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偃旗擊鼓
-
2 # 易某說歷史
杯酒釋兵權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的趙匡胤犯了帝王都有的通病,忌憚手下武將權勢過大。但是他沒有像其他帝王一樣,痛下殺手,而是演繹了一段“杯酒釋兵權”的故事。這是帝王權謀中,最具智慧的一點,在後世評價中,在這點上沒人去黑趙匡胤。
-
3 # 湘西超風行者
遠交近攻,合縱連橫,離間計,反間計,美男計,美人計,借刀殺人,瞞天過海,兵不厭詐,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請君入甕
說到權謀,在科技相對落後的古代不得不說古人已經玩得相當出神入化。
權謀有陽謀陰謀之分。縱觀數千年曆史,陽謀之巔我認為非“推恩令”莫屬!
推恩令是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而頒佈的一項重要政令。這項政令要求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子弟。後來根據這項政令,諸侯國被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西漢自文、景兩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一直是皇帝面臨的嚴重問題。文帝時,賈誼鑑於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事件,曾在《治安策》中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其具體辦法是,讓諸侯王各分為若干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封土廣大而子孫少的人,就虛建國號,待其子孫生後分封。漢朝原來施行的是郡縣制,所以制定推恩令是在郡縣制的基礎上做的改進,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只由其長子繼承,改為由諸侯王的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
如此一來,堅不可破的困局從內部給破開了,各路王侯明知如此下去封地遲早回被子孫給瓜分完但也毫無辦法,畢竟都是自己的子孫。
而要論到陰謀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其中很典型的一例。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諸侯分封領地,其中把巴、蜀、漢中三郡分封給劉邦,立為漢王。
劉邦在去領地途中令部下燒燬了棧道,他這是向項羽表白沒有向東擴張的意圖。劉邦待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後,便抓住時機迅速揮師東進,其野心是要與項羽一爭,韓信出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
陳倉是劉邦進入關中的必經之地,兩地之間有險山峻嶺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劉邦按韓信的計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將--樊噲帶領一萬人去修五百里棧道,並以軍令限一月內修好。當然,這樣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正是這一點,迷惑麻痺了陳倉的守將。陳倉的雍王章邯萬萬沒想到劉邦的精銳部隊摸著無人知曉的小道翻山越嶺偷襲了陳倉。
劉邦透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順利挺進到關中,站穩了腳跟,從此拉開了他開創漢王朝事業的大幕。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成語,在軍事上的含義是:從正面迷惑敵人,用來掩蓋自己的攻擊路線,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這是聲東擊西、出奇制勝的謀略。引申開來,是指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人不備的策略,也比喻暗中進行活動。有時也可將"明修棧道"省略掉,把"暗度陳倉"單獨來使用。
中華歷史數千載,著名的謀略實在太多,諸如二桃殺三士,指鹿為馬,城門立信等等的謀略,極大的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程序,留給了後世寶貴的思想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