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97441438013

    中庸 [ zhōng yōng ]

    1.書名。儒家經典之一。原為《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為孔子之孫孔伋(子思)所作。內容是宣揚孔子的中庸之道。南宋朱熹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入《四書集註》。

    2.指中庸之道。儒家的一種倫理思想。中,指不偏不倚;庸,指平常。中庸,指無過無不及的態度。《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意指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標準。

    擴充套件資料

    造句

    1、在中華民族悠久的發展中,作為一種根本的處世之道,中庸之道一方面使人們普遍認識到行為的適度性,從而避免過激行為的出現,這使得中國社會有著某種特殊的穩定性,這是它積極的一面。

    2、中國傳統文化崇尚禮義、智慧,人們很早就認識到情緒對身體的影響,提倡心平氣和、中庸之道。

    3、在這種情況下,是應該不斷地完善傳統管理會計還是接受新生事物發展戰略管理會計,筆者認為兩者並舉互補是可行之路,這種選擇並不能簡單看作是人的中庸之道。

    4、做人要大氣,要寬容,捨棄,幽默,中庸為大,包含要廣。還要致廣大,盡細微。

    5、凡事應該講求中庸之道,過猶不及,於事無益。

  • 2 # 先秦養貓人

    中庸和平庸、和稀泥完全沒有一點關係。

    先解釋中庸的意思:

    做事方式符合本性,符合自身在社會的定位,不受個人情緒的裹挾,不憑個人好惡判斷事理,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叫做“中”。庸,就是平常的意思。那麼中庸的意思就是做人做事時刻保持“中”的態度和立場。

    中庸是儒家成道的一種方式

    與道家極端的反智不同,儒家認為成道是需要一定的修行和後天努力的,這種努力的標準就是中庸。

    要從一而終的行道,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人應該是情感的主人而不是奴隸”。當受到情緒或個人偏好的影響而改變自己本應做的事情的時候,就違背了中庸之道。如果每個人都做不到中庸,世界會變成什麼樣?規則被放在一邊,一切靠關係;法律放在一邊,一切靠人情;程式放在一邊,一切靠特批。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中庸,如果辦事人員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責,那麼就不會有找他辦私事的人;如果質檢人員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責,就不會允許劣質產品流入市場。如果這樣的人多起來,就會帶動身邊的人也具備這樣的品質,逐漸就會營造出一個守規則履職責的環境,所有在這個環境中的人未來也都會做到這一點。把這種現象推而廣之,天地就能各自其位,萬物就能有序發育,所以才有:“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所以說,“中”是天下道理的根本,按照“中”的標準行事(“和”),並讓這種做事方式成為自己的準則,刻印在骨髓中,會逐漸參透世界執行的最本質規律和道理。

    這個天地間最本質的道理就是“誠”:

    儒家相信一定有某種偉力維繫天地萬物的運轉,這種偉力稱為“道”。道是客觀且無私的,並按照一定的規律運轉。普通人如果其行為方式與道的執行方式相同,那麼他就能達到與“道”相同的境界,即“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這種行為方式就是中庸,透過這種行為方式所達到的境界叫做“誠”。

    因此中庸是方法是途徑,至誠之境是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臉上痘痘成白色狀了,擠了會有什麼危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