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聲堂主

    很巧,站個前排。

    首先,一般人學書法都會學兩種帖,一種是碑帖(把石碑上的字拓到紙上),另一種是墨跡帖。所以學習書法並非只有碑帖可學。為什麼會有碑帖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很多碑上的字對應的墨跡版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要學習只能透過碑帖來學。

    其次,再就碑帖一事來回答題主的提問,為什麼不向原石學習。第一,很多古代的石碑都是文物,是買不來的,不能放在眼前看。第二,就算買來了,由於石碑很重,臨摹起來桌子受不了,我相信也沒有誰有那個手勁可以靈活的挪動。第三,如果採用照片呢?由於相機產生很晚,古代石碑在經過千百年風吹雨打,有很多字已經出現殘損導致的變形,所以照片一來看不清楚字,二來就算看清楚了也不是原貌了。所以,基於上述,學碑都是學碑帖,而且往往都學早期的拓本,那樣更接近原貌。

    最後,往往一座經典的碑,會有很多種拓本,在選擇時一定要選擇拓的清晰的,印刷技術精良的版本,這樣才能更好的透過刻痕看筆痕。畢竟,刀刻的字與比寫的字是有差異的,我們是用筆寫字,透過墨跡能夠清楚地看到原作者的運筆軌跡,更能快速的理解和學習。要透過刻痕看筆痕,還需要很深的功力。

    祝大家書藝日益精進。

  • 2 # 雷水初六

    歷史傳統沿襲和特殊效果的塑造

    1、刻碑、摩崖不適合現場學習,拓片更方便。古代沒有相機,高畫質彩色印刷術,所以只能採用捶拓的方法來獲取學習材料。

    2、拓片強烈的黑白對比,風蝕斑駁的蒼茫效果,具有自身強烈的特色,而對拓片的學習形成了書法作品對金石氣效果的追求,這形成了一路獨特的審美趣味

    今天我們可以做原石、拓片對勘相互補充學習,是因為有技術支撐,效果要更好,所以有條件的話還是有必要看原石的,即使是在拓片上模糊一片的地方在原石上筆畫或許還依稀可見。

    古人的法是,“訪碑”,實地到碑刻摩崖去看,當然一般人是比較難做到這一點的——即使是今天,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你會千里迢迢跑到雲南曲靖去,就為了去看看二爨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直面最新行業痛點,代理商何去何從該當下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