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季的人
-
2 # 15991982979
第一點。我的觀點是,作為年長的老人,一般都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積累了了寶貴的人生經驗,所以他們對於晚輩們的指導性意見和勸勉性的訓教,年輕人一般情況下都應該虛心接受,因為老一輩人的這些觀點或建議,大都是他們幾十年甚至一生經歷和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年輕的人聽取並接受了之後,對自己以後的成長進步是有益的。在通常情形之下,我覺得作為年輕人,對老一輩人的話應該採取並保持這樣的一種態度。
我要說的第二點就是,如果在這個問題中加上‘’一味的‘’三個字之後,我的觀點就是兩個字:不要。為什麼?因為我認為在討論中加入了‘’一味的‘’這三個字之後,整個討論題就走進了一條死衚衕,變成了一個僵硬的沒有意義的問題。我們知道,只要是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任何一個人,不論你多麼的偉大,如何的優秀,你都不可能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不足。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也總會有說錯話辦錯事的時侯。作為年長的老人,同樣也脫離不了辯證唯物論的這個基本法則。我認為,作為老一輩人,儘管他們見多識廣,人生閱歷豐富,但也不可能保證他們每辦一件事,每說一句話都是正確的。因此,對於老一輩人對年輕人的告誡和勸勉,作為年輕人要經過大腦的思考和分析,吸取那些正確的對自己成長進步有益的人生經驗,摒棄那些不正確的陳舊迂腐的舊思想舊觀念,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味盲從,這才是唯一正確的方法。
當然不是一味的聽,心中要有個判斷,對的聽,錯的不聽。
如,勤有功,戲無益。這是勸做人要勤奮,這肯定要聽,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話看怎麼理解,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不管怎樣,只要是為了錢財,丟掉性命也在所不惜,那麼問題來了,人都沒有了,財有何用。這樣理解肯定是錯誤的,你要推敲一下,這只是個比喻句,比喻句說的比較極端,簡單說就是裡面誇張的成份,或者說有些水份,要先擠掉水份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