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1時,三名外地驢友在山西五臺山臺頂徒步時,因天寒風大雪深迷失了方向,請求救援。救援團隊在15時25分集合出發搜救,當天晚些時候找到兩位失蹤驢友,其中一位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另一位已於晚間轉移至忻州市人民醫院。第三位驢友在14日上午10時才被找到,被發現時已經遇難。
隨著戶外運動的大熱,大眾視野將發生意外的“驢友”視為“作死”,那麼高危的戶外線路可以一“封”了之嗎?
回覆列表
-
1 # 風雨松濤
-
2 # 蘆葦151
就拿我們這邊的太白和鰲山來說吧,鰲太穿越也算是全國有名的,一年四季到這裡徒步穿越的驢友絡繹不絕,每年都會出事,驢友是越戰越勇,越是出事的地方,越是吸引人去征服,屢禁不止。我也爬過鰲山和太白,尤其是冬天,漫天大雪,山上白雪皚皚,如同走進童話世界,真的太美了。
鰲太很美,但也是危險重重,景區和當地旅遊局也是想盡辦法提醒危險,禁止登山,但是總有人能上去,進山的路口太多了,難道你把每個進山口都封了?這是不可能的,說實話,驢友想上山,就沒有上不去的時候,很多絕美的地方,都是驢友走過才發現的,所以說封線路是不對的,應該是引導,讓驢友有安全意識,不要盲目的行動,做好所有的預防措施,不要給社會添麻煩,給家人帶來痛苦。
應該封!但封不住。與其單純靠封,不如提醒此類“倔驢”們,多點自救常識!
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明白,為啥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入冬後“封山、封廟門”,開春後“開禁、開山門”的舉措,以及其中的意義。
(通常是10月份封山,次年4月份才開禁,5、6月份才開始接待遊客的霧靈山景區。)
誠如題主所言,現階段戶外徒步熱,已然有超過善男信女進香拜佛謁道的勢頭。
不少倔強的“驢友”,別說是封路線,就是立法明令“膽敢違者,行拘、刑拘”,他們也敢以身試法,並以此為能為樂,並自詡“不畏強權、實現自我、奔放自由”。
怎麼辦呢?
該封的封、該禁的禁、該救的救、該罰的罰!
此外,提倡有心戶外徒步旅行的驢友們,多注意積累能夠保命的常識:貼身帶糧、沿途標記、遇險忌慌、呼應準確!
戶外徒步,掂輕怕重,尤其是涉及險峻“景區線路”時!
但無論如何,貼身帶上適合各自情況的高能量“保命食品”五百克以上。
比如說,五十克一個的密封包裝月餅十個,每天吃兩個,能夠多撐五六天時間。
這麼一團紅色毛線,體積小、重量輕、隨意塞衣兜裡不礙事。
路途中沒把握記清方位時,取一截繫於顯眼處,至少保證不忘來時路。
戶外徒步遇險,多數是慌了神,把自己給害的!
一起的同伴不要輕易分散,更不可相互抱怨、拋棄。
確認呼救訊號已發出,就近找個相對安全形落群策群力自救!可抱團取暖、生火壯膽、均分食物、相互照顧。
救援人員抵近後,切忌妄動添亂,牢記“白天弄些煙、夜裡整亮光”!
當然啦,能封住各自的犟驢妄心,不去冒冒失失涉險,是最好的!
言簡意賅,免得冗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