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峰峰說史

    由於康熙晚年的遲疑和不決,卻導致了慘烈的九子奪嫡!

    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康熙十四年,年僅兩歲的二阿哥胤礽被立為太子,歷史上的二阿哥其實是個很有才幹的人,胤礽從小在深宮長大,年幼的時候就已經為皇位做準備了,隨著年紀慢慢的長大,越來越接近那個九五之尊的位置,他開始變得蠻橫霸道起來,最終卻導致了父王和朝臣對他的諸多不滿,很自然的結局,最後就被廢了。

    太子這個位置一下子空了出來,讓很多的皇子和大臣們的心思都活泛起來了,朝廷中一下分成了兩派,大阿哥因為知道自己沒有希望,所以乾脆就和很多的朝臣一起扶持八阿哥,大家都說八阿哥賢明有帝王之才,另一派系支援的是十四阿哥,雙方可以說勢均力敵,十四阿哥手握兵權,繼位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然而皇帝的心思是誰都猜不到的。

    朝臣越是擁戴八阿哥,康熙越是討厭他,更怕十四阿哥發動兵變,所以康熙在他回來述職後,馬上就把他派了出去,這樣一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一直默不作聲的四爺,擁有了天時地利,就這樣康熙變成了先皇的時候,四阿哥順理成章的當上了新一代的帝王。

    對於這件事,史書上多有記載,有人說康熙早就決定讓行事果敢,狠辣決絕的四阿哥繼位,將十四阿哥派出去,就是為了讓雍正順利繼位,更多的人則認為康熙就是為了讓老四繼位,所以才放任八爺黨和十四阿哥一派,互相爭鬥最後弄得兩敗俱傷,四爺登基以後就可以從容應對了。而且還有一點是很值得推敲的,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本身就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如果是四阿哥繼位,即便十四阿哥手握兵權,也絕不會起兵造反,即便他有異心,也是鞭長莫及,也給雍正皇帝留下了足夠的時間來應對,康熙皇帝知道,如果把十四阿哥留在京城,那麼必然會天下大亂,康熙皇帝遣走了自己最喜歡的十四阿哥,既保證了四阿哥能夠順利登基,也保護了最喜歡的皇子的性命,這未嘗不是最好的結局!

  • 2 #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這不是想不想起兵的問題,這是能不能起兵的問題。

    1、雍正甚至康熙都做好了準備應對權力交接過程中的動盪,外有雍正的奴才年羹堯節制川陝,李衛供應西北大營糧草,隆科多任九門提督,掌握京畿兵馬,這層層防線說是保護京城,實際上不就是防著你造反嗎?等你一離開了這些人的職務不就變動了嗎?

    2、天下已定,沒有了政治優勢。可能在康熙的時候很多大臣都支援其他阿哥,但是實際上這些人都是牆頭草,誰有優勢他壓誰,原來八阿哥優勢大,現在雍正登基之後資本一下子變成最雄厚的,所有大臣都一邊倒向雍正,倒向皇權,十四阿哥造反,天下的督撫也不答應。

    3、失去民心。老百姓最不願意看到打仗了,你打仗沒有群眾基礎怎麼行的通,沒有群眾基礎就沒有後援糧草等等...

  • 3 # 精彩影視片段放映機

    傻子才會那樣做,這相當於造反,會眾叛親離的!大清國又不止是他手中的那些兵力!

    康熙死去之後,雍正登基,憑藉隆科多,老十三運祥掌控了京城的大部分兵力,以致於老八集團不敢輕舉妄動,眼睜睜的把皇位讓給老四!隆科多身為九門提督掌管一部分兵權,十三爺則是人緣好,在軍中威望高,早些年帶兵打仗積累下了很多仰慕敬佩他的人,所以憑藉人格魅力征服了步軍衙門的那些當兵之人!

    這才方可保得雍正穩穩的當上黃帝!而老十四聽到康熙死訊的時候,雍正已經成功登頂皇位,京城大局基本穩定!雖然老十四手握重兵,但是名不正,言不順,會招來全華人民的反抗!再加上年羹堯不是省油的燈,在西北有年羹堯,嶽鍾琪等人的掣肘,即使打起仗來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在短時間內將年羹堯和嶽鍾琪拿下,老十四也不是傻子,這種沒理的事情,他是不會去做的!

    所以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的集團勢力最終被雍正一點一點的蠶食,一個個都沒有得到很好下場!成王敗寇,這個道理在帝王之家真的是表現的淋漓盡致,雍正這方面做的真是夠狠!老十四跟他是一個媽一個爹的,不知道為什麼他倆竟然沒有玩到一起去,而老十四能跟老八一起吃喝玩樂,反倒是老十三跟雍正能夠志趣相投,這種事情讓人看起來難以捉摸,整個雍正王朝裡充滿了陰謀詭計,充滿了人心險惡,從帝王之家來看如今的社會,跟他們相比又能差多少呢!表面上唯唯諾諾,有說有笑,暗地裡勾心鬥角,無論職場上還是公務員,都是笑裡藏刀,所以一定要學會一些生活中為人處事的伎倆,否則會吃很大虧的哦!

  • 4 # 伊耆角木

    一、不得人心

    (康熙親授十四阿哥胤禵尚方寶劍,任命為大將軍王)

    這人心包括軍心和民心。軍心方面,胤禵作為大將軍王,雖然手握兵權,但他出兵的目的是平定西北叛軍。這本是奉聖命出征,但如果胤禵起兵造反,他的兵馬瞬間變成叛軍。此時胤禛已經在京城即皇帝位,已成事實,讓這些將士跑去造反勢必軍心大亂,甚至可能造成兵將出逃、反叛,後果不堪設想。

    民心方面,胤禵師出無名,勢必難以獲得百姓支援。胤禵能說的不過是胤禛篡位,但他毫無根據。如果一個並非愛新覺羅氏,或者至少不是康熙兒子的人繼承皇位,你還能說他是篡位,胤禛是根正苗紅的康熙四阿哥,而且是胤禵的同母哥哥,論身份一點不比十四阿哥胤禵差,你有什麼理由說他篡位呢?老百姓希望的是平安無事,你們兄弟相爭誰會支援你?

    二,戰力不濟

    胤禵作為大將軍王,率軍平定西北叛亂,兵馬號稱三十餘萬,實際也就十多萬。這樣一支部隊能成功打回京城並且攻陷皇宮嗎?毫無勝算。胤禵身在青海,從青海到北京要過多少個省,哪個省沒有幾萬駐軍?他那十幾萬人要跟好幾個省幾十萬軍隊對抗,怎麼能贏?這些省的將軍、提督們誰敢不抵擋叛軍?哪個活得不耐煩了幫著胤禵對抗整個朝廷?

    (執掌京城佈防精銳的九門提督隆科多此時已倒向雍正)

    即使真的打敗了這麼多省的部隊,抵達京城還剩多少人?他還要面對的是九門提督隆科多手下的幾萬精銳。再加上京城防衛森嚴,想攻破城池難於登天。而且雍正一聲令下,全國各地的軍隊都會進京勤王,胤禵面對的將有可能是百萬大軍,那懸殊實在太大。

    三、後勤補給

    (時任川陝總督,負責排程大軍糧草的正是雍正親信年羹堯)

    胤禵作為大將軍王,他在打西北平定叛亂,糧草補給都是從全國各地支援的。參見後來年羹堯做了撫遠大將軍,因為要求補給問題,弄得各省怨聲載道。一旦成了叛軍,誰給他供應糧草?而且離他最近的糧草補給就是由川陝總督負責。當時川陝總督是誰?雍正的嫡系年羹堯!只要年羹堯隨手掐斷糧草補給線,胤禵的部隊出不了西北就得餓死!

    所以,綜上三點,十四阿哥胤禵就是心裡再不滿也不可能去做毫無勝算的造反,除非憤怒到失去理智不想活了。

  • 5 # 日小堯茗居

    雍親王胤禛當了皇帝,估計在當時眾人眼裡也是一篇驚訝,八賢王沒坐上皇位不太奇怪,作為大將軍王的十四阿哥胤禵幹嘛去了?陰森森的雍親王胤禛當了皇帝,多數人不解。

    仔細研究並不奇怪,隨著太子胤礽的被廢,大阿哥胤禔相繼落馬,三阿哥胤祉因為對大阿哥胤禔的魘鎮之術知情不報,以為論資排輩應該是他老三胤祉的皇儲,被康熙帝看穿,直接排出皇儲之外。

    剩下的老四阿哥胤禛在外人眼裡就是傻幹,就像萬事不求人一樣,看不出來有什麼野心,不張揚。

    八阿哥胤禩因為第一次廢太子就發起大隊人馬對皇儲發起強有力的攻勢,嚇壞了康熙帝,加上結黨營私及小人手段卑劣,康熙帝直接明示他不夠儲君條件,只能瞎起鬨。

    大將軍王未來的份量

    康熙五十一年第二次廢太子後,康熙帝明詔自此不立太子,眾皇子及朝廷上下陷入了迷茫,究竟誰是未來的皇帝,因為康熙帝已經到了春秋之年,都想弄個擁立之功。

    機會來了,西北軍事吃緊,朝廷的六萬兵馬被叛軍羅卜藏丹曾來個全軍覆沒,朝廷要出兵就要有一個皇子帶兵,高手分析,特別是八阿哥胤禩分析,誰出任大將軍王,誰就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有譜了!

    就在眾皇子虎視眈眈的爭取這個帶兵的位置時候,雍親王胤禛出面保舉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禵即會帶兵,又年輕能幹,只要他出任大將軍王,必是皇儲繼承人無疑,康熙帝同意了!

    康熙與雍親王各自的心思

    康熙帝的心思是:

    一、朝廷西北用兵這一仗必勝,需要懂兵的阿哥去帶,懂兵的阿哥只有十三阿哥胤祥與十四阿哥胤禵,此時的十三阿哥胤祥被圈禁,只有十四阿哥胤禵是最佳人選。

    二、十四阿哥胤禵是一位愛衝動的阿哥,惹是生非少不了他,何況他一直與八阿哥胤禩攪和一起,難免生出事端,調離京畿也許好一點。

    雍親王胤禛的目的:

    一、就是不保舉十四阿哥胤禵,康熙帝也會由他去,不如保舉他作為交換條件,讓年羹堯出任甘肅巡撫,即管他糧草,又能卡住他。

    二、派他去大西北,八爺黨就少了一個對手,關鍵是可以麻痺朝臣及八爺黨,讓他們認為未來的儲君就是十四阿哥胤禵,鬆懈八爺黨。

    雍親王胤禛完美的登基

    鄔思道說的對:西北用兵,看似打的是兵,實際打的是糧草,只要年羹堯卡住糧草,西北那幾十萬大軍就是瞎子,沒錢誰和他走。

    京畿重地,只要用好隆科多,就是把皇帝位置給了別人,量他也坐不住,關鍵時刻“放出十三爺”那就是一個虎狼之師,包你上位。

    所以:即使十四阿哥胤禵有千般無奈,或者就是皇帝位置傳給他,有年羹堯在,他上任得了嗎?

    即使康熙帝駕崩,十四阿哥胤禵回京奔喪都是圖裡深押送回京,造反已經是不可能了!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 6 # 勇戰王聊歷史

    老十四聽說,康熙駕崩時傳位給了四哥胤禛以後,肯定是這麼想的:他先是吃驚,然後憤怒,最後一臉懵逼。

    老十四很吃驚,有兩點原因。

    第一,康熙怎麼就沒撐到他這個大將軍王回京呢?

    第二,我這還沒回家呢,你們怎麼就結束遊戲了?

    老四很憤怒!

    第一,不是說好了,誰當大將軍王,誰就最有機會繼承大統嗎?竟然有人趁我不在家,搶我的皇位!

    第二,怎麼是四哥呢?他這個“鐵面王”,得罪了那麼多大臣,而且,最得力的助手老十三還被軟禁著,怎麼就當了皇帝了?四哥手段厲害啊!

    第三,按照在京勢力和百官民意來說,就算不下詔傳位給他老十四,也應該是老八啊。老八怎麼這麼慫呢?

    老十四也很無奈。

    首先,大位已定,已經昭告天下。雍正成了正式皇帝,老十四手裡又沒有康熙爺傳位給他的詔書。所以,雍正就是正統皇帝。老十四就算想起兵,也沒有正當理由。

    其次,老十四雖然有二十多萬兵馬。可惜,負責糧草的川陝總督年羹堯是四哥雍正的人!年羹堯這孫子,不僅把持糧草輸送,而且,每次送糧草只給兩三天的用量。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這大西北,只能靠內地供應糧草。要是起兵謀反,糧草被切斷。士兵肯定就會兵變,把他綁了送給雍正。

    最後,雍正登基以後,馬上讓人接替老十四大將軍王職位。讓老十四隻身一人,馬上動身回京弔孝了,一天不能耽誤。老十四實在是沒機會準備謀反。

    有雍正聖旨在,那些將領也不會跟他老十四謀逆。畢竟,家人都在內地,要是敢謀反。雍正一個旨意下去,這些將領家人肯定會被誅滅九族!

  • 7 # 宋安之

    雍正王朝的世界之中,不說京城本身的步兵統領衙門,是有兩支決定性的軍隊,一支是京城外的豐臺大營與西山銳健營兩大營。一支是西北大軍。

    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到了白熱化以後,八爺黨開始支援最有希望的老十四,最後形成老十四在西北帶領大軍,老八老九老十在京城內,兩方遙相呼應,的確是當時最大的一股政治力量。

    其實電視劇已經透過老十四與負責押送他的圖裡堔對話來解釋了。

    首先第一道聖旨傳給了川陝總督年羹堯命他兩省戒嚴,其用意很明顯自然是針對老十四了。其次新上任的陝西巡撫是老四胤禛的心腹李衛,陝西巡撫是專門負責西北大軍糧草供應的,李衛將老十四的糧草由按月供應變成按日供應。

    如此一來負責供應西北大軍後勤的川陝總督年羹堯和陝西巡撫李衛切斷了老十四大軍後勤。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草等後勤供應,再厲害的大軍也沒用,就如同老虎沒了爪牙一般。

    所以老十四自然乖乖放下兵權回京奔喪。

    而老四還是不放心,除了圖裡堔還有幾個御前侍衛外,三十里外還尾隨著年羹堯的三千兵馬,防止老十四途中有變。

    這也側面說明年羹堯與李衛手裡也握有一定數量的兵馬,雖然肯定沒有西北大軍那麼多,那也不是不堪一擊的,可以起到一些震懾作用的。

    再說說一個不論現實中還是電視劇中的情況

    很多小夥伴認為老十四擁有那麼多大軍為何不直接造反去搶糧食呢,這其實是一個幼稚問題。

    而且這些大軍都是全國各地調集而來的,為了一致的目標鎮壓邊患殺敵建功立業,可以團結在大將軍王老十四身邊。如果老十四要帶著他們造反估計不用老四派人鎮壓,就有想建功立業的人將老十四拿下的。

    本期分析到此結束!

  • 8 # 燦燦公子

    雍正登基,眾人裡面最不服氣的應該就是八阿哥胤禩,不過他沒有辦法,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軍隊控制權已經牢牢掌握在雍正手中,九門提督隆科多也是遵從康熙遺詔認同雍正為新皇帝。

    胤禩要想反攻,只有依靠西北的大將軍王胤禵,但是經過“送死鷹”一案,恐怕十四阿哥跟八阿哥兩個人的心應該不在一起了。

    心不齊,就難成大事。二

    十四阿哥當時手握十萬鐵騎,是康熙親封的大將軍王,他自認為是皇位繼承人,所以他也不服氣雍正。

    但是作為一個軍事人才,他應該能考慮到立刻起兵至少有三點不行:1.起兵反抗雍正,名不正,則言不順。

    雍正繼位是奉了康熙遺詔的,而且有張廷玉、馬齊等上書房大臣作證的,胤禵想要起兵,沒有一個合適的理由。

    2.年羹堯作為陝甘總督,牢牢控制住十四阿哥大軍的糧草供應。

    這是一個關鍵點,沒有糧草,則寸步難行,西北四省的財政大權都不在十四阿哥手中。3.從西北進逼京城,千里長途跋涉,雍正有充分的時間部署兵力,正好以逸待勞,擊潰來犯之敵,十四阿哥深通兵法,這是兵家大忌。

    十四阿哥如果知道雍正繼位以後,立刻起兵絕對不行,那他等以後呢,雍正如果根基穩固,再來反抗可能會更加難。

    但是當時面臨的情況是,雍正以皇帝的旨意命令十四阿哥來京城弔喪。如果不來,那是抗旨不遵,還要揹負不孝的罪名;如果來,那就是羊入虎口,根本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我想胤禵裝瘋裝病可以拖一陣子時間不來,但是重要的是胤禵有軍權,他沒有提前安排自己的嫡系在西北任職,掌握不了西北四省的政權。我覺得胤禵是否應該先跟年羹堯談判,拉攏不成,把年羹堯殺掉,掌握西北財政大權,然後慢慢發展,雍正剛剛登基,暫時不會對他用兵。

    這樣是否可以擁兵自重,瀟灑的做個西北王呢?

  • 9 # 65833246890

    這個問題沒有什麼可討論的,縱觀清朝幾百年的歷史,誰能找出帶兵將軍譁變的例子?因為有清以來(除清未北洋新軍),皇帝除任命主將以外,軍中將領名義聽命主將,背後有密摺專奏之權的(也就是皇帝的密探)很多很多,而且相互都不清楚誰是與不是,且又暗中監督密報,這一點主將也清楚,大軍的一舉一動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中,這就是帝王的防人之術!

  • 10 # 淮上秋陽

    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是十四阿哥遠在西北,以當時的資訊傳遞條件,對京城裡發生的情況不可能在第一時間掌握。當他得知康熙駕崩、雍正繼位的訊息時,雍正已牢牢控制了局面。

    其實早在康熙末期,清朝京師的三層防衛力量已被老四胤禛控制,首先最外圍的豐臺大營已經在雍正的遙控指揮之下。豐臺大營有2萬多軍隊,這是清朝軍隊中戰鬥力很強的一支機動作戰力量,有的類似於現在的野戰王牌師,主要負責拱衛京師周圍的安全,一旦京師發生突發情況,便立即入城增援。同時,當時的九門提督隆科多在雍正繼位前就已經投入其陣營,成為其心腹。而九門提督可以調動八旗步軍營和巡捕五營的軍隊,八旗步軍營有2萬餘軍隊,巡捕五營有1萬多人。換句話說,隆科多能夠調動3萬多軍隊。在老四胤禛繼位的過程中,隆科多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再加上老四胤禛長期擔任領侍衛內大臣,有權力調動皇宮內的1000多名侍衛。這樣,從內到外,皇宮、京師、郊區三層的部隊都牢牢掌握在老四胤禛手裡,這就造成了包括老十四在內的老八集團一點機會都沒有。

    第二,老十四胤禵雖然擁有20多萬精銳部隊,但是後勤補給卻牢牢卡在老四心腹年羹堯的手裡。如果老十四胤禵發動叛亂,朝廷可以立刻切斷對西征大軍的糧草供應。所以說,雍正皇帝繼位的時候,已經握了一把好牌。無論怎麼出牌都是贏。說的極端一點,即使康熙不把大位傳給老四胤禛,傳給其他任何一個阿哥,胤禛憑藉其手中力量,也可以做到輕鬆翻盤,奪回帝位。正是因為在雍正繼位的過程中,年羹堯和隆科多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因此,雍正繼位後,對這兩個人恩賞有加,不斷重用。不過,遺憾的是在雍正帝位鞏固之後,又對這兩位仁兄上演了一出“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悲劇。

  • 11 # 酒翁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啊,那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問題,好好聊聊老十四為啥在手握兵權的情況下,卻沒有造反?

    按照一般人的思維,在當時如此激烈爭奪皇位的背景下,倘若一個人不僅擁有奪位的基本條件,而且手裡還握有十萬大軍的話,那豈不是基本上就處於不敗之地了?首先自己奪位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畢竟能夠得到這十萬大軍,就證明此人肯定得到了先皇的信任,其次就是擁有了十萬大軍,就等於有軍權。

    但很可惜,此次擁有十萬大軍的胤禵,實際上卻被很多條件制約著。接下來,我們看看究竟是哪些條件制約了他的謀反,或者說是奪位之路。

    1、雖說手握十萬大軍,只可惜卻身處異地。

    到這兒,我們就可以看出,胤禵壓根就不是雍正的對手,先是稀裡糊塗的解除了兵權,然後到京後,連皇宮都沒進,又被稀裡糊塗的安排去守皇陵。

    正面交鋒為零。

    2、除去這一點,還有一點就是,雍正在京,除了以宗人府的名義發出詔令,將胤禵給召回北京奔喪,還做了其他的措施,畢竟京城裡還有“八爺黨”呢,雍正在登基之時,立馬安排人去將幽禁了十年的十三爺胤祥給放了出來,同時要求胤祥立馬到豐臺大營去安排人馬進京守護,同時,也安排隆科多封鎖九門,任何人進出,都需要有雍正自己人的手令,也就是說,康熙駕崩時,前來弔唁的眾阿哥們,進來之後,壓根就沒法離開皇宮,也就沒有能力去通風報信,準備人手了。這一舉措,可謂雙保險,一下子就將“八爺黨”給扣住了。你胤禩再賢王,再籠絡人才,也沒用,你是知道康熙帝駕崩了,可你的訊息送不出去啊。

    3、有人說,那假如胤禵從大西北帶著十萬大軍回京呢?這個在當時來說,有點不現實,兵家一直有個口頭語: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就拿後來年羹堯大軍回京,那提前可是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啊,可是將雍正給頭疼死了。同時,我們再來看看,雖說胤禵在西北前線衝鋒陷陣,但他們的後勤保障則是來自雍正的心腹:年羹堯啊。你胤禵是在前線厲害,一打勝仗,捷報一奏,立馬就能得到獎賞,可你別忘了,你的吃穿住用行,可是來自於我老年的努力啊,而且那時的老年已經倒向雍正了,所以,只要你胤禵拔營回京,我老年第一個就斷了你的糧草,到時候你別說十萬了,就算你有一百萬,也得餓著過來求我賞口飯吃。所以,雍正將年羹堯安排在這個位置上,不得不看出雍正的“良苦用心”啊,將胤禵可謂是掐的死死的。

    所以,從這三點來看,胤禵只是雍正奪嫡中的一個假想敵,其實胤禵壓根沒有半點競爭力,他手中那十萬大軍完全就是唬人的,對於遠在京城的權利鬥爭,起不到半點作用。而且,從平時胤禵在“八爺黨”裡的表現來看,他也沒啥野心,其實,他一直都是擁護胤禩做皇帝的人,說白了就是胤禩粉絲,他能站在胤禩後面,完全是被胤禩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畢竟胤禩當時是被稱為“賢”王,可若真要讓胤禵去爭奪皇位,我覺得他的能力還不夠,甚至連“八爺黨”裡的老九都夠不上。

    綜上所述,胤禵想要造反,完全是後人對他的強加、假想,估計胤禵在墓裡還在嘀咕呢:我什麼時候說我要謀反了?老子我就想當個逍遙皇爺,你們這幫後人,淨整些有的沒的。

  • 12 # 雍親王府

    《雍正王朝》中,初登皇位的雍正可以說是面臨著非常嚴重的“內憂外患”局面。這“內憂”,便是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對於雍正是不服不忿,依舊對皇位有著強烈的覬覦之心;而這“外患”,則是統領西北十多萬大軍的十四阿哥胤禵,他對於雍正、對於京城也是虎視眈眈。

    然而,對於十四阿哥胤禵這個“外患”,雍正似乎沒有耗費多大力氣,僅僅是靠著自己的一份聖旨,以及圖裡琛所率領的一眾侍衛,便將胤禵非常“輕鬆”的帶回了京城,算是就此消除了十四阿哥胤禵對於自己的威脅。

    那麼作為坐鎮西北數年,手中還掌握重兵的十四阿哥胤禵,為何會對雍正如此“順從”,並且還要在明知道最終結局的情況下,依然聽從雍正旨意回到京城,而沒有選擇帶兵殺回北京,與雍正爭奪皇位呢?在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與分析。

    此時的十四阿哥胤禵,可以說是無比的“孤立”。

    一直以來,十四阿哥胤禵都是“八爺黨”的重要成員,並且與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一樣,所有事情都是唯八阿哥胤禩馬首是瞻的。

    然而,這種局面伴隨著康熙將胤禵冊封為“大將軍王”而發生了轉變。

    一方面,十四阿哥胤禵自覺得到了康熙的重用,如果一旦順利平定了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亂,那麼胤禵也將憑藉此功勳,為自己增添厚重的奪位籌碼。再加上胤禵同父同母的親哥哥雍正在這一時期主動向胤禵拋來了橄欖枝,不僅主動舉薦胤禵出任“大將軍王”,更是表示將對胤禵提供全力的支援。這些都使得胤禵自認為有了可以就此脫離“八爺黨”,為爭奪皇位而放手一搏的資本。

    另一方面,胤禵為康熙委以重用也遭到了八阿哥胤禩等人的強烈警覺,儘管胤禵身處“八爺黨”之中,但相比於胤禩、胤禟、胤䄉之間鐵板一塊的關係,胤禵與他們的關係還是相對疏遠的。而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胤禵與胤禩已經從“戰友”變為了“政敵”。

    於是乎,八阿哥胤禩安排鄂倫岱為自己的“臥底”,跟隨在十四阿哥胤禵身邊,而胤禵則是利用“反間計”,成功策反了鄂倫岱,進而在雍正的支援下,順利平定了叛亂。

    可胤褆與胤禩之間的關係,也就此出現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緊跟著就是在康熙壽宴的時候,為了不讓胤禵用帶有“壽”字的隕石討好康熙,進而順勢挑撥康熙與胤禵之間的關係,胤禩等人又將壽禮調包換成了一隻斃鷹,這也直接導致了康熙在壽宴現場直接暈倒,身體每況愈下,已然是命不久矣。這無疑也使得遠在西北、無法及時趕回京城的十四阿哥胤禵,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繼位的可能。

    可以說,正是這次的“斃鷹事件”讓十四阿哥胤禵與八阿哥胤禩徹底的決裂了,兩人的關係也就此達到了冰點,同時,也更是讓胤禵對胤禩產生深深恨意的同時,也就此不再信任,更不敢再度依靠胤禩。

    於是,當胤禵得知雍正登上皇位的訊息的時候,他是非常的無奈而又無助的,在此之前給予他重要幫助的雍正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成為了自己的“敵人”,而原本與他結盟的八阿哥胤禩等人關係已經交惡,同樣是指望不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十四阿哥胤禵起兵造反,也只能是在京城內部沒有任何“內應”的情況下孤軍奮戰,且不說最終的結果如何,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胤禵對抗雍正的勇氣和決心。

    十四阿哥胤禵想要帶兵殺回京城,可謂是困難重重。

    如果說十四阿哥胤禵真的起兵造反,帶兵殺回京城與雍正爭奪皇位,那麼他有獲勝的希望麼?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胤禵真的能鼓動多少人跟隨他,這是一個未知數。

    雖然胤禵貴為“大將軍王”,同時又是西北大軍名義上的統帥,但他更多的還是起到的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作用,具體的戰鬥還是要靠手下這些帶兵打仗的將軍們來執行的,而這也就是為何胤禵要極力“策反”鄂倫岱,將其拉入自己麾下的一個重要原因。並且,胤禵手中的十多萬西北大軍,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西北各省的地方綠營軍隊,與胤禵的關係則更加疏遠了。

    而此時的雍正名分已定,如果胤禵真的要武力對抗雍正,那就是徹頭徹尾的忤逆造反了,這些統兵的將領必然有大部分是不敢冒著如此大的風險與胤禵一起公然對抗朝廷,對抗雍正的。由此可見,胤禵真正能雲集到自己身邊的軍隊,是非常有限的,根本無法獲得足夠的支援。

    其次,年羹堯就是胤禵無法逾越的“鴻溝”。

    按照鄔思道的說法,在西北打仗打得是錢糧,打得是後援補給,因此雍正才會拼了命地將陝甘總督的職位搶奪過來,為的就是要遏制住西北大軍的“命脈”。

    讓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是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私下達成的“政治交易”,雙方處在合作的“蜜月期”的時候,年羹堯也遵照雍正的安排,給予了胤禵巨大的支援。而如今,雙方從“盟友”變為了“對手”,年羹堯也再次聽從雍正的安排,嚴格控制西北大軍的糧草軍需供應,給予了胤禵以極大的牽制力。

    不僅如此,身為陝甘總督的年羹堯手中也是掌握有兵權的,如果胤禵真的敢起兵對抗雍正,那麼年羹堯將成為抵禦胤禵回京的第一道防線。

    這樣一來,年羹堯既斷了胤禵大軍的補給,同時還削弱了其本身的軍事力量,更是對其形成了圍剿之勢,再加上年羹堯本身的帶兵能力,算是給十四阿哥胤禵來了一個“釜底抽薪”,讓胤禵也不得不思量反叛的後果。

    再次,就是從西北到北京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

    從西北到京城,路程有好幾千裡,途中還要經歷各種山川、河流,即便是胤禵能夠繼續足夠的力量對抗雍正,但是他真的帶兵突破層層防衛,殺到北京城下的時候,還能剩下多少軍隊?這些軍隊能對抗的了駐紮在京畿地區的八旗精銳麼?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作為有著良好軍事素養、懂得帶兵打仗的十四阿哥胤禵非常清楚,用起兵造反的方式來對抗雍正終究是一條不歸路,害了自己和跟隨自己的部下不說,還將陷整個國家與危難之中,而他能做的只能是接受眼前的局面,乖乖聽從雍正的旨意,跟隨著圖裡琛回到北京。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其實當雍正已經坐上皇位的那一刻,就已然宣告了“九子奪嫡”的結束,不管是憤憤不平的八阿哥胤禩,還是心有不甘的十四阿哥胤禵,都無法改變這樣的結果,因為他們這個時候再反對,就是再行悖逆之事,不僅不會得到支援,反而給了雍正除掉他們的理由和藉口。所以他們能做的,也就只有接受雍正登基的這一事實了。

    而回到北京的十四阿哥胤禵也隨即被雍正奪下了兵權,並且隨即被髮配到馬蘭峪看守皇陵,算是就此徹底離開了朝堂,之後便再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元璋如何鞏固其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