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生活來點心理學

    同理心可以理解為心理學當中的“共情”,共情不是什麼組織培養出來的,而且是正常人類心理的一部分。

    不同的心理學派對共情的產生有所不同,我試舉兩例:

    一、羅傑斯如何定義共情

    當治療師每時每刻體驗到的情感和個人的意義正好是當事人現在的體驗,當他似乎從當事人的“內心”洞察到這些情感和意義,就如同他是當事人一樣,而且能夠成功的把這種理解傳達給當事人,那麼,這個共情理解的條件就實現了。

    二、科胡特的共情

    科胡特對這一個現象,總結和反思的時候,他發現人和人之間需要有共同的理解,他把共情引入了精神分析,科胡特對共情有如下描述:

    第一類:非心理學領域,導致前理性的、萬物有靈的知覺能力,以及認知上的infantilism(嬰幼兒表徵)。

    第二類:對複雜心理結構領域的觀察。

    羅傑斯式共情,是情感跟隨、情感反應、作為共情的。“跟隨同感進入內心,然後再反應“,是這樣的一個過程。科胡特的共情是“”我知道,我知道了,我和你呆在一起了”這樣為詮釋、理解提供了一些素材,提供了一些覺知,覺知在來訪者某些位置有情結固著、創傷,是感受到,然後怎麼工作從哪裡工作,還要再按照精神分析的方式去工作。

  • 2 # 認知心理研究者

    我們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吧!

    同理心其實就是換位思維,而不是單相思維,也就是說能夠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

    同理心和非盈利組織沒有必然關係,這就是這道題的答案。

    同理心的腦學科原理是和額葉皮層對資訊加工有關聯。我們知道人類的左右腦是“單側化”結構,左腦掌管語言和思維,右腦掌管情緒和圖片空間,左右腦之間依靠資料線連結,就是胼胝體,女性的連結資料線比男性更密集,導致女性思考問題的時候,更容易受情緒支配,情緒是非理性的,情感則是理性的。

    正因為情緒的非理性造成了人類的自私,也就是說以滿足自己的需求為目的,那麼為什麼有人會同理心呢?

    顯然是左腦理性思維和右腦的情緒之間進行了協調,建立了神經迴路,也就是思維定勢,其實就是習慣性思維。這個習慣性思維一般在12歲以前建立的,自私的人缺乏同理心,12歲以後很難改變。

    有了同理心,才能形成同情心,一個是基於思維,一個是基於情感,這樣可以慢慢剔除情緒對情感和思維的不良影響。

    同理心和同情心是人際關係中的兩個基本原理,相當於左右手。

  • 3 # 誠心開始

    跟非盈利組織有關係,但不是這樣的因果關係。

    人在放鬆的環境下容易有同理心,人在緊張的時候容易有攻擊性。

    人緊張的時候會充滿危機意識,且安全感不足,安全感不足又有危機感就容易變得很有攻擊性。因為這時候內心最多的感受是保全自己,是搞定問題,是“戰勝”,不太能有餘力體諒別人。

    相反,人如果放鬆下來,頭腦就不會緊緊抓住評判、分析、理性……自己的感受就出來了。(個別人會更糟糕,因為他積壓了很多情緒需要個宣洩的過程。)

    當頭腦能平靜下來,人的感受就有了,人性相通,也就能感受到別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一個女生,我真的覺得和大部分女生相處很累,怎樣處理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