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解謎
-
2 # 曹老師xixi
古代如果朝廷用上了八百里加急來傳輸情報命令,那說明情況萬分緊急,甚至涉及到國家安全,當然也有另類的,比如唐玄宗八百里加急運荔枝,不過這是個別情況。
古代的盜賊,大部分都是被逼無奈了才當盜賊,為了也只是自我生存、謀人錢財而已,面對八百里加急的的官員,沒有必要去打劫他們,一是這些人身上不會帶多少錢,吃喝用全在驛站,沒什麼錢財可謀的,那些檔案要也沒用;二是打劫這些人風險太大,首先歷朝歷代對於打劫驛站官員的人處罰極大,再者如果打劫成功了,耽誤國家大事了,回過頭來,朝廷肯定組織大軍給你的地方夷平,得不償失。
盜賊又不是起義軍,沒有事幹了和政府作對,腦子肯定壞掉了。
-
3 # 老劉侃三國
古代電視劇中一個騎著馬的官兵從遠處疾馳而來,八百里加急的郵件是真的只有一兩個人騎馬護送。而他們之所以不擔心信件被搶劫,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賊匪不感興趣。在古時候,加急信件一般都是邊關的軍事情況,或者是皇帝給大臣發出的緊急命令。對於這樣的信件,既不是金銀,也沒有寶物,劫匪當然沒有興趣。在明知道無利可圖的情況下,不會有人蠢到去官兵身上搶劫信件的。
而且既然是八百里加急的信件,那麼郵差的馬匹都是專門馴養的快馬。一般小賊騎的普通馬怎麼能追得上呢?所以就沒有冒著風險嘗試的必要。
第二,重罰。加急傳遞的信件一般都是些軍情要務,對國家非常重要。所以對盜竊,丟棄,搶劫這些信件的懲罰是非常嚴重的。尤其唐朝時,如果有緊急文書被耽誤的話,有關人員都難逃罪責。
涉事人員還會被處以絞刑。在如此重罰下,賊匪們沒有必要為了一件對自己沒啥用的文書,去和官府作對。 當然也有被攔截的情況。如果是在國家戰事期間,敵人會想方設法的設伏攔截,以獲取機密資訊。
為了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同時派出好幾個郵差,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份文書,而且都不相同,真假難辨。這樣就能大大降低機密外洩的風險。
在古代,驛站對國家資訊流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驛站是專門供官差住宿休息和更換馬匹的地方。據文獻記載,在唐朝的時候,光從事驛站工作的就有兩萬多人。全國有一千六百多個驛站。也就是說,在地方之間,每三十里左右就會有一座驛站。
-
4 # 太極小書蟲
古代交通不便利,但是出於統治需要,中國很早就有了驛傳體系。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官方主導的資訊傳遞體系。秦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以咸陽為中心向全國大修馳道(秦朝版的高速公路),極大地促進了驛傳體系的發展。
一般情況下20裡設定一個驛站,一旦檔案需要加急處理,一般會註上“馬上飛遞”的字樣,按照規定要求每天300裡,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則可以每天400裡、600裡,最快的甚至能達到800裡。所以有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的說法,八百里加急代表最快的速度,情況非常緊急。
驛傳體系在唐代迎來了一個發展的高潮,以長安為中心,全國有八條主幹道,州縣之間互有通道。唐朝最鼎盛時,兼具郵、驛功能的驛站多達1639所,2萬多專職服務人員和1萬多驛兵。這是一個非常龐大而複雜的體系。也是國家治理的重要一環,事關行政效率,甚至朝代更替。在明末,明朝政府腐化無能,當時國家財政瀕臨崩潰,朝中大官為了節約開支就想要裁撤驛站,結果導致銀川的一個小驛卒下崗失業。小驛卒下崗後走投無路只好幹起了高風險高收益的造反工作。最後還真成為了大明王朝的終結者,這個小驛卒就是李自成。
為什麼不怕打劫?人是經濟動物,做任何事情都得看有沒有回報價值?風險大不大?如果收益和風險不匹配,這事幹了不划算當然就不會去幹。能用上八百里加急的送的都是緊急情報,比如軍情等,需要馬上讓人知道,所以事關國家存亡,劫匪就算是膽子再大,也不可能去動這些。而且又不是金銀財寶,劫匪要來也沒啥用呀,還得要惹來官府追殺。完全得不償失的事。
-
5 # 福自福地來wjf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投遞公文。
什麼叫加急?加急者是為最最重要的快遞投送。因為急需而不能耽誤或停擱。所以投遞人員必須是馬不停蹄,日夜兼程,遇山翻山,遇水涉水。在投遞的征途中,有幾多投遞驛站可供飲茶,小吃或小息。驛站是專門供應茶水和馬匹的。當投送加急公文而馬匹無力難行時,可由驛站供給換馬再投而人是不能更換的。正常情況下,加急八百里快投必須在一日內送達。八百里加急是最高加急等級,尚若有投二千里以外的加急快投,理由同上,一路不停往前趕,只有驛站供馬匹乘換就是了。
而為什麼不怕中途被打劫,其實很簡單,理由只有一條:那就是匪人根本就不打劫投遞員。當快投騎馬飛行時,人後背有一面小旗,上書加急快郵,當匪人看到後,會自動躲讓。無論投遞人帶有什麼,匪人都不會所劫。原因是什麼呢?古代江湖中自有一條定律:匪不卻郵,匪不劫醫。此兩種人也是江湖道上所需用和敬重的職業,所以世上唯此二業才能在亂世中立業而長久。而公文投遞即差郵之職也。
-
6 # 怪蜀看史
首先,儘管送信的人武功並不高,但是他們的騎馬技術卻比一般的人強上不少,因此土匪即使想追也追不上。另外一方面,這種信件一般都是國家機密,根本不是什麼銀票,況且驛站的工作人員出門都是馬不停蹄到下一個驛站,而且免費吃住,因此身上根本沒有錢財,所以說土匪根本就不惦記這種身無分文的人。
從法律上來說,這種八百里加急送的信件都是非常緊急的,事關國家大事和領土問題,因此在這方面法律非常的嚴苛,如果土匪搶了信件,那麼不只是自己人頭不保,而且家人的性命也是堪憂的,這是株連九族的大罪。因此,土匪在搶信件之前首先要衡量到底值不值得。
八百里加急都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尤其是關於國家存亡問題,比如說邊疆有敵人入侵,但是沒有八百里加急通知皇上,那麼就會造成邊疆被敵人佔領,所以說不只是搶信件的人罪行重,就連驛站工作人員沒有保住信件也是要面臨殺頭的危險的。
所以,在面對法律嚴苛的情況下,驛站工作是非常危險的,只要是信件丟了就逃不過一個死亡的下場,而且土匪也是知道這種法律的,因此他們是不會鬧著生命危險去搶對自己無經濟價值的東西的。
-
7 # 夢中花鏡中人
1、八百里加急送的基本上也就是信件之類的東西,土匪、強盜也就求財,不可能冒險搶劫信件這類東西。而且他們也深知不可能與一國之力做對抗,一旦搶劫就要做好被軍隊屠殺的下場。
2、途中的驛站之間一定會互相聯絡(猜測是飛鴿傳書),事先做好準備工作,例如:馬匹、食物、人員。一旦互送人員沒有按時到達,途中出現差錯,也方便查詢問題的發生地點。(如果這段路上有匪患,估計土匪還得當保鏢,害怕要是被劫了,牽連自己)
3、保護力量的強大,事實上送信時不是像電視裡演的那樣,就一兩個人護送,其實會有一小隊隨行的護送人員,且佩戴兵器,戰甲。
-
8 # 勇戰王聊歷史
額,打劫什麼?
劫色?
別逗了,騎馬的差役也都是窮苦的男人。騎馬跑了一天了,一身臭汗。。。。
他們為了傳遞資訊,往往是換馬不換人的跑。不過,當時驛站也多,三五十里就有一個驛站。這麼多驛站,就是為了保證有充足的的馬匹可用於更換,保證速度。
劫財?
報信的差役都是辦公差,食宿都是沿途驛站提供,基本上不會帶錢。土匪也知道這些人沒錢,肯定不會打他們注意的!
惹不起!
古代很少用到“八百里加急”,以清朝為例,最多就是“六百里加急”。而且,實際上,古人騎馬往死了跑,也就是日行五百里!!!所以,“八百里加急”多屬於文學創作上的誇張。
當朝廷用上“六百里加急”的時候,差役都是走官道(官道相當於現在的國道,路程最短)。而且,旗幟鮮明,遠遠地都能看出是朝廷的“加急”信使。如果遇到重要資訊,往往都是好幾個人一起作伴送信。
別說信件丟失、被搶,就算是延誤了送信時間,也要罪加三等處理。土匪也知道“八百里加急”不好惹,自然不會觸這個黴頭。“八百里加急”真要是在某地出了事,肯定皇帝直接派人處理,那就是朝廷大案,誰都跑不了。
不過,真要是天下大亂了,也會有人搶!
“八百里加急”沒人惹的前提是朝廷穩定。如果,遇到各地鬧農民軍、叛軍,那就不安全了。也是因此,打仗時,如果要穿過戰區傳遞資訊,都會分好幾路人馬傳遞。增加資訊傳達到的機率。
-
9 # 督師
首先更正一個錯誤之初,古代從來沒有八百里加急!這只是現代影視文學作品等的一個形容加急的程度代名詞,或者是錯誤引用!
中國古代最多隻有六百里加急!換馬不換人的傳送信件。以驛站比較發達的唐朝為論據,岑參在邊塞詩裡就描述過“驛騎”,把驛騎比做流星。按照唐的規定普通驛馬一天必須行180裡左右,最快的要求日馳行600裡,也就是六百里加急。
當時安祿山在范陽起兵時,距離玄宗所在地相隔三千里,六天之內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這時候最快速度也不過500裡。故得此論證,古代最多隻有六百里加急,八百里馬跑沒氣也繞不過來,所謂的八百里加急指的是特急信件的急的程度。
再說會不會被劫這個問題,驛騎送的信件如果出了問題,洩露重大機密是殺無赦,除了送信人,過程中誰看到都會惹火上身。所以一般強盜不會去動這些驛騎,以免遭到官府的追查清剿。
不免想起一代豪邁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那句波瀾壯闊的詩句: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彷彿感受到了那沙場點兵的聲勢……
-
10 # tony694
古代800里加急有其特殊的裝扮和醒目標記。往往是地方各級政府向皇上送的特級檔案特別重要特別緊急。或者由皇上直接下達各級政府的重要加急檔案。如若被打劫,估計不誅滅九族也會誅滅三族。
-
11 # 時光機要出發了
第一:不值錢,沒啥可打劫的,
第二,如果打劫,懲罰是相當厲害,得不償失,
第三,屬於國家行為,如果打劫面對的是整個國家機器。
回覆列表
大家在影視劇中經常會看到士兵八百里加急送情報的畫面,一個士兵腰上系一個黃色的旗子,接到緊急檔案之後便策馬狂奔。士兵最多用三天時間就可以把情報傳遞到任何地方,而這在古代已經是最快的傳送訊息的方式了。
人力決定速度,士兵猝死屢見不鮮而對於傳遞情報計程車兵而言,長時間騎馬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身負傳遞資訊計程車兵一路上會讓馬以最快的速度奔跑,不能停歇。而這對於士兵而言,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會受到巨大的考驗。
傳令兵在抵達目的地時往往會身心疲憊,從馬背上摔下來不省人事時有發生。甚至有計程車兵還會直接猝死。
全國驛站數量龐大,唐朝分佈最廣因此古代人並不會經常八百里加急傳送情報,只有在遇到非常緊急的情況才會啟用。據史料記載,唐朝在最鼎盛時期一共修建了1639個驛站,驛站士兵加起來足有2萬多人,送信士兵抵達新的驛站後,必須更換馬匹才能繼續前進。以免馬匹在路上猝死而耽誤行程。
頒佈最嚴律令,土匪退避三舍俗話說“窮山惡水出刁民”,送信的路上肯定有許多打家劫舍的土匪,送信計程車兵往往勢單力薄,身心疲憊。如果盜賊半途出現的話,這些士兵根本難以抵擋。
而朝廷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便警告途中的土匪,如果有人敢劫緊急公文而耽誤軍情的話,直接罪加三等,不僅搶劫新情報信件的人要被處以絞刑,就連其家人也要受到處罰。
因此土匪們見劫持信件的風險那麼大,還得不到好處,自然就不願意去幹這種無異於找死的買賣。所以土匪們在見到有士兵腰間插著黃色小旗子策馬狂奔時,都會選擇退避三舍。
在當時古代的環境下,傳送一個訊息如此費勁,可謂千辛萬苦。在我們當今交通通訊如此發達的社會,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