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牽手教育

    很多父母說:孩子你不幸福了,我就不幸福了?學會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首小詩,頗有感觸!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但每次只是挪那麼一點點。我催它,唬它,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我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孩子是上帝派來和我們散步的蝸牛。”

    多麼形象的比喻,每句話都讓我聯想到自己孩子,同時也深深指責自己的心急氣躁。

    為什麼我們會心急氣躁?是因為我們做父母的,每個人心裡都隱藏著一個假設。孩子的未來不幸福,是父母的責任。害怕孩子不確定的未來,沒有尊重彼此的獨立性,最應該讓孩子學會的是,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如果把孩子比作蝸牛的話,是人性的理想一面。那接下來的故事就是現實的一面。

    ”流浪貓效應”,這個名稱說的是,有個善良的女士,散步的時候看到一隻流浪貓,覺得它很可憐,就把它帶回家餵養。過了幾天,她去散步又遇到一隻野貓,覺得它也很可憐,只好又帶回了家。第三隻、第四隻······附近的野貓好像都被她遇到了。很快,她家變成了貓窩。她一邊在家養貓,一邊怨氣沖天,覺得自己的生活被這些貓給毀了。可是扔下這些野貓,又於心不忍。於是,她就成了貓奴。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無論出於什麼樣的善心,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間都應該有邊界。

    我們需要承認和尊重彼此的獨立性,我為我的生命負責,你為你的生命負責,絕不輕易越界。

    所以,邊界的含義是,即使是最親近的人,我們都需要承認,我們跟他是不同的人。有些困難,只能他自己去面對和解決;有些決定,只能他自己來做,無論他的決定在我們看來有多糟糕。因為,每個人都只能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如果你總是把關係的錯誤歸為自己,經常覺得內疚和自責,那也許你該提醒自己,這不是我的錯。

  • 2 # 穿越時空22928

    父母都希望兒女珍惜人生,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幸福生活,即便眼前生活有不如意之處,也要能抱著樂觀的心態,踏踏實實一步一腳印地走,少抱怨多努力就行,人生最後是公平的。

  • 3 # 陳一222

    當然是這樣,上了年紀的父母,還在為成年的兒女生活操心勞神,這是老人晚年生活最大的不幸事,何止是傷害,簡單就要他們的老命。

    成年兒女們不努力,不讓老人隨心,還在啃老甚至遷怒父母,沒有給他們備下豐厚家業。

    你說!這種狀況是誰之過?

    現實社會中,這種案倒不少,讓人傷心讓人動容,榨乾父母的汗和血,就是為了滿足自已的生活所需。年紀輕輕不努力,不去勞作,不學好好吃懶惰,把自己生話過成一地雞毛。

    到這時,父母愁腸百結又有什麼辦法呢?畢竟自已老了心有餘而力不足,悔不該當年對孩子嬌生慣養,讓孩子任性無擔當,永遠長不大。

  • 4 # 糯米粿小時光

    我覺得成年後不努力,不幸福對父母來說確實是傷害!不努力和不幸福是相呼應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不管兒女多大,在父母眼裡都是孩子,兒女幸福是父母最大的心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想是大多數父母的共同心願。還小的時候,父母就嚴格要求我們,要努力學習,天天向上,為的也是希望未來我們成年後脫離父母成立小家庭能為擁有幸福的生活打下紮實的基礎。

    成年後不努力也意味著“啃老”,這無疑對父母來說是悲哀的,簡直要他們老命了,本該享天倫之樂的時候還在為子女甚至孫子孫女拼命賺錢,本該要努力給父母晚年提供優越的生活,反而父母還要為你的不努力而買單。

    習大大說:“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生活很現實,天上不會掉餡餅,不努力,夢想只能是夢想。努力讓自己過的更好,生活幸福美滿,讓父母少擔憂!

  • 5 # 晶晶亮呀亮晶晶

    我很認同這句話。

    首先,對於父母來說,兒女的幸福才是他們最希望看到的。如果兒女不幸福,那麼父母也會很揪心,那麼這對晚年的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傷害。

    其次,如果兒女不努力,過得不幸福,那麼便沒有能力讓自己的父母過得更好,同樣是一種傷害。

    最後,兒女不努力不幸福,父母勢必是盡所能的幫助,這就有一點點啃老族的性質了,這同樣是對父母的傷害。

    所以,綜上所述,這句話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五一出去旅遊的人們,你們能感覺到自己比以往幸福和驕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