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秊諦
-
2 # 三生石故人
家鄉的美食,是自己從小到大的心中最好的期盼美食,即使現在也是滿滿的回憶。雖然外地生活,每每提起家鄉的美食,也是充滿嚮往
家鄉粽子
用桲欏葉包的,滿滿粽香味道,每年只能在端午節才回吃的,怎麼不讓人饞。
農村月餅剛從模具出來的生月餅胚農村的月餅,小的時候看著媽媽用熟花生碎和紅糖做餡,蒸的熟麵粉和生面粉和好做皮。包好烙制而成。即使現在也感覺比買的好吃
單餅農村擀單餅,都是好幾家搭夥一起做,揉麵的,擀皮的,烙的,每次各家都是烙的厚厚一摞,咬勁好,筋道,面香足
元寶餃子
很多人說是餛飩,但是我們當地都叫古扎,比餛飩大,和餃子一般大。皮包餡大,涼了皮不會太硬
小豆腐小豆腐就是用石磨推好的泡發豆子的豆漿,煮開後加入燙好、切碎的時令菜葉子,煮成的。豆香伴著菜的清香,能喝好幾碗。是不錯的素食。
-
3 # 你眼睛裡的沙子
我是江蘇宿遷人,大學畢業就留在了南京。所以很多小吃都是我夢裡夢外超級想念的!
第一當屬擀麵皮。宿遷的舶來品,號稱邳州涼皮,黃墩涼皮,其實出了宿遷城區就沒那個東西了!特別香,麵皮勁道,大料湯香氣足!這兩年經常網購,可以不是現場得那個味了。畢竟自己手藝差!
第二是捲餅。麵餅加上油炸的青菜,豆芽,粉軲轆,雞蛋,園包菜。海帶等等,最後刷一點辣椒和特製醬料,想起來經常是口水直流!高中住校那會兒這是我們的一日三餐啊!
第三是油炸包子和辣湯。早餐能吃到這個真是開心一整天!那個味道,回味無窮,滿口留香,美啊美!
其它還有很多很多。。。在外的遊子分外想念家鄉的每一份美食和美好記憶,那是我一生忘不掉的思念!
-
4 # 飄凌落
我的家鄉在陝西,涼皮又稱陝西涼皮,是陝西省漢族特色小吃之一。現有西府寶雞擀麵皮(發源於岐山縣)、漢中米皮、秦鎮米皮等流派。 涼皮歷史久遠,涼皮傳說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相傳有一年陝西戶縣秦鎮一帶大旱,稻穀枯萎,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麵粉,蒸出面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後大喜,命每天製作食用,形成了久負盛名的漢族傳統小吃——秦鎮大米麵皮子。後因戰亂失傳。 在西安,涼皮是一種統稱,像戶縣秦鎮的米皮、西府的擀麵皮、漢中的米皮、關中的釀皮子,以上這四種是比較常見的涼皮,另外還有醋粉、熱米皮、麵筋涼皮、呱呱等等,區別主要在原料、製作工藝和調製方法上。涼皮肉夾饃品牌更是開滿大街小巷,而西安也被稱為涼皮的發源地,近日由知名美食博主秦偉釋出:西安最受歡迎,最好吃的十大涼皮排行榜,吃貨一定要看看
-
5 # 梅吉3882174592
做為家族已有第八代在疆生活的資深新疆人來說,拌麵也就是我們俗稱"拉條子"肯定是首選。
新疆由於受氣候影響,我們糧食作物基本是春種秋收,這保證了足夠太陽照射,麥子磨的麵粉筋道,吃起來有嚼勁。
每當暖風拂面,聽到鳥語花香,看到青山綠水時,萬畝良田展現在你眼中,那碩果累累的金燦燦的麥子變成又細又白的麵粉時,勤勞的新疆各民族會將它變成神奇的多種多樣的麵食。
拌麵和麵時加少許鹽,用溫水或涼水和麵,將面和成絮狀,揉至光滑麵糰。醒面後將它搓成條,甩面拉麵進鍋撈出即可。
拌麵不光是面還有其配菜,新疆人喜歡用各種時令菜配其面,有大盤雞拌麵、碎肉拌麵、過油肉拌麵、韭菜拌麵、豆角拌麵、碎辣皮子拌麵、茄子拌麵等等吧只有你想不到的,花樣種類太多。
拌麵對於在外工作的新疆人來說是一種難捨的情懷,只要踏上回家的旅程,朋友家人接風或在家裡招待並不可少一盤歹歹的拉條子和烤肉。好在現在不比以前,各大城市都可找到新疆飯館也必會有拌麵。
小時候放假在地裡摘紅花,每到中午雞腸轆轆時最想就是媽媽今天做什麼菜的蒜拌拉條子,真的是連盤底都舔乾淨。
最近看到說人其實在七歲時就已經形成固定味蕾,雖然很多人在外求學工作可以讓胃適應各種美食,但隨著年齡增加會越來越喜歡小時候吃過的食物,好像奮鬥到最後就戀那一口。
我父母都是八十四、五的耄耋老人,依然每天中午必吃拉條子,我們都極怕他們胃不消化,去諮詢過一位老中醫,丈夫說,這麼大年紀了他們願意吃什麼就吃什麼,願意吃的就是身體需要的也是他們胃接受的,後來發現確實如此,如若換米飯他們會胃酸。這就是拌麵的魅力。
家鄉的味道家鄉的美食家鄉的拌麵永遠是一個人心底最感念的美味。
-
6 # 花花Mi
作為生長在四川的我來說...家鄉的美食太多了......小吃也太多了....對我而言吧...那些市井裡面.....菜市場裡面都隱藏著很多的美味小吃.....拿我來說吧.....我很喜歡逛菜市場...每到一處...就會直奔菜市場...因為裡面有很多我喜歡的帶有特色的美味小吃.....其實呢走了這麼多地方...我還是覺得老家的肉餅好吃....是最美味的小吃...也許是因為小的時候吧...能吃的小吃不多...零食也不多...肉餅是唯一吃的最多的小吃.味道好....一個肉餅就可以裹腹.....肉餅小時候在我的腦海就已經根深蒂固了.....每到趕集的日子必定第一時間跑去肉餅攤...大快朵頤.......美味......
過了這嚒許久.....再也找不到以前好吃的肉餅了.....就算現在有肉餅買...也沒有許久以前的味道了......過去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珍惜當前吧...好的東西..美味的東西...轉瞬即逝....過去了也就回不去了......回答完畢..........
-
7 # 然呃
燒餅,配上油粉。
酥酥脆脆的肉燒餅,一咬滿口芝麻香,太好吃了,這肉燒餅是半發的面像包包子一樣包起來,然後,手上蘸水,把燒餅胚放在圓形的瓷器上往外按,拉成薄薄的圓形,往鋪一層芝麻的盒子裡一蘸,餅胚上滿滿一層芝麻,再用乾淨的炊帚託著,貼到特製的爐子的壁上,烤。這爐子燒麥麩子,這樣烤出來的肉燒餅,有特別的香氣。
油粉,可能很多人不清楚,正宗做法是早些年做粉條剩下的綠豆糊糊,發酵了,摻水,放薑末,蔥末,花生,粉條,豆腐條,黃豆芽,青菜末-比方說菠菜,等等,放點鹽,煮出來,酸酸的有點鹽味,好喝。
-
8 # 小楊揹包遊中國
要說家鄉好吃的小吃是什麼?我不說家鄉名,給你講講我的家鄉,或許你就會猜出我的家鄉是哪裡了!
我的家鄉好吃出名的小吃有:滷麵,燴麵,肉盒,胡辣湯配油條,地道的撈麵條,還有個人們或許不常見的蒜麵條,這幾樣河南省好多地方几乎都有的,但做法不一樣吃著也是稍微不一樣的,尤其是蒜麵條我在外面不長見,做法是用蒜臼把大蒜,姜,油炸花生一起搗碎,搗成泥,然後放些醬油,食鹽,雞精,辣椒油,香油放入水攪和成汁,麵條下鍋再放入白菜,青菜,紅蘿蔔絲等等,熟後撈入碗中,再澆上蒜汁攪拌均勻蒜麵條就好了,這個麵條在我家中家鄉是很常見的,吃起來爽口美味,步如你照我說的做做看好吃嗎?
其實我家鄉這些美食不算什麼,還有好多特色美食的:
1、夾津口橡子涼粉,是我們家鄉夾津口鎮的特產,橡子涼粉營養多清爽利口,但吃多了後味稍微苦澀,應該少吃多餐這樣最好了!
2、西義興滷肉是我們家鄉北山口鎮特色美食,西義興滷肉特點肉香爛不膩,久負盛名,是河南名吃之一,吃起來非常香好吃,如果配上燒餅再夾上滷肉咬上一口,回味無窮妙哉妙哉那叫一個享受!
3、回郭鎮肉盒,這個肉盒的燒餅與其它的燒餅不一樣,外焦裡嫩再夾上調製好的肉還有些湯汁,吃起來也是美味無法說的!
我的家鄉好吃的美食還有好多好多,如果繼續說能說很多,就不再一一說了!
我家鄉位於黃河以北,鄭州以西洛陽為鄰,南與嵩山少林寺接壤,我的家鄉是詩聖杜甫的家鄉,是豫劇大師常香玉的家鄉,是中原第一縣,是美麗漂亮旅遊景點眾多的地方,有杜甫故里,浮戲山雪花洞,康百萬莊園,青龍山慈雲寺,長壽山風景名勝區等等旅遊景點,希望朋友客人來我家鄉旅遊參觀訪問,歡迎你的到來!你猜出我的家鄉是哪裡了嗎?說說你的答案結果吧!
-
9 # 生活中奔跑的剛哥
我的家鄉是河北保定 ,我相信,知道河北保定的很多朋友都是透過保定的,一款名吃而知道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驢肉火燒,並且上過舌尖的美食電視節目,被評選為中華名吃。在全國各地的美食節上,都有保定的驢肉火燒的一席之地。但是要吃正宗的保定驢肉火燒,你還是要來到保定市。
並且在保定吃驢肉火燒,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去那些菜市場或者街邊的小攤兒和小門臉兒,不建議去太大的那種店。因為大店價格高,並且在火燒和肉的質量上,也不是讓人很滿意,並且呢也真的吃不出,驢肉火燒火燒這種起源於民間的那種樸實的味道。
驢肉火燒起源於宋代,是作為軍糧來給士兵吃的,把驢肉屠宰之後呢,剁成大塊兒,支上大鍋,放上各種調料在鍋裡煮。煮熟之後士兵用刀子來,哪有吃可以說,不光是做法,還是吃上都是粗獷豪放的,可以看得出來這是起源於北方的一種做法和吃法。
那流傳到現在之後呢,廚師們經過多道的加工驢肉比以前更加的香美。但是做法呢,也延續了以前的做法,都是把驢肉剁成大塊放在大鍋裡去煮。據廚師說,這樣一鍋驢肉要從頭天晚上的八九點煮到凌晨的四五點鐘。然後立馬就把冒著熱氣的驢肉開車送到個個的,小吃攤點和小飯店。廚師們早已準備好了熱氣騰騰的脆皮火燒。卷驢肉的火燒呢,也只有在驢肉火的攤點才能買到。剛出爐的火燒圓圓的,用刀切開冒著熱氣,把驢肉剁碎,捲到火燒裡邊兒,澆上一點熱旅湯,然後就著小醃辣椒或是大蒜,一口肉一口火燒一口蒜吃起來,真的是早晨,老保的人一種最佳的選擇。當然不光有卷驢肉的,還有卷驢肉燜子的。驢肉悶子就是在燉驢肉的湯中加入水澱粉凝固之後做成的。驢肉燜子吃起來也別有一番的味道,因為燉驢肉的湯屬於老湯了,所以燜子呢吃起來更有這個驢肉的香味兒,而且燜子嚼起來也非常軟,適合老年人來吃。
在保定的小吃攤和小的飯店呢,吃驢肉火燒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店家都為食客準備一大鍋免費的玉米粥。這是自打保定有了驢肉火燒之後,就自發形成的這樣一個規矩。所以說,在保定吃驢肉火燒,不僅吃的是一種味道,更是一種歷史的傳承。甚至是千年不變的規矩。我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如果來到保定,不吃驢肉火燒,那真的不能說您完完全全的來過保定。
回覆列表
廣西人,但是在廣西的時間並不長,所以每次吃到會有不一樣的味道~~
老友粉是廣西南寧的本土美食,於2007年入選南寧公佈的首批2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柳州的螺螄粉、桂林的桂林米粉、梧州的炒河粉同為廣西“四大米粉”。南寧人認為酸辣可口的老友粉夏天吃著開胃,冬天吃著驅寒。老友粉是當地沒有階層分化的小吃代表,非常具有民生氣質。這種粉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把酸和辣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南寧小吃的獨特風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