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究竟誰先付出?
作為一個已經做了別人七年兒媳婦的中年婦女來說說我的看法。
剛結婚時,那會年輕,總想著是婆婆先付出,畢竟有一句話叫:十年看婆,十年看媳。重新融入男方的家庭過程中總會有諸多的委屈,再加上年輕,當姑娘在孃家的時候也是被捧在手心裡長大的,所以覺得婆婆先付出是理所當然。
不過呢,那會還沒有和公婆朝夕相處過,每次也就是逢年過節才會有長時間相處的機會,所以對這個問題並沒有過多的想法,覺得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了。
觀念的轉變是懷孕生孩子後,因為需要公婆幫忙帶孩子,公婆離開家鄉一百公里到我們這幫忙,這一點真的很感謝公婆的付出和所做出的犧牲。
也許是有娃後對父母、公婆的付出有了切身的體會(因為他們也曾如此辛苦的撫育著我和老公);也許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慢慢的成熟了;也許是孃家媽媽經常讓我遇到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
我才慢慢的覺得婆媳關係,不該談誰先付出。家庭成員中,每個人的行為、語言都是別人的一面鏡子,我的行為、語言是老公、孩子、公婆的一面鏡子,也應該是榜樣,同樣他們的行為也是我的一面鏡子、榜樣。所以不該談誰先付出。
其實在當今社會大多數都是老人先付出,付出體力幫忙帶孩子,付出錢財幫助孩子買房娶媳婦。儘管有些付出並不盡人意,特別是幫忙帶孩子的老人經常被兒子、媳婦埋怨,其實帶孩子就是這樣,夫妻之間帶孩子還有分歧呢,老人帶孩子和年輕人帶孩子有分歧不是正常嗎。
最後要說誰先付出,我覺得是有能力的人先付出。
公婆作為長輩多了一些生活閱歷,能先付出那當然好,也給小輩做了個好的榜樣。媳婦作為晚輩文化修養高一些,先付出也無妨,畢竟老人有時候出來不好婆媳關係是自己的文化修養所決定的。反正不管誰先付出,都是為了家庭的和諧,計較那麼多幹嗎呢,太累。
要說吐槽我公婆的事,也有很多很多,但我不去說,年輕人在剛有孩子的時候或者自己特別困難的時候總是特別渴求別人幫忙,其實越是人到中年越覺得,不要期待有任何的救世主,唯一的救世主就是自己,想明白這一點也就不會糾結誰先付出了。
婆媳關係,究竟誰先付出?
作為一個已經做了別人七年兒媳婦的中年婦女來說說我的看法。
剛結婚時,那會年輕,總想著是婆婆先付出,畢竟有一句話叫:十年看婆,十年看媳。重新融入男方的家庭過程中總會有諸多的委屈,再加上年輕,當姑娘在孃家的時候也是被捧在手心裡長大的,所以覺得婆婆先付出是理所當然。
不過呢,那會還沒有和公婆朝夕相處過,每次也就是逢年過節才會有長時間相處的機會,所以對這個問題並沒有過多的想法,覺得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了。
觀念的轉變是懷孕生孩子後,因為需要公婆幫忙帶孩子,公婆離開家鄉一百公里到我們這幫忙,這一點真的很感謝公婆的付出和所做出的犧牲。
也許是有娃後對父母、公婆的付出有了切身的體會(因為他們也曾如此辛苦的撫育著我和老公);也許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慢慢的成熟了;也許是孃家媽媽經常讓我遇到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
我才慢慢的覺得婆媳關係,不該談誰先付出。家庭成員中,每個人的行為、語言都是別人的一面鏡子,我的行為、語言是老公、孩子、公婆的一面鏡子,也應該是榜樣,同樣他們的行為也是我的一面鏡子、榜樣。所以不該談誰先付出。
其實在當今社會大多數都是老人先付出,付出體力幫忙帶孩子,付出錢財幫助孩子買房娶媳婦。儘管有些付出並不盡人意,特別是幫忙帶孩子的老人經常被兒子、媳婦埋怨,其實帶孩子就是這樣,夫妻之間帶孩子還有分歧呢,老人帶孩子和年輕人帶孩子有分歧不是正常嗎。
最後要說誰先付出,我覺得是有能力的人先付出。
公婆作為長輩多了一些生活閱歷,能先付出那當然好,也給小輩做了個好的榜樣。媳婦作為晚輩文化修養高一些,先付出也無妨,畢竟老人有時候出來不好婆媳關係是自己的文化修養所決定的。反正不管誰先付出,都是為了家庭的和諧,計較那麼多幹嗎呢,太累。
要說吐槽我公婆的事,也有很多很多,但我不去說,年輕人在剛有孩子的時候或者自己特別困難的時候總是特別渴求別人幫忙,其實越是人到中年越覺得,不要期待有任何的救世主,唯一的救世主就是自己,想明白這一點也就不會糾結誰先付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