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幾年,各類農作物價格每況愈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農民放棄種地。堅持種地的農民,一旦遭遇極端天氣,個體農戶很難有抵禦風險的能力,當年的經濟收入就成了更大的問題。
5
回覆列表
  • 1 # 楊農小哥

    1、農業人口將進一步減少,一些小村莊會慢慢消失

    2、農民將慢慢轉變為一種職業,不再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3、農業補貼將會進一步增加

    4、休閒農業的潛力將進一步被挖掘

    5、農村將出現一些中小型農場的雛形

    6、無公害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的價值將進一步凸顯

    7、農業和網際網路的結合將日益緊密

    一直以來,中國農業生產以小農經營為主,生產規模比較小,效率比較低,成本卻很高。未來,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農業規模化趨勢也將加強。農村人口的進一步減少,農村出現許多耕地無人耕種的現象,促使土地以流轉等方式慢慢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些中小型農場。這也湧現出了幾種不同型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1、專業大戶

    專業大戶包括種養大戶、農機大戶等,這裡主要指種養大戶。通常指那些種植或養殖生產規模明顯大於當地傳統農戶的專業化農戶,是指以農業某一產業的專業化生產為主,初步實現規 模經營的農戶。

    2、家庭農場

    3、農民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是勞動群眾自願聯合起來進行合作生產、合作經營所建立的一種合作組織形式。

    4、農業龍頭企業

    農業龍頭企業是指以農產品加工或流通為主,透過各種利益聯結機制與農戶相聯絡,帶動農戶進入市場,使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在規模和經營指標上達到規定標準並經政府有關部門認定的企業。

  • 2 # 無名大心

    大家好,這裡是gala的研究室

    不必擔心沒人種地,供求關係會保證農業的種植的。一旦糧食供應減少,糧價上漲會促使農民擴大種植的。

    但是像現在這樣的以個體種植為基礎的農業,未來可能會被改變。現在基本都是農民自有耕地,小規模的種植,然後賣糧食。賣糧食還會經過中介的手,被摸一把油。

    在未來個人認為,農業會更加規模化,模式化。各種標準、技術等都會提高。就像養殖,農戶自家養的家禽家畜就是自用。想要求發展,就得開養殖場。種植業也會走這個路子。

    但是土地如何分置,農民利益如何保障這些都是要思考的問題。

    一家之言,如有不足,請多指教。

  • 3 # 待你想我時

    不請自來,本人農村戶口,福建三明地區,在我們村種地的都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四十以下幾乎不會種地,也吃不了那苦,原因有很多,第一種田經濟效益低,在這裡面裡第一季種點玉米,辣椒,香瓜,西瓜,收入幾乎一畝地純收入在2000到3000左右,第二季種水稻,一畝地產水稻1500斤左右,實際利潤在1000一畝,第三季也就進入冬季種植萵苣,按每年行情這兩年平均畝利潤在3000,可想而之一畝地一年就5000左右的收入,按照一個家庭平均5畝計算,年收入也就2.5萬,中間還要開銷,家庭開銷,孩子讀書,電費,按照2個勞動力來算一年一個人1.75萬純收入,比上班又累,又出力,所以很多農村的80後幾乎都不種田,會種田的都是70後,主要原因還是沒有規模化種植,種植的品種散亂,沒有合作共贏的想法!田一樣有人種只是年輕人少,不過隨著近年來國家的扶持,相信下去會更多年輕人還鄉創業,新農村建設總會活躍起來!

  • 4 # 南風97885

    原來的小打小敲式的種地越來越沒有市場了,因為勞動生產率低,還要施化肥噴農藥,就是現在國家有補貼,一年下來也掙不了多少錢。出去打工來錢還比種地來的快。那地誰來種?國家推行農村城鎮化,讓農民集中居住,騰出大片土地,這時種地的人來了,搞大片土地承包,用上機械化,加大投入,用上大棚,這樣不受天氣影響。還有,可以種花果,種藥材,種素菜,總之,哪個有市場就種哪個,哪個附加值高就種哪個,品種不再單一,自由度很高,別怕沒有人種地,外國的農場主就是這麼來的。

  • 5 # 象眼觀天下

    現在不少研究機構給2050年中國現代化進行定義,其中有一項就是2050年中國的城市化水平達到75%,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這樣的話,農村人口大約只有25%的人,所以很多人認為未來的農業將是大工業式的農業。未來將成立大型農業公司,租賃農民或村莊的土地,集合為大農場。然後農場主透過工業化、機械化、智慧化的方式來耕種,這樣可以降低成本,獲得收益。——當然,這隻適合大平原,山區和丘陵地帶只好退耕還林了。

  • 6 # 小民談

    現在農民放棄的是“種地”,卻不會放棄“地”,除非有更有價值的資源來交換,比如鉅額的佔用補貼。未來的地到底誰來種?資本來經營,農民來種!

    一、人都是自動趨利的,當其他收益比種地收益高時,自然而然地就會離開土地,尋找更高的收益,將自己的土地出租,在獲得種地補貼的同時,還獲得租金收入,不勞而獲的收益其實不亞於種地的收益,然後自己還有精力去掙所謂的“外快”,這就是農民的“精明”之處。但當有一天,自己地裡的收益比外出打工收益要高時,自然而然要回來種地,但那是給別人種地。因為他們的觀念、思維、技術,都不會讓自己的土地創造出更高的效益,所以,未來只有給別人種地。這個別人就是後面我們要講的“資本”。

    二、農民現在期盼的不是地裡的收益能長出金子,而是期待被佔用,然後換取高額補貼。不要以為他們口口聲聲說地是他們的命根子,其實是給的錢還達不到他們的期望值。他們盼著自己家的土地被佔,然後一夜暴富,用錢去做其他的營生。

    三、未來的農業是資本在經營

    農業產業化趨勢已經很明顯,農業生產的規模化、技術化、管理科學化是農業發展的趨勢。所以,未來的農業需要大量資本支援,而資本也會看到農業未來的紅利,紛紛投資,用資本來變更升級農業生產方式,創造出更大的效益。

    四、資本經營,農民種地。農業產業化不僅需要資本,需要技術,也需要人工,而人工的來源依然是農民,農民就近打工,成為職業農民,一邊享受土地帶給自己的分紅,一邊可以透過打工獲得報酬,這樣的農業經營方式讓農民獲得比在外打工更高的收益,更適合未來農民的發展。

  • 7 # 人已醉夢難醒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選擇了離開農村,不再種地;其實他們並不是真的討厭種地。我就是農村出來的,對土地有著特殊的感情,沒有誰會舍下自己的土地任其荒蕪而心不痛。

    但是,這些年來“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拼死拼活一年年。天天汗水摔八瓣,只見投入不見錢。”才是農民不再留戀土地的主要原因。改革開放包產到戶,分田到戶極大的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也使中國農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一家一戶零散種植模式也越來越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投資大效益低、形不成規模,也成了農業生產難以突破的瓶頸。

    那麼,農民放棄了種地,未來將會由誰來種地吶?這就是最近土地流轉,大型農場、家庭農場正在興起的主要因素;將土地集中在一起,由有實力的農業集團、企業、種田能手大規模經營,逐漸替代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因為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土地荒蕪無人耕種的現象,還能更好地發揮現代化農業機械的作用,同時可以形成規模生產,解決了銷售難的問題。

  • 8 # 賣煎餅阿軍

    這幾年種地的人確實少了很多,在農村荒地是隨處都可見到,那為什麼會導致農民放棄種地呢?肯定也是有原因的,我有以下分析。

    1.種地不賺錢,現在種地的農民都感覺不賺錢主要因為還是豐收的農作物賣不到什麼高價錢,減去掉使用的農藥和肥料算下來根本沒有錢賺,一年到頭還累死累活。如果出去打工的話一個月掙幾千塊錢也是沒有問題的,既然打工都比種地賺錢為什麼還要種地呢?

    2.糧食的價格低,儘管現在政府給了各種的補貼,種地也不用納稅了,但是糧食的價格還是比較低的,導致農民不願意繼續發展種地,自然種地的意願提不上去荒廢的田地也就更多了。

    3.大多數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呆在農村,現在還能在農田裡幹活的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一輩人,如果這一輩老人不能再繼續耕種了,田地自然就被荒廢了。

  • 9 # 純爺們80367366

    如果農民不種地那我們14億人口吃什麼,人生存缺不了五穀雜糧那麼我們怎麼讓農民安心種糧食,我的看法是農村一村建立生產基地統一有縣級領導農民在農忙時就出工按天記工錢每月一發放,農民實行工資制度享受養老金待遇退休年齡可以比企業時間長一點,農閒時讓他們乾點養植豬羊牛到時候有國家統一收購杜絕二道販子,糧食也是分等級有國家分配收購這樣一來農民好管理他們同樣享受醫療退休養老金待遇,農民工進城人數就會減少他們不耽憂到老了沒有錢養老,城市也減輕了生活壓力治安也會有好轉,也許這種想法很難實現吧?

  • 10 # 二枴黍黍

    我也是農民自家也有幾畝地,反正只是小時候看見父母去地裡種點東西,稍微大一點,就搬到市裡面,然後田地就基本荒了,好點的地就租給村裡條件不太好的讓他們種,收成好就多少給點糧食。反正也沒有計較過多少。90年代父母長輩的想法是儘量往城市發展,不想耽誤我們,所以四處找關係想把我們戶口轉到城市。正好趕上改革經濟那幾年,村裡有能力,有膽識的都往大城市發展,有點本錢膽識的就做點小生意,沒有能力的,看見別人賺錢了,也想方設法的四處湊錢出門。身邊長輩常掛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寧願讓人吆五喝六的,也不寧願臉朝黃土,背朝天,風吹日曬的一輩子”所以現在一回村裡基本不見年輕人,要不都是出去打工,就是出門做生意,你想讓他們靜下心來種兩畝地,用他們的話說這是“浪費時間”因為種這兩畝地的時間,打打工2個月就賺回來了。

  • 11 # 熊二是個二貨

    我是農村的,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見證了幾十年來農村的發展變化,農村從以前的人畜興旺、雞鳴狗吠、熱火朝天到現在的冷冷清清、田地荒蕪、房門緊鎖,這是時代發展的必須,也是農村從熱鬧到冷清再到熱鬧中的一個過渡期,我相信不久後的農村會是另一片景象。

    對於以後的地由誰來種,是個問題也是個難題,年老的已無能力耕種,年輕的不願回農村,土地大量拋荒。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我個人認為以後的土地由下面的人群來種植。

    1、新型職業農民。隨著國家農業現代化的迅速推進,職業農民政策的出臺和培訓力度的加強,以後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不再是低人一等的代名詞,而是和工人、教師等一樣的職業技術人員,專門從事農業生產、供給糧食水果肉類等農作物。近幾年國家大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既培育了現有農村中中年技術人才,也吸引了一大批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術的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等投身到農業生產中,成為農民中的一員,他們透過流轉、承包等方式獲得大量土地資源,很多人已經發展成為種養殖大戶、家庭農場主和合作社牽頭人。他們的思維方式,對新技術的接受應用推廣能力都明顯提升,這群高素質的農民必將成為以後農村的主力軍。在秭歸,有很多返鄉年輕人投身農業的例子,不少做的很成功,規模越來越大,科技水平越來越高。

    2、農業企業。現在國家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工程,農村是投資的熱土,大量企業、資本看中了農村的發展前景,將資金投向農村從事農業開發。他們透過流轉、承包的方式將農民手中空閒的土地集中起來,進行規模經營,或者透過入夥的方式與農戶合作經營。透過投入和專案支撐,以後企業種地會更加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這也是當前農業發展的一個趨勢。在秭歸,就有好幾家房地產公司投資農業,實施農業種植和旅遊業綜合開發,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援。

    3、種養殖大戶。現在的一些種養殖大戶透過發展,還會利用當前的有利資源,進一步擴大規模,他們是當前農業的主力軍,以後也還會是農村種養殖的主力。

    但願農村以後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富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黃仁宇的大歷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