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己從小到大被這種教育手段壓迫過,變得很反感這種方式。但有時候又沒有好的方法,不得不實行。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就不給吃零食,晚上不按時睡覺就不給買玩具,有好東西不願意分享給父母吃父母吃的時候也不給她吃以示懲罰,更是為了教育她做人不要自私、要有規矩、吃飯的時間就吃飯不能老玩、睡覺的時間就該睡覺要養成個好習慣。但很多時候你說不要做的事,她偏要做,一個女孩子性格跟男孩子一樣特別調皮、倔強、強勢,也有很多自己的主意跟想法。
雖然說最終教育目的是好的,其實我一直心裡很不認同這種方式。但又苦於沒有其它良策。
直到有一天孩子反駁我說,等以後我長大了買個大房子自己住不要你住,你老是兇我罵我。
我突然感受到這種方式,對孩子的傷害也許遠遠超過我的想象。
這種有條件的愛,嚴重破壞了我們的親子關係。
都說親子關係間最重要的是,要讓對方感受到無償的愛,及更多的理解包容耐心和陪伴引導。
面對孩子不聽話,誰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呢?
回覆列表
-
1 # An沐夕
-
2 # 歡樂雙胞胎日常
用不聽話就不給零食的辦法管教孩子,利處是好處貌似是立竿見影的,馬上就聽話了,按著你的要求去做你希望他做的事。
但是壞處卻很多:
首先,這無形中提高了孩子對零食的渴望。本來零食可能對他來講沒什麼,以此來作為獎勵的物質,他會更加希望得到零食,並且覺得零食是個好東西,因為只有他聽話了才有的。
可能有很多媽媽也覺得糖果對小孩不好,我完全同意,但現在我不會限制我的孩子吃糖果。我曾經每天只給一塊糖,結果她們天天都吵著要吃糖果。直到有一天,我跟她說,你愛吃多少就吃多少,有一個條件是,只有這顆棒棒糖全部吃完了才能找媽媽要另一個糖。結果,第一天上午吃了三個,第三個沒吃扔了。下午吃了一個。第二天上午沒要,下午要了兩根。第三天沒要,第四天又要了一個。後面的幾乎很少要糖吃了。有時一兩個星期才吃一個,並且還不一定吃得完。
當然,可能是我的孩子本來就不怎麼喜歡吃甜食了,也因為我的心比較大。這個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孩子。但是,用零食來控制孩子聽話肯定不是一個好方法。
其次,因為有零食了才聽話,就讓孩子失去了聽話的自覺性。甚至後來可能發展成只有有好處他才願意聽話,沒有的話他就更願意跟你對著幹。我想這並不是我們的目的。
每個孩子都有獨立性,並且每個孩子“性本善”,相信他本意都不是壞的。兩三歲孩子是需要學習規矩的時候。我們應該很明確地讓他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事情可做什麼事情不可做。在錯的事情上堅定自己的原則。我的做法是“這件事不能做,你如果覺得很難過想哭,媽媽可以陪著你。媽媽知道你很難過,我以前也和你一樣”然後陪著他直到他的情緒穩定,但從不改變自己的原則。
只要你一直是這樣堅定,不久孩子就會明白你的底線了。
三歲的孩子正處於一個模仿期,父母的言行都會深深刻在孩子的腦海中,這個階段的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感受和自己的言行舉止。
三歲的孩子腦部神經已經構建完畢,可以識別家長的指令,和家長達到最基本的溝通,孩子的感覺神經最敏感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孩子也是給孩子立規矩的好時候,告訴孩子那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危險的,哪些東西是危險的,生活知識,教養行為在三歲前教給孩子是最好的時候。
和孩子定好規矩後,告訴孩子如果觸犯了你們商量好的條規,你和孩子事先商量好,是不給零食還是不讓看動畫片。達到共識後,即使在小的孩子都會尊重你們之前定下規矩,這樣在的孩子的內心也是感覺到得到了尊重。也許有的人會說孩子小,犯規了就會哭鬧不去履行,把事情和孩子說明白,這個是之前定好的,如果違規就會得到處罰的,即使孩子哭家長也堅持立場,哭過三次兩次後孩子會明白,這叫規矩,是必須遵守的。
日後無論什麼事情只要定好了規則孩子都願意去遵守,孩子也願意尊重他們的父母。而不是家長隨著自己的心情,高興孩子怎樣都行,不高興不給買零食又不給買玩具的。孩子的幼小的世界和成人是一樣的,是需要互相尊重才能獲得長期的信任和友誼的。
孩子越小越好管,越小的孩子他們就越依賴家長,所以家長們要抓住孩子3歲的黃金期,培養孩子的各種好習慣,要不等到孩子的叛逆期,青春期的時候什麼都晚了。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更不可能聽從大人擺楞。三歲是孩子所謂的黃金期,這個時候兒童教養,和孩子的行為教養都是關鍵期,利用好孩子的這段時間,孩子將來一定是個聽話,情商高的孩子。