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廝說芯語
-
2 # 八角漫讀
1、所有的暢銷書都不值得讀?
所有暢銷書不值得一讀,雖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是對大部分讀者是一個不錯的建議。
目前的書籍市場供過於求,每天出版的書籍比閱讀者還多,豐富了人們的精神食糧。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當下,書本種類與數量激增,讀者較易獲取書籍,但是在其質量上稂莠不齊,所以讀者在閱讀的同時還要浪費大量時間成本在海量圖書中進行篩選,有時遇到過度包裝的低俗讀物,就有點得不償失。
叔本華提倡不閱讀暢銷書,至關重要的一點是能幫助讀者省去選書的時間成本。
市場所推崇的暢銷書與讀者的意願背道而馳,可謂去其精華、取其糟粕。
縱覽歷史,那些在文學史上極具影響且今日仍被讀者推崇備至的作品,往往不容於其誕生的那個年代。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一定是超越當下它所處的時代,社會也不具備能力對其進行評估,更不能輕率的決定其留存。好的作品往往被埋沒。
而市面上的暢銷書通常為迎合大眾口味的通俗讀物,飯後睡前作為消遣無可厚非。像這類書籍,讀者淺嘗輒止即可,絲毫沒有深究的價值。
所以一直閱讀暢銷書那是巧妙的避開了優秀作品!
一個社會,如果在兩星期到一個月內就決定一本書的好壞去留,要求書籍去打它不擅長的單敗淘汰賽,這個社會不僅自大娛樂而且可悲的一步步向著災難走去,一種只剩下永恆的可悲災難。
——《查令十字街84號》
更有甚者,讀者連親自選擇書籍的權利都沒有,書本外面包裹的那一層層“塑封”“腰封”剝奪了讀者與書籍雙向選擇的機會。“腰封”上面往往用醒目的大字寫上“某知名人士推薦……” “某人花幾天讀完” “現象級暢銷書”等等蠱惑大眾的標語。往往華麗的包裝下藏著低質的核心。
這些作為營銷的噱頭,似乎做的過頭了,完全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作為一個讀者,不應該是市場告訴你應該讀什麼,自己要獨立地做出選擇。
綜上,大哲學家的提議有一定的建設性,遠離大部分暢銷讀物。
2、 什麼樣的書才算好書?真正值得我們去花大量時間研讀的是那些在歷史的長河中經千淘萬漉依然留存下來的人文經典。
任選一本,慢慢建立自己的讀書庫,邂逅自己喜歡的作者,可以將他的所有書都啃一遍;在閱讀一本書的同時,若有興趣可以將其中提及的所有書籍搜刮來一一拜讀。
閱讀這件事是隻有自己參與的過程,個體的發展都是獨特的,其閱讀史就是其思想發育史,自己的選書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
3 # 張明濤24
對我們這種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來說,只有兩種書,讀的懂的書與讀不懂的書。讀的懂的書就是好書,比如:金庸的武俠小說。讀不懂的書就是不好的書,比如:尤里西斯。
-
4 # 止足居士
第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知識持續增長、學問不斷提升;
第二,“志當存高遠”。思想獨立深刻,眼界開闊,看問題通透,;
第三,“欲淡則心虛,心虛則氣清,氣清則理明。”心平氣和,淡泊名利;
第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崇尚簡單,容易滿足……
最大的感受是閱讀經典能帶給我心靈上真正的快樂,精神上極大的滿足。
-
5 # 餅子啃書
沒有人可以替你決定哪些書不能讀,就像沒有人可以替你走完一生是同樣的道理。書只有自己去選擇,靠別人選擇,永遠走不進屬於自己的世界,永遠不會讀書。
小時候,父母告訴你,果汁不能喝,你也許會偷偷的喝,一直喝到自己三十多歲,知道生命原來是有一個時間限制,你才懂得身體的重要,你才會控制自己的飲食。
沒人可以左右你的選擇,除非你自己不想選擇,別人告訴你哪本書不能讀,首先你要知道這本書到底哪裡不適合自己。如果你不知道原因,叔本華的意見就變得毫無價值。
叔本華的這句話,只有一點是有意義的,那就是:應該有取捨。
具體哪些該取,哪些該舍,只有自己可以做出選擇,叫別人選擇沒有任何意義,這個取捨的價值建立,還是需要親身的閱讀,包括試錯。
-
6 # 貝卡他爹
“書”是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可以說所有的書都會給你某種激勵,也可以說所有的書也會是你迷茫;每個人對待書的觀點不同,我覺得對“書”不要過於認真,在某種角度來說書是作者“消化出來的東西”,即使你暫時需要看,過後就應當“排洩出去”,否則,受傷的是你自己,所有的書都會成為“垃圾”,至於流傳千古的某些“書”,只當現代人的利用而已,“垃圾”有時也可以回收再利用,但是會阻止“新的開拓”…
-
7 # 智慧575
《生命本質的論證》是人生必讀之書,原因是此書是人類的迄今為止對生命本質真理即解開了生命奧秘之謎唯一正確的徹底的通俗易懂的理論和方法實證的論述。
-
8 # 色即是空710
讀經吧,萬古流傳不變的真言。如開悟,讀小學課本也行,和讀經一樣。萬事萬物都有其本源,佛性或說是法性,或說作道或明德。
-
9 # 周圍性神經病
我認為選書就是選作者,可以讀兩類書,一類是可以被稱為哲學家寫的經典作品,比如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另一類是成功人士的文集,比如毛選,這兩類書的作者都是有自己獨立思想的人,他們有獨特、完整的意識結構,他們的眼界開闊,思想深邃,精神世界豐富,內心強大,可以說,讀他們的書就好像與一個智者交心,而且智者是知無不盡的把自己寶貴經驗和智慧財富傾囊相助,這就是看書好處中最重要之一。同時,這類書的作者都可以稱得上大家,是得到社會認可的成功人士。透過他們的作品,你可以瞭解他們的世界,知道他們是如何成功的,我們和他們之間還有哪些差距。他們的人生哲理照亮我們的前進之路,他們的坎坷人生經歷更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動力。從叔本華的書,我們可以瞭解到,他認為人廣義的人格是最本質的也是最寶貴的東西,包括氣質、頭腦、力量、個性等,這些與生俱來的能力是每個人幸福的基礎,這些也是他認為“人是什麼”,要遠比“人有什麼”或者他人眼中的人評價高低重要的多。由此可以看出,叔本華不建議看暢銷書是因為,每人的廣義上的獨特個性是“人是什麼”的重要內容,而暢銷恰恰相反,之所以暢銷只能證明個性的東西比共性的少,看過有共鳴但沒有從中看出作者的獨特個性,收穫就可以預料了。
-
10 # 沙慄
首先要說的是要不過於迷信某些“名人名言”。
要以辯證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也就說,時代在發展,知識也會不斷地更新迭代,因此我們的確要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地從書本當中汲取營養,不斷地更新的提升自己的認知。
單從字面上講“暢銷書”就是銷量最好,最高的圖書了。
要說暢銷書,《聖經》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暢銷的吧,全世界二十多億基督徒人手一冊,還有很多並非教徒,只是把聖經當成文學作品來讀的其他讀者。
就不說《聖經》這類宗教著作,其實象西班牙作家米格爾·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出版至今,被翻譯成超過300種語言,發行超過5億冊。
而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雙城記》也是長銷不衰,在過去的150年裡,累計出版超過了2.5億冊。
象《唐吉訶德》、《雙城記》這樣的作品之所以能夠暢銷,是因為它經典啊。
其次,我個人看來,一本書是否值得讀,不取決於它是否“暢銷”,而是看它對你是否有益。
怎樣來定義“有益”呢?
其實很簡單,在專門論述閱讀規則和讀書方法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裡,提出一個觀點:沒有一本書會好到無懈可擊。
其實這句話更為完整和客觀的表述應該是:
沒有一本書會好到無懈可擊,也有沒有一本會壞到一無是處。
因此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一本書在你讀過後,哪怕你只get到了一個知識點,那這本書也是值得讀的,你也從中受益了。
-
11 # 新甫客
評判一本書好不好,既有大眾的眼光,也有個人的眼光,不一而論,也沒有客觀標準。選書因人而異,自己感興趣的,就是好書。
-
12 # 與彭
首先我們得先結合時代來分析這句話形成的緣由,隨後判斷出它的正確性,最後才能給出最適宜的回答。
1.為什麼叔本華說“所有的暢銷書都不值得讀”?
我是這樣認為的。
我們知道,在當今社會上,商品一旦打上知名品牌的標籤,我們就先入為主地認為該品牌的質量一定好。
因此,很多商品開始了虛假營銷,我們在琳琅滿目的商品面前,不知道哪種商品好,我們更傾向於依靠權威效應(比如專家機構的認證,比如明星使用)、統計資料(已經暢銷XX份)來判斷這些商品的質量。
書籍同樣如此,當一本書打上暢銷的標籤,我們更傾向於讀這些書,我們認為,“這麼多的人買,那這本書肯定值得一看”。
這背後隱藏的卻是一件悲哀的事實——人們沒有主觀判斷的能力,又具有急於求成的心理。
我也同樣如此。在我想看書的時候,我只想快速地買到好書,可我不知道,一本好書,一本適合自己的好書是需要一步步篩選的。
我尤記得上學的時候,在書店買一本書時,我會思考好長時間。
首先在聊天中聽到同學或老師的讀書分享,在聽過他們對這本書簡單的敘述後,我會在便籤上記錄這本書的名字。
等放假後,我就會跑到書店去,首先根據書名找到目標書,然後翻閱試讀,覺得這本書的確有我認為需要學習的地方,我才會忍痛去買。
但畢業後,或者說在網路購買平臺遍佈後,我們買書就兩個簡單動作:首先去推書平臺或寫作平臺找書單,然後一口氣在網上買十幾本書。
可是等我認真翻看這些書時,我卻覺得讀起來很無趣,很多方法論太過於簡單,我讀過就忘,很多道理太過於簡明易懂,我讀過就覺得心裡沒有任何波瀾。
因此,很多暢銷書不值得讀,原因有如下:
網路的覆蓋方便了我們買書的動作,可卻減少了我們試讀的動作;
利益驅使書籍淪為商品,人們不喜歡思考,更傾向於外力判斷。
很多商家放大了人們的這種心理,暢銷書,名不副實。
2.是不是所有的暢銷書不值得讀呢?
當然不是。
有很多暢銷書,並不是如今社會上的虛假宣傳,而是實打實地靠品質、口碑,代代相傳的瑰寶。
因此,值不值得讀,不是看這本書是否為暢銷書,而是看我們自己的判斷。
3.什麼書稱為好書,才值得一讀?
一本你讀得越多、收穫越多的書才稱得上好書。
無論是好書,還是不好的書都值得試讀。
好書讓我們有更多的收穫,不好的書讓我們學會判斷什麼才是好書,閱讀它們所花費的時間都是值得的。
而我們要學會的就是,在認真讀之前就能篩選出好書。
1.網上搜索書單。
2.根據書單在網上分別搜尋,瞭解書籍資訊
在網上,我們可以瀏覽書的目錄,知道這本書講了什麼,屬於哪種類別,問問自己,是不是對這本書有興趣。
3.尋找第三方觀點。
4.網上看電子書。
5.買了實體書後,仔細閱讀。
這時候這本書已經算好書了,值不值得仔細讀,當然由我們自己說。
方法就是,一定要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讀書,要思考,這樣我們才能有判斷。
-
13 # 陌上書香
叔本華說的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這道理不是真理,更不能代表全民意識。
讀書、選書純粹憑一個人的興趣使然。喜歡讀通俗小說的就可以選通俗小說,通俗小說相對而言比較暢銷,但不見得就不是好書。
像張恨水的言情小說《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夜深沉》都是通俗化的小說,當初也很暢銷,很多女人爭相閱讀愛他的作品。
後來,《金粉世家》被改編成電視劇,也很熱,能說他的作品就不值得一看?
你愛看的書,對你具有啟迪意義,給你帶來閱讀快感,能引起你情感共鳴,讓你笑讓你哭讓你憤怒讓你悲傷讓你成長的書都是好書。
瓊瑤的書很暢銷,我們那個年代成長起來,如今40—50歲的女性,幾乎都是讀瓊瑤的書長大的。也沒覺得她書有什麼不好。
她的書讓我們在青春年代裡懂得了什麼叫做生死戀情,什麼叫做戀愛,什麼叫做欲罷不能。
我們自己以為好的書,對自己有幫助的書,能讓我們區分善惡,正確對待美醜,激發我們鬥志,讓我們變得堅韌可愛和美麗的書,都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
14 # 蟈蟈漫步
01 叔本華眼中的好書
叔本華曾說過:
“壞的東西無論如何少讀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無論怎樣多讀也嫌太少。劣書是損害我們精神思想的毒藥。”那麼,叔本華眼中的好書是什麼樣的呢?他是這麼說的:
“我們則應該把始終是相當有限的閱讀時間專門用於閱讀歷史上各個國家和民族所曾有過的偉大著作——寫出這些著作的可是出類拔萃的人,他們所享有的後世名聲就已表明了這一點。”他所說的好書,就是普羅大眾都聽過但沒有讀過的“經典”。
到底應不應該讀經典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這個閱讀任務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並且閱讀“經典”不同於讀休閒讀物,是有一定門檻的,也需要整塊的時間。
02 什麼是值得讀的書林語堂先生曾在《生活的藝術》中說過:
"世上並沒有人人必讀的書,但有必須在某一時間,必須在某一地點,必須在某種環境之中,必須在某一時代方可以讀的書。"首先,值得我們讀的書,應該是為了要解決當下問題的。
舉個例子,你平時的工作是研發工程師,每天面對電腦,很少與人溝通, 有一天,你被晉升為專案主管,這時候,因為平時專注於技術的提升,而對溝通、專案管理這些技能沒有過多關注,為了做好接下來的工作,我們需要做的,當時是,缺什麼補什麼了。
其次,值得我們讀的書,應該是我們感興趣的。
比如,你非常喜歡讀《紅樓夢》,通讀了好幾遍後,想了解其他紅樓夢愛好者是怎麼讀這本書的,這時候,你會看看白先勇、蔣勳、歐麗娟等人對紅樓夢的講解,同時,對這本書也有更深的理解。
第三,值得我們讀的書,可以是陌生領域的經典書籍。
如果你平時讀的比較多的是文學、社科類作品,建議你每月可以在閱讀計劃中新增一本你平時不會去讀、但口碑不錯的書,這樣做的好處,是為了避免我們的視野受限,同時可以拓寬我們閱讀的邊界。
回覆列表
暢銷書應該說不是書。真正該讀的書,不是那些媒體和社會轟轟烈烈推介的書。人們應該花了精力和時間去研讀的書,是那些讀完了能夠給人以提點能夠啟悟能夠警策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