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33衣來伸手

    不接受被迫996。

    其實算一下時薪,有些996的時薪還不如知955的多。都是私人時間堆出來的,才感覺每月收入多。如果有雙休,你又有工資又有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996基本上就沒什麼時間可以娛樂消費了。

    而且網上不道是還有“年輕的時候不996,什麼時候996?”,這句話看上去很勵志讓年輕人努力。但我覺得這是騙人的。因為這句話沒有提到未來年紀大了怎麼辦,如果你是創業,那你前期辛苦付出,後期自然會有回報,這沒問題。但是大部分都是給別人打工的,年輕的時候給人打工996,那年紀大了呢?按照他的說法,年輕996,年紀大了就不用996了。可是事實是這樣嘛?難道貴公司有規定,40歲以上不準996,必須955?如果有這個規定那就太回好了,但是事實是如果不辭職,即使年紀大了依然996。那個年輕的時候996這句話並不是答說給打工的人聽的。

    如果創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然996沒問題,因為這個996是自願的,沒有規定的。但是大部分打工的,都是被迫996。

  • 2 # 每日漢中

    其實在心理上是不接受的。但是對於小城市的工作者來說,可能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還是有很多的人選擇了默默的接受吧!

  • 3 # 象騎士

    不接受,降薪離開企業,用腳投票

    剛畢業的時候,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沒有家庭負擔,你對996可能沒的啥感覺。反正加班,公司有晚飯夜宵,自己打打遊戲摸摸魚,一個晚上就過去了,十點多打車回去還能報銷省點交通費。

    可是當你成家之後,就會知道996的滋味了。老婆會抱怨你沒時間陪她,有些因為工作太累要不到小孩,有些有娃之後自己根本沒啥時間陪伴小孩。年輕人單身的時候感受不到996的壓力和不堪,千萬不要被幻象矇蔽雙眼,等自己成家之後就會知道被教育了。

    這個道理的跟20多歲的時候,覺得熬夜通宵沒啥大問題一樣。這個歲數的孩子,基本上通宵打遊戲,早上吃個腸粉就跑去考試,當時這樣也覺得沒壓力。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過了30歲,慢慢發現這麼熬法自己根本吃不消,自己通宵一次,接下來兩三天都一直處於睡不夠的狀態。

    996不人性的地方還在於,你沒有時間成長和學習,等你上手自己的工作之後,你就成為一顆合格的螺絲釘,安安心心的做工具人,等年限到了之後,乾電池被榨乾後就被丟開。

  • 4 # 貓蛋狗蛋看世界

    996不是你接不接受,在這個社會上還有你能不接受的嗎?你不接受的話,公司就不接受你其實在工作當中。對於公司來說,個人還是一個弱勢群體。

    現在在公司加班兒有加班費的工作應該特別特別的少。除非是在特別好的公司或者是在工廠加班份兒。像平常像這種公司的話,很少有能給加班費的。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是無奸不商,壓榨勞動力是這個當今社會的現象

  • 5 # 手機使用者77397406772

    誰不是呢?這都是好的,我們都是14 小時工作8小時睡覺 2小時吃飯。這年頭兒人多的是,講法律生存的私企業有多少?

  • 6 # 終生美麗88

    996工作制:每週工作6天,每天工作必須早上9點上班至晚上21點(晚9點)

    B站上很多人吐槽馬雲提倡的996,原因很簡單,996給普通勞動者帶來的可能是受損害的健康、虛無縹緲的加班工資,而不是馬雲們那樣的傳奇人生,畢竟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人。同樣一個996,對於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和一大群必須養家餬口的基層員工來說,完全是不一樣的定義。馬雲可能想要表述的是希望每個年輕人都能夠努力奮鬥換來該有的成就,但他很難理解普通人的所思所想,沒有考慮到他人的困境,失去了最起碼的同理心。基層百姓沒有司機、沒有保姆、沒有依靠、沒有家庭背景、沒有寬廣的人脈、沒有長遠的眼界,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自己的雙手去撐起,家庭瑣事樣樣要操心,不可能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工作上,位置價值都不一樣,沒有可談性。

    我覺得,任何人都是鄙視“何不食肉糜”的,近年來商界大佬的言論,“飄”起來的絕只馬雲一個。給自己先定個小目標,賺它一個億,在每每大言不慚之前,記得,自己也曾是一個普通人?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絕不應該是一個贏家通吃的時代,也沒有任何人,有權力定義他人的成功和幸福。當然,我畢竟沒有走過你所走的路,人世間的快樂或悲傷,種種細微的體驗,也因人而異,每個人的心理素質也不一樣。而我,也正在經歷,走著我自己的大馬士革之路。願每個努力奮鬥的人,都能夠有所回報!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與君共勉!!!

  • 7 # 尚德機構

    (LinkedIn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996”,是個已經有點過氣的網路熱詞。

    轉眼4年過去了,那些在所謂“996”公司工作的人,到底是怎樣的狀態?

    真的像新聞曝光的那樣支著帳篷住公司嗎?賺多少錢能讓他們願意為了公司賣命?他們不結婚生子嗎?

    圍城外的我們,有許許多多的好奇。

    我們採訪了6位現在在大廠工作的年輕人,來聊一聊他們的工作生活與人生選擇。

    注:文中所有人名皆為化名。

    為什麼來到大廠?

    “90%的跳槽者都會考慮待遇問題”

    以門檻高、強度大、待遇好著稱的網際網路大廠,一直是許多年輕求職者的理想與目標。

    說到自己來大廠的原因,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在小米工作的程式設計師Lu是從國企跳槽過來的,用他的話說“90%的跳槽者都會考慮待遇問題”。自然,大廠的高薪水對求職者來說是最有力的吸引。

    他覺得作為外地人,如果想在北京立足,就必須在工作上做出一定的成績。

    他的想法和很多人一樣,大廠是簡歷上閃光的一筆,可以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鋪墊。

    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他也希望一直能待在大廠。企業的穩定性給了人很多安全感。

    30歲是技術崗位的黃金期,這個時候人的經驗和技術都達到了一個高峰。如果能在大廠學習怎麼推進業務,對個人能力會是一個很好的提升。

    阿里的產品經理Lily第一個提到了薪資,她向我們透露,工作5年已經攢了幾十萬。

    大廠的業務範圍很廣,可以瞭解不同業務的玩法,探索更多可能性。雖然工作中用的方法可能是一樣的,但處理的問題不同,會讓人時刻保持新鮮感。

    來自滴滴的小Y剛剛進入職場兩年,她說自己選擇大廠是一個比較偷懶的行為。

    她說:“我在工作中經常會和聯合國或是世界銀行這些國際組織打交道。倒不是說這些機構多高大上,但是它會給你另一種視角去接觸你之前不瞭解的行業,我覺得還不錯。”

    真實的加班狀態到底是怎樣的?

    “邊罵邊幹活”

    “996”工作制名聲在外,人們往往對於大廠的工作時間和強度存在一些妖魔化的想象。

    但從我們的採訪結果來看,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的工作強度處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

    大廠早上上班時間比較靈活,基本在9點到11點不等,而晚上下班時間則因人而異。

    位元組跳動的小王在活動期可能會連續幾天加班到11點甚至更晚,但是大多數時候8、9點就可以下班。

    身在大廠卻對加班“深惡痛絕”的人,只能透過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儘量避免無效加班。

    Lu認為IT行業加班是普遍現象,但是領導管理經驗不足或技術水平不高的公司會更傾向於用加班的方法去彌補短板,而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大公司反而加班不會太狠。

    華為的軟體開發工程師老劉告訴我們,公司內部有加班統計。如果有人本月加班強度太高,團隊leader就會收到提醒,以便儘快地調整工作強度,保障員工利益。

    可以說,大廠的加班情況並不是像外界想象得那麼瘋狂,而且內部制度也在逐步向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方向最佳化。

    當然,大家也都表示經歷過加班到累得受不了甚至崩潰的時候,但有關離職或轉行的想法還都是停留在隨便想想的階段。

    然而當加班成為一種習慣,會不會降低白天的工作效率呢?

    Lu提出了“主動型加班”和“被動型加班”兩個概念。

    理想的高效加班狀態是主動給自己定一個目標,一定要做完某個很緊急的專案。

    而如果是因為自身惰性拖到晚上,或者一直在配合同事的工作,加班效率就會很低。

    怎樣平衡工作與生活?

    “大廠已育男性多為喪偶式育兒”

    人可以下班,但是網際網路不會停止運轉。在這一行業,繁忙的工作難免會偶爾影響到私人生活。

    滴滴的小Y所在部門有時會在週末開會,但小Y不會因為下午有會就整天待在家裡,還是會和朋友去看美術展,然後到時間找個沒人的地方開會,開完會再繼續自己的休閒。

    她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不覺得是一種負擔。

    工作和家庭的平衡一直是困擾著職場人的重大問題。

    特別是步入30歲後,準備進入結婚生子的社會軌道時,大廠人的工作強度更是成為了橫亙在大家面前的一道坎。

    Cindy說,私下流傳在四大如果你處在事業上升期的話,基本不能生孩子。因為每年都要晉升,如果生孩子相當於半年白乾了。

    大多數女性合夥人都是沒生孩子甚至沒結婚的。

    Lily坦言,從女性的視角來看,身邊已育男性的工作生活並不是一個可接受的狀態。

    處於技術崗位的男性在大廠佔大多數,加班強度比較大,因而很少參與小孩的照顧和教育,很接近“喪偶式育兒”。

    作為Lily口中的大廠已育男性,在華為的老劉說大學實習時他曾聽老闆說,“像我這樣創業,家庭根本平衡不了;如果想平衡,就不可能取得太大的成就。”

    等到40歲的時候,再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家庭中,陪伴家人與孩子,“那時候我兒子才上小學,我覺得還不晚”。

    如何克服年齡焦慮?

    “996是年輕人的遊戲”

    長期的高強度工作對人的身體是一個消耗,年輕時還能扛得住,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對於自己的職業規劃也會有不同的想法。

    Lily認為,大廠的職業天花板還是很高的。大廠內部是可以轉崗的,如果你覺得達到了自己的一個極限,可以嘗試其他崗位和業務,給自己的未來多一個選擇的機會。

    Cindy剛在四大工作了一年就認為自己“不是能當合夥人的體質”,經常熬夜讓她的身體也出現了一些小問題。

    她說離職在四大不是什麼值得避諱的話題,雖然四大的職業天花板很高,但大部分人都會把四大當作跳板,真正能熬到高層的人少之又少。

    Lu很認可“996是年輕人的遊戲”這一說法,因為年輕人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是他們最大的資本。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35歲危機,緩解焦慮感,他也經常會搜一些程式設計師職業發展規劃的文章,吸取別人的經驗並充實自己。

    有什麼建議給想進大廠的年輕人?

    “一旦你學習,去哪都順利”

    採訪的最後,對於正在求職的年輕人,大家也從過來人的角度給出了一些建議,我們總結了以下幾點:

    時刻保持學習,鞏固自己的專業能力。

    如果有一個大廠夢,就要做好適應高強度工作的準備,畢竟大廠的高薪不是養閒人的,有失必有得。

    不要看低自己,但也要適當地放下自尊心去融入團隊,學習大廠積累下的經驗。

    聽從自己內心的選擇,不要狂熱追求大廠而忽略了其他公司的機遇。

    開始工作之初,在可選擇的情況下建議選擇大廠,大廠可以讓職場新人學習到規範的工作流程,對於未來的職業發展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大廠由於種種原因受到了大眾的過度關注,但其實靜下來想想,無論在哪裡,大家都是在為了自己心中不同的理想而奮鬥。

    老劉在採訪最後分享了一句詩,“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也許在某個階段,生活和工作壓力很大,我們也只能不停地往前衝。但當挺過來以後,回頭再看這些,雲淡風輕。

    在這個迷茫而無所適從的時代,與大家共勉。

  • 8 # 扮豬並不吃老虎

    大白話,撈乾貨!

    長文預警,把這個事兒說清楚。

    我今天就說句實話吧,不是接不接受的問題,可能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你當老闆你可能也會這樣幹。

    因為996算起賬來真的是挺划算的。我給大家講講這中間的道理。企業管理是一門學問,如果你沒有很高的水平,也許減人加量就是捷徑。

    人與人之間溝通是最麻煩的事情,談判的高手和能把事情講明白的人員是稀缺資源。

    作為老闆,作為東家考慮的是自身的利益,但各個部門就像是病毒,人數是關鍵。996也許是篩選出吃苦耐勞能力很強的人的捷徑。

    市場經濟是一種高能的激勵機制,卻也是一種強迫式的激勵機制 ,不道德也不完美,但效率很高,沒辦法

    關鍵詞:無奈,算賬,社保,管理,人數,人與人,篩選,部門,市場,強迫

    第一,沒有辦法的辦法,划算與高效

    還是那句話,996不是什麼幸運,也不是什麼福報,它是一種無奈。或者說某種程度上講,它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

    我說實話吧,我們把產品做的便宜,我們在國際上有競爭力,我們的財富增加很快,我們在疫情這麼難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取得進步,其實996確實是有一定作用的,真的是沒辦法的辦法。

    在市場上,企業是創造財富的主體,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這個市場就會繁榮。這個大家都知道。

    那為什麼很多企業都要選擇996這種模式呢?不選擇不行嗎?好像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我們可以算一算賬。

    這裡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你給一個員工發工資,不光是他到手的錢,還有大量的稅費,社保,亂七八糟。如果你把這些都加上的話,其實你給他的實際勞務成本是要達到他拿到手的錢的一大部分,總數將近一倍。

    那麼這個時候老闆就兩種選擇,第一種人數加倍,個人還是給相同的工資,幹相同的活,第二種就是還用原來的人,然後把他的工作時間擴充套件一倍,幹同樣的活,工資加倍。

    那麼哪個划算呢?這還用說嗎?

    單位的人事和財務應該把這個賬算的非常清楚。當然是讓人加班,比招新人划算了,你不用給多出來的人交社保。你不用再去擴大公司的固定資產規模,建築面積規模,商品電腦各種費用的折舊的規模。這就是996的第一個好處,說白了省錢。

    新人過來幹活,上手還沒那麼快,老人你只要說一句話,他晚上就能幹。這種情況之下,當然是用老人時間效率更高啦。這一點與我下面說的一點關係也很大。

    第二,人數是個管理瓶頸。人與人的溝通成本很高,老闆的利益和部門的利益有衝突,篩選出人才。

    以上算的經濟賬,可能還只是個皮毛,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企業的管理成本,說白了就是企業的人數,你想想管1個人,管100個人,管1000個人,管1萬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而且這個東西不是一個線性增長,它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也就是說人在某一個數字線以下你還可以透過各種協調開會,或者企業文化,或者老闆裝bi等等方法可以把企業控制的很好,一旦數量高到一定的極限,他可能就會讓效率大大減弱,讓大企業崩潰。

    人一多問題就非常多。比如說這幫人能力差異很大,有的很聰明,有的很笨。有的要生小孩兒,有的家裡出點兒事兒,有的要交接工作,有些要學東西。

    參差不齊,良莠不齊,儘管公司會用各種的規章制度儘量讓人們幹活兒有規矩,像個機器一樣,但實際上還是做不到的。有的時候你說了半天,你的下邊兒還是記不住,還不如你把事情自己做了。

    所以有些公司就早晚不停的開會,不停的協調,不停的溝通。大家都知道很煩,大家都知道不想弄,但是沒有辦法。本身如果不去溝通協調的話,那很多事情可能就推不下去。

    同時呢一般的私企老闆他是東家,東亞的利益其實和各個部門的利益是不一定一致的。

    比方說你是某個部門的一把手,你並不一定會想著公司越大越好,公司盈利越好,你應該第一考慮的是你手下的人是不是越來越多越好,你的話語權是不是更大越好。你是不是能夠佔到更大的份額?

    這就像是病毒和機體的關係。如果任由一個部門做大,這就會尾大不掉,後面你再想控制你再想減員。可能都會非常麻煩。

    綜合這種情況,可能996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式。我還用這麼多人,我儘量減少人。於是我就能把公司的規模壓制到最合理的水平,或者說最小的水平。可以儘量採取扁平化的管理,減少層級。

    大家想一想,如果你的基層員工人數更少了,你就可以用更少的管理人員,而且這些管理人員本身也996,一下子公司規模就減小了,效率就提高了,不過也變苦逼了。

    同時這種高強度的工作很容易篩選出那種幹什麼事兒都要爭第一,好勝心非常強,即使自己都快撐不住了,還要硬撐,這種人格的人。這些人對自己非常狠,非常有事業心。再怎麼加班都不喊累,篩選出這樣的人,老闆是不是樂呵呵呢?

    我說了這麼多的理由,你看看,如果在一個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如果老闆的管理水平沒那麼高,如果你的人格魅力沒那麼高,如果您的運氣沒那麼好,你是不是會選擇一種最簡單,最高效,最粗暴,最直接的方式?那就是用996把人口儘量的壓制,把人數儘量的壓制,提高企業的效率呢。

    我還是那句話,所有的人,所有的企業家,所有的老闆,都是在給定條件下,在利益面前才會做出最理性的選擇。如果所有人都選擇996,或者大部分人都選擇996,它肯定有它的合理性的,儘管有一些個體的悲劇的情況發生,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但這也許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歷史上的工業化時期,你去看《資本論》裡也有大量的描寫工業化時期悲慘生活的。情況,特別是前工業化時期,但是工業化確實提升了效率,確實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大幅降低了人們的死亡率,兒童營養不良率,嬰兒的死亡率,那你說這到底是好是壞呢?到底應不應該堅持呢?如果所有人選擇這個方法,那也許他有他的合理性。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第三,市場經濟真正的奧秘。

    最後我想從宏觀的角度,市場經濟的角度解釋一下996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以及市場經濟的本質或者說他的特點。

    市場經濟它的魅力到底在什麼地方呢?我記得前面我回答過一個這方面的問題,有網友說,隨著未來計算機技術的進步,隨著我們的計算的變強,我們可以算出供給與需求,我們可以滿足經濟的資源配置。

    我們可以透過大資料進行各種生產工作,計劃經濟就可以勝利。市場經濟的很多缺點,很多對於人性的扭曲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

    這是從資源配置的角度在考慮這個問題,但我覺得市場經濟最關鍵的好處不是資源配置。

    我個人的看法是可能不太樂觀。

    我記得我舉過這個例子,恩格斯是一個富二代,他當年過著非常優渥的生活,每年可以掙很多錢,而且把很多錢都分給了馬克思,十分的慷慨。

    作為一個資本家,他悲天憫人,非常看不慣資本家那一套作風,他每個周都要開party,過開心的生活,喝高檔的紅酒。他與馬克思的共同觀點是,現在既然技術這麼好了,生產能力這麼強了,還需要那樣壓榨工人呢?不如我們搞計劃,不如我們搞分配,不如我們取消社會上的交易,不再有利潤,不再有剩餘價值,這該多好。

    設想是非常美好的,但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沒有激勵機制。也就是說人們為什麼要幹活?如果沒有回報,如果沒有激勵,那所有的人都會陷入一種囚徒困境之中。

    幹活兒的被佔便宜,不幹活的佔別人的便宜,時間一長,所有的技術,所有的積極性,所有的機器生產都不會再往前進步。如果人們都不想鵝,你的技術再好也是沒有用的。

    市場經濟的特點是什麼呢?他為什麼能夠提供一種高效的激勵機制呢?因為他存在的競爭,每一天都是生死存亡。儘管他的這種激勵機制是一種強迫式的,其實不太道德。

    最關鍵一點在於他對產權的劃分是完全不同的,他沒有給你逃離的餘地,也沒有給你選擇的權力,或者說你只能在他給定的範圍內進行選擇。這裡我舉一個例子說明。

    比方說有一塊很大的土地,假設這塊土地上只有張三和李四兩個人,開始的時候呢,張三和李四一人只圈一小塊地,在上面種地,同時還有大量的土地是公有的。

    如果年景好,張三李四都豐收,那就沒問題。年景不好,張三丰收,李四不行了,李四就可以到公有的土地上去摘一點兒吃的。這種情況下呢,張三李四可能也都有吃的,但是他們不會那麼積極工作,也不會那麼認真,因為早晚都有一口吃的,過得去就行了。

    突然有一天,就像英國當年發生圈地情況那樣,張三和李四把這個事情想通了。既然土地這麼多,為什麼我倆不把這個土地一分為二,一人一半這樣種植呢?

    這就是一種新的產權劃分方式,這種方式提供了高能的激勵,為什麼?因為這種激勵是高過你的生命,高過你的生存的。

    如果一塊兒地一分為二,我不能佔你的地,你不能佔我的地。那麼一旦出現兩塊土地中有一塊兒,比如說張三它的產量不足,不夠吃的的時候。他能去搶李四土地裡的東西嗎?不行。即使是他快餓死的時候也是不能去搶,你說這種激勵是不是高於生命?

    我們把這種情況推廣到一般,各個公司之間,公司內部之間,整個市場中其實每天都充斥著這樣的激勵機制,也就是說你必須做的比別人好。

    你必須不斷地提升你的技能,提升你的能力,提升你的水平,提升你的效率。否則別人就有可能搶走你的工作,別人就有可能獲得超額的利潤。你必須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西裝革履,讓人挑中。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這時候你再想像以前懶洋洋的,隨便吃點東西,隨便種一種,隨便搞一搞就不行了。你必須時刻保持高效與警惕,必須不斷獲得進步。你必須有大量的積累,一代一代積累,生產力就會爆發出來了。

    說實話,這種強迫式的激勵就是996發生的根源,這種激勵很明顯是非常不道德的。你不這樣也不行,但是他也確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的發展。你看改革開放的這些年,我們是不是富起來了?

    所以我個人的意見是,996也許有他發展的必然性。特別是在我們現在這個階段,在我們還不是很富裕的時候,在我們需要技術進步,在我們需要效率提升的時候,在年輕人缺錢的時候。

    我們的zf應該有所調控,如果情況出現了大量極端的情況,那就要進行法律干預,或者透過行政手段干預。

    但是我們依然要尊重市場經濟自身的規律,有一些東西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我們目前經濟發展還沒那麼好,社會生活還沒有那麼富足的情況下,一定的996只能是無奈。

    結論。使用一個人讓他加班,還是用兩個人幹同樣的活兒,這是一個計算問題,其實是更划算的。這對於一個老闆來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人的增多,人與人之間協調工作非常的麻煩,效率可能大幅減少,威脅到公司的生死存亡。也許996是大部分企業選擇的一種最直接,最有效,最簡單的方式。

    從市場經濟的原理上來講,市場經濟本來就是一種強迫式的高效的激勵機制,它的主要的好處是讓你想幹,讓你不斷的創新,也帶來了996的嚴重問題,如果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就需要zf進行調控和介入。

    但是我們依然要堅持市場經濟,我們還不夠富裕,我們還需要技術與勞動力效率的提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管理學生上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