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好聲音學員蔣玲
-
2 # 桃桃仙姑
知否這個劇我打分9分,總的來說是很優秀的。正午Sunny出品,金牌演員,200多天的拍攝,用心做的一部劇。
首先,說劇情,本身改編自同名小說,小說我看了不止三遍,可以說是資深原著黨。改編的相對來說相當不錯了。對於種田文或者說宅鬥文,影視化改編總是不容易,因為這類小說本身節奏慢、人物多、副線雜,在知否之前唯一期待過的是錦繡未央,可惜改的很差勁。知否保留了小說的主線,適當刪減人物與副線,合理增加男主女主小時候戲份。影視化改編,不能照抄小說,就如甄嬛傳,也改了很多,突出主要矛盾,豐富人物形象。
原著是穿越梗,三十歲的靈魂進了小時候明蘭的身體,自然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電視劇不能這麼拍,所以加了衛小娘難產的戲份,人生的苦難讓明蘭明白了藏拙與忍讓。電視劇也沒有那麼過分的金手指,雖然主角光環是必須的,但也有無奈與遺憾。可這劇也不能說是十全十美,魏行首的贖身這段有點突兀,整個劇的結局有點倉促,王老太太的結局沒說,顧老四應該也沒啥好下場,大娘子沒回來有點可惜。
其次,說說時代背景。小說我個人認為是架空,但是也能看出來大背景應該是明朝,不過沒有具體時間點。電視劇一開始是放在了北宋仁宗晚年,影視劇改編不能架空,必須有一個時間點,甄嬛傳放在了雍正年間,琅琊榜放在了南北朝,都是這個道理。
再來說說服道化,既然放在了宋朝,那麼大宋風情就一定會展現。街上的景很多取自於清明上河圖,傢俱都按照宋朝流傳於世的畫作上仿製。而生活四藝的展現是最讓我驚喜,點茶插花焚香掛畫,都準確的演繹出來。服裝做的很好看,烏紗帽沒有帽正這個小細節很好,當然插肩的衣服就有點扯了。全劇裡面餐具酒具都有原型,各個博物館能看到很多同款。當然,個別淘寶風香爐除外。
整部劇的色調與化妝讓我看著很舒服,化妝沒有濃妝豔抹,應該是符合當年簡約美的吧,色調和打光也很復古,沒有過分的濾鏡,沒有豔俗的色調,沒有阿寶色假臉一般的磨皮,尤其是夜戲蠟燭打光,讓人感覺,也許宋時的夜晚就是這般。全劇現場收音很是讓人驚喜,上一次這麼驚喜還是大秦帝國2帶來的。
第四,人設和演技。整個劇不同於傳統的大女主戲,更喜歡這種群生相,每個人哪怕是小配角有辱斯文的孫秀才,都是有血有肉的,不是臉譜化的人。
紅狼的慫態與偏心,大娘子的傻與直率,小秦氏的口蜜腹劍,小公爺的純真與無奈,張桂芬的豪氣與大家風範,曼孃的心計與欺騙,長柏的正直重情義……最喜歡的是盛家祖母,勇毅侯獨女啊,看中了當年的探花郎,可惜門不當戶不對,老盛寵妾滅妻,想當初應該也猶如張桂芬一般的人物,敢愛敢恨有擔當,卻在經歷種種後成了如此通透的老太太。全員演技線上,幽默表現的適當,愛恨情仇在漫長的歲月中一點點流露。
知否,當是部好劇,追了將近兩個月。人生就是這麼矛盾,看的時候希望趕緊大結局,當結局來的時候又覺得意猶未盡。希望以後多出這樣的好劇。
-
3 # 90後大嬸的瞎掰
從知否這部電視劇播出的收視率,不難看出導演組的是花了心思的。
我們撇開整部電視劇拍的怎樣這個話題,單純聊聊整部劇情給我們的人生啟示。從明蘭祖母到大娘子、林小娘、衛小娘、華蘭、墨蘭再到明蘭,劇中所有人物的塑造都格外真實,誰的人生都沒有一帆風順的,人若是軟弱可欺,活得越是失敗。
一味的躲在舒適期裡退縮,不敢爭取,其結果往往都是以悲劇收尾。人可以無害人之心,但也絕不能傻白甜到被人害,適當的防範和反擊才能與那個社會更好的磨合。人生在世誰也不會事事如意,所以既要保留善心,廣交善緣;也要時刻警惕,未雨綢繆。
-
4 # 手持畫筆描繪你傾城
中國的古裝戲就是愛恨情仇,剛開始男女主相互喜歡中間就是恨仇,經歷了一段時間後男女主就在一起了。《知否》我知道就是趙麗穎演的
回覆列表
趙麗穎演的女主角盛家六姑娘,在劇情裡自然是深得男神喜愛的。六姑娘出身微寒,母親不得父親寵愛,而且還早亡。小小年紀的她就學會了隱忍裝傻以保平安。正因為身世坎坷,所以才更敏感、成熟、思慮周全、進退有度。但她的隱忍和小心也確實讓人心疼。如果六姑娘使壞耍一耍心機,就是比綠茶婊更綠茶更婊的境界了。
男神是齊家獨子,一輩子順風順水,家境優渥,前途無量,有學識有見地的溫柔氣質小帥哥一枚。京城幾乎所有的姑娘都想嫁給他。這樣的男人,讓六姑娘哪怕知道“一入齊家深似水”,哪怕知道嫁過去會遇到種種不如意的事情,但她還是願意一搏。可惜的是,男神是個乖乖的“媽寶男”,從小事事順遂母親心意,而母親又是個強勢的女人,最終沒能拗得過。江山前程可以不顧,家族榮辱卻放不下。在那個時代,確實有太多不能自己把控的事情。然而如果齊公子在喜歡上六姑娘的最初就當機立斷、非她不娶,可能結局也不會這樣。
每一次看到齊公子去攔截六姑娘表白,都替六姑娘捏一把汗。齊公子從小沒吃過苦,不知道自己的青睞會給六姑娘帶來怎樣的危險。這樣的男人看起來聰明上進、學識淵博、家境優渥,實際上一帆風順、沒有壓力的成長環境反而讓他腦子愚笨、畏首畏尾、缺乏主見、受不得挫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會讀書是聰明,會做人是智慧。從小被父母保護長大、事事由父母安排的男人,靠不住。一個人要成長就必須自己去經歷一些痛苦和挫折,磨礪自己的心智,學會自己去掂量事情的輕重緩急,自己為自己做決定。
每個女人都想嫁一個成熟智慧、任何事情都能運籌帷幄,讓自己少操心的男人。那當你挑選夫婿的時候,不妨看看他前半輩子有沒有你吃得苦多。如果他從小到大都沒為自己操過什麼心,而你卻是在爭取和努力中長大的,那婚後必然是你包攬所有費心費力的事情了。
這樣的男人不是不能嫁,只是婚後女人會比較累而已。
總而言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算是一部還不錯的劇,雖然算計的把戲相比於《甄嬛傳》那樣跌宕起伏的後宮爭鬥要遜色很多,但是人物性格的刻畫真的非常生動鮮明。彷彿可以在身邊找到劇裡不同人物性格的模子,而性格決定命運,研究一下居中人物的性格,也是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