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雪小浪
-
2 # 可愛的寶寶519
普通人 極其平凡 沒有關係 做自己所做 想自己所想就好 從小學那本 ^O^人之初 性本善^O^ 此時此刻 看到國家 幫助人民 我們所有人 感動不已 總是淚流滿面 眼淚來回在眼裡打轉 這份情義 叫我們所有人 怎能不感動 潸然淚下 是國家 軍隊 醫生 志願者 安心人士 在幫我們 所以這本書 時時刻刻 永遠刻在我們 心中
-
3 # 一夢鈞天
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我喜歡,是因為它裡面有厚重的哲學思考分量,有助於我去理解愛情、生命以及存在主義式的選擇。
極權籠罩下的捷克,個體微不足道。在這個大的歷史背景之下,醫生托馬斯沉浸在不講責任的性交往之中,特別是與畫家薩賓娜的經歷;一次又一次希緒弗斯的性愛之旅,讓他儘可能地忘卻他那個時代對人性殘害的悲壯。
在空虛中享受放縱的歡快,在放縱中感受到空虛的苦澀。托馬斯認為,不做他人的奴隸,不做媚俗的事情,做自己的主人,這才是生命的重。於是,他在眾多情婦中游走,釋放生命本能的輕快。直到偶然遇見的餐廳女侍特蕾莎的出現,她如同一位充滿執念的擺渡者,用世俗的情感和原則去感化托馬斯,不斷用悲憫的情懷去套索將漂浮的托馬斯套住。這就關乎到原子個體和主體間性中的個體何如調和的問題,托馬斯起初被這個問題所困擾,但在特蕾莎的苦楚地感召和自我超越(從弱小的女侍到戰場中的戰士轉變)下,他逐漸意識到,生命可以輕,無所顧忌,輕到無意義,因為最終也是面臨一死,意義對於死亡來算,渺小如遊虹;生命亦可重,牽繫情感,為他人的生新增色彩,死在相互和善的交往和熱情的環抱中可以沉澱進厚實的土壤中,死原來也可以充滿生的質地。
讀者可以在托馬斯如此的轉變中領悟到,在選擇中體驗到自由,同時也體驗到不確定的責任,生命從詩意般飛散的文字形式(意義在延異),到追求自明意義的小說文體(意義終將沉澱)的轉變,他得到了救贖。救贖,特蕾莎是靈魂擺渡者,她把托馬斯引向眾生他者,只有融入眾生,個體的生命的輪迴在生命洪荒之流中才不那麼顯得悲涼。
在我讀來,以上的體會對照到現實的我們,我們不能沉迷於個人所謂的自由體驗,比如詩意的遠方,或者是做一名御宅族,很多生活中意義需要回歸生活本身,需要我們親身去體驗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不安的、痛苦的相處方式,我們可能受到嘲諷、施壓、迫害等等,使我們喪失人的尊嚴、人權,甚至生命,但規避這些處境,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所能做的,是作為自己(乃至是團體、群族的)戰士,不停地去戰鬥,無論結果如何,生命的意義將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加持,也許,還會像火柴一樣,劃出一道光芒來。
回覆列表
有一本書是不許華人讀的。被作者禁止死後150年內,他的作品不許在中國出版。
有一本書被中國作家集體閱讀。
是八十年代的熱度,賽過了今天的直播和短影片。我最早讀這本書是在學校裡傳抄的手抄本。
那時買不起蠟燭,夜裡點著煤油燈,趴在被窩裡寫: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早晨起來,兩個鼻孔是硬的,都是菸灰。
為了讀這本書,我幾次捱了父親的棍子。在這本書裡,我學會了魔幻現實。
這本書影響了我的創作風格。
影響了我的人生軌跡。這本書是華人的傷,也是糧食。
餵養了一代人的思想。
他是拉丁美洲的孤獨。華人的孤獨。全世界的孤獨。
他叫馬爾克斯。還有他的《百年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