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湯姆2191973

    我認為,寶玉黛玉同改《芙蓉誄》,是伏黛玉命不久矣!

    事出《紅樓夢》第七十八回,晴雯慘死,寶玉從小丫頭口中套得,晴雯說她自己不是死,是到天上去做芙蓉花神去了。寶玉便做了一篇《芙蓉女兒誄》,以悼念晴雯。

    寶玉剛剛祭完晴雯,小丫鬟看到一個人影從芙蓉花中走出來,嚇得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來顯魂了!”——其實卻是林黛玉來了。看到這裡,難道沒有不詳之感嗎?!

    晴雯做了芙蓉花神,本是寶玉的小丫鬟杜撰的。此時寶玉大概忘了,在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黛玉掣籤抽的正是芙蓉花。所以,《芙蓉誄》雖說是祭晴雯,又何嘗不是祭黛玉!

    聽了寶玉的祭文,黛玉開始評論,“聽到什麼‘紅綃帳裡,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女兒薄命’……,何不說‘茜紗窗下,公子多情’呢?”寶黛二人就此開始討論。寶玉說:“我越性將‘公子’、‘女兒’改去,竟算是你誄她的倒妙。……莫若改作‘茜紗窗下,小姐多情;黃土壟中,丫鬟薄命。’……”,又再次改作“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

    倆人越改越變味兒了。果然,黛玉聽了寶玉的最後一改,“忡然變色,心中有無限的狐疑亂擬”。此時黛玉明顯感覺到,“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怎麼聽著像是寶玉在悼念黛玉自己呢?

    這一改,想必黛玉此時心灰意冷,回去又要傷心落淚半宿了。

    黛玉,晴雯,晴雯,黛玉……。晴為黛影,此話不虛。

  • 2 # 一片紅與紅樓夢

    《芙蓉女兒誄》是中國古典巔峰之作品小說【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老學士閒徵姽嬗詞,痴公子杜撰芙蓉誄″中賈寶玉在祭奠自己最心愛的丫鬟晴雯時而寫的長篇祭文。

    《芙蓉女兒誄》是賈寶玉一人揮淚而作,林黛玉沒有參予寫作。

    寶玉撰寫的這篇《芙蓉女兒誄》祭文,以自己心中熾熱的對晴雯的感情,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力,生動又富有形象的比喻,讚揚歌頌了大觀園中最頗具敢於反抗封建社會的種種不合理的丫鬟——晴雯。

    這個"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的女奴僕的慘死,是作者曹雪芹對整個封建社會的貴族階級的有力抨擊和控訴,同時,也是對那些封建衛道士的辛辣揭露和鞭笞。《芙蓉女兒誄》祭文中將這個以當時統治天下的乾隆之流比喻為惡鳥、毒蟲、臭草,從中表達出了曹雪芹對這個封建社會強烈的憎惡心情。

    這篇祭文還表現了賈寶玉蔑視封建社會的尊卑的民主主義思想和對脫離封建道德規範的渴求。從這篇祭文中可以看出,賈寶玉這個具有叛逆反抗思想的萌芽也在進一步的發展與前進。

    這篇祭文中還運用了《楚辭》中的許多揭露古代封建社會里的昏君、奸臣的詞語,引用了賈誼、嵇康等在政治鬥爭中慘遭禍害的典故。

    《芙蓉女兒誄》祭文,在思想上表達了作者曹雪芹對當時昏暗、腐敗、吃人的社會政治的憤慨,表明了作者對封建社會的政治傾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你是看重它外觀,還是在乎它的效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