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祿福子

    拔毛癖(trichotillomania)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的新標準中“軀體相關的重複行為障礙”(body-focused repetitive behaviour disorders)的一種心理疾病,歸屬於“強迫或相關障礙”。

    軀體相關的重複行為障礙除了撥毛癖外,還包括搔抓障礙(excoriation disorder)

    拔毛癖的臨床症狀是反覆習慣性地拔除自己的毛髮,包括頭髮、眉毛、體毛等,但多為拔除頭髮,以致剩下的頭髮變得稀稀疏疏。在拔除毛髮時有時還會有儀式動作,例如在拔毛髮前必須先疏理毛髮,必須先拔長的毛髮,再拔短的毛髮等;或拔除毛髮時有特殊要求,例如毛髮必須完整地連根拔出等;或對拔除的毛髮作特殊處理,例如必須聞聞或咬咬拔出的毛髮,用手把毛髮搓捻成團吞下等。

    拔毛癖除了拔除自己的毛髮,反覆拔除寵物的毛髮或玩具動物的毛絨也不少見。

    本人雖然有減少和停止拔除毛髮的意願,並重復性地試圖控制,但常常因很難剋制而失敗。

    搔抓障礙的臨床症狀則是反覆習慣性地用手指搔抓或摳剝手、手臂、臉部的面板,有時也會使用鑷子、針、剪刀 ,採摘、挑起、剪去面板上的不順眼處,這些部位的面板多有些許瑕疵,例如微小肉刺、 起皮、疤痕等,但也可為正常面板。由於反覆地搔抓或摳剝面板,因而常會損傷面板。

    本人雖然也有減少和停止搔抓或摳剝面板的意願,並重復性地試圖控制,但同樣常常因很難剋制而失敗。

  • 2 # 悟淨A

    拔毛癖是精神心理疾病之一,可能是精神緊張焦慮等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所致。其特徵是衝動性的拔毛導致毛髮丟失,這不是對妄想或幻覺的反應。拔毛之前通常有緊張感增加,拔完之後有如釋重負感或滿足感。在世界衛生組織編寫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中,將本病歸類於精神行為障礙之習慣與衝動控制障礙部分。

    基本認識

    拔毛癖是精神心理疾病之一,可能是精神緊張焦慮等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所致。在世界衛生組織編寫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中,將本病歸類於精神行為障礙之習慣與衝動控制障礙部分。

    特徵是衝動性的拔毛導致毛髮丟失,這不是對妄想或幻覺的反應。拔毛之前通常有緊張感增加,拔完之後有如釋重負感或滿足感。

    病因機理

    心理因素

    本病病因不明,有人認為與情緒焦慮、憂鬱有關,也有人認為與心理不良因素有關,特別是與母子關係處理不當有關。一般拔毛癖患者發病前多有導致情緒不穩的誘因,如需要與父母分離,或因學習壓力過大,受到老師批評、遭到父母打罵,或父母性格不穩,管教過分嚴厲,缺少親情愛護等。

    好奇模仿

    產生這一行為多因愛美或模仿或好奇心驅使。有的兒童怕自己兩前臂毛髮叢生,成為毛手而撥毛。學習緊張的兒童,每當遇到難以解答的問題時,常會抓頭苦思冥想,漸漸形成每做題就抓頭,以至把頭髮拔下的習慣。

    基因形成

    在一項研究中,被懷疑會引起拔毛癖的基因注射到實驗用小鼠體內後,小鼠就開始做出拔除自己和籠內其他小鼠毛髮的強迫行為。這顯示拔毛癖可能是基因造成的,並且會代代相傳。

    拔毛癖是患者自覺或不自覺地將頭髮、眉毛、鬍鬚、腋毛或陰毛拔去,屬於精神心理疾病,為強迫症的一種。男女均可發病,女性比例較高,多見於青少年兒童一般為4-—10 歲的兒童弱智兒童中尤為多見。成人患者約佔10%。

    拔毛方式

    病人用手指拔掉自己生長正常的頭髮,也有把頭髮纏繞手指,然後擰掉者。偶見有經常拔眉毛者。成人患者也見到拔自己的鬍鬚、腋毛或陰毛。被拔掉的毛髮可以重新長出。由於這種拔毛行為已經形成一種不良嗜好,因此長出後再被拔掉,頭髮被成片拔掉後,形成一片片的禿髮斑,很像斑禿。和斑禿的區別是不像斑禿那樣邊緣非常清楚,禿髮斑上往往仍有多少不等未被拔掉的頭髮。禿髮斑周圍的頭髮很牢固,而斑禿周圍的頭髮往往輕輕一扯就很容易脫落。這種拔髮後造成的禿髮斑往往只是一片,常在前頭部偏左側。也有的患者是用剪刀將毛髮成片地剪斷,稱為斷毛癖。

    拔毛癖

    遺傳學

    在一項研究中,被懷疑會引起拔毛癖的基因注射到實驗用小鼠體內後,小鼠就開始做出拔除自己和籠內其他小鼠毛髮的強迫行為。 這顯示拔毛癖可能是基因造成的,並且會代代相傳。

    特徵

    拔毛癖

    拔毛癖患者的生活相當正常;然而,他們頭上的睫毛、頭髮或眉毛等區域可能會有光禿的區塊。在心理上,拔毛癖也有可能造成低自尊, 通常是因為患者的外貌和旁人負面的關注,造成同儕的躲避和患者本身對社交的恐懼。有的患者會戴帽子、戴假髮、畫眉毛或者為頭髮做造型,以避免負面的關注。壓力似乎是拔毛癖的一項重要成因。有些患者在壓力低的環境裡不會表現出任何症狀(也就是拔毛行為)。離開壓力低的環境之後,症狀又會復發。

    很多精神科醫師將拔毛癖歸類為習慣行為,與咬甲癖(onychophagia)或強迫性面板搔抓症(dermatillomania)同類。這些疾病兼具精神疾病與和身體疾病的特徵:精神疾病方面,它們像是強迫症,因為看見或感覺到某個身體部位會引起焦慮;身體疾病方面,則像制式行為疾患(stereotypic movement disorder),因為患者會不停做出重複的動作,而不會感到困擾,或者他們對這些動作並不完全自覺。有人懷疑將拔毛癖與縱火狂、問題賭博、竊盜癖同歸類於衝動控制疾患的分類方式並不恰當,需要修訂。有一項研究顯示拔毛癖患者的小腦體積較小。 拔毛癖患者也比一般人更容易有焦慮、沮喪、強迫症的問題 。

    拔毛癖患者可能會咀嚼或吃掉自己拔下來的頭髮,稱為食毛癖(trichophagia)。在極端情況下,這種行為會導致毛石腸梗阻綜合症(Rapunzel syndrome,名稱取自格林童話中的長髮姑娘,因停滯在消化道中的毛球會從胃部延伸至小腸甚至大腸而得名),甚而致死。 因為表明病情的患者比例很低,有些患者會覺得自己是唯一有這種問題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漏電保護器為什麼不能直接啟動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