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叫劉小小
-
2 # 文古拾貝
分享一個三國裡曹操殺王垕的故事。
建安二年,曹操在壽春大戰袁術,曹操缺糧,又遇大旱。當時管糧的是任峻部下倉官王垕,請示曹操怎麼辦。曹操叫他以小斛發給士兵。王垕說:“這樣做,軍隊會怨。”曹操說:“你就這樣辦,我自有良策。”王垕按曹操意圖辦,果然部隊怨聲載道。此時,曹操密召王垕,借王垕頭以安定軍心,讓王垕做了替罪羊。
歷史最大的魅力就是沒有人從那時候親身經歷過,所以就給我們無限的猜想。
-
3 # 知康行
謝邀 首先我覺得提問者想問的是商鞅有功勞者為什麼下場卻這麼慘,一句話優越於政績 慘死於權力鬥爭 即使在現在民主的社會里 權力鬥爭依然殘酷 更何況君主專制社會 新舊君主的更換 必然會有權力的鬥爭 所謂人走茶涼 現任當政 前任的觀點都已是浮雲 即使你做的非常優秀 那畢竟是前任 與現任不和 或者有舊恨 那麼下場怎麼可能會好呢
-
4 # 史是歷史的史
這並不是一個兔死狗烹的悲劇,也不是孤單英雄抵抗強權的偉大事蹟。從根本上講,商鞅死於觸動了貴族的利益,但從道義上講,商鞅之死,罪有應得。
1.商鞅本人品行不端,刻薄諂媚。
先看看太史公是如何評價商鞅(公孫鞅或衛鞅)的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卬,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商鞅,為人刻薄。扶持秦孝公變法,並非其本質想法,只是諂媚權貴罷了。並且他靠宦官發跡,一旦掌權,便對公子用刑,欺負魏國將領,還固執己見,不聽趙良好言相勸。這些都能說明商鞅是個不懂感恩之人。我曾讀過他的書,內容和其為人相似。最終死於謀反,這終歸是有原因的。
司馬遷如此評價,可見商鞅的為人確實不如他的成就,如此品行,加上謀反的罪名在戰國時期,車裂也不為過。2.商鞅是一個嚴於對人,寬以待己的刻薄之人。發起變法,廢除分封,卻接受秦王的分封;立法封地不得繼承,卻要求自己的封地世代傳承;剋扣貴族待遇,自己卻收個盆滿缽滿。如此假公濟私之人,難怪商君歸還,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戰國策》
3.商鞅背信棄義,讓自己無路可走
軍既相距⑧,衛鞅遺魏將公子卬書曰⑨:“吾始與公子歡,今俱為兩國將,不忍相攻,可與公子面相見,盟,樂飲而罷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為然。會盟已,飲,而衛鞅伏甲士而襲虜魏公子卬,因攻其軍,盡破之以歸秦。《史記.商鞅列傳》雖說兵不厭詐,各為其主,但為了私利欺騙故人,著實不算光彩之事。以至公孫鞅以其私屬與母歸魏,襄疵不受,曰:“以君之反公子印也,吾無道知君。”《呂氏春秋.慎行》
評價一個人,不能因著他的成就而忽略了其品性。因此,不論商鞅變法如何成功,車裂也算不得令人憐惜的結果。
回覆列表
歷史鐵律,商鞅變法,創造了一個新的大秦,也摧毀了一大批秦舊世族的利益結構,治亂世用重典,重典過後,還是需要團結社會各階層的力量,所以秦惠文王必須要車裂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