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詠斐

    “當家打破甕,片片都有用”好像是晉西北、陝北、內蒙古西部地區的俗語。甕就是瓷制的水缸,也可以用來盛米麵等。

    我的家鄉是鄂爾多斯的,這句俗語我們這裡常說,這句話完整的應該這樣說:當家打破甕,片片都有用,底座可做豬食盆,上面不破的可以做煙囪,破了可以當碗用。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批評家長制,引申意義是指當家的、當權的,無論說什麼做什麼都是正確的,,就是做錯了事也都是有理由的,只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反而普通百姓就是做的對,當家的也會給你挑毛病,無意中做錯的事,當家的更會橫加指責。

    我的理解這句話含有貶義。

  • 2 # 陳末ol

    俗語“當家打破甕,片片都有用”的原意是當家做主的人就算把甕打破了,那甕的碎片都是有用的,形容父母對子女的絕對權威,不容懷疑。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權者的霸蠻,不講理。

    以每個人的小家來說,很多事情父母可以做,孩子就不能做。比如父母做飯把碗打碎了,就會說哎呀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那孩子若是把碗打碎了,免不了一頓罵,就沒有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回事了。

    放到國際上說,目前世界上美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對別國蠻橫指責。比如最近美國要求世界衛生組織到中國檢查所謂的“病毒源地”,對中國要求美國開放自家病毒實驗室的查驗要求卻一直推脫。這也是“當家打破甕,片片都有用”的蠻橫表現。

    在中國的古代,有句話叫做“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故事,把特權階級的嘴臉描繪的惟妙惟肖。

    這故事說的是宋代常州有個州官名叫周登,要別人避諱與他同音的字。在一年上元節放花燈官方出告示的時候,因為“燈”與“登”音相似,為了避諱,告示改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於是被百姓譏笑“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3 # 天寬地厚

    婆婆是一家之主,什麼都是她說了算,她把家裡用的瓦盆給打爛了,但小媳婦都不敢吱聲,霸道婆婆說沒關係,把碎片拾起還可當碗用,還可以當勺用。如果當官的說漏了嘴,辦錯了一件事,出了差錯,那都是情有可原的,都是對的,都是正確的,如果說錯只能怪小秘書沒把事辦好。

  • 4 # 顧隴桃園廣

    這句話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說:家裡打破個罈子,不要扔了,每一塊碎片都是有用的。說的也是,碎片可以鋪路、可以墊什麼東西、也可以作其它用。我的老家有一種罈子上面有凹凸的一條條線,如果打碎了就可以用來磨山芋。俗話說:持家如針尖挑土,要勤儉節約。此話的意思,本意在此。農村習俗,不要隨便扔東西,那樣會破財的。要聚財,可以變廢為寶。

  • 5 # 孫北旺

    俗語⺀當家打破甕,片片都有用″怎麼理解?

    這個俗語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透過參閱幾個人的回答,詠斐的回答很有哲理性,首句就不以當家打破甕而言,可以直接用代詞而言了。說含有權威指令有道理。具體下一句包括面比較廣泛。

    它可以說有勤儉持家之含義,東西壞掉可以廢物利用,所損的東西那裡能用繼續利用。再就是詠斐所言,家長壞了傢俱,咱說咱有理,其他人是不能干涉的。

    最好的辦法還是不損壞傢俱,每個人都要為家庭著想。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家和萬事興嗎。再提倡勤儉才能持家,家在富若不注意節儉,最後也得垮臺。如今的家庭不象過去家長制,一個家庭只有家長說了算。不管對與否,就得按家長意見辦。現在暢說欲言,誰的辦法好就照誰的辦。這才是強家助興的好辦法。

  • 6 # 大高塘

    勤儉節約在過去是美德,現在也同樣適用,將來仍不會落伍,因為從古至今永遠不會少窮人。富人隨便一餐飯所花的開銷都夠窮人一月甚至是一年的口糧,又怎能理解窮人捨不得扔一片碎破甕,這其中蘊藏的辛酸與無奈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偏心大兒子,全家靠二兒子夫妻養活,該怎麼提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