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浪1987
-
2 # 霞露薌灃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這首詩沒有為我們提供戰爭的細節和親歷者的感受,但透過想象和歷史經驗,成功地渲染出了戰爭的氣氛,描摹了戰爭的畫面。詩的第一聯直接從戰事的緊急著筆,這是激起書生投筆從戎的原因,也是大軍出征的背景。第二聯用兩幅畫面概括了戰事的進行,第一幅畫面是大軍離開都城出征,第二幅是大軍包圍敵方要塞。而從出征到包圍敵方要塞之間,一定經歷過不止一次激戰。第三聯是戰場畫面的呈現,戰鬥是在風雪中進行,大雪瀰漫,戰旗在大雪中已看不分明;大風呼嘯,指揮士兵進攻的鼓聲一刻也不消歇。至於奮勇殺敵的將士們,在風雪旗鼓的烘托下,也就躍然紙上了。
最後一聯很容易使我們想到東漢班超的那句話:“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
抒發了唐代書生從軍的豪情壯志。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
第二首詩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
第三首詩描寫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死將士骸骨,表現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
第四首詩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第五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訊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
第六首詩描寫將軍欲奔赴邊關殺敵立功的急切心情;
第七首詩主要描寫山巒疊嶂、烽火遍佈的邊塞景觀。全組詩意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