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州博越車友會肯哥

    首先我提個概念問題。日虧4億是個什麼概念?也許你說的是這幾家車企每天各種開銷加生產成本吧!其次,補充一點我個人的看法。作為一個企業,最終的目的是要盈利,盈利點來自於哪裡?來自於廣大的消費群體,如果沒有消費群體,你的產品賣給誰?是不是這個道理?作為一個企業轉型生產抗疫物資,說白了也是變向的拯救自己。試想一下,你的企業有員工,員工拿企業發的薪水來購買其他物品,其他物品的製造商也同樣要給他的員工發薪水,也許發個薪水就會去買車,車企也有利潤給自己的員工發薪水。。這樣子的迴圈就能理解了吧,所以簡單的來說,各種企業為抗疫做出來的付出,看似賠錢,其實是在拯救自己!!我的理論比較淺顯,看的也沒那麼深,希望得到更深層次的解答!!

  • 2 # 江來水汽

    往大了說,民族企業在災難來臨時,要有對自己國家的擔當,往小了說,作為中國產品牌,在自身條件不如別人的情況下,可以給自己刷一下好感,這樣比花錢做廣告好得多。

    君不見,縱使中國產車一再改變,一再進步,許多人的第一選擇仍然是合資,尤其是在家庭條件更好了的今天,比如BYD,他的股票會因為特斯拉的幾句話而漲幅波動,比如五菱,以前人們買五菱是用來坐的,感覺有個車就很好了,現在許多人買來是用來拉貨的,而在交通安全愈加嚴格的今天,如果沒必要也不會買五菱拉貨了,被查到就得不償失。而現在我們對五菱的標籤是什麼?很少是家庭用車吧?

    再看賓士,自從漏油事件之後它的銷量越來越好了,這不能不說是莫大的諷刺,說華人是賤骨頭也是有道理的,雷克薩斯加價賣依然有人趨之若鶩,所以它們以為需要的是新聞,是名氣,無論好壞,很多人會認為那是機率事件,如同幾年前的三星手機,明知道一年半載價格會腰斬,依然很多人買,哪怕發生了第一次手機爆炸事件,依然有傻子在那說是偶然,對中國消費者負責云云,直到接二連三,中國航空釋出了帶著三星手機不能上飛機的宣告之後,現在三星在中國的銷量可以說明一切。

    而可悲的是對於中國產很多人卻不能懷有寬容之心。

    所以說百姓認知要有個過程,哪怕說的再好,不如用事實打醒他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人生中遇事要冷靜,大家怎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