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勁逸

    筆勢是指草書點畫,線條在行筆過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關係,所以筆勢是建立在嫻熟的筆法和結構基礎上的,筆意則是統領筆法,筆勢,章法,透過構思佈局,使作品產生和諧統一,筆脈相通,生動活潑的節奏和效果,正如張懷瓘所說"必先識勢,乃可加工"。

    草書遒勁,蒼勁,秀潤各種的線條質感、力度不是出現在表層,而是表現在點畫中,若不是全身氣力的功用,秉筆直書,一氣呵成,章法一致,筆調統一,是很難左右逢源,欹側相宜,應付裕如的。

    沈尹默先生在談"筆勢、筆法、筆意"的關係時指出:“離開筆法和筆勢去講筆意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筆法是任何一種點畫都運用著它,即所謂筆筆中鋒,是必須共守的根本大法,筆勢乃是種點畫各自順從著各具特殊姿勢的寫法。二者本來是有區別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書法創作的根本途徑應是以意用其力,以力成其勢。

    為什麼要以意用其力、以力成其意呢?記得沈尹默先生有這樣一席話:“要論書法,就必須先講用筆。用筆須有法度,故第一論筆法。筆法精通了,然後筆的運用才能自由,無施不可。第二再論筆勢。形勢已得,必須進一步體會其神意。形神俱妙,才真能盡筆墨能事。故最後論筆意。”這是比較合乎書寫邏輯的筆法筆意筆勢三者之間的關係。

    草書的筆勢可以指結體的姿態朝向、筆畫的方向位置、筆鋒的執行動作,也可以指筆畫相互之間呼應連帶的關係。勢是一種動態,是解決筆畫之間緊密聯絡的關鍵。

    清朱和羹《臨池心解》中說:“作書貴一氣貫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應,打疊成一片,方為盡善盡美, 即此推之數字、數行、數十行,總在精神團結不外散。”

    學習和欣賞草書。可以透過“識勢”來快速、準確地判斷筆畫的取勢方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草書筆勢大體分為順勢、逆勢、隱勢三種。

    順勢意為自然順暢,順勢而行,講究勢如破竹、果斷,使筆畫勁疾放縱,從容利索,意態自如。

    逆勢因用筆逆人澀行原則,改變人本身正常的心理習慣而產生逆勢取向的意態,同筆畫因逆勢動作技巧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效果也幹差萬異。

    隱勢是筆鋒執行時內在運動軌跡,也稱暗勢、蓄勢。其意隱蓄內含,意在筆先:形氣相生,從而達到蓄勢後出勢,筆斷意連,勢從內出的筆意暗示意象的筆力。隱勢常常用於轉折,收筆,和下一筆的蓄勢之用。

  • 2 # 王步徵書畫

    草書的筆法、筆勢和筆意是草書藝術中三個重要元素,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對草書的創作的確非常重要。我認為在這三者關係中,筆法是基礎,筆勢是表現書者思想感情的運筆手段,筆意則是靈魂。這三者的關係和歌唱藝術中的音準、節奏、情緒表達三者關係很類似。一名優秀的歌唱家在歌唱中首先要做到音要準,如果音都不準,聲音再好聽也是白搭;其次節奏感要好,情感表達恰到好處,這樣組織成優美的旋律,歌曲才能打動人。

    書家在創造草書作品時也一樣,首先筆法要到位,那麼書家在創作草書作品時就得考慮用筆是方折的成份多,還是圓轉的成份多,提按的幅度是大還是小。在筆法到位的基礎上,拿捏好筆勢,這筆勢太重要了,筆勢是在運筆過程中產生的一個動態形式,筆在靜止時是無筆勢可言的。筆勢是透過運筆時節奏的快與慢,行與留的書寫過程,使整篇作品產生一種旋律的氣韻美。在這過程中書家的情緒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感情是激情四射,還是溫文而雅,這一系列的組合所書寫出來作品就自然形成了不同書家各自的草書藝術風格。

    王羲之、張旭、懷素、黃山谷和當代林散之等書家就因為他們草書的筆法、筆勢、筆意有各自不同的體系而形成鮮明個性風格。王羲之的草書提按幅度大,方折筆多些;張旭的草書絞轉筆法多些,筆勢開合大些;懷素的草書有篆意,以圓轉為主;黃山谷的草書開張搖逸多姿;林散之的草書由於是使用的長鋒羊毫筆,所以他的草書是拖筆推筆中兼絞轉,總之是各顯其能,百花齊放。

  • 3 # 詩夜城主

    每次說到“草書”我都會情不由衷的想到了有“草聖”美譽之稱的唐代書法家張旭,因為張旭在筆法上將王獻之創造的“新研”之勢推向了極端,運用狂草這一視覺藝術形式中最抒情的語言,全憑自身意氣,將開元、天寶年間的文化氛圍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之所以在開篇就提起張旭,那是因為張旭把草書的筆法、筆勢、筆意很有節奏秩序的運用在一起,可以這麼去理解草書中的筆法、筆勢、筆意,筆法就是書寫草書時的動作,其實草書的筆法和其它字型的筆法含義並無區別,只是技巧不一樣而已,有些如走、有些如跑、有些如飛……

    既然筆法如同動作,那麼筆勢就是“力度”了,比如張旭的草書筆勢就“柔中見剛”,懷素的草書筆勢就顯的“驟雨旋風”,草書的筆勢和筆法息息相關,只有熟練的筆法才能有張力的筆勢,畢竟草書是簡化字型的偏旁部首和連筆,運筆時只有一氣呵成,才能婉轉流暢,

    可以這樣認為熟練的筆法、有張力的筆勢兩者結合才能產生有生命靈動性的筆意,筆意就是“書風、書骨”,書法的整體效果,比如,懷素的草書就好比“龍蛇競走、激電奔雷、神采流動”,張旭的草書是“動中有靜,滿紙如雲煙繚繞”,

    還有蘇軾曾形象地形容宋代書法家黃庭堅的草書像“樹梢掛蛇”,筆意縱橫,章法錯落流貫,氣勢雄偉蒼渾。所以總而言之,草書的筆法、筆勢、筆意的關係是必須“一步到位”,完全考驗書法家的自身意氣、書法創作是“十年磨一劍”的過程,草書之美是“潦草”之美,筆法、筆勢、筆意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 4 # 76651703812笑抒心語

    什麼是筆法、筆勢和筆意?

    筆法,就是用筆的方法。線條有沒有變化,有沒有骨力,全在於用筆。所以筆法決定線條的質量。

    筆勢,是線條的形態和筆的走向。線條按照筆的走向就圍成了字形。字形的形態不同字型也不同。所以筆勢決定結體。

    筆意,就是透過線條、結體和章法表現出來的意境和情趣,即神韻。.

    從以上的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沒有線條的質量就沒有神韻;沒有神韻字的形態再好也是有形無神;而神韻是寄託在形即線條和結體中的。所以筆法、筆勢和筆意是互相寄託、共同依存的關係。其中,筆法是基礎,筆勢是手段,筆意是靈魂。

    草書的基本筆法就是中鋒運筆。要提高線條質量.在堅持中鋒運筆的同時還要透過轉、折、順、逆、留、縱、提、按等增加筆法的變化。有骨力變化的線條才能增強筆意。

    草書的結體雖然變化多端,但是它決不是亂寫,而是有自身的規律。因此筆勢上既強調變化,又強調古意。往往筆勢的形態寄託筆意的神態和趣味。

    從這個意義上講,筆法、筆勢和筆意是一幅書法作品成敗的關鍵。質量好壞、品位高低全在於此。

  • 5 # 書法魅影

    理解草書的筆法、筆勢、筆意關係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大,我真的不指望這篇回答或者其他回答能幫助你去完全理解,但也別太失望,先了解一下也未嘗不可。以後慢慢理解。

    最簡單的解釋:

    筆法對應點畫,指的是用筆方法;筆勢對應結構,指的是字的姿態,意即行筆的方向;筆意對應章法,指的是整體風貌。

    然而他們關係卻很複雜:

    古人講究的筆法是貫穿於整個書寫過程,人在書寫的時候需要同時把握筆法、筆勢、筆意的技巧方法,特別是在寫草書的時候,在快速書寫的過程完美展現他們的關係是非常困難的。

    筆法是根基,沒有好的筆法,其他再好都等於零,如同高樓大廈的地基必須要打牢,是我們的基本功。

    筆勢是關鍵,是我們出彩的法寶,當地基打牢了,筆法到位了,只能說明基本功問題,有很好的筆勢才能打動欣賞者,穿上華麗的外衣才能展現自己的風采筆意是目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筆法與筆勢最終形成自己的筆意,這種筆意一般是個人風格的展現,王羲之靈動飄逸,顏真卿大氣雄渾,曹全碑靈動多姿,等等,都是他們展現的風格面貌。同時筆意也指個人思想人格在筆尖的反映,你對書法的理解全在毫釐間。

    草書當中重在筆法的錘鍊,因為筆勢是你很容易看出來的,什麼開合、收放、疏密、大小等都是可以透過刻意的練習能快速見效的,但是筆法不同,由於書寫較快,草書容易出輕、滑、薄的毛病,因此草書貴在“使轉”,即筆法。孫過庭說:“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說的就是草書容易變現個人的情緒變化,即筆勢變化,但書寫的質量高低蘊含在筆法當中!

    一流高手的草書展現的不僅僅是變化多姿的草書風貌,更多是佩服其在自然書寫中能夠很好的把控用筆的質量。

    當然草書的整體風貌是非常要的,這包含了整體的節奏和書寫的層次感,是情緒和狀態的反應。不好理解,也不容易懂,沒關係,慢慢來,這才是書法最迷人的地方,要是那麼容易懂,書法便沒有這麼強大的生命力!

  • 6 # urna風之度0

    草書書法的筆法、筆勢、筆意如何理解?

    純粹從技術從形式角度(非藝術非情感思想),總體來說,筆法是微觀技法,筆勢是中觀行氣,筆意是宏觀編排把控基調。

    一般來說,首字一落,基調大局已定,剩下的就是條條大道通羅馬,中間的各種變化在框架之下,無所不有其極。

    筆法決定線條品質質量,筆勢決定線條吐納沉浮、坐臥行飛,筆意決定線條風格品格,或厚重或靈動,或粗礪或文雅。

    寫字的終點是(他人)技法,技法的終點是(自我)風格,風格的終點是藝術(情感思想)。

    張旭喜漲,王鐸喜縮,米芾喜方,懷素喜圓。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帶來不同的筆勢,進而形成不同的風格。

  • 7 # 王乃棟說書畫

    筆法、筆勢、筆意是沈尹默在談書法文章中總結的關於書法分析研究的三個層次即三個方面。不僅是草書,書法的其他各體也都適用,但是草書的法、勢、意更明顯也更難。

    筆法就是書寫筆畫的用筆方法,筆勢是書寫筆畫及組字的運筆趨勢,筆意就是由筆法和筆勢完成文字書寫後所產生的藝術意韻。

    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是相連一體的,由法生勢,法勢出意。無法無勢則徒具字形,字形無意亦非書法,古稱俗書,亦即實用書寫。

    筆者在長期書法實踐、研究、鑑定和教學中對沈氏“三筆理論”的筆法論述作了形象化、具體化的總結,提出新三筆理論,即一、合筆法,二、出筆鋒,三、極筆性。

    新三筆理論認為草書首先要寫出中鋒圓潤勁健的筆畫,即合筆法。孫過庭《書譜》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其次是在草書筆畫使轉中筆勢揮灑龍跳虎臥,寫出筆鋒,即出筆鋒。當高手充分利用毛筆效能寫出異常精彩的殺盡中山兔的筆鋒,自然筆意出神入化,瑰麗高雅,充分展示了毛筆字的藝術性,即極筆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師無德,家長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