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那片蔚蘭海
-
2 # 使用者振華
這話一點都不假。這世界本來就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境,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漠不關心,而是根本就顧不上別人。並不存在一個完全能夠理解你的人,與其煎熬著不被理解的苦楚,倒不如試著獨自抹乾眼淚,把所有的委屈和不堪都嚥下去,學著自我消化,這樣你才會成長,變得更加強大!
-
3 # 小婷6204
如果你有相同或類似的經歷,你就會感同身受。還有就是當你做了母親(父親)後,凡是跟孩子有關的,總能激起共鳴,感同身受。
在我孩子上幼兒園時,有一天早上我送他上學,才走到幼兒園門口,孩子同班同學的媽媽和姐姐哭哭涕涕地出來告訴我她的孩子不見了。原來她帶著孩子在幼兒園外面的早餐店吃早點,她中途去了一趟衛生間,出來就不見孩子了。她以為孩子自己進幼兒園了,結果到班上問老師,老師說沒來,這下把她嚇到了,趕忙給孩子姐姐打電話(姐姐二十歲了),一家人把幼兒園找了個遍也沒找到。我和其他家長幫著分頭找,有的去長途汽車站、有的去附近遊樂場,我還給開出租車的朋友打電話叫他在出租車的電臺裡發尋人啟事。當時真的是非常著急,都不敢想孩子如果丟了會怎麼辦。當孩子找到後,班上所有家長高興壞了,都長舒了一口氣。
-
4 # 令日頭鐵
感同身受,感同…在你足夠多的瞭解一個人的人生經歷和內心真實想法的時候,加上你豐富的想象力和足夠多的經歷,或者你有過類似經歷,可能感同。
身受…怎麼身受!!互換靈魂?交換身體?
-
5 # 有評
感同身受只是一個比方,不可能真的存在。我覺得不可能。但是人的感覺存在巨大的差異,也有可能出現比感同身受更誇張的結果。比如,關羽刮骨療毒是談笑風生的,而身邊伺候的人就可能嚇得渾身發抖,揪心的無法直視。這雖然是虛構的事,可是想想現實中這樣的還是很多的。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感同身受的事雖然實際上不可能發生,可是這種感覺是絕對存在的。否則人和人就不是一種動物了。
-
6 # 王心潔
當然!認知不同、感性不同、價值取捨不同、更尤其是所發生的周圍環境境遇等等都不同。不可能完全感同身受,多大程度理解罷了。
-
7 # 寂靜默然
以我的看法,真的沒有感同身受,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經歷的成長過程也都不一樣,並且每個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總感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別人看待事情,都只看表面有很多的人看事情都是隻看表面,比如說一個人離婚了,那圍觀群眾都會議論紛紛,都會說這個女人怎麼樣怎麼樣,那個男的又如何如何?說實話,夫妻之間的事情,誰對誰錯,真的很難是確定,這中間發生的是是非非,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有可能導致他們以離婚收場,一切的內情,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沒有彼此生活過,怎麼能知道我的感受。我經歷的痛苦。
再比如大家看很多明星站在舞臺上如何的風光,又如何的日進金斗,卻不知在背後他們所付出的,是我們普通人的多少倍。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工作的路上,一天睡眠時間少的可憐,還要承受很多網路暴力,動不動就會被罵,就會被人肉,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
大家通常都只在乎自己所在意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都只是當個看客而己,素質高一點的,可能會鼓勵一下,不以為然的,也就不會評價,那種喜歡是非的,就會無緣無故的去罵別人。罵的還不是一般的難聽,素質有待提高。
大千世界,什麼樣的人都有,大家也不必在意,又不是自己的親人,看看便罷了。不要無端地去責罵他人,大家都是爹孃養的,換位思考一下,是不是需要約束一下自己不文明的行為。
-
8 # 復青苔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真正的理解“感同身受”的意思,在百度上搜了一下,是指“雖然沒有親身經歷,但感受就像親身經歷過一樣。”,看著這樣的解釋,突然覺得哪裡不對勁。以前我與某人發生矛盾,總是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理解別人的想法,自然的矛盾就減輕了。可細細的想想,你真的理解別人嗎?你沒經歷過傷痛,又怎知那傷口流血的那種哭泣?你沒經歷過失戀,又怎能感受到那錐心的刺痛?你沒經歷過貧窮,又怎知一個漢堡的誘惑力?在你沒有真正的經歷過,就永遠不要說“感同身受”這個詞,因為你感受不了他所謂的處境,更理解不了他當時心境,更無法說“身受”了。
-
9 # 揚帆信風
葬禮上,有人痛苦欲涕,有人感慨不已,有人不屑一顧,有人胡編亂造,有人談笑風生……
婚禮上,有人喜極而泣,有人樂不思蜀,有人擔憂不止,有人嫉妒不已,有人冷眼旁觀……
病床前,有人憂愁哀傷,有人恐懼害怕,有人冷情冷血,有人虛與委蛇,有人心生咒罵……
感同身受?
世間哪有什麼感同身受,何其可笑?
有的只是你以為的感同身受罷了,何其可悲?
永遠不要將自己的情緒寄託於別人的感同身受,妄圖讓他人替自己撫平心中的傷痕。
因為他人不曾經歷,甚至連最基本的瞭解與明白都談不上,更別說身臨其境地感受,並給予你想要的反饋。
你想要的感同身受,不過是你的一廂情願罷了。
你以為別人能懂,能體諒,其實不過是別人平淡無奇的表情與例行公事般的話語罷了。
這是一個不幸的女人,她的一生過得極其艱辛,坎坷。
早年嫁了個比自己小十幾歲的丈夫,一家人靠著打柴為生,日子過得清貧倒也知足。
可是丈夫不久後便去世了,為了逃避被婆婆賣掉的命運,她獨自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做傭人。
憑藉著自己的勤勞能幹,她很快便得到主人的歡心。
不料,婆家找上門來,強行將她擄走,賣到了深山老林。
新丈夫忠厚善良,卻為湊錢還債累病而死。
不久後,唯一的兒子也被狼吃掉。
心如死灰的她,又重新回到了做傭人的主家,繼續著她的老本行。
她有著自己的勤勞能幹,樸實執著,本來也可以過得很好。
不過此時,她卻發現了一條捷徑,她可以用她的悲慘遭遇,換取到別人的同情與安慰。
於是,她學會了賣弄自己的悲傷,來換取別人的憐憫。
她見人就講述兒子的死與自己的不幸。
起初鄉鄰們還覺得新奇,都特意來聽她講,甚至還會陪上幾滴眼淚。
後來,她便被鄉鄰們所厭棄,人們遠遠地看見她,便早早地躲開了。
當她一次次喋喋不休地講她的悲慘經歷時,連“最慈悲的唸佛的老太太們,眼裡也再不見有一點淚的痕跡”了。
話說一遍,便是新聞;說兩遍三遍,也可當個故事;七八遍,就是個笑話;十遍百遍,那就真的沒有人願意聽了。
這個不幸的女人便是魯訊短篇小說《祝福》中的祥林嫂。
故事雖是虛構的,可她卻是我們身邊許多人的縮影。
世間哪有什麼感同身受?賣慘換不來他人憐憫,有的只是自己對悲慘經歷的沉淪。
沉溺於悲傷中,便永遠走不出悲傷,所以也註定會持續悲傷下去。
世間哪有什麼感同身受?沒有人願意聽悲傷的故事,人性都是驅利避害的。
沒有人會願意承受別人的悲傷,讓自己被他人悲傷所淹沒。
世間哪有什麼感同身受?不管前路再難,還得自己學會堅強。
咬著牙,含著淚,邁開腿,路才能越走越順,人才能越走越輕鬆。
世間哪有什麼感同身受?學會獨立比什麼都重要。
自己的路還得自己走,自己的眼淚還得自己咽,自己的傷還得自己舔。
-
10 # 不喜灰
世界上根本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
所有的感同身受都是安慰別人的。
試想下,我被刀子砍了一刀,我流血了,我很痛。我媽媽很愛我,她心疼心碎,痛苦流淚。但是,她真的能感覺到我的痛嗎?
那種皮肉之苦,即使是當事人自己,也只能在當時痛的時候,深切地感受到。等傷疤好了,也會忘記疼。何況別人?
其他的感覺就更不能了,我深愛一個人,因為失去他而生不如死,別人安慰幾句,但他絕對會覺得我太過了,甚至會不屑一顧。
我的夢想,一直實現不了,心中難免壓抑、痛苦、迷茫,別人能理解我的心情嗎?
世界上所有快樂和痛苦,所有的愛恨情仇,都只能自己一個人承受,別人無法替代你的感覺,也沒有感同身受一說。
你們覺得呢?一起聊聊各自的看法?
-
11 # 笑傲老書生
感同身受?世間少有。若是換做“感近深受”還差不多。首先,無論快樂還是痛苦,都很難感同身受。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際遇,不同的人,即便是同樣的遭遇,也很難做到感同身受。其次,同樣的環境,同樣的際遇,同樣的成長曆程,同樣的遭遇,幾乎不存在。即便是有,感受必定也會千差萬別。再次,即便是“感近身受”,也要看是什麼人。大抵只有最親最近的人才會與你“感近身受”。多數表示與你“感同身受”的人,或者是為了安慰你,或者就是在貓哭耗子。不用太當真。最後,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工作中不要過度使用詞語。濫用詞語會讓人覺得你太過輕浮。
比如:做到極致、精細化、超讚、一級棒、豪宅、放不下、捨不得……等等等等。
幾乎做不到感同身受,不要奢望。假如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恰好真的接近於感同身受,也只是“感近身受”罷了。還是那句話,別太當真。
-
12 # 失敗者聚樂部
是啊,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成長曆程,哪裡會有那麼多的感同身受。不同的遭遇和成長環境不僅會改變我們的性格,更會影響我們的價值觀。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看來,會有截然不同的態度。不同心境造就了心裡上的不理解與隔閡,即便別人用貌似同情的語言安慰自己,我們也會覺得不是那麼真切。
這個世界上要說真有什麼感同身受的話,那一定是同病相憐。一樣的遭遇,一樣的折磨,才能讓人與人之間達到靈與肉的共鳴。那樣的感同身受才會被大家所理解和接受。除此之外,所謂的感同身受大抵都是安慰的話吧。安慰就是在乎,就是關心,我們感激之餘就不要在強求什麼感同身受了。
-
13 # 一隻不正常的猴兒
當然有啊,不然怎麼會有殺雞儆猴、兔死狐悲這樣的事情。當然,感同身受是指正向方面的同感,和與有榮焉同義詞,比如和自己關係親近的人受到讚賞,自己感覺就像自己也被讚賞了一樣。
回覆列表
感同身受最新解釋:根據最新版《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親身受到對方的恩惠一樣(多用來代替別人表示感謝),現多指雖未親身經歷,但感受就同親身經歷一樣。
我認為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每個人的經歷、認知、觀念不同,造成對同一事物有不同見解,如下圖,有人看到的是老太太,也有人看到的是少女。因為正面看是老太太,倒著看是少女。
二、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在看這個圖,是美女還是老太太?三、每個人的立場不同,誰能真正站在你的立場替你考慮,沒有感同身受。同樣是牧場裡,主人要抓動物,動物邊跑邊叫,羊就嘲笑豬:“叫得那麼聲嘶力竭”。豬說:“主人抓你是為了剪你的毛或擠你的奶,抓住我就不一樣了,抓我就要殺沃要了我的命”。你萬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僅僅是你一個人的事,別人也許會同情,也許會感嘆,也許會安慰,但永遠不會清楚你傷口究竟潰爛到何種境地。
所以,不要逢人便說你的苦楚,成熟的人要學會默默承受,強大內心,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