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水調歌頭》是1079年中秋蘇軾在密州時寫下的。我們知道蘇軾與其弟弟蘇轍之間兄弟情深,而在當時他們兩兄弟之間已經差不多有7年時間沒有見過面了。
時逢中秋佳節,蘇軾在密州和眾好友一起歡飲達旦,但他還是忘不了已經分別差不多七年的弟弟蘇轍。於是乎,蘇軾面對著一輪圓月,揮筆寫下了這首《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兩句與李白的《把酒問月》似有相似之處。蘇軾帶著幾分醉意,拿著酒杯向著蒼穹發問:“這明月究竟從何時就有了呢?”緊接著蘇軾繼續發問:“不知道天宮現在是何年何月呢?”蘇軾滿腹疑問,但又無人解答,於是乎,他想自己乘風去天宮上尋找答案。但是他又擔心“高處不勝寒”,倒不如在人間“起舞弄清影”,同樣瀟灑。這裡當然有蘇軾的政治隱喻,但與中秋的主題不符,所以在這裡就不細談了。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三個短句,寫得非常精彩。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到房中無眠之人。“照無眠”說的當然是蘇軾自己,中秋團圓佳節,無法與遠方的弟弟團聚,感到憂傷,遲遲不能入睡。月圓人缺,多麼遺憾,多麼傷感啊!但是蘇軾是樂天派,他的情緒沒有一直低沉下去,而是又轉為一種豁達。“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有人的遺憾,月亮也有月亮的遺憾,月亮也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大概沒有什麼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何必悲傷,不如祈禱人生長久,共賞一輪明月。
這首《水調歌頭》構思精巧,意境清麗,情懷曠達,極富浪漫色彩,可謂是情韻兼美,乃中秋詞中極佳之作!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水調歌頭》是1079年中秋蘇軾在密州時寫下的。我們知道蘇軾與其弟弟蘇轍之間兄弟情深,而在當時他們兩兄弟之間已經差不多有7年時間沒有見過面了。
時逢中秋佳節,蘇軾在密州和眾好友一起歡飲達旦,但他還是忘不了已經分別差不多七年的弟弟蘇轍。於是乎,蘇軾面對著一輪圓月,揮筆寫下了這首《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兩句與李白的《把酒問月》似有相似之處。蘇軾帶著幾分醉意,拿著酒杯向著蒼穹發問:“這明月究竟從何時就有了呢?”緊接著蘇軾繼續發問:“不知道天宮現在是何年何月呢?”蘇軾滿腹疑問,但又無人解答,於是乎,他想自己乘風去天宮上尋找答案。但是他又擔心“高處不勝寒”,倒不如在人間“起舞弄清影”,同樣瀟灑。這裡當然有蘇軾的政治隱喻,但與中秋的主題不符,所以在這裡就不細談了。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三個短句,寫得非常精彩。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到房中無眠之人。“照無眠”說的當然是蘇軾自己,中秋團圓佳節,無法與遠方的弟弟團聚,感到憂傷,遲遲不能入睡。月圓人缺,多麼遺憾,多麼傷感啊!但是蘇軾是樂天派,他的情緒沒有一直低沉下去,而是又轉為一種豁達。“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有人的遺憾,月亮也有月亮的遺憾,月亮也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大概沒有什麼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何必悲傷,不如祈禱人生長久,共賞一輪明月。
這首《水調歌頭》構思精巧,意境清麗,情懷曠達,極富浪漫色彩,可謂是情韻兼美,乃中秋詞中極佳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