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塵木魚兒
-
2 # 觀影悟生活
結婚是我們從原生家庭脫離的必然選擇。但不能為了逃離原生家庭而選擇結婚。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生活,原生家庭或許不符合你的需求,但不能拋棄,我們可以選擇改變。
由於家庭觀念不同,導致的價值觀念不同,所有會存在一些矛盾,作為晚輩,不喜歡也好,但不能當面頂撞長輩,我們可以暗下努力,爭取離開和改變!追求你自己的幸福。
-
3 # 智芳
原生家庭是指我們出生和生活的環境,它不同於我們結婚後的新生家庭。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教育和性格實際上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如果我們小時候是一張白紙,那麼在原生家庭裡,其實就是潛意識地在白紙上進行描繪了。在原生家庭中,父母通常是主體,他們是家庭中的“掌權者”,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習慣於聽從父母的意見。
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的自我認知逐漸成熟。此時,內心就出現了不一樣的聲音。我們想掌控自己的生活,不要總是聽父母的,於是有了所謂的“叛逆期”。事實上,孩子們的“叛逆期”表現恰恰反映了他們逃離原生家庭的渴望。事實上,原生家庭對每個人都有很大的影響。當任何一個人人進入社會,他的思想和認知都會帶有原生家庭的痕跡。
然而,我們必須明白,這不是我們痛苦的根源,更不要將所有的錯誤歸咎於父母。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明白,我們真正想改變的不是離開父母,而是從內心深處離開原生家庭。心理學家費裡曼曾經提出了在原生家庭中的五個重要角色。其中最常被提及的是童年的需求、未解的心結和曾經被壓抑的情感。
如果想擺脫原生家庭,你必須首先敢於面對原生家庭。這需要提到現實。人們習慣於把他們的錯誤怪罪到別人身上,所以他們喜歡把他們碰到的困難怪罪給父母。不管你離他們有多遠,如果你不改變你的基本思維和認知,你會再次犯同樣的錯誤。所以我們應該考慮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不是他們導致了我這樣做。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在一個接一個磨礪的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思維習慣,自然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有新的變化。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要明確原生家庭是每一個人的宿命,幸與不幸,前半場取決於父母,後半場取決於自己。
有人說,一個人可能要用一輩子的時間才能修復童年原生家庭的不幸陰影,這個主要是講了童年經歷對於我們個人三觀形成的深遠影響,如果說幼年時期的我們都是被動接受的話,那麼成年之後的各種觀念應該可以透過學習等形式去搭建正向的思維模式。
還是要祝福擁有幸福原生家庭的朋友,新生的家庭依然幸福,倘若有不幸的話,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新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