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鄜延路節度使李

    馬基雅維利說過:“盲目的慈悲是危險的,膚淺的愛足以滅國。”

    上世紀60年代,大量巴勒斯坦難民不斷從巴勒斯坦和約旦(1970年約旦內戰)流入黎巴嫩,然而這些難民聚居區很快就超出了黎巴嫩政府的控制能力,形成混亂不堪的聖戰組織發源地。當時的以色列情報部門這樣評價黎巴嫩境內穆斯林難民區境況,“中央政府(黎巴嫩)懦弱無力,巴勒斯坦人自行其是…某些地方算得上名副其實的‘法塔赫區’。”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當時的巴基斯坦總統齊亞·哈克下令准許阿富汗難民大規模入境,這也是80年代被國際社會廣為稱頌的善舉(就像2015年默克爾准許中東難民無限進入歐盟)。

    然而,十幾年後大量的聖戰組織在該國難民營中滋生,阿富汗難民聚集的巴基斯坦土地也逐漸成為動盪的溫床。今天的巴基斯坦混亂如斯,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80年代的善舉。

    西晉末年,朝臣江統注意到“關中之人百餘萬口…(而)戎狄(已)居半”,“(幷州)五部(匈奴)之眾,戶至數萬,人口之盛,過於西戎”(《徙戎論》),若有“不虞風塵之慮,則…之域可為寒心”,然而當時百年大錯事實已成,難以改變,西晉政府對李特所屬氐人的遷徙僅僅激發了叛亂(李特,氐人領袖,所部被西晉遷徙至巴蜀,後發動叛亂佔據蜀地),而江統上書僅僅不到十年之後,即爆發五胡亂華的災難。

    唐太宗將突厥難民遷入幽冀等地,成為安史之亂的禍根;而唐末朝廷遷移置慶州(今甘肅慶陽)地區、逃避吐蕃壓迫的難民—党項人,播下了日後河西動盪(西夏建國)的種子。

    因此,作為人類,我們不僅僅要追求人性的美好,更要剋制危險的道德衝動,須知,很多真正的災難往往源於一個天真的理想國。

  • 2 # 老美詩書齋

    農夫與蛇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惡,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對惡人千萬不能心慈手軟。

    故事:

    一農冬日逢一蛇,疑其僵,乃拾之入懷,以己之體暖之。蛇大驚,乃蘇,以其本能故,以利齒齧農,竟殺之。農瀕死而悔曰:“吾欲行善,然以學淺故,竟害己命,而遭此惡報哉。”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趕集完回家的農夫在路邊發現了一條蛇,以為它凍僵了,於是就把它放在懷裡。蛇受到了驚嚇,等到完全甦醒了,便本能地咬了農夫,最後殺了農夫。農夫臨死之前後悔地說:“我想要做善事,卻由於見識淺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因此遭到了這種報應啊。”

    寓意:

    這個故事是說,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惡,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對那些惡人即使仁至義盡,他們的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

    在沒有知道別人身份,不知道別人心底是否真誠的情況下,不要隨意輕信別人,壞人不會因為你的熱心而感動。我們應謹慎小心,但不要吝惜給好人的幫助。

    簡短的: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對惡人千萬不能心慈手軟。

    新意:

    善良、勇敢、信任、無私

    善良的人們往往不能被人所理解,這個道理在今天這個社會同樣適用。對於蛇的本性而言。冬季無論是路邊還是洞穴裡面因為溫度的下降它們只能選擇冬眠來暫緩生存的一段時期。農夫卻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蛇才咬了農夫,我們且不先理論這條蛇是有毒還是無毒,可以明確的一點就是。農夫本身也要負一半的責任!這個故事已經使很多人曲解了對於蛇的真正瞭解。其實現在的說法就是,善意不是博愛,需要理解才是王道。假如農夫把蛇放入樹洞裡面的話,我想這個寓言又將有另一層意義了。

  • 3 # 中醫溯源

    這個問題較真,類似扶不扶...你救了他,他訛死你。但是這個故事有不同的是,恐怕那條蛇的報復是本能反應,所以偶然性更小些,從這條線說,我們需要談生物的本能,那就是動物兇猛,人類要小心!你用人類的思考方式去對待動物,容易出危險。所以正常情況應該是把蛇包起來,把嘴堵上,這樣既救了它,又不會有危險。

    另外一個角度看,農夫還是學問不行,簡單處理,沒想後果,所以作者不寫知識分子與蛇,那就說不過去了。

    當然,從進化角度說,不應該救,因為它凍僵是有病或者命運的安排,農夫偏要改變自然,結果受到了懲罰。

    還有無數的展開,留給大家思考吧。

  • 4 # 小小訪客

    農夫與蛇本身是一個寓言故事,在我們小時候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時候,似乎覺得那個農夫很傻,分不清善惡。但所有人看了新白娘子傳奇,都會祝福許仙和白素貞的愛情呢?同樣是人與蛇故事,大家的看法卻截然不同。其實農夫與蛇反應了現實生活中很多社會問題,現實版“農夫與蛇”的事件層出不窮。

    以下從幾個社會上真實的案例來分析農夫與蛇社會問題。

    案例一:有一個女人在路上假扮孕婦,故意裝作頭暈,一個好心的女孩子出於愛心向前攙扶,這個女人卻提出要這個女孩子送她回家,說自己無法走路,當女孩子將這個女人送回家後,女孩因喝了這個女人給的帶有昏迷藥的水,被這個女人的丈夫姦殺。難道這個女孩是傻農夫嗎?她分明是雷鋒。

    案例二:一個老人在路上摔倒,有人過去攙扶,老人及老人的家人反而誣告攙扶者把老人弄摔到的,法院還判定攙扶者賠償醫療費。這是雷鋒還是農夫。

    其實,農夫與蛇反應的是社會問題,一方面是我們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是我們全民素質有待提升。請不要冤枉了農夫,他是被壞人所矇騙,農夫其實是個雷鋒。

  • 5 # 關觀天下

    農夫與蛇是伊索寓言中一則故事,類似於中國的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都是告訴人們要分清善惡,不要對惡人施以仁慈而反受其害的道理。只是中國的東郭先生遇到了一個智慧又善良的農夫而得救,而外國的農夫則被蛇咬死了把教訓留給了自己的兒子。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極度善良的人,善良到不忍心踩死一隻螞蟻,同時你會發現她們往往都不幸福。不忍心拒絕別人而常常委屈自己,不忍心渣男自殘而嫁給渣男丟掉一生幸福,不忍心壞人坐牢而常受欺負,可憐流浪狗而賣掉房子養狗,最後自己眾叛親離衣食無著。而有些壞人做盡壞事卻活的理直氣壯,快活享樂。照常說“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佛家不是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嗎?

    佛家有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看壞人成佛只需要放下屠刀就可以了。而《西遊記》中那個善惡不分的唐三藏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在四個有強大法力的徒弟(包括白龍馬)保護下還是九死一生才到達西天,取得真經才最終成佛。

    這是不是很不公平。

    其實不然,要想成佛不但要有悲天憫人的慈悲胸懷,還得具有分清善惡的法眼,更要擁有懲惡揚善的法力,才有可能普渡眾生。一個手握屠刀殺戮的壞人,一旦幡然悔悟,心甘情願放下屠刀,他就一下具有了以上三種能力,當然有資格立地成佛。

    我們普通人沒有四個神通廣大的徒弟,自己也沒有拿起屠刀的本領,做個善惡不分的好人恐怕只有九死不生了。普通人在生活中能做到“不做惡”都已經難能可貴了,所以說做個好人並不容易。

    “不做惡”首先就得分清善惡,你幫助了壞人就算不受其害別人也會受害,那你就做了惡。

    所以,首先我們要分清善惡,在此基礎上幫助好人遠離壞人就具備了成佛的基本能力。

  • 6 # 純鈞LHGR

    寓言這東西,要分從哪一面去看。事物都有兩面性,最好不聽一面之詞。

    從常見的結論來說,《農夫與蛇》是警語世人,不要姑息怙惡不悛者。現實中也是這樣,有些人是縱容不得的。

    而從版本來看,有的版本中,農夫已經說出是由於自己“見識淺薄”才招來禍事。也可以說它警醒世人,對於不明確的危險,不要存有僥倖心理和掉以輕心。

    但是換一個角度看,蛇所表現出的,僅僅是它的本能反應,並不能因此就判定蛇是“惡”的。它並不像中國的寓言《東郭先生與狼》,因此,禍根還是在農夫身上。寓意可以解釋為,不要用個人的思維去量度世界,過於一廂情願,只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或者,還有一個解釋。

    好好的一條蛇,為什麼會在寒冷的冬天出現於路邊?

    寓意,如果人不按正常的規律行事,就容易捲入到奇葩事件當中。即使你僅僅是做了很正常的事,也不免因此背上惡名。

    如果撿來的蛇是草摩綾女,那是說什麼也會惹上麻煩的。

  • 7 # 春哥蘄艾閣

    《農夫與蛇》故事結局悲慘,究竟是誰的過錯?它給我們哪些啟迪和教育?

    首先蛇沒有過錯,它是被凍僵了。而被溫暖甦醒後咬了農夫也算不上它的過錯,它只是出於本能的反應。

    而農夫也沒有過錯,農夫是憐惜蛇的生命。而被蛇咬也只是他不懼怕蛇咬。

    雖然這只是一個寓言故事,通常人們拿來形容一些善良的人們對世界的認知過於淺薄,救人於苦難結果還受到被救者的傷害。還有助紂為虐卻遭無辜反殺。

    社會上出現類似的事件非常之多。常見的就是有人在小區內對流浪狗的餵養,還有烈性犬的飼養。流浪狗咬傷了其它人也是,還有愛狗人士被狗了或是被自己家的狗咬傷,自家人被自家狗咬傷等問題。你餵養著狗,然而狗瘋起來是它自己都害怕。

    還有一些人也是這樣,在困難的時候你幫助過他,有恩於他但在利益或是權力的問題上就忘記了。翻臉比翻書,情誼全無,還能變本加利的對你進行打擊和傷害。

    作為人,還得是要遵循社會公德和人性道德。對於生物鏈其它生靈生命的珍愛和憐惜還得有一個度。象蛇蠍之類的,虎狼之類動物敬而遠之,對於同性格的人也亦如此。正是:種瓜不得豆,種豆不得瓜。一味愚昧的善良就會造成害人害己。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雖然有人救過犲狼虎豹也玩出了跨界情感,作為和平時代,國境平安人民幸福但依然要理智,理性的對待身邊的人和事物。

  • 8 # 文化旅途青年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農夫和蛇的故事了!當時感覺農夫很傻,既然有善心想救活蛇也不能揣在懷裡用身體去暖它呀,危不危險倒不提,多噁心呀,應該放在火爐旁,這樣蛇也可以醒來的!當然,這種想法僅僅是孩童時的想法!現在倒感覺雖然是寓言裡的故事,但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或許就發生過農夫和蛇真實版的事也未可知。顯然,這個預言故事的引申含義卻很有現實教育意義,提醒人們不要幫助那些蛇蠍心腸,忘恩負義的人。但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難了。畢竟人心是肉長的,總會有一顆善良的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但是人心又是多樣的,善良的有,黑暗的心也很多。當善良的心遇見黑暗的心就會上演”農夫與蛇”,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不勝列舉。

    人應該有一顆善良的心,應該發揚樂於助人這種傳統美德,但是要因人而異,對那些不懷好意,心懷鬼胎的人要避而遠之。也許有會說,不好判斷人心好壞,但是日久見人心是判斷人心最好的“工具”。

    放眼望去,天下間還是好人多,惡人少。做善事要建立在自我保護的前提下,不然會追悔莫及。社會上那種”扶老”反被訛詐的事件畢竟是少數,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正義的力量會讓不正之風無處遁行。但願”農夫與蛇”僅僅存在書本里,還社會一個清淨和光明!

  • 9 # 無偽雜談

    我認為都沒有錯。

    農夫本性善良,助人為樂,菩薩心腸只因救了一條蛇而丟掉了性命。有人會說他傻,壞人為什麼要救?不,這不是傻,這是保持本性的體現,農夫這是真情流露,不虛偽的表現,不能說他傻,也不能說他錯。

    蛇知恩不圖報,反咬農夫一口,初看蛇是恩仇報,不知好歹,蛇應該被千夫所指,其實蛇也沒錯,故事中有這麼一段,農夫問蛇為什麼要咬他,蛇說:別忘了我是蛇。是啊它是蛇,是冷血動物,在故事中它代表的是惡。所以對於蛇來說它反咬農夫一口,是本色出演,它盡職盡責地完成了惡所應該做的事,自古善惡不兩立,猶如水火不容。所以蛇也沒有錯。

    這個故事其實是善與惡的較量,看似惡贏了,其實它沒贏,雖然它把農夫咬死了,但是它讓人明白了道理,看清了蛇的真面目,對蛇產生了痛恨,所以蛇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這個故事教育我們,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買單,你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獲得什麼樣的果,當我們決定某件事要如何做時,我們就得做好面對這樣做所帶來的後果的心裡準備,不管結果是好是壞,我們都得坦然面對。如果事後抱怨,後悔那是於事無補的。

    就像農夫的菩薩心腸,註定了他不管有無生命危險,他都會這麼做,也就不可避免的會遇到恩將仇報的事情。對於蛇來說它要恩將仇報,就要做好被善勢力所代表的正義一方所唾棄,指責的心裡準備。

  • 10 # 十月送暖

    善良需要底線,愛心亦不容欺。蛇、狼、妖怪等輩是吃人害人的,我們的善良和愛心是不向他們開放的,這就是善良和愛心的底線。我們如果沒有斬妖除魔的本事,最低限度的敬而遠之則是必須,幫他們就是殘害我們自己和整個社會。他們不管以何種方式出現,裝的多可憐,都改變不了他們吃人、害人、危害社會的本質,我們的同情心亦要收起。

    行善需要辨別,助人亦要能力。扶危濟困,幫助他人,行善積德是社會的正能量,也是自我追求精神完美的動力。但問題是有些不道德的蛇、狼、妖怪之徒利用人們的善良為非作歹,以種種偽裝薄的同情,殘害他人。這在《西遊記》裡做了很好的註解,唐長老善心氾濫,金角大王變受傷的道士,紅孩兒變被搶劫的孩童,老鼠精便被捆綁的少婦,目的都是捉唐僧,吃唐僧。如不是徒弟們搭救,早讓妖怪吃光光了,一次次的被騙,一次次的上當,唐僧也很委屈,我做好事還錯了, 他們臉上又沒寫妖魔鬼怪、好人壞人。這就需要善良的人們有一雙慧眼,看個明明白白,不斷提升自己的鑑別能力,分清善惡好壞,助該助之人,幫該幫之事。

    為惡需要嚴懲,好人亦要褒獎。《農夫與蛇》是一個悲劇,但東郭先生就幸運的多,起碼無生命之憂,狼也被農夫打死,唐僧最為圓滿,害唐僧的妖怪都受到了嚴懲,或打死,或勞教,或收編,唐僧也得到了最好的褒獎,取得真經,最終成佛,可謂善良開花。只有這樣,好人才會越來越多,壞人才無容身之地。

    當然《農夫與蛇》亦是現實社會中路人甲摔倒了扶不扶,路人乙乞討幫不幫,路人丙生命垂危救不救,路人丁被打劫管不管的心靈拷問。

  • 11 # 淚酒詩

    覺得都沒錯,人有人的本性,蛇有蛇的本性。

    農夫是善良的,蛇是殘忍的

    農夫與蛇的故事告訴我們,遠離小人,阿彌陀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柯南道爾筆下的莫里亞蒂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