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每日話中醫
-
2 # 甘戈
中醫有陽氣和寒氣之說,沒有陰氣的說法。
陽氣就是元氣,爹媽給的、先天之本。
寒氣是後天生成,
-
3 # 三月森林
氣是中醫理論和實踐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中醫之氣的小編之問:中醫學視氣為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即如《難經·八難》言:“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因此可言,人體是氣的聚合體,並由氣主司著生命活動,而氣具有物質與功能的,或陰陽的雙重屬性。(小編之問:既然是最基本物質,其是固態、液態還是氣態?有沒有空間和質量?能否透過檢驗、檢測和證明?)
氣根據所在部位不同,又分為元氣、經氣、宗氣、營氣、衛氣和臟腑之氣。
元氣又名原氣、真氣,由受之於父母的腎中精氣化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命門者……原氣之所繫也”(《難經·三十六難》),即言元氣根於腎。腎中精氣以先天之精為基礎,又賴後天水谷精氣的培育。它以三焦為通道,內至臟腑,外達肌腠,起著推動人體的生長和發育,溫煦和激發各個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功能。小編之問:腎中精氣是什麼物質?什麼形態?有沒有空間和質量?能不能透過檢驗、檢測和證明?
經氣所指繁雜,觀點不一,如《中國醫學大辭典》有“猶言正氣”“諸經之氣”“大經之氣”等記載,並按雲:“水谷精氣行於經脈中者為脈氣,由脈氣總會於大經以輸肺者為經氣”。《中醫大辭典》釋言:“運行於經脈中之氣,亦稱脈氣。是先後天精氣的結合物而執行、輸布全身,不但指經脈的運動功能和經脈中的營養物質,而且是整體生命功能的表現”。小編之問:水谷之氣是什麼物質?什麼形態?有沒有空間和質量?能不能透過檢驗、檢測和證明?
宗氣又稱“大氣”,是積於胸中之氣,是由肺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和脾胃從飲食物中運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氣相合而成。其在胸中積聚之處,稱作“氣海”或“膻中”。宗氣的主要功能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故,二是貫心脈以行氣血。小編之問:清氣與水谷之氣的疊加是什麼物質?什麼形態?有沒有空間和質量?能不能透過檢驗、檢測和證明?
營氣是富於營養、與血共行於脈中之氣,故又稱“榮氣”,或“營血”並稱。由水谷精氣中的精華部分所化生,成為血液的組成部分而循脈上下,營運於全身,即如《素問·痺論》說:“營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髒,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小編之問:水谷精氣中的精華是什麼物質?什麼形態?有沒有空間和質量?能不能透過檢驗、檢測和證明?
衛氣是運行於脈外之氣,也由水谷精氣所化生,具有“剽疾滑利”的特性,故不受脈的結束,能“溫分肉,充面板,肥腠理,司開合”(《靈樞·本藏》)。營衛二氣相對,營屬於陰而稱之“營陰”,衛屬於陽而稱為“衛陽”。小編之問:水谷精氣中的精華是什麼物質?什麼形態?有沒有空間和質量?能不能透過檢驗、檢測和證明?
小編點評:洋洋灑灑近八百字,始終沒有把氣定義明白;幾千年來,始終沒有搞清各種精氣是什麼物質。人們通常所說的物質,一般是指形態呈固體、液體、或氣體的東西。它佔有空間或質量;客觀存在並且可以被驗證檢測證明。
中醫把氣定義成“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但中醫的氣既沒有形態之分,也沒有空間和質量之分,是否存在,無法被驗證、檢測和證明。
結論:中醫的氣,概念含糊,不符合物質定義。因此,把氣定義成最基本物質。錯誤。
中醫的陽氣和陰氣陽氣是受於父母的先天之氣和後天的呼吸之氣及脾胃運化而來的水谷之氣結合而成的。它具有溫養全身組織、維護臟腑功能的作用。小編之問:先天之氣、呼吸之氣、水谷之氣都是什麼物質?固態?液態?還是氣態?有沒有空間和質量?
陽氣虛就會出現生理活動減弱和衰退,導致身體禦寒能力下降。《內經·靈樞》上稱:“人到四十,陽氣不足。損與日至。”意思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陽氣會逐漸虧耗。
保陽氣,益陰精。保養陽氣和補益陰精,這是中醫養生康復學的一條重要原則。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所以,“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養生必須養陽。但善養生者,又必須寶其精。因為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
得道之真人,則不然!他們能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專精神而通神明,以採取身外自然的先天真氣。當功夫達到一定層度,身中先天真氣充足,就會出現“氣滿不思食”的自然避谷境界。避谷也就斷絕了身內水谷濁氣產生的根源,如此,一直到全身上下都充滿了清微純和的先天真氣,而沒有一絲的後天濁氣之時,方能方能稱為“純陽之體”,方能稱之為“神仙”。
在中醫理論中,陰氣與陽氣對應。對陰氣,更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
小編點評:總之,陽氣陰氣與陰陽理論一樣,都沒有確切的定義和概念可以確定的說,在陰陽理論和陽氣、陰氣學說裡,這些至關重要名詞的內涵裡,都不是指的“最基本物質”。這些作為中醫理論基石的名詞,都僅僅是一個概念。
這世界上,只要是物質,哪怕是中醫所聲稱的“最基本物質”,就有液態、氣態和固態之分,儘管最新研究發現,還有等離子體的第四態。既然是物質,就會有形態,就會有空間和質量;有形態和空間質量,就能夠被檢驗、檢測和證明。這是毫無疑問的。顯然,中醫的陰陽和陽氣陰氣學說,還有經絡,都不具備這種科學認知。
事實上,中醫最重要的理論---陰陽五行,以及所謂的氣,都是泛泛的概念概念不必有形態之分,概念不必有空間和質量,概念不會被檢驗、檢測,無法證明。最重要的是,概念可以套用在真實物理世界的任何物質身上。
中醫的陰陽,中醫的氣,包括元氣、真氣、陽氣陰氣,都具有這種無所不包,又不是任何東西的特性。充滿玄機玄妙而又查無實據,無從可考。
玄妙而虛幻的陰陽理論和真氣元氣學說,是一把雙刃劍,既能讓中醫看上去無所不能,高大上到病人救星的形象,又嚴重影響作為治病救人最需要真實技術和水平的中醫行業的發展。
同時,這種無所不能的中醫理念,還給後人借中醫理念之名,作假行騙,禍害普通百姓。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歸根到底,一句話,中醫幾千年來,關於陽氣和陰氣,就是一個虛擬的概念。囊括一切,又什麼都不是這種罩在中醫頭上的神秘面紗,表面上增加了中醫的光環,本質上是對中醫發展和創新最大的傷害。
-
4 # 董豔臨
謝謝邀請!我認為陰陽是指一種相對的狀態,應該是向上的、勇敢的、光明正大的、成長的,都是陽性,向下的、懦弱的、陰暗的、退步的,都是陰性。在人體,上升的都是陽性,向下的都是陰性,陰陽要平衡,陽氣上升,從頭頂疏散到體外,陰氣下降,從腳下疏散到體外,然後再從食物空氣中獲得陰陽,讓陰陽獲得動態平衡。靜脈杜塞會讓陰陽無法疏散,引起陰陽不平衡,陽氣不能疏散,會表現火的特徵,就是上火,陽氣是從頭部疏散,所以上火一般在頭部。陰氣不能疏散,會表現水和溼氣的特徵,陰氣向下從腳走,所以溼氣常常在腿部。陰氣也從手上出一部分,所以手指手臂也會出現溼氣。土為中性,為陰陽的平衡點,也可以說是平衡後的產物。
-
5 # 炎黃子孫純正華人
我沒什麼文化,大道理說不出來。
晚上你在門窗,過道有涼風的地方,睡它三天兩天的。輕則鼻涕眼淚感冒受風,重則嘴眼歪斜,等嘴眼歪斜以後,你就快知道什麼叫陰陽了。
-
6 # 俊人287
什麼陰氣陽氣?這就不很在行了。中醫對於陰、陽的術語,只謂陰和陽即是。幾千年前就詳細明白地闡述解釋了。凡真正中醫生都應清楚,假中醫、初學者和草醫、西醫以及外行,對它們則不清楚。前面已有較多人答了,幾乎沒錯。我為省時,加一句:津、液、精、血皆乃為陰,氣、陽火、熱皆為陽。六淫中的風、暑、燥、火為陽,寒、溼為陰。至於男女上下里外盛衰略(不閒得寫)
回覆列表
何謂陽氣
世間萬物都離不開Sunny的照耀,沒有了就沒有了生命。我們人體也是一樣。在人體這個設計精密的小宇宙裡,同樣需要“陽氣”的溫煦才能夠充滿鮮活的生命力。中醫學中有這樣的說法:“氣聚則生,氣壯則康,氣衰則弱,氣散則亡。”這裡的“氣”就是指人體的陽氣,也稱為“正氣”“元氣”,即“真元之氣”。我們知道,人體陽氣充足免疫力就強,就能戰勝疾病;如果人體陽氣不足或虛弱,就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或免疫力去戰勝疾病;而正氣耗盡,人就會死亡。
陽氣從何而來《黃帝內經》中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也就是說,陽氣是由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後天水谷精氣和自然清氣結合而成。父母之精氣是先天之本,陽氣的強弱首先由先天之本所決定。也就是說父母身體都很好,孩子將來身體也會比較好,免疫力也比較強,不容易得病。
陽氣即是人體的守衛《黃帝內經》中也說道:“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嶽注曰:“生殺之道,陰陽而已。陽來則物生,陽去則物死。”也就是說,人的生命繫於“陽氣”,只有固護陽氣,才能百病不生,人們才能擁有鮮活的生命力。而我們養生的重點就在於養護身體內的陽氣。人體內的陽氣在中醫裡又叫“衛陽”或“衛氣”,這裡的“衛”就是保護的意思,陽氣是人體的衛土,它能夠抵制外邪,保衛人體的安全。
其實從陽氣和陰氣可以直接延伸到“陰陽”的概念。陰陽這個概念可以追溯到夏商時代,陰陽學說的形成則不晚於春秋戰國。《易傳》裡面的“一陰一陽謂之道”,認為在陰與陽這兩個對立的統一的方面,貫穿於一切事物中,是一切發展變化的根源和規律。這也是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陰陽最初的含義是指朝向日光者為陽,背向日光者為陰。在此基礎上,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不斷延伸,降天地、日月、水火、晝夜、動靜、內外、男女等相反事物和現象都用陰陽來概括。但是事物的屬性絕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比如一個土豆和花椒相比,土豆當屬陽;和一個西瓜比較則屬陰了。
總結所謂“陽化氣,陰成形”陽氣即是代表了人體的功能。陰氣代表了結構。可想象成“陰”即是肌肉。“陽”即是肌肉所發出的力量。也可以想想如果人去世了,大家都會說“陰森森”。為什麼不說“陽森森”。原因就在於這個人的陽氣已經沒有了,人體不能夠正常執行,只剩下一副肉眼可見的軀殼(也就是“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