江北的交通更加便利,軍事設施也緊密相連。這樣做的後果,就是長江不再具有戰略防禦作用,即使南方出現政權,也無法抵抗北方,南明恰恰就是元明“消滅”長江天險成果的檢驗者。
綜上,由於南明政權本身的不穩定性,加上長江天險作用的消失,導致了南明無法向南宋一樣,在南方割據一百餘年。
-
8 # 劇透歷史
南宋和南明,表面上看似有諸多相同之處,其實兩個政權大相徑庭,兩者的差別直接導致南宋成功立國、南明節節敗亡的不同結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南宋的唯一性、合法性強於南明。靖康之變後,宋太宗一脈隨著開封城破盡被金人擄劫北上,唯有趙構一人因在外領兵得以倖免,是登基即位延續宋朝皇統的唯一人選,合法性不容置疑,宋朝軍民紛紛彙集到他旗下重建國家抵禦金兵。反觀南明,崇禎自縊身亡、太子下落不明,由此導致的正統缺位使得散佈在全國各地的藩王蠢蠢欲動,各派系軍閥、士人集團以維護自身利益為出發點擁立不同的朱姓後裔,弘光、隆武、魯監國、紹武、永曆各政權你方唱罷我登場,難以凝聚起江南的綜合實力,呈現一盤散沙的碎片化狀態。 二、南宋、南明所處歷史形勢大不相同。南宋之前,黃河流域中原地區雖有五胡亂華的淪陷,到晉人衣冠南渡至隋唐重新歸於一統,漢族政權從未斷絕,因此面對金人南侵,宋朝軍民在民族情感和國家尊嚴上十分牴觸,反抗意識也尤為強烈。但到了南明時期,漢族經歷了蒙元政權將近百年的“亡天下”統治,江南軍民、士族精英面對滿清八旗鐵騎,在武裝抵抗被殘酷鎮壓後也就退而被動接受滿清異族統治的既成事實,剃髮易服成為大清子民。 三、相較於金朝,滿清更是一個成熟的“漢族模式”政權。金朝做為一個起自於東北白山黑水的部落聯盟國家,強悍的軍事實力之外缺乏統治廣大漢人地區的經驗,野蠻的奴隸制遺風時常導致統治區域內漢人、契丹人的強烈反抗,直到第五代皇帝金世宗時才進行了系統的漢族式政權化改造,民族矛盾得以緩和。而滿清政權入關前已經立國多年,又能吸納漢族知識分子充實政權隊伍,多有借鑑金、蒙政權統治漢地的經驗教訓,早已蛻變升格成為比李自成大順政權還完善、正規的漢族式政權,再加之八旗勁旅的驍勇善戰,因此得以在與李自成、張獻忠的爭戰中勢如破竹,並順勢席捲江南逐一擊破南明各個政權。在得到滿清開科取士、江南文脈不斷的承諾後,以錢謙益為首的東林黨人隨即跪倒在清軍馬前,開城投降。
-
9 # 鏡鑑青年
首先要糾正一下,南明並非是“僅數年就被滅”,雖說各種小朝廷林立,卻還是不屈不撓堅持到了1683年。但讓人痛惜的是,首先繼承明王朝法統的南明弘光政權,卻是立國不到一年就被清軍南下秒殺。接下來三十九年南明小朝廷各自為戰的慘烈歷史,都是因此挖坑。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坐擁長江防線的南明弘光政權,卻連一年時間也堅持不下來,表現比起幾百年前的南宋都堪稱差得遠。主要還是下面三個原因。
第一:明末入關的清軍,整體實力遠遠強於兩宋年間的金軍。
雖然以極短的時間吞遼滅宋,且給宋朝上演了痛入骨髓的“靖康之恥”,但起家速度狂飆突進的金朝,家底還是十分單薄:本身就是東北的一家小部落,借了宋遼衰敗的契機異軍突起,但幾年來地盤擴張速度太快,兵力生產資源卻都有限。別說是繼續吞併南宋,剛滅亡北宋時,金軍連現有的中原地盤都無力控制,不得不陸續扶持張邦昌劉豫等傀儡政權。
而在劉豫偽政權被忍夠了的金朝徹底廢掉後,直接管理中原地區的金王朝,雖說也發動多次南侵,但戰爭的承受力也越來越有限,精銳部隊的損失,更是補充不起。所以被西軍在關中打了一次殲滅戰的金軍虎將撒離喝,才會心疼的失聲痛哭。而被劉錡岳飛先後團滅了“鐵浮屠”“柺子馬”的金兀朮,更是心痛的連呼“今完矣”。這仗,真心打不下去了。
但幾百年後,兵不血刃南下的清軍,情況卻恰相反:在大舉入關以前,清王朝經過苦心經營,糧食儲備十分充足,完備的軍工產業也早已建立。清軍在火器等技術裝備上,早已壓過明軍。精銳部隊總數已有二十萬之多。明亡前的松錦大戰戰場上,清軍就可以投入數目不亞於明軍的龐大兵力。這時吳三桂軍團的投降,更是送了大禮。此時的清軍,已是一支彙集滿漢虎狼之師,且擁有強大裝備與戰爭潛力的恐怖軍團。
這樣的擴張能力,顯然遠非幾百年前的金軍可比。
第二:南明弘光政權的軍事實力,遠遠弱於偏安半壁的南宋王朝
雖然北宋在金軍的快速打擊下滅亡,但倉促立國的南宋,軍事實力依然強大,西線並未傷筋動骨的數十萬南宋西軍,隨後就給了金軍沉重打擊。儘管由於張浚的瞎指揮丟了關中平原,卻終於在蜀地重創金軍,還差點要了金軍主帥完顏宗弼的命。正是這些西北鐵漢們的浴血纏鬥,給被打得東躲西藏的宋高宗趙構,贏得了寶貴喘息時間。
而且宋高宗趙構雖說膽氣夠慫,但備戰也算靠譜,經過整頓的南宋財政,很快就能給部隊輸血。岳家軍等鐵血強軍逐漸滿血變強。到了1140年左右的宋金戰場上,雙方的此消彼長已十分明顯。宋軍不但能扛住金軍的狂攻,而且發起戰略反擊,岳家軍更是橫掃中原,打得完顏宗弼仰天大哭。甚至幾年之後,臨終前的完顏宗弼,還對此時南宋的軍事力量憂心忡忡:“(南宋)復故土如反掌耳”。
但這樣的軍事實力,恰恰是此時弘光政權做不到的。
南明立國初時,賬面上的軍事力量也很“強大”。單駐守武昌的左良玉就有二十萬人,還有北方四鎮的駐軍。單是北方一線,總兵力就有八十萬之多。但在之前崇禎十七年如一日的瞎指揮下,明朝的精銳部隊,要麼在兩線作戰裡白白耗光,要麼最後跟著吳三桂組團投了降。南明手裡的這些“精兵”,除了吃空額喝兵血造成的虛數,剩下的更都是些見了李自成都要跑的廢柴兵。對上比李自成更生猛的清軍,場面可以想象。
可話雖如此,當時南明也有大好形勢,畢竟李自成與清軍在北方殺得天昏地暗。只要南明下決心嚴防死守,清軍想渡江也沒那麼容易。但真正害死南明的,卻是這最最重要的第三條:南明君臣們昏聵的戰略決策。
即使和說跑就跑的宋高宗比起來,清軍渡江前的南明王朝,其坑爹的決策水平,都堪稱中國古代史空前。明明清軍都席捲中原了,還滿腦筋春秋大夢,滿以為可以借清兵之手消滅李自成。甚至派大臣左懋弟率團出使,送上十萬兩白銀“犒勞”清軍。南明各位大臣們也是熱烈發言,商量到底和清朝以淮河為界還是山東為界,幾乎就準備張燈結綵做偏安小朝廷了。對於清軍即將南下的戰禍,腦筋裡竟半根弦都沒有。
而比這昏聵決斷更可恥的,還有南明政權無休止的內鬥。北方半壁山河淪陷,國家大難臨頭,南明的各路重臣們,竟還在拉幫結派互掐。特別是東林復社這些“清流”們,更是勾結武昌軍閥左良玉,在清軍南下的前夜,大張旗鼓率軍攻打南京。上演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空前奇觀:強敵壓境的危急時刻,本該保家衛國的軍隊,竟然在攻打自己國家的首都!
而待到清軍兵不血刃渡過長江,輕鬆滅亡弘光王朝時,先前那些精神抖擻的“南明精英”們,除了史可法馬士英等人先後浴血殉國外,其他人要麼腳底抹油逃竄,要麼舔著臉投降做帶路黨,簡直各種醜態層出不窮。明王朝最為富庶繁榮的江南大地,就這樣被清王朝打包收走。接下來三十多年的悲壯抵抗,已是大局難挽。
明朝亡於黨爭,誠非虛言。
-
10 # 平沙趣說歷史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我覺得不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統治階級的凝聚力。
南宋一直為人所詬病,因為其大多數時候都在屈辱求和,但是就政權凝聚力而論,南宋是很強的。靖康之恥徽欽二帝以及整個皇族都被一鍋端,那些與皇帝關係比較近的親屬全被整到北邊去了。
趙構作為唯一的倖存者,雖然能力資歷膽識都算不上濟世明君,動不動就脫離戰場跑路,但就血統上來說,他是唯一一個名正言順的繼承者,趙氏皇族只剩下他了,在封建社會,也只有他這個選擇。
南宋立國時始終緊緊圍繞著趙構,以他為政治中心抵禦金軍,即便是苗劉兵變,也只是想要換上皇子而已,並沒有想殺掉趙構。所以在南宋初年,南宋政權是服從於皇帝的,並沒有出現居心叵測的勢力,想要爭權奪利,這很好地儲存了南宋的力量,使得其可以集中力量對付金朝,最後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並延續了百餘年。
反觀南明,崇禎帝死後,他的兒子們不是被殺就是隱姓埋名。弘光帝的血統有點遠了,是崇禎帝的堂弟,不過在崇禎兒子不知所蹤的情況下也只有他。但他上位之前大臣們分立兩派各自支援一人,他是在軍閥的支援下上位的,正統性更低。
因為皇帝並不是大家統一意見推出來的,弘光政權內部極其不穩,幾個派系互相爭鬥,後來更是演變成調兵相爭,導致對清的防線空虛,清軍南下,直接滅了弘光政權。此後的隆武帝頗有能力,但軍政大權卻全都在鄭芝龍手中,他無權,而且還有一個魯監國朱以海跟他爭奪皇統。再之後的紹武政權和永曆政權完全是苟延殘喘。
南宋政權號令統一,但南明政權之間卻內訌不斷,最終誰也沒成氣候,這是凝聚力不同的緣故。
第二,力挽狂瀾的名將。
和平永遠都是打出來的,南宋與金的紹興和議一直被罵,因為這是一份以岳飛的死換來的和議,但若是沒有岳飛等人的抵抗,哪還用和談?直接攻滅你就行了。南宋的軍力在建國時幾乎是達到巔峰,出現了中興四將,尤其是岳飛、韓世忠,他們倆都是一代戰神。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南宋朝廷才免於覆亡,金軍才難以過江。
而南明的軍隊,首先戰鬥力就沒練出來,而且基本是望風而逃甚至望風而降,那些大將名流更是正想投降,以求能在清朝謀得個一官半職。像史可法同學,節義我佩服,為國盡忠,但他的仗打得......不說了。
第三,敵人的水平。
清朝曾經的國名也是金,也就是後金,金與後金的淵源大家也都知道,而我之所以提出來,是因為我覺得金朝初期,也就是滅遼滅宋的時候,跟後金努爾哈赤時期是很相像的,用一個詞形容,那就是野蠻人。
他們剛從山林裡崛起,身上還帶有濃厚的遊牧民族色彩,他們殘忍、暴虐、嗜殺,目光並不長遠,政治手段也沒有那麼高明。兩朝後來都發生了改變,後金在第二代就改變了,皇太極改國名為清,“清乃天水,必滅明火”,這表明了他的志向與目標,一個有理想的文明人,遠比野蠻人要可怕!而金可能到滅亡都沒達到後金的水準,他們漢化的程度完全不同。
在與北宋開戰之時,金國原本只是打算威逼一番搶些東西,順便套點歲幣,結果沒想到戰事太順利,一不小心就滅了北宋。接下來怎麼辦?金國沒有乘勝追擊佔據整個天下的意圖,只好走了遼國的老路。
當年遼國攻滅後晉,因為橫徵暴斂激起中原民眾反抗,不得不退回北地,金國也是如此,大肆劫掠後立了一個偽政權,然後就北歸了。
然而清朝不同,他們是有明確目標的,在關外跟明朝掐了那麼多年,入關以後下一步就是滅掉大順,再下一步,南明。一戰不行兩戰,一年不行十年,總之一定要滅掉,這是清朝的奮鬥目標,只有真的事不可為才會改變。結果事很可為,南明亡。
第四,民心。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往往決定了國家政權的生死存亡。
北宋滅亡時經濟繁盛,整個國家都處於富足狀態,要不是外族入侵,北宋不會滅亡得如此突然,北宋可以說是被突然斬首,可四肢健在,民心還在。所以當趙構在南方另立政權,首級又長出來了,又能繼續撐下去。
或許你會說北宋末年也有不少農民起義,對,是有,但這並不代表北宋失盡了民心,因為這些起義規模並不是非常大,從側面反映出北宋對百姓相對仁厚,這個相對,指的是金軍。由於金國沒有期計劃,乾的都是挖地三尺的活,對百姓非常殘暴,激起百姓反抗,漢地人心擁護宋朝。
而明朝立國兩百餘年,已經腐朽透頂,政權從上到下都橫徵暴斂,為了應付內憂外患帶來的軍費激增,崇禎帝一再加收稅賦,搞得民不聊生,漢地百姓轉而支援反叛力量,農民起義軍迅速擴張就證明了這一點。
而清朝的政策比金國要高明的多,他們採取懷柔政策,安撫了百姓的心,並且進軍時也是以漢族降軍為先導,並輔以漢族謀士規劃,完全是想把漢地吃透,他們也做到了,一路橫推過去。
毫無疑問相對於南明,民心在清朝這一邊,而清朝失掉民心是後來宣佈剃髮易服,因為江南百姓不接受這種文化鉅變,瞬間激起反抗,然而這跟明朝沒有關係,大家一點都不懷念明朝。
-
11 # 歷史風暴
南明和南宋相比,並不缺少名將的保護,南宋時期,岳飛,韓世忠,吳玠,吳璘兄弟等,讓金人南下時遭到了頑強的抵抗。而南明的名將也不少,張煌言、閻應元、李定國、鄭成功也使清軍損失慘重。可是,南明和南宋遇到的對手卻不一樣。
作為異族統治者,滿人數量更多滿清入關的時候,擁有至少6萬滿八旗,再加上漢八旗、蒙八旗,軍隊的數量達到了十幾萬,而金兵南下的時候距離滅亡遼國才兩年,所以金國本部人馬還以生女真為主,人數很少,所以有了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戰的說法。
人沒有多少,這樣的軍隊雖然戰鬥力強,但是想要完全控制長江以北就很難了。相對來說,滿清入關以後,由於軍隊的數量較多,有能力在全國各地建立滿城,鞏固當地的統治,還能分兵南下。
滿清的統治階級腐化更慢一些雖然在康熙平定吳三桂叛亂之前,滿清八旗的戰鬥力就已經不行了,但是相對來說,比金朝統治階級腐化的速度要慢一些。
滿清的八旗子弟直到乾隆時期才變成了一群只會提籠駕鳥,上不得馬拉不開弓的弱雞,而金朝在進入中原十幾年後的海陵王時期就已經這樣了。
試想,八旗腐化程度要和金國貴族一樣,相當於順治末年八旗就廢了。歷史上這個時候,正是南明與清軍激戰正酣的時刻,關鍵時刻八旗沒掉鏈子!
清朝的皇帝素質更高一些順治的繼任者康熙,康熙的繼任者雍正,在中國歷史上都是排得上名號的皇帝。
(雍正)
最重要的是,兩人統治中國的時間達到了七五年,相當於漢初到漢武帝時期。在他們兩人努力下,滿清鞏固了統治。尤其是雍正攤丁入畝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對滿清的向心力就更強了。
再看金國,剛建立沒多久就出了一個no zuo no die的海陵王。如果順治的繼任者是這位老兄,估計南明還能續命不少年!
最重要的是北方百姓的支援岳飛北伐的時候,北方百姓群起響應,在太行山就聚集了上百萬人。有這些人在金軍大後方的騷擾,讓本來就沒幾個人的金軍勇士左支右絀,給岳飛的北伐以極大幫助。
明朝就是被北方起義軍所滅掉的,再加上北方的饑荒,誰還有精力造反呢?
即便有以上不利條件,南明對清朝的抵抗也達到了40年之多,一直到1683年,最後一支抵抗力量才被消滅。
所以,假如南明遇到的是金國這樣的敵人,堅持100年在技術上也沒有困難!
-
12 # 青年史學家
北宋末年和明朝末年的情勢有很大的區別,原因很複雜,但直接原因有三個:一是地方制度、二是武將、三是民心。
在地方制度,宋朝祖宗之法,是鑑唐代藩鎮之禍,削地方之權;明朝是鑑元皇室孤立之弊,把皇子分封在地方,都擁有一定的實權。所以靖康之恥,把北宋皇室一鍋端,康王趙構到南方是絕對的核心;而明朝南方卻有多個核心,互不統屬,成立多個政權,產生內耗。
在武將因素方面,北宋無名將,南宋無名相。但是名將輩出,有岳飛等中興四大名將;南明史可法、左良玉雖然赤誠可嘉,但在軍政上卻是草包一個,明朝真正的良將,要不被崇禎殺了,要不在鎮壓農民起義中陣亡。
在民心上,雖然徽宗一朝,花石綱、四大奸臣等搞的民不聊生,但仁宗、神宗的餘澤還在。而到了南明,經過嘉慶、萬曆及後期幾個皇帝的折騰,尤其是閹黨和東林黨,民眾早已對政府失去了信心。
回覆列表
對比來說三點
第二 南明沒有任何一支能夠致力於保衛國家保衛民族的強悍軍隊,晚明的強力軍隊所在關外戰場上全軍盡墨,孫傳庭出潼關戰李自成僅僅數千兵力可想而知。而所謂的江北四鎮的軍閥和鄭氏則是投機分子,北宋給南宋留下了一支強大的西軍,即使富平大戰西軍主力大敗,但是西軍中的眾多將領依然成為之後的南宋柱石!南明沒有這樣一支軍隊!
第三 南明始終沒有一個類似於趙構一樣足夠合法的皇帝,四個皇帝一個監國哪個上臺小朝廷都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