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初年,日本雖然實現了近代化,國力上揚,但是下層人民生活普遍貧困,貧富差距拉大,權貴財團掌握實權。這就引起了下層軍官的普遍不滿,於是在1936年2月26號清晨,下層皇道派軍官帶領約1500名士兵發動兵變,旨在除掉統制派的核心人物,,在這場兵變中,殺死了當時的內大臣齋藤實,財政大臣高橋是清,教育總監渡邊等人,還差一點把內閣首相岡田給幹掉,不過隨後兵敗,兵變被定性為叛國,大部分參與者都被逮捕判刑。
其實在政變發生前,陸軍當局已預計到發生兵變的可能,他們希望利用這一機會建立新體制,因此頒佈《戒嚴令》。但政界、財界和海軍部不支援政變,民眾也逐漸瞭解事件的真相,事態的發展遂轉向武裝平叛。2月29日,陸軍首腦正式下達鎮壓命令,調遣地方部隊抵達東京。叛軍首腦有二人引咎自殺,其餘均囚禁於代代木監獄。真崎大將等人亦因涉嫌叛亂暫遭監禁。3月4日陸軍部遵照天皇敕令特設特別軍事法庭,在不公開無辯護的情形下,一審判決,村中、磯部等13名低階軍官,以及幕後主持人北一輝等被判處死刑,但被認為背後策劃者真崎大將被判無罪,多方庇護叛軍的香樵、山下奉文等將領未受審判逍遙法外。
上起裕仁天皇,下迄日本平民,幾乎每一個日本人都被“二·二六事變”的暴行所震驚,對國家命運憂心忡忡。日本的輿論工具也不敢向這些跋扈囂張的少壯軍人公然挑戰,各報紙各電臺只對此不幸事件略表遺憾,《朝日新聞》說了幾句公道話,馬上就受到襲擊。從此以後,日本軍部控制了全國輿論。
二二六事件是日本法西斯少壯軍官發動的最後一次軍事政變。以該事件為契機,岡田啟介內閣辭職,軍部以血腥的鎮壓手段加強了他們在政治上的發言權。廣田弘毅組閣後,在陸軍大臣侯選人寺內壽一大將的強硬要求下,同意恢復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皇道派和統制派開始進行了融合最終統一在了一起,軍人遂掌握了隨時可以使內閣倒臺的大權。此後,日本迅速走向軍部法西斯專政的道路。
實際上,不管是皇道派,還是統制派,雖然他們的政治主張略有不同,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他們在實質上都是徹頭徹尾的軍國主義分子。所以,即使226兵變成功,皇道派上臺,其對華侵略的戰略總方針仍然不會改變,充其量七七盧溝橋事變會晚一點爆發,僅此而已!
昭和初年,日本雖然實現了近代化,國力上揚,但是下層人民生活普遍貧困,貧富差距拉大,權貴財團掌握實權。這就引起了下層軍官的普遍不滿,於是在1936年2月26號清晨,下層皇道派軍官帶領約1500名士兵發動兵變,旨在除掉統制派的核心人物,,在這場兵變中,殺死了當時的內大臣齋藤實,財政大臣高橋是清,教育總監渡邊等人,還差一點把內閣首相岡田給幹掉,不過隨後兵敗,兵變被定性為叛國,大部分參與者都被逮捕判刑。
其實在政變發生前,陸軍當局已預計到發生兵變的可能,他們希望利用這一機會建立新體制,因此頒佈《戒嚴令》。但政界、財界和海軍部不支援政變,民眾也逐漸瞭解事件的真相,事態的發展遂轉向武裝平叛。2月29日,陸軍首腦正式下達鎮壓命令,調遣地方部隊抵達東京。叛軍首腦有二人引咎自殺,其餘均囚禁於代代木監獄。真崎大將等人亦因涉嫌叛亂暫遭監禁。3月4日陸軍部遵照天皇敕令特設特別軍事法庭,在不公開無辯護的情形下,一審判決,村中、磯部等13名低階軍官,以及幕後主持人北一輝等被判處死刑,但被認為背後策劃者真崎大將被判無罪,多方庇護叛軍的香樵、山下奉文等將領未受審判逍遙法外。
上起裕仁天皇,下迄日本平民,幾乎每一個日本人都被“二·二六事變”的暴行所震驚,對國家命運憂心忡忡。日本的輿論工具也不敢向這些跋扈囂張的少壯軍人公然挑戰,各報紙各電臺只對此不幸事件略表遺憾,《朝日新聞》說了幾句公道話,馬上就受到襲擊。從此以後,日本軍部控制了全國輿論。
二二六事件是日本法西斯少壯軍官發動的最後一次軍事政變。以該事件為契機,岡田啟介內閣辭職,軍部以血腥的鎮壓手段加強了他們在政治上的發言權。廣田弘毅組閣後,在陸軍大臣侯選人寺內壽一大將的強硬要求下,同意恢復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皇道派和統制派開始進行了融合最終統一在了一起,軍人遂掌握了隨時可以使內閣倒臺的大權。此後,日本迅速走向軍部法西斯專政的道路。
實際上,不管是皇道派,還是統制派,雖然他們的政治主張略有不同,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他們在實質上都是徹頭徹尾的軍國主義分子。所以,即使226兵變成功,皇道派上臺,其對華侵略的戰略總方針仍然不會改變,充其量七七盧溝橋事變會晚一點爆發,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