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得微道
-
2 # 思念70895045
這是多麼幼雅無知的話題,量子計算機都有了,量子通訊也試驗成功了,怎麼還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還問有沒有量子,是不是腦殘呀。
-
3 # 未具名人士
粒子主要分為3種:強子、輕子和和傳播子。強子就是夸克,夸克其中有6種,就是上夸克、下夸克、底夸克、頂夸克、奇夸克和粲夸克。輕子只參與弱力、電磁力和引力作用,輕子也有6種,就是電子、電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子、τ子和τ子中微子,其中電子、μ子和τ子是帶電的,中微子不帶電;τ子是1975年發現的重要粒子,不參與強作用,屬於輕子,但是它的質量很重,是電子的3600倍,質子的1.8倍,因此又叫重輕子。傳播子也屬於基本粒子.傳遞強作用的膠子共有8種,1979年在三噴注現象中被間接發現,它們可以組成膠子球,但至今尚未被直接觀測到。傳遞弱作用的W+,W-和Z0.中間玻色子是1983年發現的,非常重,是質子的80一90倍。
所以,量子是不存在的,而粒子是存在的。但是,未來人類的科技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就不曉而知了!
-
4 # 阿中芳1
沒有一種粒子叫做量子,只有光子,電子等粒子近年來充斥新聞的量子**、量子***,其實有一部分是光子(即光量子),其餘部分是牛皮、廣告、騙人的股評等。每當有一個科技新成果出來的時候,總是會爆發出十倍百倍的牛皮、廣告和股評來騙人家的錢財,總是要把這個科技新成果炒臭了才肯罷休。不幸的是量子也不能倖免!
-
5 # 丹讀
這裡先糾正一個概念,所謂“量子”,並不是某種粒子,它是現代物理學上的一個概念,簡單來講,就是不連續的、一份一份的。
比如我們說黑體輻射中的輻射能量是“量子化”的,那就意味著這種能量只能以一個最小單位的整數倍來進行交換。我們定義了一個最小單位,那能量只能是這個最小單位的一倍、兩倍,而絕對不能是二分之一。
打個最通俗的比方,人民幣中現金交易的最小單位是“分”,那這就是“量子化”的,你可以付一分錢、兩分錢,但是不能付半分錢。
物理學中有很多物理量都是“量子化”的,比如角動量、自旋等。事實上根據“量子力學”的理論,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量子化的,連時空本身都是,不存在連續的東西。
所以,回答題主的問題:量子存在嗎?當然存在,它本來就是一個物理概念,那當然是存在的。
量子化的概念,一般在微觀世界運用的比較多,對於宏觀世界來說,很多物理量我們不需要考慮它是量子化的還是連續的,所以描述微觀世界的物理理論就稱為量子力學。慢慢的,“量子”似乎也就成了“微觀”的代名詞。
“微觀粒子”的行為非常奇特,他可以既是波又是粒子(波粒二象性)、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可以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現……反正與我們熟悉的宏觀世界完全不同。
所以我估計題主的意思是,“是否真的存在這種微觀粒子”,有這種鬼魅般的行為。
這當然也是存在的,“微觀粒子”的行為特徵,並不是人想象出來的,而是確實存在的,電子及電子以下尺度的粒子都可以被認為是“微觀粒子”。
至於宏觀物體為什麼不會像微觀粒子一樣表現出奇異古怪的行為,那是因為按照理論,每個物體都伴隨著一個“物質波”(德布羅意波),對於宏觀物體來說,由於波長實在太小,所以宏觀物體無法表現出波動性。
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宏觀物體是由大量微觀粒子構成的,這些粒子的微觀特徵相互“抵消”掉了。就像一個人的壽命我們無法預測,但一座城市、或一個國家的人口整體壽命我們是知道的,否則保險公司就沒法賺錢了。
-
6 # 直勾釣魚來者不拒
量子是由力能子轉換的名詞,宇宙是力能場,所產生的力能量,是力能子,也就是量子。沒有力能量的量子就沒有宇宙存在。
-
7 # 吳克思
關於量子
在網路上可以看到很多話題,有問“量子到底存在嗎?”有問“量子是什麼啊?”還有討論“量子針灸”的,有用“量子力學”套宗教和心靈感應的,還有用“量子力學”解釋靈魂和自由意志等“形而上學”的。(關於形而上學的解釋可以參見我的上一篇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632828507669922307/)
那量子究竟是什麼呢?
有人說“我知道分子、原子,想必量子也是這麼一個類似的東西吧,你看隔壁的王大媽拿著量子茶杯喝著量子水,家裡的保健器械很多也帶著“量子”標誌。”隔壁王大媽進入了“量子世界”怎麼掙脫出來是王大媽兒女的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不會比初代“黃蜂女”從“量子世界”逃脫要難。重點是我們怎麼擺脫這個“量子陷阱”,本來就掙得不多還要給“量子”買單,太虧了。
所以為了防止我們落入“量子陷阱”,讓我們瞭解一下“量子”,以及20世紀物理學兩大支柱之一的“量子力學”。
量子一詞來自拉丁語quantus,意為“有多少”,代表“相當數量的某物質”。這是量子一詞本來的意思。
而在物理學中的定義則是:一個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則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並把最小單位稱為量子。指一個不可分割的基本個體。例如,“光的量子”(光子)是一定頻率的光的基本能量單位。而量子力學是則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學科,是研究原子、分子以至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和性質的基本理論。
量子與量子力學似乎是最近這幾年突然火起來的,先是《生活大爆炸》中幾位物理學家為大家科普了一下量子力學的知識,緊接著中國的量子衛星發射上天,然後量子計算機的訊息又被炒得火熱。一直在物理學家圈子的話題也成為了普通人討論的物件,這讓人不經有一種錯覺,彷彿量子力學剛剛被發現一樣。
但是注意,我說過“量子力學”是20世紀物理學兩大支柱之一(另一個是廣義相對論),因為量子力學正好誕生於1900年,真是巧合啊,在人類邁入新世紀的第一年。
在1900年,普朗克計算一個“熱匣子”內處於平衡態的電磁場。為此他用了一個巧妙的方法:假設電磁場能量都分佈在一個個的“量子”上,也就是說能量是一包一包或一塊一塊的。用這個方法計算出的結果與測量得到的資料完全吻合(可見在一百多年前,普朗克就回答了量子是存在的問題)。
普朗克大神的髮際線真實明顯
但是普朗克得到的結果與當時人們的認知完全不一樣,人們認為能量是連續變動的。同樣對於普朗克來說,把能量視為一個個能量包塊的集合只是計算上使用的一個特殊策略,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個辦法就會奏效(劃重點),真正確認這些“能量包”存在的是愛因斯坦(現在知道愛因斯坦地位為什麼這麼高了吧,20世紀兩大物理學支柱,廣義相對論是由愛因斯坦憑藉一己之力思考、孕育出來的,而在量子力學領域,愛因斯坦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的作用)。
他在《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這篇論文中是這麼說的“確實現在在我看來,關於黑體輻射,光致發光、紫外光產生陰極射線,以及其他一些有關光的產生和轉化的現象的觀察,如果用光的能量在空間中不是連續分佈的這種假說來解釋.似乎就更好理解。按照這裡所設想的假設,從點光源發射出來的光束的能量在傳播中不是連續分佈在越來越大的空間之中,而是由個數有限的、侷限在空間各點的能量子所組成,這些能量子能夠運動,但不能再分割,而只能整個地被吸收或產生出來。”
這是量子理論誕生的真正宣言,如果說普朗克是量子理論之父的話,那愛因斯坦就是讓這項理論茁壯成長的養育者,也是憑藉這項研究愛因斯坦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有意思的是愛因斯坦拋棄了他“養育”的理論,之後的發現是如此“荒謬”,以至於他一有機會就抱怨,說這實在太不合理了。
丹尼斯·玻爾
在愛因斯坦之後,也就是20世紀10—20年代,丹尼斯·玻爾(他是愛因斯坦最強勁的對手)繼續引領這一理論的發展。玻爾瞭解到原子內電子的能量和光能一樣,只能是特定值,更重要的是,電子只有在特定能量下才能從一個原子軌道“跳躍”到另一個原子軌道,並同時釋放或吸收一個光子,這就是著名的“量子躍遷”。
而到了1925年,維爾納·海森堡終於為這個新理論列出了方程,從而取代了整個牛頓力學。不過海森堡所依據的理念是非常讓人暈頭轉向的。
維爾納·海森堡
海森堡說,電子並非一直存在,只有在人看到它們時,或者更確切地說,只有和其他東西相作用的時候,它們才會存在。當它們與其他東西相撞時,就會以一個可以計算的機率在某個地方出現。從一個軌道到另一個軌道的“量子躍遷”是它們現身的唯一方式:一個電子就是相互作用下的一連串跳躍,如果沒有受到打擾,電子就沒有固定的棲身之所,它甚至不會存在於一個所謂的“地方”。
在海森伯等人建立了量子矩陣力學的同時,同是的諸位物理學大神不斷為量子理論添磚加瓦,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概念,即一切物質粒子均具備波粒二象性,薛定諤建立了量子波動力學。直到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完成了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之間的數學等價證明,對量子力學理論進行了系統的總結,並將兩大理論體系——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成功地結合起來,揭開了量子場論的序幕。
直到今天,一個多世紀過去了,量子力學的方程以及用他們得出的結果每天都被應用在物理、工程、化學、生物乃至更廣闊的領域中。量子力學對於當代科學的整體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沒有量子力學基礎,就不會製造出鐳射器,就不會有處理器、儲存器,也不會有奈米材料、超導材料等等新型材料,可以說沒有量子力學,就不會有今天的資訊時代。
但我們也還停留在原點,量子力學的方程對我們依然十分神秘,因為它並不描述一個物理系統內發生了什麼,而只說明一個物理系統是如何影響另外一個物理系統的。這是否意味著系統的真是存在是無法被描述的?是否意味著我們還缺少一塊拼圖?或者,是否意味著我們要接受“所謂的真實是相互作用造成的”?
但有一點可以確認,目前沒有任何生命現象被確認存在量子效應。一些生命現象被猜測可能存在量子效應,但那只是一部分人的假說,從未被證實。宗教、迷信樂意拿量子概念為靈魂、心靈感應拼湊存在的理由;神棍、保健品騙子樂意用量子去“解釋”生命現象,並製造出價格不菲的“量子保健”器材。這些都是騙人的,因為它們統統與量子無關。
-
8 # 獨孤一流969
我在學完初中物理之後,就認為世界只有能量。 無限大=無限小,有多無限大才等於無限小那?答案是“無限的時候”
-
9 # 大獅
實際上剛開始量子力學被提出來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是胡說八道,認為科學應該是建立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的,而量子力學卻是唯心主義與科學的結合,這完全不被科學界所接受。但是100多年過去了,一次次、無數次的實驗證明,量子力學所描繪的帶有唯心主義色彩的微觀世界就是客觀存在的。
可能有人會問了,這個量子力學這麼火,到底什麼才是量子力學呢?那麼咱們開始之前,先用簡單的話來描述一下什麼是量子力學。物理學其實是分宏觀世界的物理學和微觀世界的物理學,而這個量子力學其實就是微觀世界的物理學。
那麼,宏觀世界的物理學和微觀世界的物理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答案是,非常不一樣。咱們舉個例子,比如說穿牆。這個在中國古代的一些關於法術的傳說中也叫做穿牆術。其實,現在人都知道,人不可能能夠穿牆而過。這其實就是宏觀世界的物理學上的認識。但是如果放到微觀世界的物理學去看,穿牆就是可以實現的。
科學家就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按理說電子是不能穿牆的,但是當科學家把一個電子放在牆的一邊,結果它就真的穿到了牆的另一邊。那麼,既然這個電子能穿過去,人也應該能穿過去,但是事實是人不能穿過去。或者說,其實是人沒有找到電子能夠穿過去的原理,如果找到了,可能人也能穿過去。
再比如,平時咱們對電子的理解,是它不停地繞著原子核旋轉。但其實科學家透過實驗發現,這個電子有很多讓人不可思議的表現。比如透過實驗,科學家們發現,在不觀察這個電子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它在哪,但是隻要你一觀察它,它馬上出現在你面前,而且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同時觀察,它就會同時出現在不同的地方。
為什麼在觀察者想看的時候,它就會突然出現在面前,而且明明是一個電子卻能夠同時出現在很多地方呢?有人可能覺得是因為電子的執行速度太快了,所以才會讓人覺得它是同時出現的。但是透過特別嚴謹的實驗,科學家們最終證明了,它能夠同時在幾個位置出現這事兒是真的,並不是觀察者的錯覺。
最後,咱們要說的就是量子糾纏。這個詞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具體是什麼意思,可能大家並不太理解。其實要解釋明白也很簡單,就是拿兩個電子配對之後,無論把他們分割多遠,他們都能夠同時做相同的運動。關於量子糾纏,人類做的實驗當中,最遠的距離是一個放在地面,另一個放在了宇宙空間站,結果這兩個電子還是同步進行運動。而這個實驗就是中國前不久做的。
至於為什麼這兩個配對了的電子會同步運動,他們之間聯絡的機制又是什麼,科學家們至今也沒有找到答案。但是專家們也推測,對於量子糾纏來說,無論這兩個電子相距多遠,他們都可以同步運動,不受距離的限制。也就是說,在量子世界裡,時間是絕對的,而速度是可以無限大的,所以才會發生量子糾纏的現象。
利用量子糾纏的原理,那麼看上去多少億光年之外的訊號,其實很可能就是你接收到訊號的那一刻發出來的。這麼一來,如果要和外星文明聯結就很容易了,只要大家掌握了量子力學傳播訊號的技術就行了。
言歸正傳,關於量子力學,科學界透過不斷的實踐,最終得出了一個讓人不可思議的結論,就是“意識決定客觀存在”。這也是開頭咱們說為什麼量子力學這個概念一經提出就備受爭議的原因。你讓一個唯物主義的科學界接受一個介於科學與神學的東西是科學,這本身就是一件讓人非常難以接受的事情。但是,隨著大量實驗不斷地驗證,以及量子力學在現實生活中被大量使用,科學家們不得不承認量子力學所表達的微觀世界就是客觀存在的,就是事實。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東西都在運用量子力學的原理。比如手機、電腦這些,都是運用量子力學的原理製作出來的。雖然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人能徹底說明白量子力學是怎麼回事,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運用已經知道的有關量子力學的知識來造福人類。
其實,關於量子力學“意識決定客觀存在”這個總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表現。比如,你從一個班裡隨機挑出一些孩子,告訴他們是天才,他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就真的會有與眾不同的表現。當然了,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心理作用,而且在心理學上還有個叫法,叫“期待效應”。也就是說,當你給予更多的期待的時候,事情就會往你期待的方向發展。
聽上去是不是有點“吸引力法則”的意思?這和“意識決定客觀存在”是不是有點相似?咱們再舉個例子,比如心理學上說的多重人格障礙。患有這種精神疾病的人,他會分裂出好多種人格,而且他分裂出來的每一種人格能有不同的身體狀態,比如他在A人格的時候有某種病,可是當他切換到B人格的時候就沒有這種病。
其實,在醫學上有一種效應,就是“安慰劑效應”,跟這個也很相似。就是說,當一個人患了重病,藥石無靈,結果醫生給他喝一種 “新藥”,並告訴他這種“新藥”效果非常好,結果用藥之後,這個人就真的慢慢好起來了。其實,這種所謂的“新藥”就只是白開水而已。
其實這種例子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時常聽到過,某某人得了癌症,時日無多,於是也想開了,與其在醫院裡各種治療受罪,不同利用有限的時間好好享受生活,病的事兒徹底拋諸腦後,結果多年後再去檢查,癌症無緣無故消失了。
是不是很神奇?這就是所謂的心理療法,這個在醫學上也非常重要,而且效果往往比藥物更直接、有效。歸根結底,這種所謂的心理療法之所以起作用,原因還是當事人相信。其實,這就是“意識決定客觀存在”的意思。
就像很多人成功,他們之所以成功也許有各種各樣的因素,但是這其中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相信自己能夠成功。甚至於,當身邊的人都認為不行的時候,他們依然堅持這條路會成功,所以毅然決然繼續走下去,結果真的就成功了。
也許有人覺得這是唯心的說法,但是量子力學就是基於唯心主義的一門科學,“意識決定客觀存在”。所以,如果你想成功,那麼就一定要堅信你就是會成功,那麼事情就會自然而然地朝著你希望的方向發展。
回覆列表
話說量子
量子(quantum)最早是M·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他假設黑體輻射中的輻射能量是不連續的,只能取能量基本單位的整數倍。後來的研究表明,不但能量表現出這種不連續的分離化性質,其他物理量諸如角動量、自旋、電荷等也都表現出這種不連續的量子化現象。這同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經典物理有根本的區別。量子化現象主要表現在微觀物理世界。後來就把描寫微觀物理世界的物理理論是量子力學。
二、量子理論
量子作為一個理論,它好像沒有一個固定的確切的理論,不確定性原理?原子理論?能量量子化理論?測不準原理?黑體輻射?所以看來量子理論是一個理論的集合,也就是說沒有一個確切的理論,沒有一個確切的理論如何證偽?所以量子理論永遠正確。
三、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作為一種力學,它又沒有一個確切的力,大家想想四大力中萬有引力、電磁力、強力、弱力,哪個力是量子力。
四、量子粒子
量子作為粒子,又沒有確切的粒子,您說量子是個什麼粒子?是原子?是電子?是光子?是介子?是夸克?看來都不是,好像又都是。好像量子又不是一個確切的粒子。
五、量子能量
量子是M·普朗克最早提出表述能量是量子化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是不連續的,並不是能量量子,也不是量子能量。
六、量子場
量子場作為場論,是一個什麼性質的場?場的介子是什麼?
七、量子是什麼?
量子是力學,沒有一個確切的力;量子是粒子,沒有一個確定的粒子;量子是場,沒有確切的介子;量子是理論,沒有一個確切的理論。綜合上述,量子什麼也不是。
八、量子學派
哥本哈根學派是20 世紀 20 年代以玻爾領導的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為中心而形成的理論物理學派。由對量子力學的創造性研究和哲學解釋而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玻爾、海森堡等。
看來量子就是一個學派,從20 世紀 20 年代開始,這個學派把持了物理學界,使物理學界形成了教派,神話了物理學,而且是一個一神教派,不允許有異教徒的存在,是一個最無恥的教派,把物理學中所有有關微觀世界的理論都納入他們的理論,把微觀世界的所有成果都歸納為量子力學的成果,把微觀的科技產品都歸納為量子力學的應用,以至於所有先進的技術都冠上量子的CROWN。引領科學走向神教,這是物理界學界的惡夢,也是科學的惡夢,更是人類的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