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離離原上草08
-
2 # 一棵開花的樹822
斷舍離是當今極為推崇的一種生活方式。
你能夠做到斷舍離,至少證明在情感上你很少被一些東西牽絆,遇事能夠輕裝前行,不糾結,不猶豫。
這樣活著挺好,簡單、明快。
我二十幾年前的衣服一大堆都沒捨得扔掉。
高中、大學時的筆記本早已泛黃還堆積在書架上。
還有很多,不勝列舉!
凡是我用過的,不管它多舊多爛都不忍丟棄或者送人。
陪伴過我一段時間,它們帶著我的溫度、我的記憶,這點點滴滴的一切是我最不忍割捨的。
我就像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一樣,抱著一大堆回憶過日子!
我才有病!
得治!
-
3 # 陳一222
不是病態,是活得明白的人。有斷舍離的生活態度,是有智慧生活的人。
在生活中有很多過時無用的東西佔了我們的時間、空間和精力。是捨不得因素造成我們抱殘守缺,難捨對舊物的情感,難捨對舊物再利用的奢望,總是難決擇缺乏快刀軋亂麻的精神。要知道有舍才有得,生活越簡單,快樂也就來的越簡單。
丟掉或者贈送掉那些囤積過久,對自己沒有利用價值的的東西。這是一種生活態度,這種態度是健康、簡單、舒朗的。
當然,我們也不能斷舍離過度,把家裡暫時不用的物品扔、還是扔,這會造成一定的浪費。不能強迫自已硬性達到形式上斷舍離,而是適當清理處理掉過時無價值物品,或者說從源頭做起,降低購買慾只買需要的。
我們只是要學會過簡單的生活,不在忙碌疲憊、千頭萬緒中活著。扔掉沒用的物品,拋棄徒增煩惱的情緒,學會做減法,開始精簡生活。
-
4 # 陳燎原776
不是病態是理智。不用的東西還能發揮多少作用,實現多少價值,大家可以總結統計一下,大多在N多年之後還是成為垃圾扔掉的多,而它們佔用房屋空間是有價值的,毎平米投多少錢是可以算出來的,把價值高昂的房屋空間給無價值的物件佔用,同時還影響觀瞻,增加不愉快感覺,雙重的損失。
-
5 # 之後我會離開
的確是病啊。東西買來,又不用丟掉,這和丟人民幣有什麼區別?不喜歡人民幣就捐啊,還要繞一個彎來趕時髦。斷舍離,有本事一輩子就一件衣服一條褲子啊,這樣才清心寡慾。本來就是俗人,有凡心自然會有佔有慾。控制一下,別買太多東西了,買的都好好利用,要什麼“斷舍離”?
回覆列表
把家裡是不用的東西都扔掉,個人認為,並不是一種病態,反而一種智慧。
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一種念舊情節,舊事的物品,舊時的故人,都會捨不得,因為往曾付諸過很多的情感在裡面。確切的說,捨不得的不是舊時物,而是舊時情。
而真正大智慧的人是一個捨得的人,唯有捨得,方能寬廣;唯有捨得,才能致遠;也唯有捨得,才能接納、吸收、遇見更多的人、事、物。
更何況,不用的東西眼下對於自己來說已經失去了意義,於己而言,它的存在是一種資源浪費,也佔用了自己的空間,時不時的看到還會勾起曾經的回想,接著就是一番往事如煙不得已的感嘆,或多或少會影響到生活的繼續前行。但如果把這些不用的東西扔掉,有時它們會遇見自己新的主人,或許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價值,更新的面貌,這何嘗不是一件樂事,不是一件善事,不是一種一會呢!
所以說,把家裡不用的東西扔掉,並不是一種病態,也不是鍾愛於斷舍離,而是一種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